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精进佛七开示

净界法师  2023/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二讲)

(2-1)前 言

我们这次打佛七,主要的修学宗旨,是要让我们这念心,能从颠倒、散乱,调整为「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就是把无量无边的一切分别心,统一起来----让它趋向于无量光、无量寿,能做到这样,才算成功!

正 文

但是,心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状态下,如何把它统一起来呢?天亲菩萨提出了三个次第 :首先成就「禅定心」,其次成就「智慧心」,第三个成就「大悲心」;以这三种善根来念佛,就能够达到一心归命,与阿弥陀佛的广大功德感应道交。

所谓「禅定」的善根,主要有两个内涵:第一个是「正念」,第二个是「正知」。修学次第是先成就正念,然后再成就正知。

所谓的正念:

一、先要:具足归依之心。

二、培养专注之念。

从归依的心,发动一种忆佛的专注力,让我们这念心紧紧的守住这句佛号,不会放掉。什么叫专注?什么叫做紧紧守住这句佛号呢?善导大师讲一个譬喻非常好,他说:有一个生死凡夫在大海当中,非常地无助;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一艘船,可以把他带到岸上安全的地方;只是这条船在行驶的时候,不是很顺利,在暴风雨下,遭受风吹雨打----生死的波浪特别的大,整只船摇摇晃晃很危险,所以这个人必须很坚定地不怕风、不怕雨、不怕浪,紧紧的抓住这条船;不管风有多大、不管雨有多强,就是那一份的坚持----不放弃,才可能成功。他的意思是说:念佛人,千念、万念就是为了临终的正念!

也许你会说:念这句佛号很简单,一句阿弥陀佛念、诵、听!对佛菩萨来说,当然是非常简单,他们心中没有贼----妄想执着,可以心平气和念佛;问题是生死凡夫心思错综复杂,就像暴风雨一样,想要在心有千千结当中,建立起佛号,那就必须要有一份坚持:「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

当然,有些人临命终时、在加护病房中,照样可以把佛号表现出来,虽然子女在旁哭泣、身心世界也是乱七八糟,能够不怕风、不怕雨,抓住这句佛号不放,最后就感应道交了!那么,他这份坚持的力量,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就值得我们去探讨了。

古德说:我们对佛号的那份坚持,是来自对生命的一种「愿望」;净土宗讲「信、愿、持名」,心中一定要有愿望,而这个愿望包括两部分:

第一个、对于生命,你有「离苦得乐」的愿望

一个人如果常常安于现状----我现在很好、我不需要作改变。那你的佛号不会念好!念佛法门就是因为不满现状,想要有所突破、有所增上,才祈求阿弥陀佛加被、才生起一种归依的心。如果你觉得现在身体很健康、心情很愉快、生活很快乐,不需要改变,那就很难坚持这句佛号,它对你来说可有可无!

我们之所以不满于现状,就是因为一切无常变化;无始劫来我们的阿赖耶识含藏很多罪业种子,将会引发很多痛苦的果报,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现,但迟早会出现,好比身体病痛、眷属分离等等,都是过去罪业的一种显现。

正如古人说的:「已作地狱业,云何安稳住?」一个人之所以会满于现状,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愚痴!只看到暂时的风平浪静,却不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我必须提醒大家:我们阿赖耶识当中,不完全都是善业,还有很多很多的罪业,在那里等待因缘出现;我们一定要有危机意识,必须对今生的离苦得乐,以及来生的离苦得乐,早一点做好准备!

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看到现在,还要看到未来;未来即将发生的事情,也必须提前做准备。从因缘观察─罪业能招感痛苦的果报,而我们内心深处还藏很多罪业,这时候像印光大师说的:以怖畏心,来念佛。这样佛号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要知道:我们心中很多罪业都还没有表现出来,就像不定时的炸弹。一个有智慧的人,不能等到事情出现后,才手忙脚乱,来不及的,应该要事先布局、看到未来。所以透过佛法的智慧观察,知道生命充满了危机,这时候很谦卑的归依无量光、无量寿,祈求佛陀光明的摄受。也就是从离苦得乐的角度,生起归依的心;再由归依的心,产生强大的念力----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因为别无选择。这是第一点,从离苦得乐的角度来念佛。

第二个,你有追求「出世解脱」的愿望对生命、对佛法有深入的人,应该不会只求业果的离苦得乐,这是不究竟的;人生苦乐永远在一起,有快乐、就一定有痛苦,所以我们在三界当中,总是一次又一次的轮迫,这不是究竟的办法,「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真正能彻底解决生命痛苦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想办法离开三界!没有离开三界、就永远有痛苦!因为生命是痛苦的根源,有生命就有痛苦。

当我们对每一次的受生、每一次的生老病死折磨,开始感到厌倦,想要去追求大乘涅槃那种无忧无恼的境界,这时候佛号对我们的意义就重大了!你想想看:我们能出离三界,凭的是什么?当然就是靠阿弥陀佛本愿的摄受到净土去,这是唯一的选择。

诸位要知道: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道一一心地法门;净土法门是从「信心」、「愿望」而发动「佛号」,所以每一句佛号都包括信、愿、行。

一个人对生命没有愿望,就没办法念佛,就算你念佛,也不是修净土法门,只是念念佛号结缘而已。所以修净土的人,心中对未来生命要有一个愿景,就是要有希望一为了让生命增上,因此而念佛。当他把所有的希望,全寄托在这句佛号上,才可能把佛号念好。

我们的修行出发点完金一样,来到佛堂,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心有千千结,没有一个人例外;无始劫来,生命这样打滚下来,心中都充满了尘埃,没有一个干净的地方。但是,在这么多妄想当中,为什么有些人可以走出一条路、有些人就走不过去呢?就是你对佛号没有坚持!为什么没有坚持?因为你对生命

没有愿望,这是很糟糕的事,一个人对于未来没有愿望,凡事都无所谓,悠悠泛泛、不思进取,这样修学净土法门最糟糕;净土法门不怕你烦恼重、也不怕你业障重,但是不思进取,这件事情就非常严重。

唐朝有一位叫「张善和」居士,出生在一个杀牛的世家,他的祖父杀牛、父亲也是杀牛的,所以他也跟着杀牛,杀了一辈子的牛。到了晚年,病苦缠身,整个杀业的花报都现前。临终的时候,每天晚上都做恶梦,梦到很多牛来跟他讨命,没有一个晚上睡得好。但是这个人有善根,跟他太太说:「你赶快去请出家众来开示、超渡我。」那么,他同修去找了一位法师来,法师一问,哎呀!这个人一生杀牛,杀业相当重,整个花报都现前了。就对他说:「你现在修其他法门都来不及了!经上说,要能至诚的念阿弥陀佛』,即可消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而且临终往生西方。」

张善和一听到这样的事情,马上就产生信心,相信阿弥陀佛一定可以救拔他,也希望生命能作些改变——「信、愿、持名」。在净土圣贤录上说,他就在临终时,念「未满十声」,还不到十声,就说:「牛已经离开了,佛陀来了」。这时候,他是在大家的助念当中,「含笑而逝」——露出微笑而往生的。

这个公案在净土圣贤录相当有名,很有代表性。古人对于此公案注解很多,我看过古人的注解之后,把它作成两项结论:

第一个、古德一致认为这个人一善根深厚;虽造恶业,但有大乘善根,临终的时候能生起强大的忏悔心、归依心,这个人过去生不简单,有大乘善根。

第二个、这个人做事情相当有决心一愿力很强;他想改变,就马上改变,所以能够全心投入无量光、无量寿,把他的罪业全部扭转了。

因为具足这两种条件,所以他成功了:有「大乘善根」,能够生起信心;有「坚定的愿望」,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所以能够启动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

要记得:我们在念这句佛号的时候,每一句佛号都要很专心听自己的声音,但是在听声音的背后,还要有一种「强烈的归依心」,就是心中要有愿望来支持你的专注,这样才能够在这七天当中,让每一句佛号都坚持下去,才能够从妄想干扰中,走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来,任何妄想都无法中断你那专注的力量。

希望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有归依的心情,这是整个佛号背后一个动力的来源,一个人佛号念得没有动力,这样念佛是不行的;大家好好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以强大的愿力发起念力,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2-2)前 言

净土宗的修学宗旨,主要是: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就是整个佛七,是在一心归命阿弥陀佛的基础之下,来修学禅定、智慧、大悲这三种善根,心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正 文

刚开始,我们修禅定的出发点,是那份恳切的愿望,和一种归依的心情;我们希望能离苦得乐、希望能了生脱死,在仰仗佛力的加被之下,忆佛、念佛,产生一种强大的念力: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所以对佛号的那份坚持,是来自于我们对佛道的追求──由愿力产生念力、由念力带动我们的愿力,自然形成一种辗转增上;而心中正念的力量,也随之而增长广大起来。

这时候会出现什么事呢?就是:我们心中这种真实的念力,开始去对治过去无始劫来的无明、妄想。《楞严经》说:一个修行人,当心中的正念,跟我们原本的无明接触时,这个叫做「真妄交攻」。这时候内心会出现很多很多的变化,所以在「正念」的基础之下,接下来就要修「正知」,就是要保持一种观照、反省,以免在菩提道中,产生障碍。

过去有一位禅师:在打坐入定时,就会看到两只狮子,在他的膝盖上跑来跑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赶!把它赶走了,没多久又跑回来;赶走了、又跑回来;所以他出定之后,就去请教他的善知识。善知识说:以后你不要去赶它,越赶越糟糕、越赶狮子越多;下一次狮子出现的时候,你拿一枝毛笔,在它身上画一个圆圈就可以了。他就照善知识说的,在狮子身上画一个圆圈。等到出定后,看清楚,结果就画在他的大腿上,根本没有狮子。「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如果他没有得到善知识的引导,他的心就被这两只狮子所转了。

在整个修学圣道当中,很多人虽然有强大的念力,为什么就是无法到达目标呢?就是在「真妄交攻」时,没有产生正确的判断和见解。

经典上,也有这么一个公案:

有一位小沙弥,跟一位阿罗汉住在山上修行,这位阿罗汉经常到龙宫去应供,有一天小沙弥,也跟随阿罗汉到龙宫去应供。龙王因为要供养他的师父阿罗汉,所以准备了很多美好的饮食;小沙弥到了龙宫之后,看到很多美好的饮食、种种美妙的宫殿,又看到龙女很庄严,生起一种贪爱之心。

从那次回来之后,他就做很多的加行,布施、持戒、种种加行,但是心中已经产生了变化,已经不是原来的菩提心了;是以一种贪染的心,来引导他的加行,本质就是一种「贪染」。

古德说:「贪为法界,一切法趣贪。」所有的法,最后都跟贪的气氛相应,结果死了之后,变成一只大龙王,跑到龙宫把这个老龙王给杀死,自己做新龙王。

当然,以我们佛弟子来说,这个人的修行根本是偏差了、失败了,但是他刚出家也不是这种心情;怎么为了圣道,到最后变成龙王去了呢?

主要是因为:在修学过程中,当功德力开始生起时,会跟过去的无明妄想接触;这时候我们的无明妄想,会产生很多的影像来诱惑我们、引导我们。所以修行人功德出现时,要非常小心,无明妄想是非常狡猾的!就像我们从一个贫穷人出发,去追求一个珍宝,慢慢慢慢的越接近珍宝时,旁边就会有很多人来跟你打招呼,如果我们贪恋旁边的小花,可能就会失去前面庄严的珍宝。

所以在整个修行当中,最要紧的是:「不忘初心」!不要忘失当初念佛的那份真诚心──你是为了离苦得乐、了生脱死、成就佛道才来念佛的。这当中佛陀就告诉我们:必须要修习正念和正知的相互运转。

为什么「正念」和「正知」要相互配合?

关于这一点,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一个譬喻说:好比我们要去调伏一只狂妄的大象,当然你先要有一个目标,看这个象要往那里走,你用一条绳子把大象绑起来,然后用强大的力量把它往前拉,「不能走、要它走。」你用绳子把它拉往我们所设定的目标,一步一步的走过去。当然,大象刚开始不肯走,慢慢慢慢的也就习惯、开始走了。

但是你只是往前拉是不足够的,旁边还要有一个人拿着草鞭,随时看着大象,看它方向是不是有偏差,你要随时调整它。

前面「拉着大象」的人是谁呢?就是「正念」。

旁边「观察大象」的人是谁呢?就是「正知」。

虽然念佛的时候──心于佛号,专一安住;心于佛号,相续安住;但还是要经常迴光反照:

1.你的目标在那里?

2.你的方向在那里?

3.你的动机是不是有所偏差了?

你要随时注意,因为烦恼会变化各种相貌来诱惑你、引导你,所以随时要迴光反照,古德常说的:「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一个人有很多的烦恼,这可以理解;佛号不怕烦恼,因为烦恼妄想不是佛号的对手;修行人不怕烦恼,就怕起颠倒,你要起颠倒,谁都救不了你!你被自己蒙蔽了,往那里走你都不知道;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方向已经错误了、还不知道,这是非常严重的事!

结 劝

古人说:「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在修行当中,要保持谨慎小心,几乎不能走错一步路;你走错一步路,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不知要经过多生多劫、多少轮迴,你为了这样一次糊涂,终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堕到三恶道去;然后好不容易出来,重新忏悔、遇到善知识,再重头起步;所以修行中走错了路,很划不来!

因此,我们要谨慎小心,经常观察这念心跟最初来打佛七的心,有没有相同?有没有被烦恼所蒙蔽?修行人不能糊涂,可能会一时起烦恼,要赶紧醒过来、觉察过来,不能一直颠倒下去,否则连佛陀也救不了你。总之,要随时保持觉照──正念正知、正知正念!

(2-3)

问:请问师父,打佛七的时候,一直哭泣很悲伤,祈求「阿弥陀佛」快点来接引我,可以吗?

答:你这个地方有两个问题:

第一、念佛的时候感到很悲伤。

我们刚开始念佛,当然是带一点「感情」,由这个感情来带动佛号,当感情用得太深时,就变成了悲伤。这种悲伤状态,如果是偶一为之,这个无伤大雅;如果过于悲伤、次数很频繁,那就不是一件好事。

打佛七的时候,刚开始我们会比较偏重「信心」,仰信三宝、阿弥陀佛的功德。但是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开始讲「观察门」,就要进入到智慧的观察,对娑婆世界、极乐世界的一种正确抉择。所以我们前面几天,会以信仰、情感来带动佛号,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就开始用智慧来带动佛号。我们的佛七到第四天,就会提升;从一种比较「情感性」的念佛,变成一种「理智性」的念佛,这种佛号是比较寂静的。

刚开始因为妄想很多,用一点情感来调伏妄想,是可以的;但是我建议大家,情感的东西,就像一把刀,可以帮助你,但弄得不好,也会伤害你,适可而止就好了,不要过份的放纵它!

第二、乞求「阿弥陀佛」快点来接引我。

我想我们念佛人不要这样乞求,应该:「只问你自己准备好了没有?」如果三界的业缘没有结束,你是离不开三界的。我们看<阿弥陀经>,阿弥陀佛是什么时候来?「是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所以你业缘未尽,一直乞求「阿弥陀佛」赶快来,基本上是一种「心外求法」,以印光大师的观点来说,这样容易着魔。我们念佛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问你自己准备好了没有,不要急求阿弥陀佛赶快来,这个方向是向外求,不好。

问:大众念佛的时候,淹没了我个人的声音,很难听到自己的佛号,应该怎么办?

答: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培养正念,就是一句佛号:「念、诵、听」,听自己的声音。当然这地方有个问题,就是老菩萨或是有些人身体虚弱,声音很小声,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怎么办呢?怎么摄心?我的心要住在什么地方呢?我的建议是这样:当你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时,最好嘴巴也要动----金刚持法。虽然没有声音,嘴巴在动,能够创造一种「声相」,你就缘那个声相。

如果你连嘴巴都不动,那就没有所缘境了。所以最低标准,嘴巴一定要动----「金刚持」,然后你的心就跟着那个声相走,也是可以;没有声音、有声相,也是可以。很多大德也强调「金刚持」,就是缘这个声相。

问:止静的时候,闭上眼睛,前面出现一滩水,水中有活生生的动物在游动;打开眼睛时,地上也有很多色彩在活动,请问这是什么因缘?

答:当然每一件事情出现,都有一定的因缘,那么唯一的因缘,就是你自己的妄想变现出来,就是这个因缘。

我们打佛七,目标很明确,就是:「求一心不乱」。不管你的身心世界,出现什么样的相状、产生什么感受,你通通不要去管它。

之前我们有讲到,「正念」旁边要有一个「正知」来帮助。你要经常检查你的心,是住在什么地方,是不是住在佛号、住在你的菩提心、住在往生的愿力?还是跑去外面到处攀缘了?你要经常自我反省。当然我们看到水、看到一种彩色的东西,不必排斥它。你说:你不要出现、不要来干扰我,那就多此一举了。

<楞严经>说:修习止观时,念佛也是一样,刚开始培养正念,一定会把无始的妄想逼出来,这时候会有很多五蕴的魔境,有些是色蕴,你刚刚看到的境界是「色蕴」,彩色的东西;有些人会产生很多的「感受」,突然间很快乐、很痛苦;或者「想蕴」,产生很多的想法。色、受、想、行、识,五蕴的状态,都会一一出现,这时候,你只要做一件事:「不迷、不取、不动」。不要乱动!

念佛时,守住一个原则:「一路走来,始终如一。」从打佛七的第一句佛号,念到第七天的最后一句佛号,就记住这句话:「一路走来,始终如一」。中间的小花、小草,完全不要管它,「不迷、不取、不动」,这个才是最安全。

虽然不要执着,但也不要拒绝它。不要取着、不要乱动,注意自己的佛号、注意正念,就可以了。这个地方,大家要留意。

问:在坐念的时候,有些人的身体会随佛号节奏而快速的震动,或者是打拍子,这样是不是有利于摄心专注?

答:我们刚开始打佛七,心是很粗糙的,所以打打拍子、身体震动一下来帮助你摄心,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第二天、第三天,就不能这样。因为你身体一动,就会影响你内心的寂静。所以我们讲正常的念佛方式,是──用你的音声来摄心,不要用身体来摄心!

为什么我们要打地钟?就是打出一个节奏、打出一个气势,由这个声音的节奏,带动大家明了的心来念佛。所以打佛七,要用音声来摄心,不要用身体的震动。因为刚开始靠它来摄心,要是养成习惯,那就糟了,你的身体静不下来;身体静不下来,你的心也就静不下来。我的建议不要这样,不好,会有后遗症!

问:我们念佛,念到耳朵里面也有佛号,这时候是要听闻耳朵的佛号呢?还是要用口念?

答:我不知道你耳朵的佛号,是怎么产生的?如果你这个佛号,不是你本身念出来的,另外有一种声音,那这个声音你就不要管它;如果你耳朵的佛号,是你自己创出来的,那你当然可以跟着你的佛号走。

我们这个心,到底要跟谁走?打佛七,我们这念心「云何应住?」我的心要住在什么地方、要跟谁走?你只能跟着你创造的佛号声音走。如果你突然听到有佛号的声音,在耳朵里面出现,我没这样子念、而有这个声音,这就不对了!那你千万不要乱动,你自己要有一点正知、判断力。

打佛七的时候,要经常保持警觉性,有些错误可以重新再来一次,好比平常有些事没做好,可以重新再做一次;但是打佛七,一旦犯错,可能就没有第二次了,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小心----是不是跟着自己的佛号走?还是已经向外攀缘了?你自己要小心!尤其是功夫提起来时,「真妄交攻」状况很多。

我只能告诉你一个原则:「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刚开始是怎么走进来的,还是继续跟着那个走----跟着自己的佛号走!

问:当我们念佛念到轻安的时候,是不是要念下去?

答:「轻安」是一种禅定的相貌,表示你的心已经寂静下来;但是以我们打佛七的标准,轻安只是第一个功德,内心深处,还有很多颠倒要对治,事情还没有解决。大概明天之后,除了正念之外,我们开始要多一些观照,来破除心中的障碍,也就是后天开始进入「观察门」----观察生命的真相。

其实,我们现在得到一点寂静、轻安,这些都是很表面的功夫,离我们佛七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所以佛号还是不能捨。当然,能够念到轻安,表示你还不错,有一点功夫;你的心,这两天真的有跟着佛号走,有照这个方法在修,心已寂静下来。但这还是表层的功德,明天开始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内心深处,还有很多垃圾要清除,等明天再说。

通常打佛七,我们会先要求大家把佛号念稳定、先把心中的佛号建立起来,之后再产生气势,然后就开始要生起观照了。佛号除了稳定、气势之外,前面还要多一个智慧观照来破障,就是所谓的:「打得念头死,建立阿弥陀佛!」

其实,我们现在都还在建立佛号阶段,还没有真正跟妄想接触,心中难免会有两股力量:一个是佛号的力量、一个是妄想的力量,很正常!明天开始,我们要用「正念力」去对治、调伏妄想;现在有些寂静,偶而也会出现妄想,这很正常;刚开始我们不处理妄想,先把佛号建立起来,这是正常次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我们能听闻这部经,要感恩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我们看这个名称,在...

念佛法门如何取验方为合法

问: 《净土或问》中云:既学专修,当求灵验,虽在目...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助念只念佛是否太单调呢

问: 我们寺院想成立助念团,但《印光法师嘉言录》讲...

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一、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之力,流...

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

求生净土和求升天堂有没有差异?答案是肯定的。我的师...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 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

普劝为人必修净土

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

如何判断自己能不能往生

到晚年的时候,有两个指标可以看得出你会不会往生: 第...

邪淫会带来三种严重的障碍

邪淫手淫会对人带来诸多的障碍,这些障碍都是可以感觉...

佛陀出世必做的五件事

云何为五? 一者当转法 轮, 二者当度父母, 三者无信...

【佛教词典】秃奴

(杂语)又云秃人秃居士等,骂僧之语也,谓外相似僧而...

【佛教词典】安座

(仪式)凡奉佛像安于殿内时,请宗师法话,谓之安坐佛...

用功的入门方法

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 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

一切时一切处都能修行

《华严经净行品》有一百四十一个颂,读来朗朗上口,若...

培养孩子惜福的思想

作为一名儿科中医师,每天接诊众多患儿,其中发病根源...

【推荐】佛珠掉了,佛心仍在

作为寺院的住持,也就是佛法的弘传者,身边总有一些弟子...

走运与倒霉

走运与倒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

圣严法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心中无事,不受干扰 默,是不要将一切现象,当成...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

觉树根株。教门头首。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菩萨悟...

看清内心的种种烦恼

人有种种烦恼,烦就是烦闷、烦扰;恼是恼乱、热恼。烦...

燕窝:燕子的代价与无言血泪

母燕在快要下蛋的时候,才去建自己的窝。第一次建好的...

念佛宜早不宜迟

青少年是早上8、9点钟的太阳。人生最美的是少年年华,...

谁不想命长?素食是秘方

健康长寿是人人希望和追求的事。为了健康长寿,人人都...

打坐常会昏沉,该怎么办

问: 请问法师,打坐常会昏沉,应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