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

净界法师  2015/1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

在五阴当中最粗显的就是我们的色身。色在佛法当中叫做质碍,它有固定的形状,也占有一定的空间,叫做色。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身体就叫做色阴。为什么叫阴呢?因为色法现前之后,它很容易覆盖我们的真如本性,让我们忘失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会习惯性跟着色法而转,它有覆盖真如的作用,所以叫做阴。

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惟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段经文将我们的生命分成了“不变的体性”跟“暂时的相用”。

色阴不变的体性

其实色阴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所显现的,它的本质是清净的佛性。譬如有一个正常健康的人,他以一种非常清净的眼睛,非常明亮的眼睛去观察晴朗的虚空。这个晴朗的虚空就是我们真如佛性“如如理”,“如如理”当中具足“如如智”,它有一种本觉的智慧,理中有智,智中有理;“如如理生起如如智,如如智还照如如理”;能所不二,所以叫“惟一晴虚,迥无所有”。在我们一念的生死妄动之前,我们整个感受是空空荡荡,了了分明,没有一点云雾,没有一点色法,所以我们本来是没有色身的。

“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我们一念的妄动,所以“其人无故”,这“无故”——无缘无故,在整个修习止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你怎么会有色身?为什么会有一念妄动?

这是没有原因的!一个人起颠倒,颠倒从什么地方来?没有原因!如果无明妄想是有原因的,那表示它是真实的,那就没办法断它。“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妄想是没有实体的,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哪有什么原因呢?

“无缘无故”这一句话,也就是说,妄想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所有的修行,一定要透过你自己的智慧去观照,别人也救不了你,因为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只有你自己有办法去解决它。

为什么佛陀不能帮我们解决颠倒?

因为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本来就没有,你一直把它想出来;佛法要改变你,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自己觉悟,你自己去改变你自己。你看,佛陀没办法改变众生,佛陀是把道理告诉你,你的心随顺道理去思惟,你自己觉悟,然后你自己从妄想的因缘当中跳脱出来,叫“自觉”。为什么?因为“妄想”是没有根源的,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

“不动目睛,瞪以发劳”我们内心当中以一种不动、很专注,没有眨眼的情况之下,然后产生了疲劳。这地方是指我们在清净的真如本性当中,因为无始劫来的“一念妄动”,这个妄动是没有原因的。这时就把真如本性转成“阿赖耶识”,微细的色法出现了,然后在整个虚空当中,“阿赖耶识”业力的显现,就在虚空当中出现狂乱飞舞的花。虚空本来没有花,因为我们有这样的业力,我们自己发现了种种的狂花,还有种种乱动的相状,花在虚空中向东、向西地乱动,“色阴当知亦复如是”。也就是说,我们本来是没有色阴的(这地方很重要)。

我们在断烦恼有二种不同的心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你认为你烦恼很重,来断烦恼,你就很难断烦恼。因为你站在烦恼的角度来断烦恼,这是不对的!

一个人在忏悔业障,用什么心态,会让你很快地从烦恼中解脱?

你要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是没有烦恼的。你要站在“本来就没有烦恼”的角度来断烦恼,那是后来的因缘乱动才有的。如果我们本来就有烦恼,那就完了!西方的哲学家就认为我们人生本来就有烦恼,所以他的整个修学只是克制烦恼,他没办法断,他认为人性就是有烦恼,这种的思考模式没办法解脱的。

佛法中,整个大乘的信心,你成佛的信仰、你成佛的整个修学动力,来自于“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虽然我现在有烦恼,有罪业,那只是后来一时的因缘而产生的,是后来的。你生命的本来面目是本来没有烦恼的,你才可以真实地去断烦恼。你本来就没有烦恼,你本来也没有罪业,那是在一念清净的心中,显现的一个“暂时的假相”而已。它既然是因缘生,当然也可以用佛法清净的修学因缘把它消灭。如果你本来就有烦恼,那你断不了,本来就有嘛!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很清楚,我们本来是没有色阴的,在《楞严经》叫做“循业发现”,你有这个业力,你就看到你这个色身,它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

我有一个心得体会,提供给大家参考:去年,有一天回寮房的时候,我去开门,结果门撞到我的头,产生一个包包。我那个时候刚好在讲《楞严经》,我们习惯外境产生一个相状,我们的心会跟着相状走,我们一般的思考是顺着因缘走,这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我们会被因缘带动。但是《楞严经》告诉我们,你要逆向思考,你要从因缘的根源去找。我们一件事情发生以后,你有二种选择:一、跟着事情本身跑,那就完了!那你就被它牵走了。你应该要问这件事情:“你从什么地方来?”。

我头上长了这个包包,是从什么地方来?门撞到头,是门给我的。门是一个物质,它怎么会产生包包呢?门本身没有包包,是我的头自己产生包包,那么平常为什么不生呢?一定要撞到才会有呢?头也不生包包。那你可以告诉我,这个包包从哪里来的吗?答案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它只就是我个人的“循业发现”,我个人有这个“业力”,随自己的业力而发现,如此而已。当我这个业力消失的时候,我这个包包自然消失掉。如同前面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它是没头没尾,那么不真实。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如此,当它业力还在时所表现出来的,的确有它暂时的“假名、假相、假用”。站在这样的角度看人生,你才能够不否定、也不肯定,你才能够“无住而生心,生心而又保持无住”。

你可以假借你的色身修学,但是决定不能执着,因为它本来就是暂时的一个假相。我们的本来面目,它没有色身的,那是无缘无故眼睛疲劳,而产生虚空的狂华,等到眼睛恢复了,这狂华也就消失掉了。所以我们在思考人生,一定要站在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那是后来的因缘才有的。这样的思考非常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不知道妄想是空的,就很难改变它

《楞严经》就是从今开始改变我们的心态,这个时候你来...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

【推荐】依止普贤之德修学的加持力

世尊!我用心闻,分别众生所有知见,若于他方恒沙界外...

同登彼岸,不为渡河,是为度梦

好,诸位有缘,大家吉祥。 现在我们站在的地方呢,是佛...

你的佛号不能都是在散乱心中念

我们不断地修习专住,首先产生心轻安。你的心会产生两...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差别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是...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真如本在自心,佛性即在自心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刹,他天天要构思、仿真...

宋仁宗皇帝赞僧赋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

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功

一个人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成...

【佛教词典】苦网

(譬喻)苦之缠绵于人譬如网。最胜王经六曰:汝能破裂...

【佛教词典】神回

唐代僧。幼习佛道,博学多闻。从大义修习天台学,复从...

​《菜根谭》警句

《菜根谭》者,一名《处世修养篇》,余以今年一月东游...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

蕅益大师:参究念佛论

原夫本觉妙明,真如法界,智理无能所之分,依正绝自他...

净土行人要从孝养父母开始

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主流文...

这样念佛能入如来法身果海

如来微妙色身,虽在极乐,离隔十万亿刹;如来清净法身...

星云大师《祸兮福兮》

人之一生,所有遭遇,有的时候是福,有的时候是祸。总...

改变你的磁场

人的磁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

任是千佛,不能出因果二字

因果二字,十界同之。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处,概不出...

十点生活的原则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在他给孙子的忠告里,...

每一项快乐都含带着日后的痛苦

日常生活里让人不如意、不开心、痛苦、烦恼的因缘那样...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放下,就会自在 若悲心庄严,则为人中天,若人无悲心,...

为何地藏法门的要求比净土法门还高

地藏法门的修学,要求很高,比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