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宏海法师  2018/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十六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我们今天是九月四号,也是一个新学期来听闻学修佛法,特别是净土法门的一个新的开端吧。在此之前我们把《无量寿经》已经讲了十五讲了。那么今天开始,我们从第十六讲,也就是接着上学期的讲起。但是在此之间我们差不多也有,我看将近两个月,可能大家有的在北京,有的也中途去过五台山去共修了,将近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没有在咱们福慧慈缘,特别是在福慧慈缘的这个会场里面在一块儿来学修。虽然在此中间我们也去五台山,也去磕头,有的也去共修,或者在座的有的也在各自的缘法里面也做了一些精进勇猛的修法吧,但是我也是自己的心历中,越来越感觉到这个佛法确实是不能够离开。虽然我们说闻思修、闻思修,但是在修的过程中,也不能够离开闻思。否则你很可能,要么就慢慢就干巴了,要么就随自己的意愿就这样走了,各种知见就出来了。

特别是如果你在修上面稍微还有一些精进,那么出来一些自以为是的境界也罢,状况也罢,你很快就随着它流走,这个正知见就到不了顶了。所以跟大家讲一下,我越来越觉得闻法太珍贵、太难得和绝对的必要。你像我们现在有时候,说是有闻有思有修,但是确实很多时候,我们仔细地观察一下,包括我自己也扪心,如果仔细地反观一下,有时候我们的这个闻思,特别是修呀,根本就没上来。因为一件事情在我们生活的过程中,在我们生命的过程中,到底它占的比额,它的重要性有多重?我们自己不要问其他人,自己看看,当下就可以了解得到。包括你坐在这个法会现场,你都能把心揪过来几分,你的劲能使上几处,都不一定。我再再地给大家讲到说,只要有时候我们一入到这个法会,那么我们至少有一个观法,就是那边是西方,西方三圣清净海众,跟我们这里是直通,同在的。但是不晓得有时候能使得起几分劲。

你看我们现在说实在的,这次出去也参学一番吧,有好多见闻。大家都说在学佛,都在修法,但是这个佛跟法到底在他心目中占了多重要,也不一定的。你想想在你的精力里边你占了多少,在你的财力里边你占了多少,在你的寿命力里边你占了多少,寿命力就是你的时间嘛,我们现在到底占了多少呢?所以我越来越觉得,我觉得讲法是非常值得,非常重要,值得我们把所有的生命精力都依托在上面。所以回顾我现在确实也是,回想当初的初发心,说只要有地讲,有人听,有时间,只要这三有就去。现在大部分的主线里边,还是算一直这么进行下来了。所以大家来能够一直听也是非常难得的。

我们刚才讲了精力、财力、寿力上,你能使得上几分?像我这次也有在法物流通处,也看到好多的见闻,在庙里边也罢,在五台山的街道上也罢。有时候我们自己也觉得说,哎呀,在生活中吃住,或者说买个开的车子就不说了,你吃一顿饭你得花多少钱?我看到一个吃饭花了好多钱,又买了什么居士服,满载而归,后来善知识让他请一个佛像,他舍不得,问来问去,问的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次,最后就弄了一个玻璃钢的,小小的就算完事了,就算是给善知识一个回报。

哎呀,我在旁边看的我说,当然我们说如果你能力在,或者能力没有,不是说佛像以这个品质、材质或者什么来论高低的,心平等是一样的。但是你能力在,你其它的花了那么多,占了你今天消费的那么多,请佛像的时候就这么一点点。从中间也可以看到,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法宝,就比如说这些经书、这些大德的开示,修行的心路历程,他们的根本传记,这都是策发我们来往道上修,往道上会的,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不可否认地说,结缘结惯了,根本舍不得花钱,一觉得花钱就不对劲儿了。在海外其实很多的法宝那动不动就好几百好几百,他买来了以后,请过来,他觉得这样才觉得殷重,完了以后还辗转相继去。这些都属于我们在法上到底用了多少工夫吧,这也是因果相续,功不唐捐的。这是今天说到新开学了,我们共同再共勉一下,希望我们还是要把自己的有限的人生依托在法上来。

特别是再跟大家讲一遍,真的真的是我们现在一部一部地这样讲经,几乎是非常稀有难得。我不知道你们的视野中,有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本人或者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小的会场,咱们就怎么用功,我就讲得多么好。可是你看到现在的时节因缘,有时候这种时节因缘,共业所招是不可违的。大型的聚会,大家的时间也就三两天,伴随的可能还有道场里面的开光呀,或者其他的法会,乃至学术研讨一下,剩下真正的讲法,能够有一早上两个小时,一个大德法师来这儿讲一个主题就不错了。

业余时间你说我们哪里去听法去?说是现在网络或者怎么发达,可是真正的现场这种共学修是不可替代的,这个是永远不可替代的。就跟我们花钱好像说,现成的吃点快餐买一顿饭,那只是为了马上把肚子填饱。但是你用心地今天做一堂斋饭供养,从始到终,最后端上桌子,那功德不一样,觉受不一样。因为毕竟有差别相。所以现在你看整部整部地讲,我们说实在的,我能在这里讲,大家能够来听,我们要引以为豪。而且每一部经典,随着我们,我们也不知道缘法到哪里,也不知道讲到什么时候,但是你要记住,每一部经典,这一部讲过去了就讲过去了,不可能像古大德、祖师爷们那会儿的因缘福报,一部经典完全按在那儿,两百部、三百部地讲。能讲一部都已经算(好的),现在都不知道能不能把净土五经一论能够讲完。虽然你看我们已经讲了,这从《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现在讲到《佛说无量寿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也讲过了。这都不敢打保票的。

特别是这种时节因缘现在,你想这部经典现在进行到一半,能不能讲完,都不敢打保票,无常嘛。所以请大家格外珍惜。我们今天开始还是《无量寿经》,掀开法本到六十六页,请大家掀开法本到六十六页。上一讲的时候我们已经讲到说,其所不知如大海水。今天我们贯经从又其国土。我们先读一段,读到六十七页的最后一句。

这一段经文非常有意思,要是读起来,就跟那个小孩读三字四字经一样,而且里面的内容不断地重复,来回绕。我那会儿读的时候还说为什么,秦人不是好简吗?你看罗什大师或者玄奘法师那会儿翻译的时候,一句亦复如是就过了。这里面后边这么一大块,就是这些宝贝,这个为根,那个为枝,这个为华,那个为果。待会儿我们慢慢就知道了,这里面有微妙的殊胜功德和用意。好,大家找着了吗?我们一起来读:

又其国土,七宝诸树,周满世界。金树、银树、琉璃树、玻璃树、珊瑚树、玛瑙树、砗磲之树,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或有金树,银叶华果。或有银树,金叶华果。或琉璃树,玻璃为叶,华果亦然。或水精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珊瑚树,玛瑙为叶,华果亦然。或玛瑙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或砗磲树,众宝为叶,华果亦然。或有宝树,紫金为本,白银为茎,琉璃为枝,水精为条,珊瑚为叶,玛瑙为华,砗磲为实。或有宝树,白银为本,琉璃为茎,水精为枝,珊瑚为条,玛瑙为叶,砗磲为华,紫金为实。或有宝树,琉璃为本,水精为茎,珊瑚为枝,玛瑙为条,砗磲为叶,紫金为华,白银为实。或有宝树,水精为本,珊瑚为茎,玛瑙为枝,砗磲为条,紫金为叶,白银为华,琉璃为实。或有宝树,珊瑚为本,玛瑙为茎,砗磲为枝,紫金为条,白银为叶,琉璃为华,水精为实。或有宝树,玛瑙为本,砗磲为茎,紫金为枝,白银为条,琉璃为叶,水精为华,珊瑚为实。或有宝树,砗磲为本,紫金为茎,白银为枝,琉璃为条,水精为叶,珊瑚为华,玛瑙为实。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华华相顺,实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

好。在前面给大家一直讲的时候,我们再回顾一下《无量寿经》的一个脉络,脉络很简单,就是一个法藏比丘,一个出家人,最后怎么成佛的。所有的力量从中使的就是发了四十八愿。发了四十八愿以后呢,用他的修行不断来思维、设计、修行,最后终于成佛了。所以在整个法界来讲,我们也可以告诉大家,不断地有人在成佛,特别是在极乐世界。但是我们就成不了,还在凡夫的一辈子中,这几年里边,今天、明天、一周一周地在这儿听法当中。

那么成佛了以后,他所有度化众生所依托的还是这个愿力。现在我们讲的是什么?讲极乐世界的情形,就是人家的愿力已经兑现,变成真实的世界,并且向十方辐射,接引众生。我们这个国土里面,作为被接引的可能性的一部分众生之一,正在学习和向那儿发展。能明白吧?这就是我们此时此刻活着的意义,当下活着的意义。

所以这里开始讲到,前面是讲的什么呢?你看一条愿力里面说: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其中更具体地就是说,什么道场里面的树无量光色,等等这些都是讲的正报。前面我们大部分讲的是正报的圣众,你看数也数不着呀,都是这么大的大菩萨呀,乃至寿命无量呀等等。这里开始讲依报,国土。这里讲到了,第一个大家要知道一个什么概念?他要告诉我们,七宝树周满世界。

前面讲了正报,就那么多的菩萨天人,数量是功德无边。这里讲到什么?在所有的世界存在中,人家的物质全是以七宝为主要元素,相结合而成的世界。说白了人家生活的环境就是这样子的,既不存在污染,也不存在毁坏。再一个表法是什么?就等于说你看这里,七宝诸树周满。大家要记住这个词,周满表的什么法?周遍圆满,就是一大极乐世界,唯以三宝为国土的根本住持。前面的无量寿佛是佛宝,清净海众无量无边是僧宝,这里开始讲法宝。大家看到了吗,圣法周遍就是用这个七宝来表达的。我们这里讲到的说,这个宝树周满世界,就是以七宝为根本的材质。大家看,有的你看,七宝我们在此之前也跟大家讲过,在《弥陀经》里面也讲。特别是这里有一个,琉璃我们都知道,玻璃其实就是水晶,不是咱们现在制造的有机玻璃,以前叫水玉,有时候也叫水晶,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那个水晶,那会儿叫玻璃。这其它的几个我们都知道,这就是指的七宝。

那为什么这里有的是,你看,一宝所成。七宝诸树,周满世界,这就是什么?说这些树有的就只以金树、银树一宝所成,这是说明什么呢?表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大家记住啊,每个人的佛性现前我们都有,能够出生一切功德善法。就当我们学佛来讲,为什么我们本来具足贪嗔痴,一天那么过日子,自打皈依佛门学佛了以后,一个急转弯就开始修学善法?虽然还不圆满,虽然有时候也进进退退,但是我们的心是向善的。皈依那会儿就跟大家说了,我们的心是向什么?向解脱清净的,这也是我们自性清净心出生的一切善法功德。包括我们看到今天有人供的这个花,两边的竹子树,也是我们自性清净心所显的功德。大家不要忘了,在地狱里面的众生就显不出来人道的这种功德。所以说一宝所成,表的就是自性清净。

那么有的是二宝乃至三宝、四宝、五宝、七宝,这表的是一切善法功德都是我们本具的一心所开发出来的。一宝跟七宝怎么样?大家看到下面有一个转共合成。所以这些词是非常微妙的。有时候我们这里一听就是,可能也就说,这大概就是金银揉在一块儿了吧。我再再地讲,到了故宫里面你见过那些摆件,那不是里边就是有什么小玉杈子,上面再绑点珊瑚,再弄几个翡翠片,大概就以为是那样的。不是的。

那个虽然也是宝物,但是没有生机。大家要这样来会,极乐世界的这些依报国土里面,一切的生长之物都有生机。我们现在植物有生机,可是这些墙呀、水泥柱子呀等等这些没有生机。极乐世界不是这样的。那么特别是要给大家这里贯一下,我们常讲到七宝、七宝,佛家不是常讲到七嘛,这七宝表的是我们的七圣财和七菩提分。这个大家听一下,你看,七宝诸树,乃至七宝。七圣财我们都知道,大家都听过,有知道七圣财的吗?真的有人,我也不知道他这是勘验我的这个就是发心坚固不坚固,真是有人劝我说,法师,你天天讲那么多给居士,你认为他们能听得懂吗?我说当然能听得懂呀,我觉得他们肯定能听得懂。他跟我说,他们听一会儿,他们当时懂了,过一会儿就忘了。我不信,我跟他们说,我老说:我说不会吧,至少能记得一点儿。但是我现在发现,真有可能过会儿就忘。是忘了吗?

七种圣财就是让我们人转凡成圣的功德法财。说到这个讲法了,我就再插一点。确实讲法现在我们有时候,你比如说给大家要讲七圣财和七菩提分,它听起来确实没什么趣,但也不是不能用,是你听不进去了,你就不会用,入不了心,它并不是说真的有多么教条。因为我们现在有时候讲法,一个讲座就,都是说要接地气,要切合实际。当然好像我这个方面确实有时候能力差一点,接地气,我不知道生活中怎么接地气。那么佛法里面讲的这些,我觉得也很接地气。

你比如说七种圣财里面有一个惭和愧,我们现在就不具备,很多时候。因为具有惭愧这样两种圣财,大家要记住,有惭和愧的人,他有一个表达,一个讲礼貌,二一个尊重别人,第三个能够随顺大众。如果你不具备惭愧,你看一下你在人群中表达出来,你就没有这三个特征,就不接地气嘛。所以大家在听法的时候,不是说佛法有多广多远多高,是我们根本就不在乎,就觉得与自己无关。说白了根本就不想了生死,不想修。我可以现在越来越确定,就是这样子的。大家都爱听一个主题思想,或者说时下发生了一个什么事,然后引逗出来,半天说两个小时,跟着鼓掌,鼓完掌就没事了。可是大家要知道,我们闻思讲堂就是为了引大家来修。希望我们不要退了和淡了这个知见。所以我们讲到的七圣财,你看,比如说信,这说了多少了嘛,信仰的信,使人决定能够受持这个正法,这是一个功德财。还有戒,我们能严持戒律,意业上面虽然不能圆满,至少我们在身业和口业上能限制。

你看我们这次,肯定免不了要讲讲五台山去拜山。拜山的时候,说白了这已经大拜已经两次了,我也深知修行不是这么非得自讨苦吃而修出来的解脱。可是在我们人本有的自己的这个身心条件下,你在那里至少拜了十三天半,十四天吧,在这十四天,从早上一睁眼开始,到日落过晚斋之前,所有的都是基本上能够大量的主导性时间。不敢说所有的,因为中途还歇下来喝点水,或者怎么吃点干粮。但是身业和口业就摄住了,大家懂吗?为什么身业口业?身业我在不断地礼拜,其它的什么我都不干。我也没有坐着,我也没有出去散步呀,或者瞧个热闹,买个东西,都没干,就是在那儿拜。那么口业嘛,拜一声要么就是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要么就是愿生西方净土中。大家听我讲法讲得多的人都知道,我就这两招,其它的也不念。或者有些业障比较重的话,就特别说往昔所造诸嗔业呀、贪业呀等等这些。就这样,可是身口业就摄住了。身口业摄住了以后,意业就好说了,就等于说把那两个已经搞定了,我就专门对付你了。所以大家要知道所有的法门,所有的读诵经,念佛也罢,持咒也罢,都是为了这样。

所以修法跟戒律它是什么呀?是一体两面,是一个动作。七圣财戒财,还有闻财,咱们在这儿听闻正法。你得听懂,听对,听进去,听闻佛法。再一个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惭和愧。惭就是于己有惭。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一个人不能够独善其身,没人的时候你就想犯点业障,人前好像怎么都好说,装一会儿还行。所以惭就是于己有惭,自己的行为不检点了,生了惭这个心态,觉得自己不对,这叫做惭。害怕别人知道了以后,影响到人家一种负能量,或者反馈回来对你的指责,这叫做愧。所以无惭无愧之人比比皆是。你实在想去,你就在一场大的这种共修法会里面你去看去,马上就脱颖而出,用不着我们去筛选或者说点名,一下就出来了。还有一个第六个就是舍,能够舍离一切染著。第七个就是智慧。这七个叫做七圣财。这是可以说是从初发心的时候,要用到这些发心。如果你能忆念不忘,那说明你的信财就在。如果你的身口能够守得住,那说明你的戒律就在。如果你常能亲近三宝,常能听闻正法,那就说明你的闻财在。就是这些转凡成圣的功德的这些财宝,这等于说门票呀,你就有;否则你就根本没有,你根本没有这个机会。那我想今天既然讲到七宝了,特别想我们微细地今天学习一下七菩提分。

因为相信大家现在,如果说一直在跟着我们闻思讲堂,或者跟着我讲法这样的一个节奏的话,我们都在持佛名号。所以今天借此机缘讲《无量寿经》呢,把这个七宝的表法我们来细究一下。我们在修行中,因为大家还毕竟是为了修,修行中用功的时候,能够抉择真伪和明了进退,所以大家仔细听一下。这个七菩提分,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待会儿会用在我们念佛里面。

这七菩提分在讲到《佛说阿弥陀经》的时候,相信如果听过的也了知,三十七道品里边,八正道的前面就是这个,有时候叫七觉知,觉就是菩提的意思。那么这七觉知,第一个叫做择法,选择的择,佛法的法。什么叫做择法呢?就是我们学习了佛法以后,以智慧来简别他说的这个是对还是错,是利还是害。因为我们现在,特别是当今时代的人,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网络信息,一切的开示,到处都是微信公众号,一套一套地给你七拼八凑地就来了。就我们所有的,好不容易人的精气神就那么一点,就被它给击碎了击垮了,根本弄不进去,都是碎片。

实际上我告诉大家,真正说一个修行的状态,就是我们来听闻佛法,比如说学佛法,以知识性的学,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二十的时间精力。然后大家一起去讨论,沟通,不是说家长里短,不是说是说非,大家要记住。讨论学习佛法完了以后,我们扪心想,我们现在有几个人到了一块儿会讨论佛法?虽然我在居士林也讲,有时候讲完《楞严经》,下来有一两个上来问话的,但是几乎也不是在问当下讲的内容,还是问说家里不是闹鬼了就是怎么样,反正就这些吧,就是不会出这个圈的。

那么大家听法,你们平时看看,我们在闻法前和讲法毕以后,你们有没有讨论?那点时间赶紧抢着就说两句,哎呀好久不见了,就开始家长里短地就开始了。所以真正为什么?因为碰撞也很重要。所以我希望大家就是,不能够我们有时间这样全堂地坐下来,但是至少你们相应的人在一起有时候说一说,议论议论,讨论讨论,听完了以后听得对不对,记得多少,加固印象。还有百分之七十的,这个要用来怎么样?去走,去体验,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修行。你看我说的这个也够接地气了,这不是我们学佛里面规定,而是现代引领世界的大学里边提出来的这个。一个学生,真正的一个好学生教育要成功,就是这个叫七二一。百分之七十的,就用来去做实验,他们叫做实验,或者领略学的这个知识,其实我们说的就是修行实践。二十用来听知识。知识要转化成那七十,就是要闻和修之间的思,所以还有百分之十大家要讨论。所有的这些归根结底,说白了就是咱们这儿的第一个,七菩提分里面的择法,让你有择法的功能,要学会这个本领。所以真正的学习,是要你学会一门本领自己去,不是越学越蠢,越学越僵化。这是第一个,以智慧简别这个法是真伪。

第二个就是精进。大家要晓得这个精进太重要了,不进就退了。我们就是有限的这一点点生命过程。你看我们就放假,我觉得坐在这儿讲上一讲的时候,也跟昨天一样坐在这儿,就觉得中间没断,可是这近两个月一晃就过去了。真正只有修起来,这又讲到拜山了,真正你住到那个境里面,你会觉得一天似乎是说,当真是不离当下一念。你再慢慢觉得好像说,你想让它长就长,你想让它短就短一样,它就是一个空性的时间。只要我们把这个填满,不杂就叫精,无间就叫进。

因为我们现在如果说精进,你看我这从五台一下山,深有体会。只要你的心,勇猛心或者你精进度一旦有点歇,我们的业障这种魔念,即刻就来趁虚而入,马上就来阻挠你。这是没有外境,就是我们自己的这种业果。所以你就只有精进不懈,你不断不断的,为什么要到不退不退,就是在一个凡夫的修行过程中,哪怕你这段时间铆足了劲,只要你一歇,所有这些违缘业障马上就趁虚而入。所以这个七菩提分就是精进,以勇猛心离开这个邪行而行真法。再一个就是喜,心里得到善法,生起法喜、欢喜,这种清净无为的欢喜。还有轻安,轻安是什么意思?就是断除我们身心的粗重感。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类似的有时候得到一点轻安或者什么?

其它的不说了,比如说磕头吧。这次去磕头,因为是十天的期限,同修们一起去十天。十天,一二天,这次还菩萨给了一点加持,几乎有六七天都在下雨。那么头一二天的时候,可能那种激情还在。三四天的时候就腿疼得不行了,腿又疼,又拉肚子,又下雨下得感冒等等这些。我这美其名曰,我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法会。很重要的法会大家要知道,有时候消业的话,这个法会一完大家都会生点病。你看我听说某一些大的法会,比如说金刚萨埵法会等等,藏族的。他们就是常去参加的人说特别怪,这个法会一完了,大家都会多少生点病。那我们就要坚定的信心说,这就是消业。不要错误地、盲目地说什么都往消业上会,但是大家也要知道,我们在精进的时候所发生的障碍,坚信它就是消业,怎么着嘛,消业是好事呀。所以说从这上面说,消业了以后你看,四五天过了难受劲,五六天开始慢慢就缓过来了,七八天就不小心就上去了,没有那种沉重感了,就是等于说拜的比走的还那么轻快。

看见旁边走的人都气喘吁吁的,不断地问,快到了吗?快到了吗?就这样。但是拜的人呢,默默无闻地就一步一步就上去了,一不小心就到了台顶了。到了九、十天的时候就觉得说这是个好事,天天想干这个事,可是十天的因缘又满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说的身心轻安,安适。这个身体的粗重感是要洗涤的,这种轻安你看真的是,像我在台顶十三天拜下来,再磕黛螺顶的时候,大家要知道,今天这也是,我都得按着自己,大家知道吧。什么叫按着自己?就是不断地说,你再慢点,你慢点,别把他们甩得太后面了,看不见我了,稍微在前面给大家一个,这样的一个鼓劲吧,要不然一不小心就上去了。拜了这十天,根本没有一点点说,在山脚下的时候说,哎呀,这今天又有一次,一千零八十个台阶又要完成,没有,从来一天连一念都没有。这就是说,已经轻和安到一个水平的时候,就上来了。就等于那个就过来了,所以这个就叫轻安。再一个就是说舍,也是前面也有舍,这里也有舍,舍诸一切虚妄之法。

最重要是一个什么?第六和第七。一个叫定。心住在这个一境中,让它不散乱。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念佛念的,这么长久的,有的人每天一万,甚至不止一万的,应该好歹出来这一点点的感觉。这个轻安和常定,当然我们不可能住到相续不断的定中,可是你有轻安的时候,相似的有时候至少有那么一会儿,心是安住在那个上面的,就像一个纹丝不动的东西,然后它纹丝不动地往前滑一样,这种感觉。当然这属于途中的,不一定是适合每个人听得相应。所以这个定和念,这两个我们是不可以舍的。这个念就是说,你始终能够铭记这个定和慧而不忘,这就叫念,你的念头始终能够用得起来。所以为什么给大家从择法、精进、喜、轻安、舍、定、念,这叫做七菩提分。大家要知道这个七菩提分,这里为什么极乐世界我们把它会到说,以七宝来表这个法呢?我们在极乐世界修,还是修念佛法门。所以跟我们同步的,我们念佛的时候,就要自己大家要了解。你看,你比如说修这个念吧,我们念佛。念佛如果你心浮动的时候,大家修得你的心比较浮动,左一忽通右一忽通按不住,这个时候不想老实念的时候,就得用什么呀?择法和精进乃至喜这些觉分来对治,特别是我们比较昏沉的时候。

你不想念就等于说你的心在染法上,在轮回业里面,那就善于抉择嘛。所以大家听明白了,这就是要平常你用功的时候用。越修得相应的时候,有的人修着修着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再往前走不得力。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佛的圣教法,这是很专业地给大家提供一些修法,自我调整的技巧。这就是这个时候,你得用择法。比如说我们要除去其他的身口业。一个念佛人假如你这段时间不得力或者怎么样,你在择法上来讲,你是不是杂七杂八的活动参加得太多?这就是其中有一个,能不参加的那就不要参加,不太重要的就把它屏蔽,这就叫舍。还有就是说人事应付等等,这个时候就是要用智慧去舍,然后慢慢地一心一意地持忆念佛。

或者说听开示的时候,有人讲这个法门好,一下子把你拉出来了,那个地方对,等等,就是不断地这样忽通忽通的,这全属于心浮动。念佛行人也同样如此。那么如果说心昏沉的时候,你念佛念得念不起来,信愿比较麻木,这个时候那你就用什么呀?要用除,除自己身口上面的过患,乃至用什么呢?用这个定,入禅定来摄心让自己不浮动。昏沉的时候又要用智慧来观照。这些就是要比较善于用。

所以说这七菩提分,在我们念佛行人的时候也得用起来。你心昏沉的时候,那么有时候昏沉不是说你光瞌睡,就等于这段时间懈怠了,根本就不想念佛或者不想学修,甚至说连学佛都想离它远点,不想提佛法这些事,不想说佛法这些话,都会有。这也许是你久修了一段时间,会出现这样的障碍。这个时候比如说精进就用得着了。多修净业三福,多在世间人际关系里面去培福,那么要观察到什么事情对修行有利,什么事情会发生障碍,等等这些就得自己去观察。总而言之,这就是我们讲的七菩提分,给大家说,因为我有一点多余的担心,就是害怕我们,包括我们闻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的停滞。希望大家善于运用,能够这样用,这样听到,这是非常大的福报。包括我们要得到这个定也罢,念常住也罢,特别要福报。你们应该有感受,就是福报不够,明明知道这个理,这个事我就是心不上去,就是犯业障,就是退心,就是生烦恼。所以大家,是真心求解脱者,请把这些记在心里。我给大家讲,其实我自己也要学一遍。

这是这里讲到的说,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那么这里讲到说什么呢?转共合成,我们来了解这句话。这些七宝既然是表这些法,那么他用七宝树来表达他的世界里面的呈现,这里面也有奥妙的。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娑婆世界,觉得必定要法师给大家讲法,我们学习经教,我们才能知道修佛学佛的法门,怎么去修。极乐世界就是一切世界的呈现当体扑面过来就是催促着你、引导着你当下就去修,全部都是法门。所以为什么这里有一个转共合成这么一个功德呢?你看,这就体现净土的圣众,他们修法用心或者行方便都是任运和具足的。任运具足大家能知道吗?就是在咱们国土,再套三十七道品,还记得有一个四念处吧?这个总知道,四念处就是大家常要念无我,感受是苦,无常,就是常要念。

那么四念处在我们这儿修的话,他是有一个什么呢?先修别修,然后才可能练的总修。别修就是一样一样的,他观无我的时候,他就是意识不到是苦;他观一切感受是苦的时候,他就不能够感受无常。但是这个总相念,就是你修熟了以后,你有总相念的时候,他可能一个正念起来,马上就是说,哎呀无常,无我,苦的,空的,同时能够跟进上来,这就叫总相念处。

我告诉大家,如果你是一个念佛念久的行人,一般稍微用一下总相是可以的。这我们就讲到实修了,你的用心方法。你应该可以就是说,比如我们在说厌离娑婆的时候,你说这儿是很苦,一切人事复杂,牵缠烦恼。但是虽然这么苦,天天你来我往,它本质上是空的,不需要执著等等。就是这些念头里面同步能够产生这些功能,并驾齐驱。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是不可以,做不到的。特别是刚刚入门的摸都摸不着,这都说些什么呀。但是极乐世界你看,就一个七宝树它的转共合成就等于说什么呢?在那儿的菩萨就是说,同时别相念也行,总相念也可,几相念都可以,所以才二宝、三宝乃至七宝。就是他同时一念一个法门也可以,他愿意这样,那就纯粹地修。他同时几个同时并用也行,具足这个能力。叫做转共合成。

像我们这儿的话,你总念就是总念,别念就是别念。讲道理都有这个差别,何况具体的运用呢?但是在极乐世界,别念就是总念,总念就是别念,所以叫转共合成。大家听明白了吧?再往下看,下面这一段就开始讲到说,或有金树,银叶华果;或有银树,金叶华果,这是二宝所成的。或琉璃树,玻璃为叶,华果亦然,水晶树,琉璃为叶,华果亦然,这是三宝所成的。乃至最后一直到七宝。大家看到了没有,就是说这些确确实实,如果我们把净土法门的教理能够吃透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太殊胜了。在《弥陀经》里面讲到说,今现在说法。整个极乐世界就是一个法场,不要说正报,依报都有说法的功德。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在我们国土,说法的,佛出世,开始只有佛能说法。

这个释迦牟尼佛说法,因为为了应机,他还得讲究招式。什么叫做招式,佛说法的?还记得我们讲佛教宗派的时候也给大家讲过,有时候要说一个权巧之法,是吧。《法华经》不是为实施权嘛。有时候才能讲一个真实之法。有时候说的是顿,直指人心。有时候讲的是渐,你慢慢来。有时候明着说,有时候藏着掖着说,显法密法等等这些。可是极乐世界没有这一套。

大家看到,人家这就是或这个树那个果,来回互换,这个功德表明什么呢?在这个树的表法中,就说权巧法可以真实说,真实法可以权巧地来演,顿法他能给说渐了,渐法他能给说顿了。就光树就有这样的表法,显中说密,密中有显,一切皆是功德法。甚至都不存在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我们这里才有,因为是染土嘛,所以是世间嘛,才讲到出世间。那极乐世界世间就是出世间,整个都是由这个现前的树,七宝之树来讲法,来成就这个转共合成功德。所以大家在领解这些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说,哎呀这转共合成嘛,大概就是七拼八凑,那么多宝贝弄在一块。它有法在里面。

当然我们也不可以说从这一味的表法功德上,就是光从理上去会。我跟大家讲,事相上也是如此。由于有这样合成的这样法的功德,所以它就权实是圆融的,顿渐是同步的,显密是并说的。所以当这样的心地功德在极乐世界显现出来,它有一个非常,我们说一切唯心造,非常殊胜的这样一个状态是什么呢?大家看到,后面我们就不读了,一直到六十七页的倒数第三行,看到了吗?

就是这些树呀、树枝呀、茎呀,华果等等,是什么呀?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华华相顺,实实相当,就变成这样的一个状态。我当时读到这一段,特别是读到,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几段话,一个是前面的一切恐惧为作大安,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读的这。说行行相值一直到实实相当,就顺极了,就觉得,当时也没有深的领悟嘛,都误以为说就跟孙悟空入到蟠桃园随便去摘桃子一样,就是那种畅快淋漓感。还有后面的你看,水功德里面说什么呢?开神悦体,荡除心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就是这些圣言呀,都是循着极乐世界的真实情形给我们宣讲的。那么我们就要知道,这里讲到的是什么呀?这么一个功德法才能完美地体现极乐世界的境界是什么?就是一个对称。但是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边是,如果大家学过物理,物理里边讲到,最根本的物理理性,最根本的特质是什么?就是对称。所以说有作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而且这个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方向是相反的。

所以你看人家极乐世界就是,最原始的完整的把这个对称法则,用这样的一个美妙的这种七宝把它给显现出来,天然的状态。我们这个世界的话只能一部分对称,不圆满。你看人心因为失衡,有烦恼进行倾斜,所以就是丑陋杂乱的,不能够有优美的对称秩序。整个极乐世界全部都是对称的。那么这里这个也是,你看,行行相值,值是什么呀?行行相值嘛,值就是相对待的这样的一个等量,相值嘛,所以这里其实就是表我们常说的平等功德,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望是什么意思呢?望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大概如此吧。就是在平等中而还有差别功德,叫做茎茎相望。那什么叫做枝枝相准呢?准是什么意思?就是准确嘛,表真实不虚,叫做枝枝相准。

叶叶相向,相向的向是什么呢?因果,因到果是通彻、直通的,因既是果,果既是因。没有我们这里时间幻相上的一种心念的流动相,迁流变幻相,说什么从因到果。那儿的因果是通彻的,所以叫做叶叶相向。华华相顺,顺是什么呢?就等于说随顺众生而讲法,随着根机讲真实功德,应机不谬,不会出现错谬。实实相当是什么意思?但凡能够听闻的人,能够处在其中的人,必然个个证果,所以叫做实实相当。就是你一定能够证到这个果位,同步的果位,前面说皆是阿鞞跋致,皆入无生法忍。

所以确实因为时间关系,也不能太具体(讲)了。要真正地去细入理解,无量的法义都在释迦牟尼佛的开示中。你不管从事上去描绘,或者从理上透过去,都是通的。所以大家要记住这个从相值、相望、相准、相向、相顺、相当,都表的因果不虚法,修行功德法,菩提涅槃法,都在其中。所以说极乐世界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大誓愿力,才能够表达出来这样的一种殊胜。我们再来往下看,你看下面还讲到说荣色光曜,不可胜视。不可胜视什么意思?就是说无量的光明。前面讲到是说它的排列殊胜,什么为本,什么为茎,什么相望相值。这里开始讲到它的说辐射殊胜,无量的光明,无量的颜色,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所以这里讲到的说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大家看到这个清风时发,你们理解清风是一种什么风?极乐世界的风是怎样的呢?这个风既不是咱们人道的风,说呼呼呼地就刮过来,给你一刮就什么都刮得灰飞烟灭。甚至不是天道的风,天道也有风,但是比我们这里要温和和柔软得多。极乐世界这里是一种自然的德风,德行,功德的德,德风,徐起微动。这在另外的经文里面。它不是随业,大家要记住只有极乐世界的风,咱们这儿叫业风吹荡,业风吹荡,极乐世界的风不是随业的,它是随心观照的智慧所显现的,所以叫德风,清风时发,德风,自然德风。这个比较难理解了,风刮起来了你还都这么多讲究,你就是极乐世界的风吹着很舒服就行了。还真不是这样的。

怎么讲呢?就是在极乐世界的风呀,打个比方,我们在这儿,还记得六祖为此大动脑筋么?还记得么?不是有人争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嘛,在那儿说了半天,没办法了六祖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还有给他这么讲究一番,来回把他给说透了。极乐世界根本就不需要你这个解释,什么不是风动幡动。极乐世界的风功德是:风动就是心动,心动就是树动,树动就是整个法性微妙显现出来的功德风。是这样的一个,不需要多此一举还说,仁者你的心在动,人人都皆知道这是心在动。而且动的还不是业风之动,是功德之风。就等于说智慧中你我咱们两个讲法交流的时候,这么碰撞一下起来的清风时发,依心而动,动不离心,时时刻刻都在般若的观照。这才叫做清风时发,自然相和。五音声这也是随顺我们这个世间,大家知道我们这儿五音是什么呀?宫商角徵羽,是吧。这里为什么说微妙宫商?前两个作为代表。因为在这五个音里边,宫的音声比较粗,商的音声比较细,后面三个就给省略了,这叫做自然相和。自然相和是什么?就是无为而起。所以为什么我们很难理解呢?在我们这个世界,无为的就是死在那儿,死挺挺地不动了,就觉得无为了;一有起动,它就是起作之法了。所以我们怎么也理解不了它,依然在那儿不断地动,它又不动。

这个法在我们这儿最能相似地说,最充其量说,大海水潮涨潮落,但是大海水量没有动过,这也是一个相似比喻。可是在极乐世界的话,它这种动与不动是相互穿透的,一体的,不可以分开说的。所以你这么两个世界,你说难怪释迦牟尼佛当时都感慨说,于此世间说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呀!这个由着我们自己去修因证果,到了那个地步去领略这个动、不动,动静一如的时候,那就另当别说了。你说他直接给凡夫讲这些未曾见闻,甚至设想不到,乃至超出了我们意识所畴的这样一个法,你说真是难信。所以这样的话,它这个殊胜就说微妙宫商自然相和,这里就是说明它有五种功德。极乐世界的树起的声音有五种功德,在经典里面讲过。一个叫谛了,就是谛听谛听的那个谛。你一听,不模糊。不要说你说个什么来着?没有这种现象,这个声音一入耳,马上就让你完全谛听明白,叫做谛了。

第二个易解,听了以后马上明白了,就了然于心了。不是说你耗费心神,学习半天理解半天,不需要这个过程。这就叫做五音声自然相和的功德,容易了解。第三个不散,就是不会让我们的心随着这个声音而乱。你看我们这个世界的声音是不是乱心的呀,这个世界的声音都是来乱心的嘛。就包括我们现在最说什么流水呀、什么催眠呀,什么乃至古琴的,还是让你把心浮在一个,让你的心乱在哪里?乱在一个比较高雅、小资的这样一个自我陶醉里。那么要走偏激的人又好听那个摇滚,到了里边电也闪得快,空空锵锵,别的人觉得都神经了,他自己沉浸在里面,也是乱的。有的人又喜欢听甜美的歌曲,什么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李谷一唱一下,他就觉得这个就好像(很美)。也是乱心的。就是你好哪口,你听哪个。但是我告诉你,没有一个声音不是乱心的,只有梵呗是摄心的。所以这里讲到的不散。再一个无厌,不疲厌。你想你再怎么爱听这儿的声音,你没有个疲厌时吗?有没有呀?如果没有个疲厌,就不会有个词叫做流行歌曲。

大家知道吧,流行是什么意思?就是那个听厌了又出来一个,这叫做流行。现在还流行周期越来越短,也听不懂在唱什么说什么,根本搞不清楚,就越走越低下了。但是这个声音出来就是不疲厌。第五个是悦耳,悦耳就是好听,不是让你刚才讲的动心,是法喜充满。法照大师去极乐世界的五音念佛法就是这样,不是动情的好听,悦耳。所以这些等于说讲到说荣色光曜,不可胜视;出五音声,自然相和,等等这些都是极乐世界的功德。我们来把这段总结一下。这里讲七宝行树,特别是不厌其烦地这样陈述,陈述好像就是说我们刚才讲的,为什么不用一个亦复如是呢?我以前读的时候也有这个怀疑,读久了大家才知道这个有妙用。确实这一大段,为什么你看经文呀,佛讲法的时候呢,他就是让你闻法,还让你起观。我们都以为说,主要讲观法的话,那就是说《佛说观无量寿经》讲十六观法,好像是一种正宗的观门一样。你看这《无量寿经》里边是不是也时时刻刻在起观。你像这里开始讲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让我们起观嘛。所以这也有妙用的,重复这么读,你读得久了你就知道,读久了慢慢就知道阿赖耶识里面嵌进去了,嵌进你的意识缘这个法的时候,观想极乐世界的时候,就是比原来要轻而易举得多。原来是涩的沉重的,你熏习得久了,那你在读的时候,它熏一遍就等于临摹一遍,所以非常重要。

这些圣言呢,第一个表极乐法是平等法、因果法、功德庄严法,它的用。第二个就是它是跟娑婆世界有关联的。我们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就是说因为我们这儿的人都劝大家修行人都不要去崇尚宝贝,不要去贪著,为什么净土还显现如此多的珍宝呢?跟大家讲,一个,这样显现是势不可挡。因为首先它是阿弥陀佛的大愿大善,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大善自然化现的,是求往生者的真心回向所感召显现的,这个避免不了。就等于说我们一旦往生净土,乃至修行成就以后,就是必须面对这样的,你不想要宝贝,它成就的就是宝贝。因为你的心性发挥出来了,大善大愿发挥到这个时候,它显现的就是这样子。这个法能理解吗?我不知道大家如果在居士林听《楞严经》的同修就会有这个,我也讲过。就是一样的法,一样的心,为什么发挥不一样呢?愿力不一样,修行功德不一样。如果要更广义一点,大家这样理解,你把修行功德当做你念念的发心,你的心在想些什么,是想善法呢还是在想恶法?这都属于发挥,反正就这一颗如来藏心。

如果你发挥得特别特别陋劣,想得特别特别恶,它也会发挥,它会圆满地发挥,发挥到哪里呀?发挥到地狱世界里面的油锅镬汤,也是属于发挥。可能那些油锅无非是铜是铁嘛。但是如果你的心念念向善,带着大愿带着解脱,那么它发挥发挥,它就一定会发挥成七宝,你不想要也没办法,谁让你这么修了呢?它就是这样的一个意思,能明白吧?所以说为什么表跟娑婆世界相关联呢?你看我们这儿只能发挥成木头、水泥。那么这个七宝,虽然我们这儿也有玉呀金呀,已经很少很少,耳朵上、脖子上戴一点儿就不错了,哪里还给你当桌子当板凳去用。大地都是如此,这就是没发挥圆满,有那么一丢丢儿,而且也越来越快没了。你看这桌子都从红木慢慢变成榆木,这就是福报越来越浅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这就是发挥法。愿力呀,业力呀,心力呀,全是发挥的一些主动力。那么再一个是什么呢?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时如此发愿,他的初发心就是为了方便成就众生离苦求乐之心,这是有这么一个方便。那么如果说随文入观,我们读了这么多遍以后,它有一个什么呢?就是不断地熏习这个净土的善法种子,这样的话它会有一个什么呢?替换我们的贪嗔痴染业,它就会有一个众宝具足,随时见闻。

随时随地就见闻。那在这样的情况下,它就有一个增智的作用。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这方面有一些心理体验,什么叫做增智呢?就是见多了都不稀罕了。就跟那个什么皇帝不是去好喝珍珠翡翠白玉汤嘛,朱元璋。那是要饭的时候喝了那么一顿,觉得好喝,等当了皇帝又去喝的时候,没味了,为什么?他天天吃好吃的,就是如此,那就自然不会对这珍珠翡翠白玉汤起贪著。所以极乐世界也是这样的一个。总而言之就是激荡我们内心的圣境功德,有这样的一个法味在其中。这是这一段。好,我们翻过来六十八页,再看一段。前面是总的说到七宝诸树,这里要开始分说里边的一棵,大家要知道只有一棵。前面愿里面也讲到说,其道场树少功德者都能见,二十八愿里面有讲,就是说的这个菩提树。我们来看看人家极乐世界的菩提树是怎样的。咱们世界也有菩提树,就在菩提迦叶的那一棵祖树,枝叶现在还非常繁茂,大家能见到者也会得加持,很清净。可是跟极乐世界的确实还没法比,大家来读一遍就知道了。一起来: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好。每一段圣言都说得非常的透彻,你看后面把愿力总结的,这本愿力故一直到究竟愿故,这些已经说得就是真是说到绝处了。那我们这里开始讲,前面讲到说极乐世界的树庄严,后面还会讲音乐庄严,宫殿庄严,宝池庄严,水庄严等等。这里只是树庄严里面,前面是总说,这里是分说,就讲到无量寿佛的道场有一棵菩提树。我们来看一下这棵树的身形,首先高有四百万里。四百万里是什么概念?我也不知道,地理没学好,绕赤道一圈是多少?是四万吗?四万。那这就是说,如果是四万的话,这就是一百个。你说人家的一棵树,咱们地球上都盛不下。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就是它的枝叶到长出来的这个规模,一切众宝自然合成。所以大家看,这个菩提树首先我们要知道,不是众生能够随便见到的。大家想想我们娑婆世界,人人都能见到菩提树吗?菩提迦叶的那一棵,包括我们现在东土有的也有,像六祖大师的光孝寺那儿有一棵,那是好不容易才植过来的热带树。其他地方种,现在有的也在种,很难活。这次放暑假我先回普陀山看两位师尊的时候,道老的窗子台长了两棵菩提树,他就在那个小盆里面种着。

那树也长得可高了,就循着那个窗子往上,我记得那个小细绳绑在那个窗子上。普陀山观音菩萨的甘露撒一撒,太阳照一照,长得越来越高,但是它在小盆里面的。确实看着上面那个脉络呀等等特别清净嘛,菩提树叶。你看我们现在有时候做一个工艺品,就把菩提树叶让它标本干了以后,在上面画佛像,写经文,非常庄严。那么不是人人都能够见到的,说明只有有功德者、有福德善根者能见到,在咱们这儿。那在极乐世界呀,它的这种加持信心,小功德菩萨,也就是说虽然你的功德不大,往生到那儿的小功德菩萨都能够见到,见到这个菩提树的庄严,而且接受它具备的这个天然的加持。你看这里大家看到说,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其中是以什么来庄严呢?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谁能知道月光摩尼这个宝是用来干什么的?有听过的吗?

所以你看在整个法界里面确实有的这些宝,众宝之王就是这个月光摩尼宝,是所有宝贝里面最庄严最珍贵,那么它有一个什么功能?它可以叫做持海轮宝,是什么意思?就是它能够执持大海水轮。咱们地球上也有大海,不要说须弥山的七重八重外的香水海了,地球上也有大海,全凭什么呀?就是这个月光摩尼宝,它有一个什么作用?它让海里面的水不少,不增减,不增不减,一直执持着它。而且还让这个海涨潮落潮的时候不会乱,我们不是说潮涨潮落嘛,如果大家去过海边都知道,潮涨潮落是有定时的。海水不增减,海潮不乱时,凭的谁的力量?就凭这个月光摩尼宝在执持,其实就等于说定海神珠一样,大家明白吧。就由于有这个宝贝,它的这个能量也罢,辐射也罢,发出来以后,才能使所有海里面的海水不会增不会减。大家想想要是海水一增,就泛滥了呀,你这地球上的海水要是涨一百米,那还了得呀。

那么也不会干涸掉,而且潮涨潮落它是有序的,全凭就是这个月光摩尼宝,所以这里叫做持海轮宝,是它的功德。由于它有这样的功德,称之为众宝之王。由这个宝而庄严之,就是用它来装饰。你看,众宝之王在菩提树上来作装饰。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这就是一切的这样的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庄严,我们往下看这里讲到说: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看到了吗?这里有一个法音遍诸佛国。这是为什么我们一旦往生了以后,就是总给你打保票必然了脱,必然证三不退,每一段经文里边都能体现这个功德。我打个咱们这儿的比方吧,你看为什么人家那儿说微风,就是风吹一下,宝树沙沙地动一下,然后就出来无量的法音。法音是什么?宣讲佛法,提醒正念。无量的法音就流布遍诸佛国。然后听闻到,你看: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遍诸佛国的功德?其实说白了这就是说,阿弥陀佛加被众生,十方法界众生,摄取不舍的功德。你要说遍诸佛国的话,咱们这儿也算佛国,有佛出世,对吧,也佛法在流传嘛,也算是佛国的一个染国,有佛之染土。但是人家这个遍诸佛国怎么一个意思呢?其实就是让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的众生,包括我们现在向往着欲求生的众生,都往道上会。大家明白吗?什么叫做法音流布,遍诸佛国呢?我们常说的往道上会,道上会,那么为什么会不上去呢?为什么呢?

没有记忆,想不起来佛法,所以就受持不上。受持不上的话,你就不能让我们的心念中起到遍的功德,这个法音流布不能在我们的心田中遍起来。遍起来就是说时刻能够记着它。我们很多时候念头杂乱,遍不了呀,神识是暗昧的心识。你看咱们这儿有一种境界,为什么游山玩水,对吧,现在出去游山玩水的时候干什么呀?有时候说我要去朝圣,要去参访。这借口倒是挺好的,挺正规的。一出去,游山玩水嘛。因为这个道场庙里面到处都是绝佳的美景,马上就噌噌噌拿出来一个,我说在二十年前呀,看看现在的时代,肯定那会儿的人如果能放电视给他看,他搞不清楚二十年后这人一人拿一个棍,拿个方片,对着自己在干什么。现在出去,包括拜山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那个把头给磕着,砰地就磕了一下,就拿着那个在那儿笑眯眯的,这样笑一下,那样笑一下,流连忘返,其实说白了就是纵情山水嘛。还是对自己八识心田中变现出来的那一点好的,发挥得比较殊胜的那点儿又产生了自恋。

所以才会有这种出去看好拿着杆就开始开拍,这已经心走了呀,就不能够叫做其声流布,遍诸佛国。佛国其实就是我们的心海,心田嘛。所以才这样的话,你看一个道人,我们这儿一个修道之人,对吧,修道之人他始终往道上会得久了,一看,听一句法开悟了,才能悟到说什么?听水声、看山色才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他不是欣赏美景,他是什么呀?说,山色无非清净身,溪声尽是广长舌。这个时候才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都是法身。才对它有流布遍诸佛国的功德,他才能往道上会,往法上会。你想想我们这儿多少人里边出这么一个道人能会得上去,是不是。

可是大家要知道,在极乐世界就不是这样。极乐世界的这种其声流布,遍诸国土,我们就不说佛国,遍诸国土是什么呢?它是始终在这样的他力的作用下引发,由这个道场的菩提树,谁看见它,只要看见它,听到它宝树上出来的这个声音,后面还有鼻子闻到香味等等,只要你在六根中能够跟它发生哪怕一根的作用,它就会马上主导引发你往法上道上的心念,不向外攀,而是向内而求。这才叫做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才能称得上演出无量妙法音声,想方设法地让你往那会。所以大家来看,这里才讲到众宝之庄严,百千万种异色随应而现等等。

都是让我们不间断地具足这种殊胜的感染。唯一地正确地引导我们的心性,所以叫做其声流布,遍诸佛国。你们感受到这种遍诸佛国了吗?感受到了没有?我告诉诸位,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心得吧,就是有时候看似我们来学佛,好像有时候听法听得很相应。就是那个灵光不昧,好像自己觉得我悟到这个东西了,或者我入到这个法喜了,我们都觉得说这是我自己的力量,自己的能量好像怎么样。我告诉大家,这个其实都是什么呀?都是诸佛菩萨借机在拨动你的心弦,引发你的善欲,就是跟极乐世界的这个道场菩提树所引发的功德一模一样。根本不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完全没有那种能力。之所以流浪到娑婆世界来,真的没有这种能力。

我们的能力就是拨动贪嗔痴,往那儿拱,这是我们天然的能力。所以大家要知道,为什么老说阿弥陀佛摄取不舍?我们对净土生起的信心,我们念佛念得得力,甚至有时候这种强烈的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等等这些,偶然地状态好一次,突然间显现的这种感应也罢,都是阿弥陀佛或诸佛菩萨在拨动我们,根本不是自己的力量。自己哪里来的这种力量?你想想,要是没有诸佛菩萨这种慈悲摄取不舍的度化,我们阿赖耶识里面全是染业嘛,全部是染业,你怎么来显现这个灵光一闪?就跟我们天上一样,从来都是太阳在那儿照着,烧着,烦恼着,你哪来一个乌云密布,闪电闪一下,给你这么一个机会?没有。所以大家想这就是他力的功德。你看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以后看个道场树,菩提树都尽情在显现他力的加持。而且这种他力不仅仅是,这是讲到说,你看,闻其音者能够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这又给我们进一步讲了一下必定到不退的功德。

那么住不退转一直到成佛道,保证在这个途中会耳根清彻,不遭苦患。下面还讲到说,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这就是六根对六境。人家那儿是这样的境,所以一定是对的无烦恼的根。我们这儿六根对六境,念念都是引发我们的烦恼呀,大家看到了吗?为什么叫做极乐呢?就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在极乐世界你看,菩提树来加持他修行,人家的修行不是咱们这儿的以苦为师。娑婆世界不断地提醒你苦苦苦,你才能出离才修。极乐世界以乐为受用,就能成就出离道,就能成就不染著,你说这能比吗?如果一定要说白了,它这个作用在哪里体现?

就是越享受反而越不执著。这种法你能修得来吗?你试试吧。你说我越想,给我很多的钱,让我当个国家的元首,我不执著了。你试试吧。可是极乐世界你看,人家如果这样的话,至成佛道就耳根清彻,其实就是六根清彻,那就是越享受越不执著。特别是你看这里讲到的,用眼睛看菩提树发出来的这个光色,鼻还能闻到菩提树飘过来的这种香。口尝其味,这就是给大家讲的一个,口尝其味就是你发现了么,虽然是这么多宝贝,它不是冷冰冰的东西。因为我们下意识地说,这么多宝贝,那哪能吃呀,就是看着好呗。能吃。我们这儿你吃点金、吃点玉你试试,咬一块和田玉咬下去,你不做手术估计就差不多了。可是极乐世界的这个口尝其味,虽然是宝,但是它是生机孕育出来的,你拿起来就能吃,比孙悟空、猪八戒吃的人参果要好多少倍,所以说。但是最重要的落脚点在哪里?还不在于吃,还不在于光,也不在于色,在哪里呀?大家看,心以法缘。这句话我不是瞎说的,说越享受越不执著。就用这句话就可以楷定,我们理解的这个法义是正确的。为什么呢?心以法缘,那再换一个说就是,心以法缘就是以法缘心嘛。所有的五根接触外面的尘境,一定最后落到第六意识,甚至这都不是第六意识了,是清净无染了,我们说了是已经到了一个智慧的层面,不是意识了。落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他不是以烦恼来分别缘心,而是忆念佛的功德,清净的因缘来体现他的心。所以这里讲到心以法缘。正因为如此,那你不得甚深法忍才怪,一定会得这个法忍,一定会住不退转,一定会一直就这么顺顺畅畅、美美地就成佛了,而且途中六根清彻,无诸苦患。大家要知道,就算我们现在,如果在咱们娑婆世界,就算你学佛了,修行精进了,你也不能保证六根能够清彻,没有苦患。

因为你学佛途中不可能纯造善业白业,你肯定还有恶业呀。为什么咱们这儿修行会有业障,会有违缘,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因果中还没有彻底摆正,就是没有彻底清彻。所以在这样的一种作用下,那反作用来的时候就是等于说,你肯定还会有业障。可是在极乐世界,人家的这个不退转就是始终在善的正的作用下,随顺着善法、同步着空法来成这个佛道。你看多么纯粹呀。那必然在这样的一种情景下,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只要能够看到这个菩提树,就会得三法忍。这里也列出来了,好像前面跟大家讲过了是吧,这三种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当然了,为什么会得这种忍?就是说一下子,如果浅白地讲,就是说让你的学佛、你的思想境界一下子就上了一个高档的水平。大家想为什么呢?你想嘛,见一个菩提树都能有这样的功德,何况他见的不仅仅光是菩提树。还有什么?还有什么?还有西方三圣,还有清净海众。那见那些大圣人,那些加持力,那现前见阿弥陀佛那就更不要说了。

就跟我们现在,打个比方就像我们现在到庙里去朝拜,对吧,那所有的这些古道场有道气的都会古树参天。你一进去说,这么老的松树柏树,跟那些新建起来的,甚至植被也不是很(多),它的感受都不一样。甚至有一些大的树,你看那些粗大的树,你到这些名山古刹去,包括法源寺也有,普陀山的普济寺也是这样,人都抱不过来,那都是跟护法一样。天津那个荐福寺我好像也讲过,它为什么被保下来了?本来就应该拆迁了,保下来就是砍那棵槐树的时候流血,这天津人都知道的事。流血以后就后来不敢砍了,这个护法功德就显出来了,就把这个庙保住了。这个庙保住以后,现在修的道场,利益众生。这都是现前分明的事。所以说见这些树都能够得这样的加持,就跟我们到庙里面见到这个古树以后,马上心境就不一样了,就觉得思想境界就上升了。何况你再进到大殿,你再去礼拜供在供台上的庄严妙相的佛像,你再听到僧宝过来给你结缘讲法,等等这一系列那就更不用说了,必然得忍。这个忍其实就是思想境界提升到那儿了,这就叫忍。

如果说专业来讲的话,你像慧远大师,净影慧远大师在判这个时候,他说这三忍怎么讲呢?就是说判为十地的菩萨。比如说音响忍他判为登了地,一地二地三地的菩萨,听到声音悟道了以后,就知道一切法不实,如幻如化,就像空谷里边的声音的回响一样,所以叫做音响忍。说这个柔顺忍就等于四五六地的菩萨,四五六地的菩萨对顺境或者逆境不起贪爱或者嗔恨心了,所以这个心柔顺了,对空性的理也信顺了,所以这个就叫做柔顺忍。他判无生忍就七地以上的菩萨,安住在无生法中不生不灭。他是这么判的。但是呢,如果说按照咱们这儿的法这样判的话还可以,按照极乐世界的话,这就等于说把弥陀的愿力给打了折扣了,因为你十地之前还有菩萨,难不成极乐世界十地之前的菩萨,那难道见了这个道场树,他就不能够得这样的功德吗?所以为什么我们说有时候把净土的教法,人家出现的这个待遇呀,不能够按咱们这儿。如果我们理解为什么能够得音响忍,你就说在净土看到这个道场树,感染加持了以后,他看到这个树的声音是从风吹过来而有的,他就悟到一切都是不实在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音响忍。他看到一切的万事万物,这道场树也是都是对称的、庄严的,没有好坏之分的,全是自性清净的这种觉受。

那么这个时候他就没有一个顺着我或者逆着我的感觉了,没有对我的事,不对我的事,所以当然就会什么呀?叫做柔顺忍,心柔了嘛,不对了,不抵触了。大家说我们的心抵触就是自己跟自己抵触,对不对?他自己在这方面顺了。那么对于诸法无生,都是见到这个道场树,见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虽然依正庄严如梦幻泡影正在进行,清净海众接引行人,讲法说法,大显神通妙用,放光现瑞,无时无刻不在显现这样的法会功德,但是当体就能让人悟到一切法不生不灭。它就是这么一个加持。所以大家在理解上,理解力上面不妨如此理解就可以了。这是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后面还有句说: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最终归根结底,一切的功德全部是弥陀愿力所成。大家你看,首先说无量寿佛的威神力故,这是讲到现在以阿弥陀佛现前的威力,所以才能够让行者得到三种法忍。现前的什么威力呀?你想阿弥陀佛除了他的愿力、他的发心、他的修行,还有什么力?

所以我们理解佛的威神力,第一个是发心之力。当时发的无上正觉之心,一切恐惧为作大安之心,所以他体现出来这个威神力。再一个是什么?修行练就之力。广宣如来净土之行,不如求道坚正不却,等等因地的这些都是练就了每一个法门、每一行他都入进去了,他都修过,生老病死都演练过来,六道轮回全部体验过了。所以昨天晚上我在微信上也发了,有善知识聊起天来说,确实修行到了一个地步,我有一点懊恼,为什么懊恼呢?我又得了菩萨的加持。本来这是我的秘密,当然我发心是纯正的,给大家说一下。得了什么加持呢?你说在五台山拜的这段时间这种相续吧,它是很清净的。可是清净到一直回来一天半,从第一天半开始,这个无名的业力开始突然间又发挥了。就让你不能好好待着,没有任何的外境烦恼引发,或者跟谁有什么沟通来往,就不知道怎么了,一股莫名的这种,我突然想起这是以前的一个法师也讲过,说修行你要有一个根本原则,就是永远不能舒服,只要你一有舒服,他说就不对。那我回来在我屋里待着,确实也养成一个习气,都不想出门,不想见人,不想跟人说话。

就想在屋里待着绕一绕,看看阿弥陀佛,请的文殊菩萨,就天天想这么待着。但是就不知道哪来这么一股子力,让人受不了。所以你看这个就确实是讲《楞严经》呀,跟大家学修净土,这就是加持,虽然受不了,还知道应该受着。所以昨天晚上跟别人语音了几次,我就讲到这个了,我说你看,就不能让你好过一会儿,好不容易得了这点法喜,不知道是不是轻安,它马上给你打失了让你重来,让你再进,就是这样子。所以我就自己觉得有点冤,说不让我享受两天。结果人家善知识就说,就是这样的,人人修行就是这样,修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就是你不要有什么目标或者一种安逸,觉得说有靠一样。你就不断在体验,完全再给你颠覆了,再给你打散了,为什么?因为凡所有相,我们可以把它改成说凡所有感受,都是虚妄的,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这就是体验阿弥陀佛人家的这种经历,就是说把任何地方都体验了。你想他要是在成佛的时候,你想嘛,像我们现在的话是拼了命了说可千万不要堕到三恶道里,他肯定还得要故意堕几回,故意造点恶业过去。为什么?因为还得备着到那儿去度。你哪一道不去度一回,那就不圆满。六道在十法界之中,你六道不圆满,十法界也不圆满,你怎么叫做九界同归?所以这就是威神力故,是修炼成就的,就真是跟孙悟空在那个炼丹炉里面,三昧真火就这么烧,烧出来了。第三个最主要的是什么?就是因缘所定,威神力故。他设的局就这样,再再给大家讲,这个因缘就是愿力,所以这里讲到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都是愿。什么叫做本愿呢?四十八愿是根本之愿,因地发的愿,所以叫做本愿。由于这个威神力,让大家闻者、听者、行者能够证三法忍,都是由于他的本愿力。由四十八愿的根本愿,让众生获得这三种法忍。最重要的这个根本愿其实就是我们说的第十八核心本愿,为什么呢?

因为你怎么得这三种法忍,对不对?你得得生净土,才能得生法忍。就是你得生才能得忍;你生不到净土,你怎么得这法忍呢?那怎么生呀?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往生愿摄受我们往生,这也是说本愿力故。所以这个我们理解是从总和别两条来进行理解,叫做本愿力故。那么满足愿故这就不要说了,愿愿都能够满足,满足了他的愿力,也满足了众生的愿力,所以叫满足愿故。明了愿故是什么呀?求之不虚嘛,每一条愿都不是虚设的,一条一条摆在那儿,一条一条地对接,给你兑现。所以说坚固愿故是什么呢?

就这个愿力已经把你的缘分给框死了,你想出这个界都出不了,已经楷定框死了,这个缘分坏不了,已经就在整个的法界打成一个金刚结,谁都坏不了,这叫做坚固愿故。最后一个究竟愿故就是最终一定要成就不退,得无生法忍,所以叫究竟愿故。大家听这些呀,不要听了觉得说木木地说这么一条贯过去了。我们要体悟阿弥陀佛的这种慈悲和智慧。要知道这些本愿、满足、明了、坚固、究竟愿都跟我们息息相关,而且就是为我们所发的。希望大家能早日往生极乐世界,那么就让阿弥陀佛这个愿力、这个威神力、这个本愿乃至究竟愿能够兑现成功。好,今天时间关系,正好我们两段文就贯就到这里。下面一起合掌回向。请大家发心,为了一切众生同生西方净土中,请大家随文入观。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今天就到这里,阿弥陀佛。

0:00 / 0:00
佛说无量寿经1
佛说无量寿经2
佛说无量寿经3
佛说无量寿经4
佛说无量寿经5
佛说无量寿经6
佛说无量寿经7
佛说无量寿经8
佛说无量寿经9
佛说无量寿经10
佛说无量寿经11
佛说无量寿经12
佛说无量寿经13
佛说无量寿经14
佛说无量寿经15
佛说无量寿经16
佛说无量寿经17
佛说无量寿经18
佛说无量寿经19
佛说无量寿经20
佛说无量寿经21
佛说无量寿经22
佛说无量寿经23
佛说无量寿经24
佛说无量寿经25
佛说无量寿经26
佛说无量寿经27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问: 判断众生是否生西,唯一标准或标志是头顶热对吗?...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念佛就是听自己念出的声音

问: 从《楞严经》所看到说,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变...

七十岁的人切勿将念佛当作泛泛悠悠的事

日前陈豫堂来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为取法名,...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

念佛如同醒梦

【原文】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

生死关头,切切不可被恩爱绑住

明朝沈槐庭居士,潭州人,少年失学,不能穷究佛经,畅...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果公上人语录

一、要发心培福,有机会就培福,如去庙上带支好香供养...

人生五个不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应该非常在乎的,比如做人的尊严,...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

【佛教词典】晒经台

(地名)明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曰:都鲁濮水关,有唐僧...

【佛教词典】无颠倒善解脱心

【无颠倒善解脱心】 p1085 瑜伽八十九卷十五页云:已具...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

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现代科技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却因追求享...

慧广法师:生命的意义

一、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

净土五经一论的内容

净土五经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拜佛八问

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 佛法: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

颠倒的屠夫

宫门前,跪着一位身披兽皮的屠夫,希望能谒见阿阇世王...

业力最怕辗转增胜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

圣严法师:忙人的修行方法

有人问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时间来修行? 就...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