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佛说无量寿经

宏海法师  2018/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二十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各位,我们莲友,也是将来极乐世界的清净海众,大家下午吉祥。今天是《无量寿经》的第二十讲了。可以说进入下半部以来,就进入讲这部经典的倒计时,大家来发心听闻,包括有的还一直也在居士林听《楞严经》,《楞严经》现在也进入倒计时了,已经快进入到最后一卷。那么拿我自己来讲的话,虽然是一切法无我,但是这个讲缘起我中的这种觉受来讲,这几年一方面呢《楞严经》已经将近三年,《楞严经》讲完就三年。那么其实从《楞严经》开始开讲,一直到咱们这边的净土的专(弘),这个道场是专讲净土,差不多从《净土十疑论》开始,信愿行,《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也把净土三经也差不多可以说缘法中,是一个很大的里程碑,就在我们今年年前吧,应该能贯完,现在已经讲到二十讲了。我想说对于皈依三宝,闻思修来讲,每个人的觉受都依照自己的根性、福德和因缘中来念念地去体验,进退之间摇摆不定,有时候精进,有时候懈怠,有时候烦恼,有时候清明。

但是不管怎么样呢,用这个法来结缘,确实是有时候这种阴德,这种我们不曾知晓背后或者引发一系列的殊胜因缘,真是不可思议。你看,早上我也是在备这个法义,昨天觉得,昨天晚上备法义备得坐的腰酸背痛,把这个往下一放就回寮房睡觉了。今天早上起来了又坐到桌子旁边,一直到快吃午饭,我就在想,天天地这么去看这么写或者怎么样,这不知道到底是对还是不对。说真正的佛法的学修难道一定是这样子的?非得就死框在这个方式上吗?大家对于佛法的修习听闻,还是一定要我来讲人家才来听吗?那假如我死了,这个地球不是依然还在转吗,这成批的众生还依然往极乐世界往生吗。结果这也跟菩萨安排一样,我在往这儿出发的前期,差不多半个小时,就来了一位也曾经是一起的同修,也是佛弟子,就用语音给我发了好多感恩的话,虽然是论调非常长,可是我听得也非常感动,我觉得她就是发自肺腑的内心的一种真实觉受。她怎么说呢,她说最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发小,都是女众嘛,结果她最灿烂年少的女孩,一个女儿突然间出了车祸,她就把照片还给我发过来,非常漂亮,真的是跟明星一样,出了车祸了以后,整个半边的整个脸都没了一样,就这么个状况。

所以整个家里就跟天塌下来。天塌下来以后,她觉得应该去安慰她,带着安慰的这个心,去看到她们家一大家族人要举行这个葬礼,又要摆这个整个的(亡宴),还在海边的城市,在沿海地带的城市里边摆亡宴,就是得请大家来,就举办的丧礼嘛。那么她就一念心动了,觉得说其它的不说,马上又要动刀子杀好多海鲜,那么全家这么大的祸事,也激荡不起来一点点说这个人生是苦,或者说能够走入佛法智慧的这种觉受,她就觉得很可惜。本来她说自己安慰安慰她的这个发小就可以了,那么看到这个场面以后,她突然间就激荡起说,她觉得自己责无旁贷,接触了这么久的佛法,她应当把她们家,但凡能够有一点机会,她就要竭尽全力地把她们扭转一下这个事态。

结果果不其然,我说这真是菩萨龙天护持,她就开始跟那个发小讲,说你不能这样举办,大家哭哭啼啼的,然后完了又到处去杀这么多海鲜,说还不如吃素宴,给孩子积福,本来她已经走得这么难么。慢慢呢,这个发小还是家里的老幺,上面有六个兄长和姐姐,一个一个地说服,刚开始人家不买账,差点就要把她撵出来,在这样的一种对境前,她还是又在当地去打听哪里有寺院,哪里有出家的法师,去到那儿以后,跪在地上祈请说,能不能给去做一场庄严的超度佛事,人家庙里只派两个人。

结果这个城市我去讲过好多次法了,大概这就是因缘吧,他问说在哪里你有依止师父,你怎么不去找,说在北京离得远呢,一说问说,哎呀宏海法师也有过法缘,大概我也不知道人家道场里或者哪个地方听过法吧,然后师父慈悲,最后就把全寺院的僧众给祈请到殡仪馆现场。整个殡仪馆当天都受教化了,为什么呢,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宁静、庄严、做这个佛事唱念这么好的,说人走了以后可以这么处理,因为他们见到都是哭天喊地,寻死上吊,就是没完没了的这种情形,所以把家人也都给感化了。最后一开始要撵她走的那些哥哥姐姐们,最后握着她的手说,哎呀多亏了你,没想到素斋也可以做得这么丰富多彩。原来以为素斋除了豆腐就是青菜,说这怎么,没面子呀,怎么拿得出手呢。

后来她跟我也是感恩,线上语音说,说为什么这么大的力量?就是我应该这是算前年了吧,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在西海南苑讲了一部,后来又在网上的正法学堂,大觉世间正法学堂讲了一部,她自己私底下又复听了一部,她说听了三部《地藏经》,所有的力量发现佛法如此的不可思议,一路上她发心的过程中,这种家人的改变,事态的发展,整个外境通过她的发心,能够如此的扭转和随顺,她就觉得非常感恩。

后来我也给她回了个信息,我说也非常感恩你,你这么给我一说,我觉得讲法又有了很大的力量,这个气又续上来了。所以说这就是法的力量。今天我们掀开法本,每次大家掀开法本都要感受一下,这是释迦牟尼佛当时亲口在印度讲的,不是我们现在拿着一本书看到一堆字,要这么来受用,这么来承担。那么我们现在已经讲到下半部第七十九页,上次我们读的一共三十个偈颂,这三十个偈颂的两大版块,一个是说诸佛赞叹,另外一个是说十方的大菩萨众,往极乐世界往生供养,生到极乐世界,主要是这两大版块。那么我们在上一讲的时候,跟大家已经贯到说,四维上下的无量菩萨,都到极乐世界来听阿弥陀佛说法。

然后得到这个授记,然后知道他将来一定会做佛,还一定会有自己的佛国净土,非常欢喜,这是一大部分。今天我们从诸佛赞叹的这一块开始贯起,就是第七十九页的第三行,诸佛告菩萨,令觐安养佛,闻法乐受行,疾得清净处。找到了吗?这第一偈颂就是正劝,正面的劝导说什么呢?说让大众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呢?闻法乐受行。大家对于极乐世界的这个闻法乐受行,跟咱们这儿不一样,我们这儿虽然也说闻法,不一定是乐的。一个不一定是全情投入,不一定是满分受用,不一定是尽力起行,都上面的边边角角不断地克,不断地扣,就跟回扣一样被这烦恼给回扣完了。所以说极乐世界,由于闻法乐受行的这个功德能够产生什么效果呢?大家看,疾得清净处。马上这个身口意三业就相应在无染的清净心性中,就是这样子的。这就是我们的法和极乐世界的法同是一个法,为什么我们这儿听完法要往生西方净土,而不在这儿修。从闻思修上面就质量不一样。这是第一个偈颂,后面连续四个偈颂,大家紧盯着,这几讲一定要盯着经文,否则你跟不上,因为他赞叹极乐世界一切菩萨的庄严、妙用、发心、修法,十分的井然有序,密不透风,所以大家一定要盯着。后面四偈就是彰显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利益,大利益,究竟利益。

我们来看,第一个半偈是什么呢?第一个半个偈是至彼严净国,便速得神通,往生到极乐世界第一个利益是得神通利益。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第二个利益能够受菩提成佛道之记,直接给你授记,什么时候成等觉,什么时候入妙觉,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功德是什么?一旦往生,保障能够得圆证三不退,不退位,所以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大家看,自致不退转是自然而拥有的不退转的功德,自然而然,而且是这种在大众闻熏,阿弥陀佛西方三圣的加被之下,自然就是自发显现出来,你能够当下就入到这个不退地步,究竟不退,这是第三个。

第四个功德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一定会发起大行大愿。所以你看菩萨兴至愿,至愿,一个是心地,内心上面真诚地真切地发起;二一个呢,这个愿力可以把我们的心性扩张到圆满,所以说菩萨兴至愿,愿己国无异,就是愿我的国土将来跟极乐世界一模一样。所以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在这里停顿一下,说为什么极乐世界的无量无边的菩萨去往生都能乘载得下,因为咱们这个国土是业力变现的,你说现在稍微人多一点,这中国上个世纪,稍微人口控制不住了就开始计划生育,为什么,就是这个外境呢它有限,所以现在非常拥挤,这也是一个共业,资源不够。但是极乐世界发现了没有,全是这些往生者的愿力所成,愿力所成的就等于说,我们现在往生是跟阿弥陀佛有缘,那么我们往生了以后我们还有有缘众生,将来往生的皆是一个极乐世界,但是又是各是各的有缘极乐世界,这个法非常微妙,大家仔细地去体悟,这就叫做什么?即得起愿之利,到了那儿了,马上能发起这种大愿。

最后一个是什么,都能够去供养十方诸佛的大行利益。先是大愿利益,这是大行利益,你看普念度一切,名显满十方。奉事亿如来,飞化遍诸刹。那我们大家这里有一段核心的偈颂是什么呢?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这等于说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发愿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这是给我们透露的希望,对我们的期望,就这么一条消息,也是唯一的根本消息,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所以现在当我们有时候在这个教法上那么的种种的计较,甚至有的大德提出来一个,这样的一个倡导的时候,又说太走得极端了,生怕把大家都带到极乐世界去,就跟我们有时候说,这都出家了可怎么办?这都往生了娑婆世界可寂寞得怎么得了呀。这个凡圣心境呀不在一个层面。

所以大家来看这是什么呢,第一偈和后面连续这四偈,这是五偈一共,五个偈颂对吧,后面开始这十个偈颂呢,就是颂前闻释迦牟尼佛赞叹,自己赞叹了。我们大家来看。这十个偈颂开始是讲什么呢,讲这个,举这部经典太难听闻得到,不是每个众生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后面的四个偈颂,是赞叹阿弥陀佛给往生者大众授这个菩萨记,最后三个偈是以这个教理来劝诫大家一定要庄严、殷重信受这个法门,这个圣法,这是我们后面讲的这十个偈的全部内容。大家来看,第一个,从初半偈第一个这里讲到的,若人无善心开始,这两句话是第一个说明什么呢,不是一个善人,你过去善法修的不圆满,根本听不到这个经典。这里就是彰显这部经的深重的意义,若人无善心,不得闻此经,这是第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是什么?举有善法的人才能够听闻到这个,显这个经微妙,前半部分显经的深重,这半部分显这部经的微妙,所以说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

所以你看我们现在为什么,这里边有一个直接的联系,就是我们过去世受戒,发心受戒,守戒持戒,所以才有今生此世闻到这个法的机会,戒律的功德不可或缺,清净有戒者,乃获闻正法。那么后面再有半偈,就是举恶人不能够信这个法,说明这个法这部经典非常深重。大家来看,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谦敬闻奉行,踊跃大欢喜。可是憍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前面是显这个微妙,这里又说太深重,为什么?恶人听不到。除非再一个是什么呢,有善人宿世见诸佛,乐听如是教。所以大家想想为什么前面已经说了它深重微妙,这里又进一步彰显深重微妙?为什么呢?一个说你犯了恶行恶业你听不到,让我们远离恶行恶业,这有深深的用意。那么造了这么样多的善法,才能有机会听闻这部宝典,让我们羡慕遂起而起善修,才说这部经的深重和微妙,以此来彰显。再一个的话,彰显我们本经如此的深重,就杜绝了大家轻易地去诽谤轻视,一说起《无量寿经》了,大家知道这部经典的分量有多重,这是其一。那么这部经典如此微妙,让我们生恭敬心好乐心。所以每一句,佛都是步步为营,劝大家断恶修善得解脱,这就是经典。

我们每一念把经都往这上面会,当下就是修行。那么这是前三偈,后四偈就开始赞叹阿弥陀佛的智德殊胜,令大家来归趣了。大家来看,第一句是什么,你看:声闻或菩萨,莫能究圣心,譬如从生盲,欲行开导人。所以我们有时候赞叹净土法门的殊胜呀,大家都常会听到,我已经不止十次八次地说这个形容,就是说真的是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明了,菩萨只能知其少分。那说实在的,我开始听那会儿,善知识不知道哪位大德讲这个话的时候,我也是内心,发自内心地下意识地觉得,这就是一种溢美之词,因为佛讲法肯定在讲这个法的时候就说这个法好,讲那个法就说那个法妙,反正这也好那也妙,大家一起来随自己根性契入就可以了。现在我自己也不这样认为了,为什么?净土法门它就是,真的你看,这是佛的圣言量说,罗汉菩萨都吃不透,譬如从生盲什么意思?

就是以他们的罗汉菩萨的智慧神通,去解析净土法门的原理,就跟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的人一样,他就这么点儿认知,欲行开导人,还去给别人开导。所以说讲净土法门只能照着说,这确实我自己讲法的原则也是这样。

所以大家要知道,随顺佛菩萨祖师的教诲才是一个正路。他们没说的你不敢乱说,因为但凡能说的他们一定会说,不能说的他们才没有说,你觉得这个是对的,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有说?那就说明说出来了会引发错误的连锁反应,他不说,不是他们不知道,有时候我们的小聪明,得点小慧就觉得说,在那儿指点江山。还有一些学者们,你比如说我们净土宗十三代祖师,明明已经有印光法师列在那儿了,还要给他说不对,净土宗的初祖应该是谁谁谁,而不是慧远大师,就好像自己是千古第一高人一样,能把整个这个给摆平了,这不是,多可笑。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讲到说,第一个是诸声闻菩萨都不能够测这个法门,第二个谁能测呢?唯佛独明了。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只有佛能够讲,佛能够说,佛怎么给净土法门定位?面向我们的时候,呈现出来怎么样的一个修学体系,你就乖乖地依着走,哪怕说可以说确定,净土法门的幕后的繁杂的这种巧妙设计,从一个凡夫怎么样点石成金地转成圣者,一定有更为复杂,我们根本触摸不到的这个微妙法义,肯定有。但是这个东西不是我们现在要知道的,是往生之后的情形。我们现在所有的你修净土要成功,重中之重现在是什么呢?当务之急,就是要赶紧先往生。

你不要探到他的幕后,去看人家怎么弄,那后台的整个这总后台的设置非常的繁杂,往生之后自有你的看头,所以这说唯佛独明了,这是净土的弘扬的一个诀窍,大家记住,我们以后分享也是这个原则。再往下看,这一步一步层层递进地讲到净土的深奥,一切人都得了圣道了,你去思维都不能够知道,大家看: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净慧知本空,亿劫思佛智,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这三句,这个三对六句就是讲说,所有的人你现在讲,不要说讲了,你思维都思维不到。这等于说把前面的两个交代我们的说,净土法门的深广这样,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一个(补充),这样的一个从思维解析上面的一个补充。就是断我们的,其实这句话大家发现了吗?它的功德就是要断我们的偷心,断我们对教理的执著,断我们对文字的这种辨析上面天生的这种染著分别。所以你看说假使一切,这是什么,假使一切人就表人之多呀,你说这有多少人。皆悉得道,具足皆得道,人这么多但是都不是凡人,是什么呢,都是得道的圣者,德行胜,殊胜。

净慧知本空,得道了以后呢,还不是一般的小道,是净慧知本空,就是跟这个空性,空解已经入得很深很深了,入了大乘佛法,对于空性的相应也不是一般的水平了。亿劫思佛智,时间之久,观照之久,就是用你的智慧去观,达这么久。穷力极讲说,你说说说说的言有多少多,你的语言有多么多,就算如此,然后尽形寿,一辈子都干这个事,还不知道。所以你看这种修饰词里边透出来的微妙深广法义,人这么多,德这么圣,解这么深,观这么久,言这么极,到了极致了,尽形寿还不能知道。所以这就是看什么,得了圣道其所不知,下面最后两句就是总结赞叹说哎呀,唯佛的智慧,只有佛慧才能搞定,所以说佛慧无边际,如是致清净。就是说只有佛的能量,佛的智慧观照,才能把净土法门给它彻底地明了解析清楚。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面就是有深义,你看,话锋一转,下面的三偈就是,在这个上面开始反劝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净土法门的修法是以信愿行,是以信,有的是随法行,净土是纯于信行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有局限呀,大家看:寿命甚难得,佛世亦难值,人有信慧难,若闻精进求。就是学净土法门的诀窍,首先第一偈就举了三难,一个是寿命已经难得了,二一个能够生在佛世已经难值了,第三个你有这个信心了。这三个难你现在都得了,那么你所当下的视野在哪儿呢?不是让你搞明白深奥的教理,是让你依着信愿起行,否则今生此世一过,失之交臂就来不及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这最后你看,每一个话再话锋一转都是一卯扣一环的,寿命难得,差不多已经半辈子多了。佛世难值,这辈子还碰到净土法门在这儿听着,那么人有信慧,能不能生起信慧且不说,没有反感就是大福报之人了,对净土没有反感没有轻视已经就是大福报的人了。

所以呢,再下面就是列举能够到了极乐世界,在这儿能够听闻到经法,就能够得到大利益,能到极乐世界。所以大家看:闻法能不忘,见敬得大庆,则我善亲友,是故当发意。就是你能够听闻这个佛法,劝人来发心,能够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生起敬重心,这样的话太可喜可善了,要生大庆幸想,你太有福报了,自己这会儿有,心里生起大的欢喜庆幸,而且释迦牟尼佛亲口给我们说,则我善亲友,我们的本师教主都这么教化说,你如果说,随着我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一种讲法来,摄到这个净土同修里面来的话,你就是我的善亲友,就不是教主和弟子的单纯关系了,是善亲友,因为什么,同愿生西方净土,释迦牟尼佛也常在西方,乘愿再来,那我们现在也是发愿而去,这就成善亲友了,是故当发愿,就是一定要发起这个意愿,决定要去。最后一偈是极令一定要去: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你看这里就是说决定要去,假如果这是打比方满世界都是火,到处都是熊熊大火,让你往过走的去听闻这个法,修学这个道,你也要发心什么呀,去的,去了就知道什么,能够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自然而然就成就自利利他的菩提道果。

所以大家要看到这里的会当成佛道,就是自利的果报,那么广度生死流就是利他的果报,德果,殊胜的功德之果,到此我们就把这三十个偈颂,花一点时间跟大家这么贯过去,希望能够加深印象吧。总之以上都说的呢,都是说诸佛称叹十方菩萨往极乐世界修,来供养,甚至授记作佛等等这些。我想从这三十个偈颂里边学习,我们至少要建立起来两个重点的见地,对于净土的见地。

什么见地呢?你看前面七十九页的最上一句,叫做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这个见地是什么呢?就是你先要通达法性,一切都是平等寂灭不二的,跟这个空性要相应,你跟空性相应,你才觉得佛土与佛土之间不会有相违,不会有障碍。如果你没有这个空性的相应,那么娑婆世界就是实在的,这个福慧慈缘都这么坚固,噌地让你出,你都飞不出去,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空掉,那下意识地就会怀疑说,脚踩的大地如此真切,怎么会有极乐世界那么美妙呢,自然而然心地的障碍就生起来了。

所以第一个我们对净土就是,在讲经之前都告诉大家了,正因为一切如梦幻泡影之法,所以才有成功往生的前因后果,所以我们第一个见地就是,一定要先达法性,法性是什么,就是空性,一切法皆是空寂的无为的,这样的话,佛土与佛土之间不会有障碍,让你产生疑情。第二点就是建立发愿,一定要相应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具足一切功德。那么由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带去我愿往生的这个愿,就一切愿都圆满了,这样的话说,你看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发起这个求生的愿力,跟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这样的话就不在自身上面,自己的内心上面生起限量,觉得说,哎呀,尽管我知道一切空性,佛土在西方,我根本就到不了,又有这样的障碍。所以这两个要点一定要克服。万法皆空,那么一念往生是自然而然,非常微妙和轻而易举的事,只要你把这个法给相应把握得住。

那么其次呢,你要生愿力,愿力跟阿弥陀佛愿力一对接,那么就无限的极乐世界国土,是你本来你就是它的主人。所以说这两个,能够真正一个学净土的人,要从这两点要框死,要从这儿能够证入。为什么呢?因为毕竟我们在通常情况下,还会遇到这样的一些见解,你比如说包括不要说,一般我们碰到一些凡夫好说的人,就哪怕是祖师的开示里边,如果他是讲禅法的,你就不能够以净土会。在禅法里面都是说心即是土,土就是心,心净就土净嘛,这个道理是没错的。但是你不是个禅根机人的话,你一听就产生执著,为什么?有的人执心就是土,唯心净土,心就是土,说我心净了土就净了,就开始不信净土,其实他从心就是土,即心即土,唯心净土上,他也没有信进去,为什么这么说?他不知道既然唯心,心净了国土就净,那么这个心染了国土也是染的。对不对,那我们现在现的这个国土是染的,就因为我的心不净嘛,心净了自然国土就净了嘛,这不是明摆着跟净土的法门是一样的道理,但是他当下就停止了,说唯心净土,我心净了就国土就净了,我干嘛要往生,就给自己设障了。

那么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说的,心净则国土净是对的,但是没有净土哪里来的净心。你的心净是以什么为标志呢?是不是以国土净为标志?那么你的国土不净你的心就没有净,你这会儿不怀疑自己的心没有净,为什么就怀疑说土没有净土呢?你的心没有净感的染土,为什么就怀疑说心净了以后,所感的不是净土?就觉得离得很远。有的还有一些人执心就是佛,当下我现前,我心内,我心里就跟那个,是有一些人呢,说我心诚就行了,不要拘于形式,他就不知道所有的形式都是心的内容。再再地给大家讲,执心是佛了,他就不肯念佛,问题是怎么样呢?你执心是佛,是心了了就成佛了,可是你现在心没有了呀,心没有了你就成不了佛,成不了佛你怎么算了心呢?只有了了心才能成佛,可是你不念佛什么时候才能了心?这不是一卯扣一环的明摆着的事吗。

所以大家要在,这真的这就是净土的核心见地,净土见地是非常之高的,不要说了,就对照着经文我们对比一下,这么多的大菩萨已经得到授记了,还从一个佛国到另外一个佛国,怎么样?去奉事如来严净佛土,我们算什么人?所以说有时候虽然听闻了这样的经法了,我们内心还是自己比较陋劣,觉得往生就不知道说念一声佛名,在经里说的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所以一旦这个疑根没有断,它就是罪根,你的疑根断不了它就会演变成罪根,就会发展就会变大,所以大家知道,只有我们的信根圆满了,那全体的福根就够了。信根圆满福根就圆满了。所以你看这里讲的若人无善根,不能闻此经,曾更见世尊,则能信此事,希望大家要从这些法义上能够契入。说到这里了,随自己的因缘和福报,看能受用多少,担当多少,看你到底是世间法的杂草丛生中能够锄开多少,把这个圣法能够播种下去。好,我们下面就是要再往后面讲了,下面的这一大段文呢,就可以说是广说这个无量寿国,这些菩萨们所修行的殊胜微妙法喜快乐之事。既说到彰显了极乐世界国土寿命的长远,往生者光明的殊胜,三十二圆满相的具足,智慧也是殊胜的,永离恶趣,可以到他方或者自己接受都是供养非常多,闻法是不间断的,这个法堂在讲法,所有的菩萨都是修行和功德都是圆满的,就不离这一大块,无非两大主题。

我们读着,大家都知道了,极乐世界的生活唯一的主旋律就是自利利他、利他自利,就这样,活着人家就是这么个活法,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吃饭的时候也是自利利他,出去游荡散步也是自利利他,去听经闻法更是自利利他,自己修行也是自利利他,总归就是这么一个主旋律,我们把经本拿起来,到八十页。先读一段,读到八十一页的示现同彼如我国也。一起来:

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阿难,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神通无碍,诸根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如我国也。

这一段大概因为前面一直在说阿弥陀佛,现在又把他的两位弟子也要隆重介绍一下,就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当然这段经文依然跟前面的愿文相应的话,就是说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从自利而言的话一定能到一生补处,从利他而言的话,可以依照自己的本愿,自己原来的心愿,要么在极乐世界成一生补处,要么不至一生补处,就是在花开见佛之后,就回身应现十方世界去普度众生,庄严自己的佛身佛土,这都在愿文里面有具体的内容,所以这里就是完全吻合地兑现。第一个是讲到说光明殊胜,这里讲到彼国菩萨,这里还有一些诸声闻众,你看第一个是彼国的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这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个内容,第二个就讲到这里的光明殊胜,这就指的国中的声闻众。

我们这里再给大家强调一下,极乐世界是没有像咱们这儿的二乘小乘法,不分二乘,为什么呢,这里讲到的声闻众,是依照着我们这儿习惯性的称谓,主要是从他断烦恼的能力上来讲,达到了声闻这个水平。可是极乐世界的声闻众,他是跟菩萨的发心是一样的,但在咱们这里就不一样,声闻只是以自了为主,菩萨才以利他为先,这就是差别相。所以这个声闻众的名号是从断的烦恼断了多少,这个水平跟咱们这儿的声闻是持平的。那么他的光明就比较短一点,身上的光明有一寻,一寻有多长呢,知道吗,一寻有多长,四十里呀,四十里叫由旬,这里的一寻一般是指的八尺,就我们人两只手臂伸长,差不多有这样的宽度,就叫做一寻,所以声闻众身体的光明只有一寻,比较短。那么菩萨的光明就照百由旬了,这个由旬才叫四十里,有时候六十里,八十里,都有解释,是印度的一个计量单位。

这里最主要是突出这两位菩萨最尊第一,他们的威神光明能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一尊佛的度化之土,一尊佛出世所度化的范畴,所以大家想,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能够在咱们国土辅佐弘化呢,一样的,他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这里,你看,阿难还,当然也祈问了,连阿难都不知道极乐世界有这么两尊大菩萨,白佛说,彼二菩萨其号云何,叫什么名字,佛才告诉他,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这只是引发出来的名号,最重要的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消息呢,这两位菩萨修行成就是从何处往生的,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大家看到了,这就是说,这两位菩萨都是在咱们娑婆世界修成就,命终往生的西方极乐世界。

你想,我们都知道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已经是果后之因了,就是已经早就成佛了,无量劫来就成佛了,只是在这一期,我们的视野国土中,一方面示现的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两位上首(菩萨),一方面又不妨碍这,辅佐释迦牟尼佛弘化,大家想辅佐释迦牟尼佛弘化,他还示现的说要,以这个国土中,这一期示现寻声救苦这样的一个身份,来最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要说明什么呢?

为什么说千经万论同宣,就那么多经典里面全部步调一致的,除了讲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他们的修行过程,他们的度化众生,最后他们的结局却是往这里会的,就是这两位大菩萨的结局都是如此。他们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度化众生领众修行的楷模呀,为什么给他们两位设置了这样的结局,也就是这两位大菩萨为什么最后还依然示现这样的一个成就套路呢,观音菩萨在他的经里边讲到,观音菩萨发誓什么呢,如果持诵大悲神咒,若不生诸佛国土者,我誓不成等觉,这观音菩萨的愿力。大势至菩萨我们讲《圆通章》说,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所以他们都跟阿弥陀佛是同一个愿力呀。这样的菩萨都命终转化生彼国土。

大家仔细读这些经文,何况后面你看,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就是何况其他众生生到极乐世界,首先是身相圆满具足,都是三十二相。第二个智慧殊胜,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为什么说智慧殊胜呢,智慧成满,深入诸法,就是能够证到这个法性,我们说的宇宙万法这个真理,智慧成满到达这个点上了,能够深入到法性上面。究畅要妙是什么呢,究畅要妙是说,让众生怎么,我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一切的法门的道理他都通了,回过头让众生怎么走到这一步,方便随众生的样子,给他设一个局让他到这里来,也都通了,这叫做究畅要妙。这就是智慧殊胜。接着由这个智慧,当然会引发神通呀,你看神通无碍。待会儿会讲引发的这个三明六通,神通无碍,那么诸根明利就是六根门头不会被染,不会糊涂,始终是清净明利的。

得忍还不同,有的钝根的人能够成就二忍,有利根的人得不可计无生法忍,二忍是什么还记得吗,成就什么二忍,音响忍,柔顺忍。这里讲到利根得不可计无生法忍是什么呢,就是在万事万物,法法头头,一切的人和事上面,他已经能够安住在无生法性中了,再不会有生灭,不会有影响,不会有起伏了。任何法现前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对待,这叫得不可计无生法忍,这是利根的人。所以大家看,那么这个钝根、利根从哪儿来差别的呢,就是咱们在娑婆修行的时候已经就看出来了。可能往生最后倒是一个结局,但是差别相在这里还有高矮,所以我们要在这上面。最后是什么呢,生到彼国者,永离恶趣。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当然还有余地是什么呢,除非你还跟前面讲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示现同五浊恶世的众生的话,就像咱们国家一样,我们娑婆世界,如我国也,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口吻,如我国也。这个示现同彼是什么概念呢,大家猜想一下,既不受恶趣,那么会不会生到恶趣,

所以你看每一段法义里面真的是非常微妙,净土法门真是深不可测。你能够解到哪里悟到哪里,它就呈现在哪里。你比如说,就咱们总的来看这一段,这可以说,就是说一个往生和度生是完美地结合的一个开示。首先中间列举了这两位大菩萨,他们都是法门的代表,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又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好助手。那么既能够侍奉在无量寿佛的两侧,还能同步从本师释迦牟尼佛去大转法轮,这个是怎么做到的,大家设想一下,所以我们就知道东方和西方,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东西两土它是交相造化的。我们现在因为在染,所以就只看到娑婆,娑婆跟极乐是相互交叉教化,为什么,娑婆就跟花一样,开花,你从这儿开始修得开花,往生极乐世界,极乐就跟果一样,极乐世界将来莲花化生出来的这个果,能离开你娑婆世界的信愿行吗,这个果是从哪里来的,

一定是因花开了以后才来的,这个花能够割裂开来说花是花,果是果吗,由于你的信愿行,所以才有极乐世界之果,它是交相造化的。所以说,从这个原理上来讲,他们早已经成功往生了,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但是虽然常住极乐,还能够入到娑婆,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你看,他们修行,这里用的是一个词,修菩萨行命终转化,什么叫做转化,他不是我们这里常说的死了走了,现在我们下意识听一句往生,我们都觉得说,一定要觉得离开这儿才去那儿,人家这是转化,听明白了吗,转化是什么意思什么概念,这就非常微妙,显示的是什么呢,人家已经显现在极乐世界上首菩萨,依然隐在娑婆干什么,寻声救苦,这才叫转化。转化就等于说,从这儿转到那儿,那边显了,这边隐了,不是说这儿没了,那儿出来,那就叫取舍,不叫转化了。所以这里叫命终转化。我们轮回其实也是转化,谁说怕死,死不了的呀,说真能死,一死百了,不要受苦倒也好,死不了呀,你这辈子不想苦,你就算自杀了,下辈子更苦,还堕地狱呢。所以说这就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给我们从自利利他提供的两条同步的保障。

就等于说我们到机场里面,你自己走也行,旁边站在电梯上,同时你也走,电梯也走也行,你们坐过那电梯吗,就等于说是这种保障。你电梯也走你也走也行,你不走了电梯是走的,这个走是一定能走的。等于说我们在娑婆世界,大家心安的,为什么,常有这两位大菩萨保佑,因为他们的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什么讯息,就是常在娑婆,虽然身居极乐,常在娑婆呀。纵然我们本愿力,这又第二个信息,给我们提供的什么,依照我们的本愿力,回入娑婆度化众生,你不受恶趣,这不受恶趣可是多种多样的,一个是如果你在极乐世界成就,就永远没有恶趣的机会,没有三恶道,连名都听不着。假如果你乘着本愿来到娑婆世界,第一个如果你是小行菩萨的话,保障你不落到三恶道,这叫做不受恶趣。

假如果你是大行菩萨,已经彻证无生法忍,能够直入地狱去游戏神通,那么可以示现地狱饿鬼畜生,明白吧,但是只有它的相,没有它的受。这也叫做不受恶趣。所以大家知道这就是大行的菩萨,随你自己的愿力示现同彼,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但是决不会再神识迷了,没有隔阴之谜,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宿命,等等这些,这就是这一段讲里面给我们讲清楚。所以我们这么一对照,假如果我们成功地往生了,那就必然是自利利他是同步而行。有时候我们在这儿想说,管不了,这五浊恶世受不了,度不了众生,自己又度不了,我就往生,只管往生,好的,你只管往生,只要往生以后,这全给你补上,一下补上,所以这个是这一段。好,我们再往下看。

这一段是指极乐世界的菩萨大兴供养,一个是供养诸佛,一个是受别人供养,供养殊胜,我们一直读到八十二页的还其本国。把这一段读下来,大家一起来:

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佛世尊。随心所念,华香、伎乐、衣盖、幢幡,无数无量供养之具,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辄以奉散诸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在虚空中,化成华盖,光色昱烁,香气普熏。其华周圆四百里者,如是转倍,乃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其诸菩萨,佥然欣悦,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听受经法,欢喜无量。供养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轻举,还其本国。

好,你看人家这段突然轻举,这是一种什么境界,突然轻举,大家来看,佛告阿难,又讲到极乐世界菩萨的,这是从供养功德上来描绘。

那可以说前一段的话,刚才讲的主要着重说下化众生,那么这一段就等于说亲自去十方去供养诸佛,属于上求佛道,这段经文。彰显往生的菩萨们能够广兴供养。我们这儿,我以前总爱说个戏论,说所有的法门里,咱们世俗心来讲,随喜法门最没有成本,供养法门舍的更多,你必须真实货,真金白银你得拿出来。在极乐世界所有的法门都没有成本,都是唯心本具的功德。就体现你心,你想我们这里劝导大家行这些法门,为什么,它是以物表心,以法表心的。你说真说去,比如供养来讲,我们说去供养布施,接受供养,接受布施,两厢都不在三轮体空里面,那就必须要以这个物资来表法,以这个物资来修法,以这个物资来匡正你的心法。如果你光说随喜或者什么不舍,那么你的心肯定没到那儿,在我们娑婆世界它是必然此理,势所必然,就是这么一个情况,谁也说不过去。

而且我们在布施,大家学习布施功德品里面,以前讲布施的内涵,那肯定是的,同样的发心,同样的对境,那肯定是舍的多就比舍的少的强,同样的能力。为什么呢,他拿多的,他心滴的血就比你多,这是明摆着的事,这个话丑理端,肯定是这样子的,当然我小人之心了,说滴血,就是这样的。你说我们这个世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赚来的都是心血。可是在圣道法里面你就得这么迎逆着修呀,不管什么法,大家不要以为布施法好像是迎刃而上,所有的持戒也是,禅定也是,就是在刀刃上割,不断地割,割割割,割疲了,割修圆满了,割不了,你说我们的心这么散乱,所以才要禅定来对治,就让你乖乖依附在一个法上。我们的心这么向外攀揽,这么躁动,这么分别,就让你忍辱。三业总是管不住,就让你持戒。

都是一样的心路历程,就让你在这个刀刃上割,让你修,都是有成本的。所以释迦牟尼佛都是无量劫来跟自己的心做斗争。但是这里你们看,这又要对比了,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恭敬供养诸佛世尊。大家想,就这些话,我们稍微琢磨一下,就觉得这么多菩萨于一食顷,当然这一顿饭的工夫,人家那儿的吃饭还跟咱们这儿不一样,前面讲到了,但见色闻香实无食者,说白了就是一念,一念的这样的去十方法界去供养诸佛,还不是到一个地到一个地,这种时间速度能成立吗,大家觉得能成立吗,这么久远的空间,真的能跨越得了吗,你想想,既然佛,我们说佛是周遍法界的,遍法界心,法界藏身。那么菩萨的神通,前面讲到的又如此的突出,那到底这些菩萨供养这些佛,是佛来呢,还是菩萨去呀,如果他们都修的好,依照我们教理都会说,如如不动,感应法门,怎么怎么样,那么这个东西是怎么从菩萨这儿到佛那儿的呢,如果光说不来不去,怎么接受,怎么供养呢,这个法事,这个梦幻佛事怎么成就呢?大家想想为什么,为什么要一食之顷,这是一个问题,大家要大参究,就是一食之顷,就是一念之间。这个问题又讲到六祖慧能那会儿讲到,到底是幡动呢,风动呢,然后六祖大师就说,仁者心动。

你看,一样的心动,那两个人是在烦恼分别中动,这里这么多的菩萨跟佛在供养法中动,都是在动心。但是那两个人动的是什么呢,六祖给他们说的是为了破迷,让他们开悟的,这里的心动是什么呢,是圆满大做供养佛事的,一样的动两种境界。前面他虽然在动中,他就当真动没有静的部分,所以就不能够在那分别,你说,公说公,婆说婆,六祖给他们断官司,这里的动是,都如如不动,随缘,菩萨是弟子,佛是教主。那么我就应该去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圆满我的佛道,就这个佛事,就在一念中无差别中完成,这就叫一食之顷往诣十方无量世界。去恭敬供养诸佛世尊。所以大家看,这每一个这样的,广兴供养,为什么,这就是本具的,可以说神通力,心地法门上本具的。再往下看。

随心所念,华香、伎乐、衣盖、幢幡,无数无量供养之具,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你看,这是不是没有成本,是不是没有成本,那为什么没有成本呢,因为人家心平等了,福慧已经具足了,所以心念一启动,所有的所需的供养具,你看,华香,音乐,衣盖幢幡等等这些七宝,包括所有的这些璎珞,这些供养之具自然就化生出来,这就说明极乐菩萨不但具有本具的神通力,还有本具的功德力,福报力。我们现在本具的福报力显现不出来就得修,修得好点了露的多一点,修得不好点了,露的少一点,修的太差了全部埋没了。每个人的福报是不是这样显现的,而且我们显现的时候还要必须有什么,二元对待的差别相,就是两端的执著,我有福报,我得有钱,去买你的那个东西,我才能去供养。可是极乐世界的菩萨,人家本具的福德力,想怎么显就怎么显,全部已经就绪了,而且不需要对等地去交换了,当体就是自然化生,应念即至。然后呢再进一步看,在虚空中化成华盖,光色昱烁,香气普熏。

为什么在空中就能够,先供养这么多,慢慢地又在空中化成华盖呢,这就是本具的转化力,因为已经色不亦空,空不亦色了,所以就这个东西一下子就能变成那个,又能变成一个,无非就是物质色法吗,它空掉了就随心所欲地变现。所以你看,我们有时候看电视剧,哗地变成这么一个,哗地又,就像孙悟空七十二变一样,为什么,就因为他空掉了,所以本具的转化就是这样子,在虚空中又化成华盖,这样的颜色非常的殊胜,香气特别的闻熏久远,其华周圆四百里者,如是转倍,能够覆三千大千世界。而且随其前后,次序一点都不乱,先开的先转化的先没了,后面转化的再没了,依次有序地这样起伏。就是无生灭法中幻生幻灭。这样的话,这么多的菩萨佥然欣悦,就是大家都特别高兴,非常的欢喜,在这样的情况下,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赞叹佛的这种欢喜,大家都欢喜,这就是本具的圆满力。所以你看这段话其实就说,本具的神通力一食之顷,随心所欲是本具的福报力,空中化成,转化华盖是本具的游戏神通,也就是转化力,众皆欢喜是本具的圆满力,都是心地法门中显露出来的殊胜功德,所以我们说一千道一万,只能用殊胜,只能用功德,只能用不可思议无量无边,就这么赞叹。

供养佛已,你看,歌叹佛德,听受经法,欢喜无量。除了财供养,还有法供养,完了以后,供养佛已,未食之前,忽然轻举,还至本国。所以由这句,突然轻举,我们也要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前面讲到说,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度脱一切众生。这是等于说,他回入到染土里面去什么,去度化众生,对吧。甚至有的可能会游戏神通落到地狱,我们前面没有讲,但是后面讲到去他方佛国净土去供养诸佛的时候,最后来了这么一句,突然轻举还至本国,大家洞察一下,只有到佛国净土才突然轻举还至本国么,只有吗,示现同彼,落到三途,无间地狱,同样也是突然轻举就可以还至本国,所以才有这里讲到说,神通自在,常识宿命,不受恶趣的功德。这不是受罪去了,不是业力所牵引,地狱是若非威神,即须业力,极乐世界的菩萨全是本具的威神,所以这里只是讲到供养诸佛国土里面去供养诸佛,听受经法的时候突然轻举,入到无间地狱里边去度受苦众生也是一完成任务就可以突然轻举还其本国,随意转化,并不是说命终转化,念念都是这么转化。

所以这是指的供养功德。下面开始就要讲到极乐世界的闻法情景了。彰显在极乐世界听闻佛法可以说是源源不断的。我们一起再拿起经本八十二页,把这一段读一下,佛语阿难开始,一起来: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为诸声闻菩萨天人,颁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道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即时四方自然风起,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天上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其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普散华香,奏诸音乐,前后来往,更相开避。当斯之时,熙怡快乐,不可胜言。

大家看,阿弥陀佛讲法,所有的诸佛菩萨天人都聚集在极乐世界的法堂,叫七宝讲堂,这个名字真好听,叫七宝讲堂,颁宣法时,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广宣道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这可以说是在总会场的情形。我们大家看,听法的人这里有好多级别,声闻、菩萨还有天还有人,当然这是前面讲过了为了因顺余方故有这样的,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从他们所带的业、断的惑上面还是有差别的,在本国里边染土里边修的时候还是有这个差别相的。所以虽然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从待遇上来讲是一样的,但是断的烦恼所具的业还是储藏性是这么的一个差别,虽然这个业永远不会现行了。那么如果按照咱们这个国土的话,这些人分个三六九等,为什么要有五乘教法和三乘教法,就是不一样。五乘教法是从世间说到出世间,最低的两乘就是为人天乘说的,人乘和天乘,希望大家能保住人身所以讲五戒,希望大家能保住升天,那么修十善,所以五戒十善就是属于人乘和天乘,运载你,始终停留这个船上,人天之船。那么四谛法门十二因缘这就属于二乘,也就是说小乘声闻乘,菩萨乘属于大乘,还有一佛乘,只说直了成佛,究竟中道佛性之法,这是五乘。有时候还讲三乘就是指人天乘、声闻乘和菩萨乘,这又是一个区别。

就是你是这个水平,他只能给你讲这个层面的法,低了你不爱听,高了你听不懂,他必须这样来应机施教。但是在极乐世界所宣的法,告诉诸位,纯是一乘教法,就是没有其他乘。只有真实法,没有方便法。你看咱们这儿最后才锁定在《法华经》里面才讲到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才把这个真实法给说出来。极乐世界根本不用这么绕弯,你直接一听就见佛性,入佛性,开示悟入佛知见,只要你一听就能够悟,就能见佛性,他不在其他方便乘上去作意,去引导。包括在七宝讲堂里边,不但是这个讲堂里讲的是一乘法,乃至一一华里边,树中,光里边,风声水声都是说的一乘法。大家听了一乘法以后,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可是虽然这样的话心解得道了,这些菩萨们将来还要到他方国土里面度化众生,那就不一样了。就是把往生净土法怎么样的给它编排设置的边边角角圆满体系,到这个适合这个国土体系里面去要说,这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个时候表法是表什么,大家看。

即时四方自然风起,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就是这个一乘法,被菩萨们在他方国土里边,成佛也罢,度化众生也罢,去讲解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怎么适合怎么来,怎么方便怎么来,无边无际的随意可以来。所以叫做随风四散。这个随风四散,一方面表极乐世界非常有序出来的音声,大家听了还是这个一乘之道,可是在方便法中,就是供养他方国土讲的时候就不一样了。

他方国土每一尊佛里面都有过的弘,就不一定了,我们不是再再地给大家讲,如果在香积佛国弘,他能说话吗,那的人不说话你咋办,还有他方国土里面有无声世界,你们能体悟无声世界吗,就是人家一天的沟通载体不是用声音,声音这个法在他们,有的世界没有,那你能像咱们这,我坐在这儿嘚吧嘚说一天,没有说这个概念,这个现象呀。所以这就是说,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就表一乘法到了他方国土依然是最后会到一乘,特别是净土乘,但是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无所不在的。所以这样的话,一切诸天,皆赍天上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诸佛。这就是听了法以后生起了欢喜了,然后这么多的菩萨众普散华香,共奏音乐,而且前后来往,更相开避,当斯之时,熙怡快乐,不可胜言。

就说明人家那儿,至少是非常有序的,大家都讲究礼貌,按排队来,有秩序的,不是像我们这儿争先恐后,插班插队。所以说更相开避就是很有秩序。再一个表的是什么,就是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在他方国土里面讲的时候,相互开避的。在这儿适合这么弘扬,就这面开那面避,在那儿适合那么弘扬,就那么开这面避,都是从现象上来表法的微妙,从微妙上来体现现象,就这么个情形。所以大家慢慢去体悟。这一段我们总结一下,第一个就是阿弥陀佛在七宝讲堂里面所讲的法呢,所有的听法众,不是听完了以后,什么从要信解行证,什么闻思修,当下就是即信即解即行即证,所以才叫做莫不欢喜,心解得道。

你说,你说的这个法,我当下就信就解就行就证,直接就闻思修全体具足就住到三摩地里面了,所有现前的境界都是对境起正观的,人家那是七宝讲堂里面是这么讲法的。其次,这里讲到在七宝讲堂里面阿弥陀佛讲的时候呢,传到外面就是四方自然风起,宝树出五音声,这就说极乐世界的法是依正不二,我们这里只有有情正报才说,无情是听不了也表不了的,一般情况下表不了的,除非你的根性很大,把无情当作这个,你善于去解读这个无情表法,像我们这儿还是以有情为主。可是极乐世界就是说的情与无情同生(圆)种智。所以才能够说四方自然风起,出五音声,情与无情同生(圆)种智。前后来往,更相开避,就是对于所有的法义能够事理圆融,不会有割裂分别之苦。

这个在我们这个世界最典型了呀,人家那儿就是,可以说以天台教法就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的,我们这儿的话,听完了《地藏经》,听《弥陀经》讲完了以后,说因果,说的大家都觉得害怕因果,怎么怎么样,要依因果而行,要好好地去戒杀吃素持戒,等等这些。好,你再一听《金刚经》,一听空法了,就觉得,难道这些都不对了吗,他就不知道,这样越对,那个空法才能显现出来,所以这里叫做更相开避,没有对峙冲撞感,咱们这儿听了法,这个听完了就去冲撞那个,就觉得昨天听的那样,今天听的这样,就以为肯定有一个不对,就跑来问了。

所以大家在这些上面,应该仔细体悟,说明事理是圆融的,观法是一心本具的,不会有前后开避,有次第的割裂感。所以大家看:当斯之时,熙怡快乐,不可胜言。也就是人家那儿听法越听越对,越听越欢喜,越听越解了明了。可是在我们国土里,有时候听的就,听对了还行,一句听不对就麻烦了,就疑情就上来了。再加上所参加的法会不一样,各自说的法门不一样,宗派不一样,法师们的风格不一样,那就更糊涂了,更这一盘菜炒不成了。可是极乐世界,都悉集会七宝讲堂,就是这个法就这么一个总缘由,没有二个法,你不会弄错,也没有你弄错的机会,就这么一个法,就这么一个原则。所以你看,我们有时候讲说,讲学佛法,有些东西是固守的,极乐世界到处都是道场,人人皆会讲法,但是人家在颁宣法时候,还是无量寿佛为主,全部给我来集在七宝讲堂来听,就守着这个不能乱。这也是一个秩序,正因为有了这个秩序,所以才能够前后来往,更相开避。大家都法喜充满。

好,下一讲我们就要开始讲到更多的功德了,从八十二页一直到八十五页,百千万劫不能穷尽,这一大段都是说,极乐世界的菩萨,他的功德是怎么样,从五眼,六通,三明六通,修六度没有过失,再打比喻说,犹如雪山呀,大风呀,地水火风等等全部给比喻进去,但是有一个要求作业,希望大家回去要稍微读的熟一点,不是说你要读的多么背下来,多通顺,问题是什么呢,下一讲开始讲这一段的时候,它是非常紧凑,前两句后三句,再后两句前三句等等,它一段一段都层次非常分明,表什么法,表什么法,表什么法,你自己要稍微熟悉一下,才能够把它隔段隔段的比较心里有数。所以希望这次回去复习一下,主要复习一下八十二页到八十五页这一大段。好,我们今天时间就到这里,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阿弥陀佛。

0:00 / 0:00
佛说无量寿经1
佛说无量寿经2
佛说无量寿经3
佛说无量寿经4
佛说无量寿经5
佛说无量寿经6
佛说无量寿经7
佛说无量寿经8
佛说无量寿经9
佛说无量寿经10
佛说无量寿经11
佛说无量寿经12
佛说无量寿经13
佛说无量寿经14
佛说无量寿经15
佛说无量寿经16
佛说无量寿经17
佛说无量寿经18
佛说无量寿经19
佛说无量寿经20
佛说无量寿经21
佛说无量寿经22
佛说无量寿经23
佛说无量寿经24
佛说无量寿经25
佛说无量寿经26
佛说无量寿经27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判断众生是否往生,唯一标准是头顶热吗

问: 判断众生是否生西,唯一标准或标志是头顶热对吗?...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

福报大的人怎么厌离娑婆

有些人厌离娑婆有困难,为什么他对于厌离娑婆有困难?...

念佛就是听自己念出的声音

问: 从《楞严经》所看到说,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法身所变...

七十岁的人切勿将念佛当作泛泛悠悠的事

日前陈豫堂来函,言汝父女二人均欲皈依,祈为取法名,...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

【原文】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

念佛如同醒梦

【原文】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

生死关头,切切不可被恩爱绑住

明朝沈槐庭居士,潭州人,少年失学,不能穷究佛经,畅...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教与人生

诸位!今天讲题是佛教与人生。先讲佛教,然后再讲人生...

果公上人语录

一、要发心培福,有机会就培福,如去庙上带支好香供养...

人生五个不在乎

人生在世,有些事情应该非常在乎的,比如做人的尊严,...

众苦煎迫的「娑婆世界」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名叫娑婆世界。娑婆意为堪忍,...

【佛教词典】晒经台

(地名)明朱孟震西南夷风土记曰:都鲁濮水关,有唐僧...

【佛教词典】无颠倒善解脱心

【无颠倒善解脱心】 p1085 瑜伽八十九卷十五页云:已具...

出家修行自警七条

原文: 先民有言,禹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今...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

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

在生活中惜福造福

现代科技发达,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却因追求享...

慧广法师:生命的意义

一、 生命不在长短,只要活得有意义。 十年、二十年五...

如何忏悔才能让罪业清净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也都犯过错。我们自身缺点很多...

净土五经一论的内容

净土五经分别指《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拜佛八问

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 佛法: 拜佛不是向外追求,...

颠倒的屠夫

宫门前,跪着一位身披兽皮的屠夫,希望能谒见阿阇世王...

业力最怕辗转增胜

在唯识学上说,所有的业会得果报,它必须是增长业。 你...

圣严法师:忙人的修行方法

有人问我,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抽出时间来修行? 就...

念佛是修行的捷径法门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