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丙二,身心安乐。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四面。丙二,身心安乐。
我们净土宗的一个特色,它是一个他力所加被的法门。也就是说,这个法门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法。在整个修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想尽一切的办法,使令我们这一念心跟佛的心心心相印,感应道交。
这个感应道交的道理,古德讲一句话说是:“能念所念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们跟阿弥陀佛是怎么感应道交的呢?因为我们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体性都是空寂的,所以,从自他平等不二的角度,你念头一动,你就感应道交了。
彻悟禅师说,其实感应道交是通十法界的。你的心如果经常忆念杀盗淫妄的罪业,你就跟三恶道感应道交了;我们的心经常跟布施、持戒相应,那我们跟人天的法界感应道交。所以,我们现在能够不断地忆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事实上等于是在创造我们未来的功德,就是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所以讲“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能够把这四十八愿不断地去思惟、观察,那么这四十八愿的功德在你的生命当中就会全部地出现。
我们前面讲到国土庄严,这个地方讲身心安乐。国土庄严是讲到依报。蕅益大师说依报的国土是以五尘为体,色、声、香、味、触五尘。那么我们怎么去忆念这个五尘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向来忆念:第一个,它是安乐相;第二个,它是解脱相。
我们前面讲到极乐世界的五尘,包括了宫殿、楼阁、宝树,你所居住的环境基本上都是有光明的,这个色尘特别的殊胜。极乐世界没有黑暗相,诸位要知道,极乐世界没有晚上,都是白天,因为极乐世界是光明无量的。第二个,它是充满了香气的世界。极乐世界,到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了栴檀香,香光庄严。第三个,极乐世界有种种美妙的天乐。所以我们从经论当中知道,极乐世界的安乐相,五尘的安乐相中,光明、香气、音乐这三尘特别的殊胜。这种所谓的安乐相,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跟这个五尘接触的时候,是一种舒适快乐的感受,我们要从这个方向去思考。
第二个,它是一种解脱相。这个五尘能够演说妙法,增长善根。你看我们前面看到的,极乐世界的光明照摄你的身心的时候,“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这个柔软相是什么?就是消业障。你看一个人,烦恼很重的人,他的肌肉是绷紧的。你绷紧,你到极乐世界,光明一照你,你业障一消身心就柔软。第二个,它的香气,“菩萨闻者,皆修佛行”。闻到香气以后,你很自然地能够修波罗蜜。你看极乐世界的“诸宝行树”,那个“微风吹动”,风吹动这个树,“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它的音声也可以让你带动一种念佛、念法、念僧之心的一种道心。
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里面提一个问题:极乐世界有安乐相跟解脱相;既然这个极乐世界是为了菩提道而安立的,就直接现出解脱相就好,为什么要现出这种庄严安乐之相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它是有为法、毕竟空寂的嘛!
莲池大师说,极乐世界在规划的时候现出安乐相,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对上根利器的人来说,是现出它的功德相。因为这个菩萨在极乐世界住久了以后,他经常地亲近供养诸佛,他有功德,他有波罗蜜的。没有一个菩萨现出来的相是很单薄、很寒酸的,没有这种菩萨,都是庄严的,因为他有波罗蜜,很自然的。所以,极乐世界的庄严是表显这个菩萨是有功德,他不像小乘人只观一切法空,他在一切法空当中具足种种的波罗蜜。那么波罗蜜,当然看不到内心的世界,但是怎么样呢?借相来表显。所以说,极乐世界的庄严,就老参来说是显现他的功德相。
第二个,对中下根人,生希求故。你说他这个人是带业往生的,他以前在娑婆世界造五逆十恶,临终才忏悔的,那么到了极乐世界怎么也能够受用呢?他说,为了中下根人生希求故,让他生起希望。就好像说,没有错,你到极乐世界刚刚受生,你也跟大家在那个地方享受光明、享受香气。
这个叫作什么呢?这个叫作先享受后付款。你看,我没有钱,但是我总有一天会有钱嘛,对不对?我先把这个房子买下来。那么我在这儿买下来,我用这个房子来赚钱,我用这个房子来开店面,种种的因缘,总有一天我还是可以把这个房子买下来。可以吧?这个叫作什么?这叫分期付款。就是说,你到极乐世界去以后,刚开始没有资粮,你是受用佛赐给你的资粮。但没关系,借假修真。你有这样的一个极乐世界的庄严,你就能够亲近供养诸佛,你总有一天跟你的学长一样,名副其实。所以,对一个中下根人来说,先让他产生欣求之心,“先以欲钩牵,再令入佛智”。
所以,这个功德相,就着老参的菩萨来说是名副其实,他有这个功德, 就自然显现出来。就一个初学菩萨,借用佛陀的功德,先借一下,总有一天你也有这种能力显现这样的功德。所以说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是有两层意思的。当然,对我们来说,我们刚开始往生,还是沾阿弥陀佛的光。但是,你只要有那个果报体,总有一天也可以自己显现出来。
我们前面是讲依报的五尘,这个地方讲正报的五蕴身心的状态。前面是一个你所受用的五尘,这个地方是讲到你能受用的五根,能受用的五根是什么相貌。这当中有十九个愿,讲到我们正报的五根,或者讲五蕴。
丁一、国无恶道愿(一)
我们先看第一个,国无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这个是讲到极乐世界正报身心的第一个相貌。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我的国中假设有地狱、饿鬼、畜生这种三恶道的果报的话,我就不取正觉。
我们娑婆世界叫作六道轮回,极乐世界是二道,只有天跟人。你要么到天上,要么在人间;要么在人间,要么到天上,没有其他的选择。
那么,我们娑婆世界的整个三恶道的因果,在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说,第一个,是造上品的十恶业,招感地狱的火途之报。这个地狱的果报是怎么产生的?就是由你的心创造出来的,你造杀盗淫妄的时候依止的是上品心,就是你绝对不忏悔,完全没有惭愧心。在造作之前经过你很多很多时间的思惟,在造作的时候起欢喜心,造了以后也绝对不忏悔,那么这种业就是很容易到地狱去了,因为你心太坚固。所以他的果报叫火途地狱,就是热火。地狱的果报就是刀山油锅,以火为主,热恼。
第二个,依止贪瞋痴的烦恼,造中品的十恶业,招感饿鬼的血途之报。这个中品恶业就是说,你的心稍微不像之前那么坚固了,可能事后有一点惭愧心,不是很强,但是有点惭愧心。这种果报未来是什么呢?血途之报。饿鬼道的特色就是受用这种污秽的饮食,饥饿口渴,每天吃的东西都是污秽的,没有一天例外。因为你身为饿鬼道,就是要受用这种污秽的饮食,血途。
第三个,依止贪瞋痴的烦恼,造下品的十恶业,招感畜生的刀途之报。这造业的心又比较羸弱了,这个刀途就是一种伤害的意思。畜生道的特色就是,它的果报体很容易被伤害。
我们人跟人之间有法律的约束,所以你也不能伤害我,我也不能伤害你。在畜生道,你要是身为一个蚂蚁,或者身为一只小鸟,一只麻雀,你就知道什么叫作没有法律的世界。那完全是弱肉强食,没有一个东西能够约束谁, 没有!你看那个麻雀跑到地上来吃虫的时候,它也怕别人去吃它,它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以前有一个在家居士跟我讲:哎呀,师父,做一只鸟很不错啊,自由自在!我说,你是不知道鸟的心情!身为一只动物,它的心情就是恐惧不安,非常恐惧不安,而且是一辈子都恐惧不安。因为它的果报就是一种刀途之报。
而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保证你,你到了极乐世界就没有这种三恶道的果报。
我想,我们凡夫的心情,我们对生命是要求离苦得乐,或者说是趋吉避凶,但是离开痛苦、远离灾难这件事情,比得到安乐更加的急迫。我们不一定要马上产生安乐,但是我们绝对要赶快远离灾难。
你看我们一般人,一个出家人,老一代告诉我们,出了家以后第一件事干什么?持戒。为什么持戒?就是我先远离过失嘛。我觉得这个心态可以理解。你说,欸,你为什么出了家以后不赶快修波罗蜜?你看很多人在家的时候,很多在家居士,他在家的时候修很多的善法,一出家以后什么事都不敢做,因为他要先求远离过失,趋吉避凶。为求趋吉,先求避凶。他看了戒律,他开始怕了。在家居士没有看戒律,他不知道怕。我觉得这个态度是对的, 因为我们不一定要马上生善,但是灭恶这是很重要。古人讲一句话就很有道理,平安就是福。平安为什么是福呢?你只是没有灾难,这样平安就是福?对了,没有灾难就是福报。所以我看到很多出家人,很多善法不修,他就专心地持戒。我认为可以理解。我先不到三恶道去,可以吧?我那个波罗蜜不急吧。
所以说,阿弥陀佛很知道我们众生的心态——为求趋吉,先求避凶。所以他就保证,到了极乐世界决定没有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即使你有那个罪业,那个罪业也不能再起现行,因为他那个地方根本没有那个果报。
丁二、不更恶道愿(二)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
前面是讲到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以后那个当下的现世果报,这个地方是讲到你离开了极乐世界以后,你未来的果报是怎么样。我们解释一下。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这个国中的人民……这个地方的天人,当然主要指的是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圣同居土的所谓的人民,都是凡夫众生。他投生到我极乐世界,受用我这一期的果报,在那个地方有种种的功德庄严。好了,等到他这一个极乐世界的寿命结束了,假设他来我极乐世界这么一趟以后, 在未来的生命当中又到三恶道去,那我就不取正觉。
我们在经论当中经常看到,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功德庄严,但是倒很少听到说离开极乐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相貌,比较少。但这个愿文就讲得很清楚了。就是说,只要你去一趟极乐世界,在你的成佛之道当中只要你去过一次,你这一次离开极乐世界以后,绝对不可能再到三恶道去了。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保证!
你现在盖一个义德寺,你敢保证说,你来过义德寺,住过一晚上,离开义德寺不到三恶道?很难!对不对?很难。在大陆有一个讲净土的法师,他讲一个观念是错误的。他说,诸位在座的很多都是从极乐世界回来的,只是 你自己糊涂忘掉了。这句话完全不合乎经意。你到极乐世界回来你还糊涂, 还忘掉,甚至有可能造业,甚至于堕落到三恶道,那跟这个本愿是违背的!你知道一个人不到三恶道去是什么阶位吗?至少是位不退——小乘的初果、大乘的初住,于实相理如实安住了,断了见惑的。断了见惑的菩萨有三种功 德:第一个,他成就道共戒。他永远不会造过失了,远离众罪。第二个,他生死将尽。他这个三界的生死即将结束。第三个,不堕恶趣。所以我们从这 个愿可以看得出来,只要这个人到极乐世界,享受很多很多的快乐、积集很 多的资粮,只要你到过极乐世界,出来,起码的保证,在你成佛之前,你没有这个三恶道的危机了。
我们如果读宗喀巴大师的下士道,就是刚开始修学的时候,会知道,他先求皈依。道前基础,皈依三宝,皈依上师,把三宝跟上师当作你救拔的对象。然后就是怎么样呢?下一个是什么?中士道,修出离心。诸位!你知道宗喀巴大师出离心怎么修吗?就是思惟地狱的苦啊。所有的菩萨要离开三界的原因都很简单,就是我不想到地狱去,所以我离开三界。所以宗喀巴大师说,思惟出离心就是:“已作地狱业,云何安稳住!”
虽然诸位今天得到一个人的果报,但是你这个果报体只是你阿赖耶识当中某一善业起现行,不是你生命的全部。它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显现出来。换句话说,我们的阿赖耶识当中,有很多很多地狱的业在那个地方睡觉,哪一天要显现出来是不知道。菩萨因为畏惧地狱的苦,所以赶快出离三界, 所以你就知道这个地狱的果报对我们的伤害多大。
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我们到了极乐世界,第一个,在极乐世界的果报没有三恶道;第二个,你离开极乐世界以后,从此以后再也不堕落到三恶道去了。两层保证!诸位在修止观的时候要把这一段列进去的。
丁三、不闻恶名愿(十六)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前面是讲到这个邪恶的果报,远离恶果;这个地方是远离邪恶的因,要远离这个邪恶的因地。我们先解释一下。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极乐国土的这些所谓的凡圣同居土的天跟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假设他有听闻到这种邪恶的名言,我就不取正觉。
邪恶的名言很容易造成邪恶的思想,而邪恶的思想就很容易造作罪业。我们诸位很多人都是研究戒律的,诸位知道,在判罪的时候有四个因素:因、缘、法、业。以杀生来说,杀因、杀缘、杀法、杀业。而整个判罪要成立,第一个,要有杀因,就是你要有犯罪动机。你今天身为一个律师,你为人家判罪,第一个,你一定要问他说,你当时是什么心态?先把他的心态抓出来。
我问诸位一个问题,你现在开车从义德寺到台中去,你知道你这个车子压死过多少只蚂蚁吗?我看至少一百只以上。对不对?那我问你,你有造杀业吗?对了,没有!因为你没有犯罪动机嘛。你怎么能够为他判罪呢?我在开车,我的目的是要开车,我不是要去杀死它们!你在判罪的时候,第一个,他没有杀因。没有杀因,后面的缘、法、业都不能成立,因为最重要的就是因,而他没有犯罪动机。所以,你开车压死一百只蚂蚁的业,比不上你刻意地去杀死一只蚂蚁的业。因为你刻意去杀,你有犯罪动机,那就构成业了。所以犯罪必须有思想的引导,带有一种故意的思想,思心所来引导。
阿弥陀佛就有这样的智慧。就是说,一个人会造业,从犯罪心理学他就是有邪恶的思想。你不是说把门关起来,眼睛闭起来不要去看,耳朵不要去听。那不可能的嘛!你要彻底改造他的思想。就是你不要释放一个错误的名言给他。
我们的思想是由名言熏习而成的,从小接受很多不好的名言。你看有些人说,欸,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这不是一个好话。我们平常讲话很重要,因为讲话表现一个人的思想。你一个人讲话不要老是说我喜欢、我喜欢,这个对你非常不利。你应该说我应该怎么样。你要多讲说我应该要去拜佛、我应该要去做功课。
诸位!你如果要调伏烦恼,我建议大家,你一天当中尽量不要说我喜欢怎么样。这句话不要讲,我保证你思想会改变。你把那个“我喜欢”改成“我应该”,那就对了。这个是潜移默化的,你不要看着它简单,你这个名言在心中消失了以后,你的思想就转变。
很多人读了《大乘般若经》以后,他讲话就不一样了,他讲话都是三段式的,不像我们讲话是一段式的。你看读过《大般若经》的人他说,没有钱很烦恼,钱太多心不安,钱刚好最愉快。你看他讲话讲三段:太少了,你觉得很烦恼,生活所需有欠缺了;太多了,你又打妄想,躁动不安;刚刚好,最愉快。你去看看美国人,西方人讲话,都是讲单方面。你看,不自由,毋宁死!如果你是大乘菩萨,你听到会怎么说?不自由,毋宁死;太自由,就堕落!本来就是这样嘛。
诸位!你看大乘经典,佛陀在大乘经典讲话很少讲单边的,都是讲三分的,远离两边,顺入中道。佛陀就是怎么呢?你说你为什么要诵经呢?你就是吸收佛陀的名言嘛,把佛陀这些语言文字(“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在心中背起来,不断地不断地熏习,你的思想就改变,就以佛心为己心嘛。佛陀的心就是他的话、他的名言,你把佛陀的话吸收了,总有一天你的心跟他的心一样。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
所以你看阿弥陀佛,刚开始就规定,在极乐世界所讲的话都要合乎大乘的实相。人跟人沟通讲话的地方,很少说我喜欢怎么样,在极乐世界没有“我喜欢”这三个字,只有我应该怎么样。在极乐世界没有这种不合乎大乘中道的名言,绝对找不到,所以,你那个思想在运转的时候,终是会往中道的方向去运转。这是阿弥陀佛的大智慧,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邪见。
前面讲的是不堕三恶道,是远离邪恶的果报;这个地方远离邪恶的思想, 远离恶因。
丁四、三十二相愿(二十一)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
前面我们是远离灾难跟痛苦了,偏重在离苦;这个地方讲得乐。大乘佛法除了离苦,还要得乐。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天人,这当中有两种情况:他如果是刚刚往生的初发心菩萨,那么他能够成就一部分的三十二大丈夫相;假设他是往生已久的久修菩萨,他就能够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假设不如此的话,就不取正觉。
这个外表的身相,在佛教当中最能够代表福德智慧圆满的,就是三十二大丈夫相。经典上说,只有两种人是具足大丈夫相:第一个是转轮圣王,就是统理四天下的转轮圣王;第二个就是佛陀,三界导师的佛陀。极乐世界的人民基本上是能够“成”,或者是“满”三十二大丈夫相。
这个三十二相,在中国的命相学也非常重视。诸位如果研究过命相学, 这个三十二相,你只要具足一相,那你就是大富长者,今生衣食无缺了;如果你具足两相,你大概是可以做国王。大丈夫相,具足两相。这三十二相当中,在面相学当中有八个相是特别重视的,我们讲这八个相就好,就是在中国的相术学非常重视的。
第一个,顶成肉髻相,就是头顶上有一个肉髻。诸位你看天台宗的历代祖师,几乎每一位祖师都有顶成肉髻相,他的头顶有肉髻。
第二个,广长舌相。如果你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鼻子盖住,你这个人的福报是很大的。
第三个,津液得上味相。就是你的口水经常是甜美的。我们刚出家的时候口水都会比较苦涩,慢慢慢慢地,你出家久了,福报修大了,你发现你口水的味道会改变,你吃什么都觉得很好吃,就是你那个津液有那种得上味相。
第四个,四十齿相。你上下牙齿加起来是四十颗,这也是一个大福德之相。
第五个,身端直相。身相特别的端直,行住坐卧都特别端直。
第六个,手指纤长相。你的手指头特别的长。在面相学说,你这个手指特别长,你这个手特别巧妙,特别巧妙。一般来说,做外科医生的人手指头太短了不太适合。这是真的。你看手指长的人,说这个人是拿笔的,就是比较巧妙,做什么手工艺都比较巧妙。
第七,是手足柔软相。他的手跟足就是柔软的,不会绷紧。我们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把身体放松才能够入定,绷紧的状态你很难入定的。
第八,七处平满相。这个七处是两个手、两个肩膀、两个脚,还有头部。这七个地方都没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你看我们一般人这个地方都有凹凸不平。大福德人从小他的身体都是圆满的,都没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你要看到这个,哦,大福报,全身是圆的。
我看了面相学,我发觉我们现在的审美观念极度错误,非常错误。我们喜欢看的人都是薄福之相,我们的审美观跟古代有点不一样。我觉得古代的审美观合乎道理,我们现在的审美观完全是妄想捏造出来的,错误的。所以你就知道,众生是往颠倒的方向在走,你看他连审美观都不一样,应该赞叹的没有赞叹,不应该赞叹的却赞叹,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世界。所以,你要多看看古书,你就知道,哎呀,现在的人实在是不对了!
这三十二相基本上是由百福所成,一百个福报才能够成就一个相,百福庄严。那么什么叫百福呢?我们先讲其中一个福。就是说,整个娑婆世界的众生都瞎眼睛了,你身为一个医生,用种种的方便把娑婆世界人的眼睛给治好,这叫作一个福。你要修一百个福,才具足这其中一个相。所以这个相是不容易的,要多生多劫。
但是,到极乐世界你能够成满三十二相!当然我们刚开始是借阿弥陀佛的光明,但是总有一天你也可以有这种功德显现出来。
丁五、身金色愿(三)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带业往生的,凡圣同居土的这些天人,他们的外表的身体要显现出真金色。这个真金色就叫作紫金色,它的金不是黄色的金,是带有紫色的金。为什么紫金色?因为,在所有颜色当中,紫金色是一种性质柔软而且尊贵庄严的颜色,特别尊贵的颜色,这世间少有。一般来说,我们在内心当中要有禅定的功德才能够现出紫金色。在色界、无色界的天人当中,他们的颜色都是黄金色。古德说,这种金色的身体非是有漏善业所感,都是要禅定。一个人有禅定以后才能够显出黄金色,那么紫金色又比禅定更高了。
前面是讲到身相的形状,这个地方讲到颜色。这个地方,古德说,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人民要有这么好的三十二相,又现出这种紫金色的光明,其目的何在呢?古德说,为了使令众生欢喜而生信敬故。说极乐世界的人民不是一天到晚待在极乐世界;你到处去供养诸佛,有时候到众生的世界去度化众生。你有这样的身相庄严,就能够让他产生欢喜心而产生恭敬心。所以说这个是使令众生产生欢喜、恭敬的缘故。
我看一则新闻说,美国有做一个调查,说一个人在社会上,他的外表的确很重要。说这个人没什么才华,但是外表长得好,他的升迁机率会比较高。这是事实。说这个人,我们不重外表,这是我们嘴巴讲,其实我们都很重视外表。这个调查说,一个外表好的人,老板要升迁,第一个会先考虑到他。这个人没什么能力,无所谓,长得庄严!而且外表长得庄严的人,他做了错事,人家比较容易原谅他,所以他占尽了便宜。你看,好的有他的一份,坏的他又可以远离。这个是没办法的,因为我们都是靠外表,我们的明了性读不到他的内心世界。所以极乐世界必须有这样的一种方便,三十二相身金色。
丁六、形色相同愿(四)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天跟人,外表的形状跟他的整个肤色(我们娑婆世界很多白色、黄色、黑色的肤色)假设不相同的话,你能够分出他的好跟丑的差别的话,不取正觉。
这个就是一种形色相同的愿。为什么发这个愿呢?古德说,凡夫造业是依止六根。那么六根为什么造业呢?因为不平等故。你看,你眼睛看到一个东西,我们这样看过去不会动念头,但是你如果看到一个好坏的东西,有对立的东西,不平等,你就动念头了。所以古人说“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这个念头为什么动呢?因为他看到不平等的东西。所以阿弥陀佛必须把这个极乐世界不平等的差别相消灭掉。
我发觉,我们释迦牟尼佛也有这样的用意。你看,所有人,只要你出家, 头发全部理光。不管你以前是留什么发型的,全部理光来,穿上同样的衣服,穿上袈裟。很多居士都跟我讲说,哎哟,师父!你们佛学院的学生,看起来脸色都差不多。我说,你看差不多,我们绝对看得出来。很多居士看出家众, 看起来都是,你们俩长得差不多。这个是释迦牟尼佛刻意安排的,整个头发理掉,衣服穿的相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就是消除不平等。因为有不平等就容易产生是非,有是非就会容易产生造业。所以,他把不平等的情况消灭掉,就远离很多的过失了。
丁七、衣服随念愿(三十八)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觉。
前面我们是讲到极乐世界的身体的形状、肤色的差别等等,这个地方讲到他的衣服跟饮食的受用。
在我成佛的世界当中,国中的天人,假设想要得到一种身上的衣服,那么这个衣服是怎么出现的呢?随念即至。思食得食,思衣得衣。你根本就不用去买,不用去裁缝。那么这个衣服,是出现什么衣服呢?“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就是佛陀所赞叹的这种如法的庄严的服装,要合乎我们戒定慧的服装。假设在整个成就衣服的过程当中,你要去裁缝,用种种的布料去裁缝,或者你要去做种种的染色,衣服穿过以后还要洗涤……这么多麻烦的过程的话,就不取正觉。
这个地方等于是减少我们衣食的拖累。我们一般人的生活都是被衣食所拖累。我过去在莲因寺讲《灵峰宗论》,第一篇讲到发心篇,讲到发菩提心,为了无上菩提、为了广度众生而修学圣道。忏公师父那个时候在旁边听了这一段,听完以后他就进去了。进去以后,他中午吃饭就开始发挥了,说,我们这个修行发菩提心很重要!他说,我们在东北有一句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说东北的女众为什么嫁汉呢?就是为了穿衣吃饭。这个想法不好!我们应该说,嫁汉嫁汉,为了国家民族,这才好。老人家就是讲到发心的重要。当然,一个话会流传,也就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其实生命当中为了衣服饮食而忙碌,也可以道尽了一个老百姓的心态。阿弥陀佛当然就考虑到这一点,就是远离这样的一种麻烦事情,衣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