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五三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大目犍连、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国手成浴池侧。

尊者舍利弗诣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尊者舍利弗语尊者阿那律言:「奇哉!阿那律!有大德神力,于何功德修习多修习而能至此?」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舍利弗言:「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何等为四念处?内身身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知,调伏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观念处,精勤方便,正念正知,如是调伏世间贪忧。尊者舍利弗!是名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

「尊者舍利弗!我于四念处善修习故,于小千世界少作方便,能遍观察,如明目士夫于楼观上,观下平地种种之物,我少作方便,观察小千世界亦复如是。如是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五三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国。

尔时,尊者大目犍连诣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时,尊者大目犍连问尊者阿那律:「于何功德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大目犍连:「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何等为四?内身身观繫心住,精勤方便,正念正知,除世间贪忧,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观繫心住,精进方便,除世间贪忧,是名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于千须弥山以少方便悉能观察,如明目士夫登高山顶,观下千多罗树林。如是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以少方便见千须弥山。如是,尊者大目犍连!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神力。」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五三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阿难、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国手成浴池侧。

尔时,尊者阿难往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尊者阿难问尊者阿那律:「于何功德修习多修习,成就如是大德大力大神通?」

尊者阿那律语尊者阿难:「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大力。何等为四?内身身观念处繫心住,精勤方便,正念正知,除世间贪忧。如是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观念处繫心住,精勤方便,除世间贪忧。如是,尊者阿难!我于此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少方便,以净天眼过天、人眼,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好色、恶色,上色、下色,善趣、恶趣,随业受生,皆如实见。此诸众生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身坏命终,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成就,以是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

「譬如明目士夫住四衢道,见诸人民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我亦如是,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大力神通,见诸众生,死时、生时,善趣、恶趣。如是众生身恶行,口、意恶行,诽谤贤圣,邪见因缘,生地狱中。如是众生身善行,口、意善行,不谤贤圣,正见因缘,身坏命终,得生天上。如是,尊者阿难!我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成此大德大力神通。」

时,二正士共论议已,各从座起而去。

(五四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身遭病苦。

时,有众多比丘诣尊者阿那律所,问讯慰劳已,于一面住,语尊者阿那律言:「尊者阿那律!所患增损可安忍不?病势渐损不转增耶?」

尊者阿那律言:「我病不安,难可安忍,身诸苦痛,转增无损。」即说三种譬,如上叉摩经说。

「然我身已遭此苦痛,且当安忍,正念正知。」

诸比丘问尊者阿那律:「心住何所,而能安忍如是大苦,正念正知?」

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言:「住四念处,我于所起身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知。何等为四念处?谓内身身观念处,乃至受、心、法观念处,是名住于四念处,身诸苦痛能自安忍,正念正知。」

时,诸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五四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病差未久。

时,有众多比丘往诣阿那律所,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问尊者阿那律:「安隐乐住不?」

阿那律言:「安隐乐住,身诸苦痛渐已休息。」

诸比丘问尊者阿那律:「住何所住,身诸苦痛得安隐?」

尊者阿那律言:「住四念处,身诸苦痛渐得安隐。何等为四?谓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是名四念处。住此四念处故,身诸苦痛渐得休息。」

时,诸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五四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

时,有众多比丘诣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问尊者阿那律:「若比丘在于学地,上求安隐涅槃住,圣弟子云何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言:「若比丘在于学地,上求安隐涅槃心住,圣弟子云何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者?当住四念处。何等为四?谓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如是四念处修习多修习,于此法、律得尽诸漏,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共闻尊者阿那律所说,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五四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住。

时,有众多比丘诣尊者阿那律所,与尊者阿那律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语尊者阿那律言:「若阿罗汉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捨离重担,离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亦修四念处耶?」

尊者阿那律语比丘言:「若比丘诸漏已尽,所作已作,捨离重担,离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彼亦修四念处也。所以者何?不得者得,不证者证,为现法乐住故。所以者何?我亦离诸有漏,得阿罗汉,所作已作,心善解脱,亦修四念处故。不得者得,不到者到,不证者证,乃至现法安乐住。」

时,诸正士共论议已,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五四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松林精舍。

时,有众多外道出家诣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语尊者阿那律:「尊者何故于沙门瞿昙法中出家?」

尊者阿那律言:「为修习故。」

复问:「何所修习?」

答言:「谓修诸根、修诸力、修诸觉分、修诸念处,汝欲闻何等修?」

复问:「根、力、觉分,我不知其名字,况复问义,然我欲闻念处。」

尊者阿那律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比丘内身身观念处,乃至法法观念处。」

时,众多外道出家闻尊者阿那律所说,欢喜随喜,各从座起而去。

(五四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阿那律在舍卫国住松林精舍。

时,尊者阿那律语诸比丘:「譬如大树,生而顺下,随浚随输,若伐其根,树必当倒,随所而顺下。如是比丘修四念处,长夜顺趣浚输,向于远离;顺趣浚输,向于出要,顺趣浚输,向于涅槃。」

尊者阿那律说此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五四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在跋兰那聚落乌泥池侧。

时,有执澡灌杖梵志诣摩诃迦旃延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问摩诃迦旃延言:「何因何缘王、王共诤,婆罗门居士、婆罗门居士共诤?」

摩诃迦旃延答梵志言:「贪欲繫着因缘故,王、王共诤,婆罗门居士、婆罗门居士共诤。」

梵志复问:「何因何缘出家、出家而复共诤?」

摩诃迦旃延答言:「以见欲繫着故,出家、出家而复共诤。」

梵志复问:「摩诃迦旃延!颇有能离贪欲繫着及离此见欲繫着不?」

尊者摩诃迦旃延答言:「梵志!有,我大师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能离此贪欲繫着及见欲繫着。」

梵志复问:「佛世尊今在何所?」

答言:「佛世尊今在婆罗耆人中,拘萨罗国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梵志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佛所住处合掌赞叹。

「南无南无佛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能离欲贪诸繫着,悉能远离贪欲缚及诸见欲,净根本。」

时,持澡灌杖梵志闻尊者摩诃迦旃延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

(五四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摩诃迦旃延在婆罗那乌泥池侧,与众多比丘集于食堂,为持衣事。

时,有执杖梵志年耆根熟,诣食堂所,于一面柱杖而住。须臾默然已,语诸比丘:「诸长老!汝等何故见老宿士不共语问讯,恭敬命坐?」

时,尊者摩诃迦旃延亦在众中坐。时,尊者摩诃迦旃延语梵志言:「我法有宿老来,皆共语问讯,恭敬礼拜,命之令坐。」

梵志言:「我见此众中无有老于我者,不恭敬礼拜、命坐,汝云何言:『我法见有宿老,恭敬礼拜,命其令坐。』?」

摩诃迦旃延言:「梵志!若有耆年八十、九十,发白齿落,成就年少法者,此非宿士;虽复年少年二十五,色白发黑,盛壮美满,而彼成就耆年法者,为宿士数。」

梵志问言:「云何名为八十、九十,发白齿落,而复成就年少之法,年二十五,肤白发黑,盛壮美色,为宿士数?」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梵志言:「有五欲功德。谓眼识色爱、乐、念,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触爱、乐、念。于此五欲功德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念、不离浊。梵志!若如是者,虽复八十、九十,发白齿落,是名成就年少之法。虽年二十五,肤白发黑,盛壮美色,于五欲功德离贪、离欲、离爱、离念、离浊,若如是者,虽复年少年二十五,肤白发黑,盛壮美色,成就老人法,为宿士数。」

尔时,梵志语尊者摩诃迦旃延:「如尊者所说义,我自省察,虽老则少,汝等虽少,成耆年法,世间多事,令便请还。」

尊者摩诃迦旃延言:「梵志!汝自知时。」

尔时,梵志闻尊者摩诃迦旃延所说,欢喜随喜,还其本处。

(五四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尊者摩诃迦旃延在稠林中住。

时,摩偷罗国王是西方王子,诣尊者摩诃迦旃延所,礼摩诃迦旃延足,退坐一面,问尊者摩诃迦旃延:「婆罗门自言:『我第一,他人卑劣,我白,余人黑,婆罗门清净,非非婆罗门;是婆罗门子从口生,婆罗门所化,是婆罗门所有。』尊者摩诃迦旃延!此义云何?」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摩偷罗王言:「大王!此是世间言说耳。世间言说言:『婆罗门第一,余人卑劣,婆罗门白,余人黑,婆罗门清净,非非婆罗门。婆罗门从婆罗门生,生从口生,婆罗门所化,是婆罗门所有。』大王当知,业真实者,是依业者。」

王语尊者摩诃迦旃延:「此则略说,我所不解,愿重分别。」

尊者摩诃迦旃延言:「今当问汝,随问答我。」即问言:「大王!汝为婆罗门王,于自国土,诸婆罗门、刹利、居士、长者,此四种人悉皆召来,以财以力使其侍卫,先起后卧,及诸使令,悉如意不?」

答言:「如意。」

复问:「大王!刹利为王、居士为王、长者为王,于自国土所有四姓悉皆召来,以财以力令其侍卫,先起后卧,及诸使令,皆如意不?」

答言:「如意。」

复问:「大王!如是四姓悉皆平等,有何差别?当知,大王!四种姓者,皆悉平等,无有胜如差别之异。」

摩偷罗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实尔,尊者!四姓皆等,无有种种胜如差别。」

「是故,大王!当知四姓,世间言说为差别耳,乃至依业,真实无差别也。复次,大王!此国土中有婆罗门,有偷盗者,当如之何?」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婆罗门中有偷盗者,或鞭、或缚,或驱出国,或罚其金,或截手足耳鼻,罪重则杀,及其盗者。然婆罗门,则名为贼。」

复问:「大王!若刹利、居士、长者中有偷盗者,当复如何?」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亦鞭、亦缚,亦驱出国,亦罚其金,亦复断截手足耳鼻,罪重则杀。」

「如是,大王!岂非四姓悉平等耶?为有种种差别异不?」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如是义者,实无种种胜如差别。」

尊者摩诃迦旃延复语王言:「当知,大王!四种姓者,世间言说言:『婆罗门第一,余悉卑劣,婆罗门白,余人悉黑,婆罗门清净,非非婆罗门。』当依业真实、业依耶?」

复问:「大王!婆罗门杀生、偷盗、邪淫、妄言、恶口、两舌、绮语、贪、恚、邪见,作十不善业迹已,为生恶趣耶?善趣耶?于阿罗呵所为何所闻?」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婆罗门作十不善业迹,当堕恶趣,阿罗呵所,作如是闻。刹利、居士、长者亦如是说。」

复问:「大王!若婆罗门行十善业迹,离杀生,乃至正见,当生何所?为善趣耶?为恶趣耶?于阿罗呵所,为何所闻?」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若婆罗门行十善业迹者,当生善趣,阿罗呵所,作如是、闻如是,刹利、居士、长者亦如是说。」

复问:「云何?大王!如是四姓,为平等不?为有种种胜如差别?」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如是义者,则为平等,无有种种胜如差别。」

「是故,大王当知,四姓悉平等耳,无有种种胜如差别。世间言说故有:『婆罗门第一,婆罗门白,余者悉黑,婆罗门清净,非非婆罗门;婆罗门生,生从口生,婆罗门作,婆罗门化,婆罗门所有。』当知业真实、业依。」

王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实如所说,皆是世间言说,故有:『婆罗门胜,余者卑劣,婆罗门白,余者悉黑,婆罗门清净,非非婆罗门;婆罗门生,生从口生,婆罗门化,婆罗门所有。』皆是业真实、依于业。」

尔时,摩偷罗王闻尊者摩诃迦旃延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五四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住阿槃提国拘罗罗吒精舍。尊者摩诃迦旃延晨朝着衣持鉢,入拘罗罗吒精舍,次第乞食,至迦梨迦优婆夷舍。

时,优婆夷见尊者摩诃迦旃延,即敷床坐,请令就坐,前礼尊者摩诃迦旃延足,退住一面,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如世尊所说,答僧耆多童女所问,如世尊说僧耆多童女所问偈:

「实义存于心,  寂灭而不乱,
 降伏诸勇勐,  可爱端正色。
 一心独静思,  服食妙禅乐,
 是则为远离。  世间之伴党,
 世间诸伴党,  无习近我者。

「尊者摩诃迦旃延!世尊此偈,其义云何?」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优婆夷言:「姊妹!有一沙门婆罗门言:『地一切入处正受,此则无上,为求此果。』姊妹!若沙门婆罗门于地一切入处正受,清净鲜白者,则见其本,见患、见灭、见灭道迹;以见本、见患、见灭、见灭道迹故,得真实义存于心,寂灭而不乱。姉妹!如是水一切入处、火一切入处、风一切入处、青一切入处、黄一切入处、赤一切入处、白一切入处、空一切入处、识一切入处为无上者,为求此果。

「姊妹!若有沙门婆罗门,乃至于识处一切入处正受,清净鲜白者,见本、见患、见灭、见灭道迹;以见本、见患、见灭、见灭道迹故,是则实义存于心,寂灭而不乱,善见、善入。是故世尊答僧耆多童女所问偈:

「实义存于心,  寂灭而不乱,
 降伏诸勇勐,  可爱端正色。
 一心独静思,  服食妙禅乐,
 是则为远离,  世间之伴党,
 世间诸伴党,  无习近我者。

「如是,姊妹!我解世尊以如是义故,说如是偈。」

优婆夷言:「善哉!尊者说真实义,唯愿尊者受我请食。」

时,尊者摩诃迦旃延默然受请。

时,迦梨迦优婆夷知尊者摩诃迦旃延受请已,即办种种净美饮食,恭敬尊重,自手奉食。

时,优婆夷知尊者摩诃迦旃延食已,洗鉢、澡嗽讫,敷一卑坐,于尊者摩诃迦旃延前恭敬听法。

尊者摩诃迦旃延为迦梨迦优婆夷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从座起而去。

(五五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诸比丘:「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六法出苦处昇于胜处,说一乘道净诸众生,离诸恼苦,忧悲悉灭,得真如法。何等为六?谓圣弟子念如来、应、等正觉所行法净,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念如来、应所行法故,离贪欲觉、离瞋恚觉、离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着心。何等为染着心?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正智,乘于直道,修习念佛,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一出苦处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复次,圣弟子念于正法,念于世尊现法、律,离诸热恼,非时,通达,即于现法,缘自觉悟。尔时,圣弟子念此正法时,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着心。何等为染着心?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习念法,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二出苦处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复次,圣弟子念于僧法,善向、正向、直向、等向,修随顺行,谓向须陀洹、得须陀洹果,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如是四双八士,是名世尊弟子僧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供养、恭敬、礼拜处,世间无上福田。圣弟子如是念僧时,尔时圣弟子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着心。何等为染着心?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习念僧,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三出苦处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复次,圣弟子念于戒德,念不缺戒、不断戒、纯厚戒、不离戒、非盗取戒、善究竟戒、可赞叹戒、梵行不憎恶戒。若圣弟子念此戒时,自念身中所成就戒,当于尔时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着心。何等为染着心?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戒念,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四出苦处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复次,圣弟子自念施法,心自欣庆。我今离悭贪垢、离在居家,解脱心施、常施、捨施、乐施、具足施、平等施。若圣弟子念于自所施法时,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着心。于何染着?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施念,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五出苦处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复次,圣弟子念于天德,念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清净信心,于此命终,生彼诸天。我亦如是,信、戒、施、闻、慧,于此命终,生彼天中。如是,圣弟子念天功德时,不起欲觉、瞋恚、害觉。如是,圣弟子出染着心。于何染着?谓五欲功德。于此五欲功德离贪、恚、痴,安住正念正知,乘于直道,修天念,正向涅槃,是名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说第六出苦处昇于胜处,一乘道净于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

尊者摩诃迦旃延说此经已,诸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五五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住释氏诃梨聚落精舍。

时,诃梨聚落长者诣尊者摩诃迦旃延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如世尊义品答摩揵提所问偈:

「断一切诸流,  亦塞其流源,
 聚落相习近,  牟尼不称叹。
 虚空于五欲,  永以不还满,
 世间诤言讼,  毕竟不复为。

「尊者摩诃迦旃延!此偈有何义?」

尊者摩诃迦旃延答长者言:「眼流者,眼识起贪,依眼界贪欲流出,故名为流。耳、鼻、舌、身、意流者,谓意识起贪,依意界贪识流出,故名为流。」

长者复问尊者摩诃迦旃延:「云何名为不流?」

尊者迦旃延语长者言:「谓眼识、眼识所识色依生爱喜,彼若尽、无欲、灭、息、没,是名不流。耳、鼻、舌、身、意、意识、意识所识法依生贪欲,彼若尽、无欲、灭、息、没,是名不流。」

复问:「云何?」

尊者摩诃迦旃延答言:「谓缘眼及色,生眼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依此染着流。耳、鼻、舌、身、意、意识、意识法,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依此受生爱喜流,是名流源。云何亦塞其流源?谓眼界取心法境界繫着使,彼若尽、无欲、灭、息、没,是名塞流源。耳、鼻、舌、身、意取心法境界繫着使,彼若尽、无欲、灭、息、没,是名亦塞其流源。」

复问:「云何名习近相赞叹?」

尊者摩诃迦旃延答言:「在家、出家共相习近,同喜、同忧、同乐、同苦,凡所为作,悉皆共同,是名习近相赞叹。」

复问:「云何不赞叹?」

「在家、出家不相习近,不同喜、不同忧、不同苦、不同乐,凡所为作,悉不相悦可,是名不相赞叹。」

「云何不空欲?」

「谓五欲功德,眼识色爱乐念长养,爱欲深染着。耳声、鼻香、舌味、身触爱乐念长养,爱欲深染着,于此五欲不离贪、不离爱、不离念、不离渴,是名不空欲。」

「云何名空欲?」

「谓于此五欲功德离贪、离欲、离爱、离念、离渴,是名空欲。说我繫着使,是名心法还复满。彼阿罗汉比丘诸漏已尽,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更不复生。云何当复与他诤讼,是故世尊说义品答摩犍提所问偈:

「若断一切流,  亦塞其流源,
 聚落相习近,  牟尼不称叹。
 虚空于诸欲,  永已不还满,
 不复与世间,  共言语诤讼。

「是名如来所说偈义分别也。」

尔时,诃梨聚落长者闻尊者摩诃迦旃延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五五二)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住释氏诃梨聚落精舍。

时,诃梨聚落主长者诣尊者摩诃迦旃延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尊者摩诃迦旃延:「如世尊于界隔山天帝释石窟说言:『憍尸迦!若沙门、婆罗门无上爱尽解脱,心正善解脱,究竟边际,究竟无垢,究竟梵行,毕竟清净。』云何于此法、律究竟边际,究竟无垢,究竟梵行,毕竟清净?」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长者言:「谓眼、眼识、眼识所识色相依生喜,彼若尽、无欲、灭、息、没,于此法、律究竟边际,究竟无垢,究竟梵行,毕竟清净。耳、鼻、舌、身、意、意识、意识所识法相依生喜,彼若尽、灭、息、没,比丘于此法、律究竟无垢,究竟梵行,毕竟清净。」

时,诃梨聚落主长者闻尊者摩诃迦旃延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五五三)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在释氏诃梨聚落。

聚落主长者诣尊者摩诃迦旃延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问尊者摩诃迦旃延:「如世尊界隔山石窟中为天帝释说言:『憍尸迦!若沙门、婆罗门无上爱尽解脱,心善解脱,边际究竟,究竟无垢,究竟梵行,毕竟清净。』云何于此法、律究竟边际,究竟无垢,究竟梵行,毕竟清净?」

尊者迦旃延语长者言:「若比丘眼界取,心法境界繫着使,彼若尽、无欲、息、没,于此法、律究竟边际,究竟无垢,究竟梵行,究竟清净。耳、鼻、舌、身、意、意界取,心法境界繫着使,若尽、离、灭、息、没,于此法、律究竟边际,究竟无垢,究竟梵行,毕竟清净。」

时,诃梨聚落主长者闻尊者摩诃迦旃延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五五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住释氏诃梨聚落。

时,诃梨聚落主长者身遭病苦。尊者摩诃迦旃延闻诃梨聚落主长者身遭病苦,闻已,晨朝着衣持鉢,入诃梨聚落乞食,次第入诃梨聚落主长者舍。诃梨聚落主长者遥见尊者摩诃迦旃延,从座欲起。

尊者摩诃迦旃延见长者欲起,即告之言:「长者莫起!幸有余座,我自可坐于余座。」语长者言:「云何?长者!病可忍不?身诸苦痛渐差愈不?得无增耶?」

长者答言:「尊者!我病难忍,身诸苦痛转增无损。」

即说三种譬,如前叉摩比丘经说。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长者言:「是故,汝当修佛不坏净、法不坏净、僧不坏净、圣戒成就,当如是学。」

长者答言:「如佛所说四不坏净,我悉成就,我今成就佛不坏净、法不坏净、僧不坏净、圣戒成就。」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长者言:「汝当依此四不坏净修习六念。长者!当念佛功德,此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念法功德,于世尊正法、律现法离诸热恼,非时通达,缘自觉悟,念僧功德,善向、正向、直向、等向,修随顺行,谓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如是四双八士,是名世尊弟子僧,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供养、恭敬、尊重之处,堪为世间无上福田。念戒功德,自持正戒,不毁不缺,不断不坏,非盗取戒、究竟戒、可赞叹戒、梵行戒、不憎恶戒。念施功德,自念布施,心自欣庆,捨除悭贪,虽在居家,解脱心施、常施、乐施、具足施、平等施。念天功德,念四王天、三十三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清净信戒,于此命终,生彼天中。我亦如是清净信、戒、施、闻、慧,生彼天中。长者!如是觉依四不坏净,增六念处。」

长者白尊者摩诃迦旃延:「世尊说依四不坏净,增六念处,我悉成就,我当修习念佛功德,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尊者摩诃迦旃延语长者言:「善哉!长者!能自记说,得阿那含。」

是时,长者白尊者摩诃迦旃延,愿于此食。

尊者摩诃迦旃延默然受请。

诃梨聚落主长者知尊者摩诃迦旃延受请已,具种种净美食,自手供养。饭食讫,澡鉢、洗嗽毕,为长者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从座起去。

(五五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摩诃迦旃延于释氏诃梨聚落住。

时,有八城长者名曰陀施,身遭病苦。尊者摩诃迦旃延闻陀施长者身遭苦患,晨朝着衣持鉢,入八城乞食,次到陀施长者舍,如诃梨长者经广说。

(五五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娑祇城安禅林中。

尔时众多比丘尼诣佛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尔时,世尊为众多比丘尼种种说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默然住。

时,诸比丘尼白佛言:「世尊!若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世尊说是何果、何功德?」

佛告诸比丘尼:「若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智果、智功德。」

时,诸比丘尼闻世尊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众多比丘尼往诣尊者阿难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尊者阿难:「若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三昧说,是何果、何功德?」

尊者阿难语诸比丘尼:「姊妹!若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是智果、智功德。」

诸比丘尼言:「奇哉!尊者阿难!大师及弟子同句、同味、同义,所谓第一句义。今诸比丘尼诣世尊所,以如是句、如是味、如是义问世尊,世尊亦已如是句、如是味、如是义为我等说,如尊者阿难所说不异,是故奇特,大师及弟子同句、同味、同义。」

时,诸比丘尼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五五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在彼住。

时,有阇知罗比丘尼诣尊者阿难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问尊者阿难:「若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尊者阿难!世尊说此何果、何功德?」

尊者阿难语阇知罗比丘尼:「若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是智果、智功德。」

阇知罗比丘尼言:「奇哉!尊者阿难!大师及弟子同句、同味、同义。尊者阿难!昔于一时,佛在娑祇城安禅林中。时,有众多比丘尼往诣佛所,问如此义。尔时,世尊以如是句、如是味、如是义为诸比丘尼说,是故当知奇特,大师弟子所说同句、同味、同义,所谓第一句义。」

时,阇知罗比丘尼闻尊者阿难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如阇知罗比丘尼,迦罗跋比丘尼亦尔。

(五五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

时,有异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作是念:「我若诣尊者阿难所,问尊者阿难:『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何果?世尊说此何功德?』尊者阿难若问我言:『比丘!汝得此无相心三昧耶?』『我未曾有。』实问异答。我当随逐尊者阿难,脱有余人问此义者,因而得闻。」

彼比丘即随尊者阿难,经六年中,无有余人问此义者,即自问尊者阿难:「若比丘问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此是何果、何功德?」

尊者阿难问彼比丘言:「比丘!汝得此三昧?」

彼比丘默然住,尊者阿难语彼比丘言:「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此是智果、智功德。」

尊者阿难说此法时,异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

 

上篇:杂阿含经

下篇:别译杂阿含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阿含部目录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

佛说阿含正行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

长阿含十报法经

长阿含十报法经卷上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中阿含大品八难经

中阿含大品八难经...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

佛母般泥洹经

佛母般泥洹经 宋沙门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维耶...

佛说斋经

佛说斋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

佛说轮王七宝经

佛说轮王七宝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一卷 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唐三藏沙门义净译 如是我...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佛说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闻如...

大乘密严经

大唐新翻密严经序 朕闻西方有圣人焉,演不言之言、垂...

【注音版】食施获五福报经

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乘六情忏悔

大乘六情忏悔 释元晓撰 若依法界始游行者。于四威仪无...

自在王菩萨经

自在王菩萨经卷上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一...

彻底斩断娑婆想和发愿来生矛盾吗

问: 我们经常说要彻底斩断娑婆想,与弥陀誓愿无间隔,...

何为「众生浊」

这个众生浊是由行阴引生的。什么叫行阴呢?就是我们内...

一则禅宗公案的启示

儿子大学毕业,在一家台资公司找到了工作。当他第一次...

【推荐】谁能保证临终时不会有人来刺激你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赚了很多钱,晚年...

处理生活中烦恼的方法

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

不屈不挠的意志使我们心想事成

柏克斯顿曾经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顽童,他的与众...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

指责别人时,要先承担三倍责任

一位后生到寺庙里向方丈求教,谈起世态炎凉,颇有感慨...

建立名号来度众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构...

来生的三个愿望

美国有一位非常博学多闻的学者,在八十多岁时,慨叹宇...

嗔心的火烧的是自己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

超度亡灵最重要的几个咒

问:师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