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楞严经讲解

宏海法师  2019/0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五十四讲)

好各位同修,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阿弥陀佛!各位同修,各位我们楞严道友们,今天是第五十四讲。我们每次来了都会念愿解如来真实义,什么是如来真实义?什么是如来真实义,各位菩萨?咱们《楞严经》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一学期是肯定能够讲完的。其实现在的内容来讲呢,已经就是它的内容这个五十种阴魔,其实从首尾上来讲都是这么一个格式,一个文体,只不过是这五十种情境中,各自遇到的情况略有侧重,无非就是一念贪心而起,导致魔趁虚而入。所以为什么我们说如来真实义,佛法是无为法,是无相法,是无漏法。每时每刻我们都要对照自己当下的一念心。大家听法听得久了以后,积攒的这点资粮真的是确实还是要往道上会。

如果你把这个资粮往道上会得多的话,可能这个如来真实义呢,慢慢地就能够入得进来。很多时候不要觉得说听懂了,然后就一直在想我已经听懂了。其实听懂了和操作起来是两码事。或者说你操作的时候能不能常住进去又是一码事。那住进去你是住得偏呢还是住得中,中道,无为,是真无为呢还是以为无为,这都是一码又一码。所以这如来真实义呀,就那么一点点狮子乳,但是真的能够精准地找到的,你说八万四千法门都为这个核心服务。所以它是很不容易能够准确地住在这个真实义中。那就在此之前,所有的都属于助行,都属于积功累德。

咱们今天这第五十四讲同样如此。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把五十种阴魔的色受两种已经进行了一个讲解。当然因为这几次法务时间间隔得比较久,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这个状态当中来。像前面的这个受阴呀,受阴要破的时候,途中有十种境界,这十种境界都是用心不善,所观的智慧,就是修行的这个能观的智,不断地跟自己业力所呈现的境相互斗争,相互交替。有时候这个胜了,有时候那个胜了,此起彼伏,最后出来各种胜劣之事。

那下面我们今天讲到的想阴魔境同样如此,只不过是逢十重逢十重,一个比一个规格高一点,格局好像档次上又上了那么一点,但是它无非还是一念贪心而起。所以你看修行人大忌就是贪心,越修到这个境界高、功夫深之际,越微细的一点都不能动,一动一点比平常我们在妄想粗重烦恼中动的大得多的更加危险。说实在的就是越往高处越路窄,但是风光越,就是只要你能爬上去,风光越绮丽。所以我们今天,大家小本的翻到一百六十七页的最后一段,大本的是六百二十九页的最后一段,一百六十七页的最后一段,找到了吗?请大家拿起法本,一起来。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好,就这一段。大家来看一下,每一个十种境界呀,提前一定会有这么一段具示始终。具示始终是什么呢?就是总括。这段里边其实已经就等于说把你要破想阴,能够破了受阴以后到了想阴是怎么一个状态,甚至说想阴破了以后又是怎么一个状态。但是你现在没有破想阴,在这其中,下面出现的十种状况都是什么缘由,基本上就在头一段里面给我们交待清楚。所以大家来看,这一段的内容呢,就是我们下面讲到的每十种境的前一段还是特别重要的,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把神跟上来。这个弄懂了以后,后面的十种境界它只不过是依次贯解而已,但是你不明朗前面的纲领,你后面的就不能够更加地融通了。所以大家看。

阿难,彼善男子,还是指的这个透过前面色、受二十种境界的人。那么这里讲到透过前境的人就是修三摩提受阴尽者。但是有一点大家要知道,有没有全部经历,不一定。有的是全部得前面的十种境界都得经历,但是有的可能其中的三种五种。不管怎么样,你已经透过这个受阴尽了,到此为止,这是一个标志。依然精进用功地观行,所以这里讲到说修三摩提。修三摩提从前面的受阴十种上来讲,已经修到终了,到头了;从后面的十种想阴上来讲,才刚刚开始起步,所以一个叫终修,一个叫初修,就在这个分界点上。我们现在讲到这儿了,说明《楞严经》里面所示的修证次第也修到这了,大家明了。那么前面已经永远绝了这十种心了,因为受阴尽了。但是大家看到,虽未漏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受阴虽然尽了,依然被想阴所缠缚着,被想阴缠缚着,所以还说没有漏尽。但是他这时候已经能够出现什么状况呢?

你看这都才破了到了第三个次第,就能出现这种状况: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就是说自己的本识已经能离开自己的身体了。我们一般一些民间的俗俗道道,弄个灵魂出窍就以为了不得。这时候整个这个本识已经离开自己的身体,也就是说不会屈居在自己的色身之上了。就是这一念,我们怎么讲呢,就是真心也罢,灵觉也罢。所以大家反观一下,我们怎么就错误地判别我们能知能觉的这个心,就跟我们自己的身体好像体积相同一样,死死地绑定。你比如说这个手,这个胳膊,这个头,出了外面好像就没有我了,不是我了,就在这个身体上。这是本能的错误,一直就打不破。所以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已经打破了,为什么呢?因为真心周遍,本来就不局限在这个身中。只不过我们无始以来的迷执,以为就跟这个身体是同步的,这个身体到哪儿,就以为我到了哪儿,我的心到了哪儿,我的觉知到了哪儿。

所以大家看,很多时候我们的妄想经不起推敲,虽然大家习以为常了,人人认为皆如此,一推敲,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所以你看这里讲到的说什么呀?心离其形,如鸟出笼。这个地方我们再强调一下,就是说色阴已经尽了。色受想行识,色阴是头十种,那么就是十方洞开,能够见闻周遍了。但是因为你的感受,这个受阴所缠缚的,就不能够离开身体有自在的作用。这个时候你离不开身体,因为色阴已经破掉了,但是为什么还在这个身体上绑定着呢?就是因为这会儿受阴不自在了。受阴尽了以后,心就能离开这个形了,是这样的一个功夫。

所以为什么这里说,虽然没有漏尽,为什么,因为还有想行识三种,但是这个时候已经好比说已经尽了,就是等于说,尽了是一种相似感觉,因为受阴尽了。受阴尽了他就没有了领纳感了,大家还记得受阴以领纳为义吗?没有领纳感,那下意识我们,本质上我们先设想一下,那领纳是什么意思?揽外界的六尘为我的根身所领纳。那你这个时候受阴已尽,就没有领纳感了,那么肯定是怎么样呢?就离开这个,就等于说不再揽尘成为自己的根身了,得了这个离根之体,心就自由了。这是受阴尽了以后。但是这里怕我们不明确,不知道,就做了一个比喻,好比什么呢?鸟飞出笼子一样,这个身体就是我们的笼子。是这么一个地步。所以大家来看,到了这个地步以后,再往下你看:

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关于这里讲到的说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六十圣位我们都现在还知道吧?稍微回忆一下,能不能回忆得起来?这就是中间隔得久了就忘了,不能够受持了。六十圣位从哪里开始,你们还记得吗?从哪里开始?初果阿罗汉?我们前面讲到的从凡到圣,先开始是什么?三什么?三渐次。三渐次还记得吧?一个是除其助因,就是让你持戒嘛。

为了从凡到圣,先要剥离,所以就让你持戒,不要造业。第二个是刳其正性,让你直修。第三个是违其现业,让你增进禅定。这叫做干慧地。前面不是三渐次嘛。为什么说有四种清净明诲呢?为什么还要用咒心来这个,这是一个让你修禅定的时候助成这个助行呢?所以这三渐次,关于这个六十圣位呀,还包括这三渐次。还有四加行,再有干慧地,还有五十二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一共是算六十次位。

这里所说的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就是从这儿开始再往上修。当然这个先我们了解一下,因为这个六十圣位,各家的见解也很多。因为这种修证上的描绘呀,说实在的只能佛能圆满,那每个菩萨祖师,他们只是从一个角度来。有的认为说这三渐次不能够和后面的五十七个圣位同称,因为他还在凡夫地,这里讲到的菩萨六十圣位。又有的认为说等觉、妙觉已经究竟圆满了,不能在途中的风景,不能算做路途,因为到家了,所以说也不能叫做上历,经历的历,要上历菩萨六十圣位。所以每个祖师都不一样。那么还有这个三渐次呢,因为它还属于凡夫位,但是有的又认为说圣位是在果德究竟上,那么前面的包括这个三渐次呀,这些都是为了趣向于佛果的,那这也算是一个经历。又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说这里说明说,破了受阴的行者再往上修行,经历了圣位就可能成就。如果不破受阴的人,想超凡入圣还是很难说的。这里我们做这么一个理解,为什么?因为受阴破了以后,心就比较决定了。当然我们现在也没办法领略,因为我们连色阴都不要说破了,都没观清楚。所以说这个时候比较决定了,再往上就是一定会得趣向佛果的这个目标,是这样子的。但是这个真的是如果一旦有意见上的不一的话,我们特别是大家学习《楞严经》,像我自己本人的话,我是个人意见啊,最推崇的就是蕅益大师的《楞严文句》。蕅益大师里面他讲到就是说,我们要找到这么一个有信心的、可以依怙的这样一个祖师,按照一家的理解,只要把我们贯过去这个贯文的知见成就了就可以了,只要把他的正知正见我们先这样贯过去就可以。

所以说这里讲到的受阴尽的这个状态,虽然说漏还没有尽,但是如果从圆教,《楞严经》属于圆教,还记得藏通别圆我们给大家讲过。这里我们单说圆教的次第来讲的话,到了初信位,十信啊,十住十行十回向,只要到了初信位,就是这个根初解了。咱们不是在解结嘛,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属于根嘛,有根结,所以解结。这个时候已经什么呢?断了分别的我执了,但是俱生的我执还在。所以因为断了分别的我执,可以心离其形;俱生的我执还在,所以说依然没有漏尽。就是就这个来讲的。

那我们知道什么叫做分别我执、俱生我执呢?分别的我执我们很容易就观察到了,就比如说我们现在有我的存在,大家都在听闻佛法,念念地分别说我能行善,我能造恶,我能去恶行善,而起的这种执著,主要是依于外缘力故,那么有时候有一些邪知邪见邪分别,然后这样起了一种了解认知,就像我们犯了粗重的思惟一样,这个就叫做分别我执。就比较浮在外面,容易粗浅,容易知晓的。大家知道,比如说我觉得我们现在懂了好多道理,而且在这个道理上进行思辨,你的对,我的不对,这是正知,那是邪见,等等这些,这都属于分别我执,因为有我在分别。

什么叫做俱生我执呢?就是在这个五蕴法,色受想行识法中强力主宰,天生就以为有我,是与生俱来的存在,这是叫做俱生的我执。这个就微细,非常难了。像我们现在几乎能够反观得到的都是分别我执。所以这个俱生的我执大家要知道,是俱与生起,与生俱而来的,这样的一个本能的东西。所以它是以内因力大,就是轮回中生生世世这个内因,内心这个变现根身器界,内因力比较大。这个分别的我执由外缘导致的多,就是你听到这个,又了解到那个,不断地了解,不断地了解,知识多了,就叫分别我执。明白啊。

所以到了这个境界,到了这个圆教初信的时候,其实就是什么?修到这儿大概就是分别的我执已经断了,所以就心离其身了。但是俱生的我执还在,所以没有漏尽。是这么一个了解。那么这个六十圣位,前面的凡夫开始起修的三渐次属于能增的,就是说从这儿开始一步一步修,属于能增,不断地进。这五十七位属于后面使上力量了以后不断地长驱直入,属于所增不断地进。能所合计,这里称之为上历菩萨六十圣位,是这么一个意思。一个等于说主动地要开始发力了,另外一个是慢慢地上道了,开始加功用行了。但是你前面的力跟后面的力,大家想能分开吗?分不开呀。

没有前面的发心,没有前面的这个力,后面的力就使不上;那么没有后面的力,前面的力就会前功尽弃。所以这里蕅益大师就认为说什么呢?所以说从开始能进的三法,虽然是在凡夫位,但是他是通于凡到圣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看这个干慧地,三渐次完了,干慧地属于外凡,到了十信位的时候就成了内凡了,那么到了四十六位后面的才称之为圣。现在为什么说上历菩萨六十圣位都称之为圣呢?就是因为从凡到圣、从因到果,这个理是通的。大家知道,我们《楞严经》讲的这个理,从凡夫你就要明了,这个理一直是通的。从这个到了初信了,断了见惑了,然后势如破竹一样,就跟破竹子一样,头一斧子最难劈嘛,对吧,那么劈开了以后下面就很快了,就有进没退了。

后面的这些圣位全凭前面的加行的凡位使出来的力量。也就是第一斧子虽然没碰到头,可是第一斧子下去是决定性最后到头的因素。所以蕅益大师这里判的就是说,你不能够说前面的凡夫,可是凡夫位的力量也功不可没呀。所以在这个层面,这里称之为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全部把他判为圣位,虽然有凡有圣。大家这样理解一下,因为这里边比较教法,教法上的这个差别相。

这个时候就怎么样?得意生身,随往无碍。你看,得到这个意生身了。我们听一下意生身,我们现在是什么生身呀?是欲生身,烦恼生身。人家意生身是什么意思?意生身顾名思义,随意所到。就是意,你的念头,也是你的意识,意力念力一动,身体就到了。就是身体是随着你的意念(而往),所以这里叫随往无碍

大家知道在这个教法上面来讲的话,这些意生身我们了解一下,虽然比较艰涩,否则我们不能够比较灵动地了解,就给大家这么一交待,反正意生身似乎有这么一种境界。那么真正的这个意生身到了什么地步?意生身还是有种类差别的。比如说有一种叫做入三昧乐意生身。入三昧乐意生身是什么呢?就是圆教证到初信的时候能到,证到三昧,入到三摩地中的这个法乐,这叫入三昧乐意生身。

那么还有一种是什么呢?觉法自性意生身,这是到了八信的菩萨,圆教八信的菩萨才能得。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时候已经破了法执得的意生身,他能够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了,一切佛土里面能够普入。那么依照通理法师判的话,咱们这儿说的这个意生身属于这一种,就是普入一切佛刹。

还有更高的一种叫做种类俱生无作意生身。这是什么意思呢?种类俱生,无作就是没有刻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得了这一身,就能够无量身一时普现。大家知道后面的跟前面的差别是什么呢?无量身同步普现,不是说想到那儿、想到这儿,还得来回这么折腾一下。也就是说后面的是同步的,前面的可能会有前后差别相。你看,所证的功夫越深,所得的自在越大。而且前面的越来越有作意,后面的越来越无为,就是这样子。佛法就很简单,就这么个套路。所以这个时候属于十信所得了,无所作为,能够随诸种类而能够俱生。就是不是光现这个身那个身,什么身都能现了,这叫做种类俱生无作意生身。

当然如果从十信过了不是就到十住了,对吧,圆教的十住里面只要你证到初住,就开始分证如来法身了。这个时候就不属于意生身了,叫法性身。大家一定要把这些概念搞清楚,以后我们在学经教的时候就比较(容易)。法性身是什么概念呢?这里就比喻说,如天上月普映三江了。就是什么意思呢?意生身所有的还要生一下,对吧,还有生的概念。那么就等于说你有动,你还会动,在念里边肯定还会动,所以才能生嘛。这里证到法性身的时候是不动了,就在,到处都在。大家明白这个概念吧?就是你动到那儿了才算,和本身随处都在,是两个概念。所以真正证到法性身的就是要开始破无明,见佛性,见中道佛性。大家要了解啊,这虽然听起来比较难一些,但是我们要知道。

所以这里觉的这个意生身就是觉法自性意生身,也就是说破了法执的意生身,能够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了。但是并不是说如来的法性身,不是天上的月普映千江,不要刻意地说我到你这儿应一下,到那儿应一下,还得满世界地到处去摇来摆去的。人家如如不动,随处就在,这叫做法性身。所以你看这里破了受阴以后,就得这个意生身,是这样的一个概念,到了这个地步。后面打了一个比喻,你看: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大家发现了没有,每十种境界都有一个比喻。破了色阴是什么比喻来着,还记得吗?破了色阴是什么比喻?破了色阴是什么呢?如明眼人处大幽暗。就是你虽然眼睛睁开了,可是没有灯光,你看不见。那破了受阴呢?色受想行识,破了受阴是什么?就跟梦魇了一样,明明知道,心里清楚,可是手脚动不了。就好比一个人在梦里边说梦话,但是说梦话的这个人呢,他没有别的所知,说的话却是什么呢?你看这里一个比喻叫音韵伦次,也就是说井然,条理井然,让清醒的人听了都能够明白他的话,这就叫想阴区宇,到了破想阴的这个范畴了。

可能我们这一段不好对齐,为什么呢?这个比喻呢,你说一个睡着觉说话的人,跟想阴所在的区宇他有什么关联呢?大家想想为什么这里不是说一个醒的人,而是说一个睡的人;结果睡的人呢,他说的话大家又能够听明白,为什么呢?就是说,如果这个修行的人是一个利根的人,那么他在这个受阴尽的时候是一尽一切尽,就能朗然大觉,不要再经历想行识了,有这样的根器。大家学这个一定要盘活,虽然是五十种阴魔,很可能每一种,特别是破了受阴以后,每一种可能就直趣佛地了,不一定要经历后面的三十种。

那么这里有的习气比较强的,他在修证的禅修过程中,虽然受阴已经虚渺了,但是他还在什么呀?你看这里讲到的熟寐寱(yì)言,还在这个寐寱区宇,为什么呢?就是想阴没有破的话,就把他拘局在这儿。如果想阴没有破,就好比他还是睡着的人,没有醒。那么受阴已经破了,就好比他说的梦话。说的梦话,虽然说的梦话,但是这个梦话是说得对的,大家知道吧,不是说的错话,而是说的对话。但是他自己又不知。是人虽则无别所知,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在说这些话,可是他说的这些话是对的,就叫做什么呢?

其言已成音韵伦次。那么这个令不寐者是什么呢?其他的诸佛菩萨都能够明白这个善男子,知道将马上要上正轨了,也就是咱们说的佛法,要入佛法了,入真佛法之道了。所以他所证的功夫境界,你看叫做咸悟其语,就是都知道,都能听懂他说的这个话,而且也知道他马上要入正轨了,就到了这个地步。这是佛说法所做的比喻。

可是因为虚妄的想阴所隔,就好比说他自己是睡着的,但是他说的话是对着的;可是这个时候,醒的人能知道他睡人说的话,睡人不知道醒人知道。能听明白吧,就是这么个意思。那么这个时候受阴范围内的人就属于睡着了,因为还有想行识。可是人家就睡着说的话已经说对了。你睡着了能说对吗?恐怕来点什么梦见恶梦了,或者是说谁追着你了,能念个大悲咒、记起佛号就不错了吧。好我们再往下看:

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这一段开始呢,就是事先,前面的属于说破想阴的途中,这就是事先说明,如果想阴破尽以后是怎么一个情况。你看想阴破尽以后是什么情况呢?就是动念已经尽了,浮想已经销除了。这个时候,后面特别是这一句刚才没读。

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也就是我们的烦恼浊是怎么来的呢?什么是烦恼呢?对呀,祖师们说的,取种种相,作种种想,有这个妄想嘛。那么这个妄想如果除了的话,就没有烦恼了,这个烦恼浊就出来了。就是这样一个次第,能够超越五浊中的烦恼浊。那么现在这就是说动念已经尽了,浮想已经销除了。

你看特别是这里讲到说如去尘垢,就是像大镜子一样。在此之前镜子上有尘垢,破了想阴以后就等于说把镜子给完全擦亮了,镜子上的尘埃是没有了。这样的话就犹如一伦生死,首尾圆照。这个话大家能理解吗?你尝试一下自己对于法的相应度,你们试着说一说,什么叫做一伦生死首尾圆照。我们来一样一样的,一伦生死,伦是什么意思?就是类别的意思。这么一段,对吧,这么一回嘛,是吧。人伦天理嘛,咱们说人伦天理,就是就这一段,就是这一个范畴,类别之义。那一伦首尾圆照,首是什么?从头嘛,尾是到底嘛。圆照就是什么呢?都能顾及得到,圆满了,哪都落不下了。

照就是观照,就是智慧已经全部都能够把这些铺开了,了解了,就这个意思。所以这就叫依文贯义。有时候为什么我们现在经文文义你都贯不过来,那么你再谈玄说妙就很难了。这句话呢,祖师们讲经确实是,为什么要看注释?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因为他们的这个圆融的思想就是可以从截然不同的角度而解释,又每个人都与经典经义吻合。而且还有什么呀?把经义能够发挥出来,就是再走得远一点,还没有破掉经的这个原义。

所以大家来看,像这个一伦生死,伦是类别之义。那么蕅益大师解释的时候,这个一伦生死我们就可以分为两类,一个叫分段生死,对吧,身体有段落嘛。那我们在轮回中一期有期限,所以叫六道轮回,就是分段生死。那么还有一类就是变易生死,也就是出了轮回的圣人到成佛之前的这一段。哪怕说了生死的阿罗汉,到等觉菩萨之前还有变易生死,就是这个无明的心会变化,破一分无明才算无明死了,证一分法身才算法身生了,所以叫变易生死,是这么一个。所以这里讲到的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就是说穷你从自始开始,这里主要其实一伦生死呢,蕅益大师最后指出,这里的一伦生死主要指咱们三界内的分段生死。从你最开始轮回,到你最后解脱,从头穷其自始,从尾穷其至终,你就能够了知说这两种生死呀,来也没有哪来,去也没有哪去,就叫首尾圆照。

大家再提升一下,我们刚才讲的首尾圆照就是说,肯定能观到什么时候开始轮回的,对吧,一直到了了这个轮回。但是大家想想,轮回之后,解脱之前,在哪儿呢?你们想想,轮回之后解脱之前在哪儿呀?真的是从哪儿轮轮轮出来,然后又解脱,哪哪儿解脱进去吗?或者轮进去,解脱出来吗?有进有出,全属妄想。所以大家要知道,最后解脱轮回就是发现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就是从头到尾都属于妄想,就叫做首尾圆照。能明白吧?这个时候就出三界,这就叫真正的首尾圆照。你看祖师们把它的高度能提升到这个上面。那我们一讲的话就觉得说,那要赶紧追溯到无量劫来一念无明,不知道生生世世怎么怎么样。可是无量劫来都没有离开现前一念。所以大家要知道,你真要把这个理通了的话,那么就是三界之内,往生极乐,也不就这一念嘛。下午讲《无量寿经》,就是讲还是这一念。这就叫首尾圆照。

那么通理法师在解释这个,通理法师讲的是《楞严经指掌疏》。指掌疏,就是伸开掌看见指头,纹路非常清晰。让你把《楞严经》,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给你贯到底,就是这样来解释的。所以通理法师他又解释了一下也没错,他怎么解释呢?伦就是一切伦类。一切伦类,如果按这个经义来的话,前面讲的什么呀?十二类生还记得吧,胎卵湿化,有想无想,就是那十二类生嘛,十二类众生,对吧。他就说首尾圆照是什么呢?一类一类所有的生死,哪怕首从卵生,最低级的是讲到从卵生讲起,对吧,最后讲到非无想,非无想也是一类众生。从卵生到非无想,皆能够圆满觉照,知道他从何来归何去,这也叫做首尾圆照,这个时候想阴就尽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讲到的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就涵盖了这个境界。记住啊,首尾圆照,那么这样的话就能够超越烦恼浊。

那么后面的一句,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就是到了这个地步了,超越烦恼浊了,再过来反观这个想阴是怎么来的,怎么祸害他的。原来是什么呢?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什么叫做融通妄想呢?就是来回融通变化,互相交流沟通,就这个意思。怎么沟通的呢?一沟通了,心就随着境转了,境就随着心转了,是不是相互就转了嘛。

那为什么前面讲到的,你一想醋,一想杨梅,口里赶紧就出口水,这就是心境互转。你想着自己脚在悬崖上了,就跟我们现在讲的你去蹦极了。蹦极你还没到蹦极那儿,想一想,马上要蹦极,把你推下去,你跟跳伞一样,在飞机里面突然开了一口子,把你给推出来,你看你害怕不害怕。那么你稳稳地坐在,明明坐在这讲堂里面,那么一想,马上脚下足心里面就害怕,有一种紧张感。想着你想念的人,在乎的人,一想心里就动,热泪盈眶等等这些,都属于什么?叫做融通妄想。这个时候把想阴破了以后才发现,原来是这样来的。

所以大家想想,如果这一段学下来,我们设想一下,你想我们的教法,我们学的教法法门,就针对我们成佛中的一段。你说我们要成佛,如果不往生西方的话,你要三大阿僧祇劫。可是我们这一辈子遇到释迦牟尼佛的遗教,就只针对我们这一段,就是这辈子的当务之急,重点地引导修证,怎么侧重地去克服难关,对吧。

你想我们这一生的佛法只是对我们这一生,这样作用而已。那你想再,这是把这一段放大以后当务之急的重点,说佛教,释迦牟尼佛讲的法,现在这部《楞严经》就对治这辈子。可是你想我们把这辈子放大了,我们现在只有这辈子,你一辈子又一辈子的,你拉长了来看的话,这辈子的这个比额在所有的时间里面占的比额有多少?可是就这么点比额,就已经足以让我们这辈子全情地投入进去还搞不定,你想生生世世得多难。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使上全力,就连最比额小的一生中的比额我们都搞不定,你还想生生世世地去?如果不去横超生死的话,你想我们现在都没有概念,不知道横超意味着省略了多少内容。

你想想我们一直讲《楞严经》,后来再没有给大家专门的,因为讲五十种阴魔扣得紧,就没有导讲,以前不是说导归极乐净土法门嘛。其实每一段都是导讲,每一段都是你一旦横超往生了,就把这全部省略了。这五十种阴魔对于我们来讲已经打了保票了,已经买了保险了。但是你在这儿修,你越往后,越境界深,越危险大,就这么一个帐。所以大家想想,观其所由,就是妄想以为其本。

到这个地步的时候,行阴才方要显现,这是因为讲到说这十种想阴破了以后,那么行阴才出现。这个时候就是想阴已经尽了,到这个时候再按照圆通的地步的话,已经到了觉所觉空的地步。前面是闻所闻尽,这里已经,如果把想阴破了啊,现在还没有破,我们后面还有十种境界呢,这是提前预设说假如破了以后会怎么样,就到这地步,就是觉所觉空。

好,下面就是要开始正式讲想阴的中间十种境界,都是一个贪求二字。你看前面这十种境界,前面没给大家提纲挈领地说,我们这里把想阴的十种境界先贯一遍。这十种魔境呢,第一个叫贪求神变妙用,第二个贪求游戏神通。因为已经都得到了,得到了,本来得到这个以后继续可以往前走,但是他得到这个以后放不下了,就不走了,就是这么一个。第三个贪求契合妙理,这个时候连修连证都是多余的。第四个贪求万物的根元从哪儿来。第五个贪求感应道交。第六个贪求宿智命通,宿命来源。第七个贪求安静、宁静,没有人打扰。第八个贪求神通之力。第九个贪求深空妙境,深度越修得空境空法。第十个贪求永生不死,就以为是常住不灭。

只要你翻腾一下,马上魔就是如影随形,他就在那儿全天候着。所以大家要知道,魔害众生的精进度,跟菩萨度众生的精进度比例完全一样,大家知道吧。就是这样,看你跟着谁走。这《楞严经》就让魔无处藏身,逼着你只能行成佛之道。所以大家来看,一起把一百六十八页的第一段,我们第一段稍微慢一点,后面的就可以快一点,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格式基本上都一样,只不过是中间一段看你显现成魔里魔样,到底是个什么样。好大家一起来念,第一个是中间十境的贪求善巧。好一起来。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著。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好。这是第一段,善巧。大家知道我们现在常说到说度众生要有方便善巧。大家几乎所有学佛的人都认为,方便善巧当然是一个正能量,对吧,当然是一个度众生的方便。可是问题是什么呢?你现在还没到那地步。大家来看这里,这段真的是越来越可怕了。你看,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就等于说过了受阴这十种境了,对吧,不遭这十种受阴的邪思,这种妄虑了,不遭它的迷惑了。

这个时候,圆通的妙定就等于说又进一步地开发显明了。进一步地开发显明,已经心能够离开这个形体了,作用已经自在了。在这个时候会怎么样呀?在三摩地中,他突然间心里怎么样?就生起一念爱圆满发明这个妙用。妙用就是善巧变化,行方便教化,度化众生。就觉得这个感觉是有,应该有,这个本事是应该有,但是他的感觉不对,为什么呢?他没有觉得说这还是依然在这个禅修中显现出来,具足的而已,不是他把它弄出来的、修炼出来的这么一个境界。结果本来是个好事,他把它弄不好了,为什么?他开始贪和求了。就等于说人家呈上来的是你的因缘,你该修到这儿了,结果你发现这个境界很好,你就不随这个缘,而是刻意地开始贪了,不想让它走,始终在这个里边住了。到这个地步中的时候就麻烦了,会怎么样呢?大家来看: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大家要知道,这个观行中已经了知,受阴不是破了,那就说明已经观到受阴就是本如来藏了,没有这个十种魔事了;或者说虽然有这种魔事,他已经能够降服了。在这个地步的时候,其实受阴一破,不要说这里讲到的方便善巧,想周历法界去用方便善巧度化众生;没有法界他经历不了的,任何根器、任何道理他都能够契合了,所有的感应他都能够得到了,任何宿命都已经知道了,神通都已经具足了。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这十种前面的境界他突然间心生贪爱,著意贪求。著意贪求,一旦著意贪求,那就跟什么呢?

你看蕅益大师打了一个比方,就跟鲤鱼跃龙门一样,对吧。那么你这个鲤鱼要跃过龙门,你得长了犄角,有了鳞片,有龙的鳞片,能够腾跃起来的时候,你才能跃。结果他这个鳞片、龙角都没有长成,还没有龙的威德呢,他就想着往上蹿。那你这会儿没这本事,你能跃得过去吗?就像一个小鸟一样,它羽毛还没有备齐呢,它就想着飞了。炼丹的道人,丹还没有炼成呢,你就想着把它吃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著魔,就给魔有机可乘了。但是这个天魔这个时候他就候得,就是正在这儿守株待兔等着你呢,结果你果不其然入了这个道了,他就候得你贪求善巧的这个贪心起来了,马上飞遣精魅,附在旁人身上。

不一样了,大家发现了吗?不是附在这个禅修的善男子身上,是附在旁边人的身上,大家这里不要搞错了。资其邪慧,就是说帮助他产生出来这个邪知邪见,貌似是智慧,让他能够口说相似经法,就让旁边人。所以大家想想,为什么这个时候附不在他身上呢?为什么?对,因为受阴已经尽了,他没有领纳感了。没有领纳感,没有领纳感的时候,这个魔就附不上去了,只能够转附旁边的人,来依照这个因缘来害他。所以你看多可怕呀。而且这个时候,这个人还不知道。就是被魔附的这个,不是修禅的这个人,是被魔附的,他与修禅者有因缘,旁边的这个人不知道。不知道的情况下,还自己感觉不错,觉得自己已经得了无上的涅槃了,这个时候就觉得法力就出来了,乘着这个魔力就来到这个行者之前,给他现诸善巧。

你看,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怎么样呢?敷座说法,给他现善巧方便,来引逗他的这个贪求心,让它越来越浓。在这样的情况下给他说法,方便善巧,又给他示现善巧。大家看,其形斯须,就是在须臾之间,哗一下就给他变成一个比丘了,从在家就变成一个出家比丘了,就让这个修禅的男子看到了。一会儿又变成帝释天又来了,一会儿又变成女的,一会儿又变成男的,比丘,妇女,男人,比丘,比丘尼,反正他什么都能变。或者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面,突然间身上给他现这个光明。所以大家要知道,一个人要修成就的时候,这个天魔的宫殿就震动。

所以你说为什么天魔他就守在这儿,为什么呢?他啥都不干呀,他知道你要修成就了,他的魔宫要震动了,就跟防洪防灾一样。就跟咱们世间防洪防灾,知道马上预告说长江水位、黄河水位,那这些官兵就什么不干,就在那儿守着呀,为什么?一旦决了堤了,就到处漫延,就要死人的。所以魔宫他害怕震动,他就防止你。这个时候,正当行者有所疏忽的时候,就是贪求心。一旦疏忽的时候,这个天魔就逮到方便了,来破坏他的修行。

所以为什么大家看,一定修行人让我们来守护根门。越精进,有时候犯业障更重呢?就是要不守住这个根门。那我们现在觉得说好像这个境界离我们很远。我告诉诸位,修净土的人也一样。你本来修得莲花开了,极乐世界的莲花已经开了,正同步这边成就、那边往生呢,忽然间遇到麻烦,业障现前了,或者是信愿退了,或者有时候一下子反向思惟说,这净土真的有吗?特别是通途法一听,好像是自心净了才国土净,他就死执这个(崖)板,把自心局在当下我的思惟中了。就越想越不对,原来净土是假的,方便法。一旦入到这个魔心的时候,他怎么也信不起来了,很多人有这样的。

或者业障来了就觉得说,哎呀,旁边来了一个人给你说,更有一个高妙法,有多么成就大的善知识,快去亲近,给你接一套法回来。懂不懂就这么修持了,修了一段时间又修不出来个啥,又觉得没反应。没反应再去接法缘,再修,再找一个更好的。守不住。这就是说,你想想这算不算修净土人贪求善巧呢?一模一样的。说实在的,这修不出来还好,你要修出来一点什么的,这更可怕了,我慢魔种。还有一些人呢,连魔的边都没沾上,就是犯了业障了,还说哎呀,我自己明明已经改了重心了,又去学其他的。还想兼职,还想兼职,这人就跟兼职赚的钱多一样。说我没有忘了净土,我还是修净土,我就想接个法缘体验一下。

我遇过这样的人,说他只不过是想接法缘体验。这本质上与贪求善巧有区别吗?那一样的,横超法跟竖出法,只要你有贪求善巧的这个心念出来,那就哔哩啪啦地马上,这些说实在的,比犯业障,比你想吃肉喝酒杀生都更可怕,因为你的重心没有了呀,根基不稳了嘛。根基不稳了,慢慢就把自己搞成一个豆腐渣工程了。你想我们不要说其他,就咱们北京,你看看北京城的当时的十大标志建筑,现在还是稳稳地在那儿,质量最好。是不是这样的?因为没变过,风格没变过,设计没变过,质量没变过,就在这儿呢,到现在还是标志性建筑。你有的那些楼设计得再华丽再古怪,它七十年就不行了。所以大家看,什么事都是这样,人家十大建筑依然还是地标呀。大家要看,这些世间的道理跟出世间是一模一样的。贪求善巧,我们现在就是要贪求善巧。

有时候现在其他的不说了,就说到建筑吧。现在有时候建寺院或者什么,也不按传统古制来了。他不明白寺院的功能是什么呀?是修道修法之地,是兰若之地。那它的格局就是真的也有风水的,你得聚,你得为这个常住服务;不是搞怪呀,它不是江南的山水在那儿建园林呀。可是现在有时候没办法,动不动设计费,还要找到哪个有名的设计院。那么这个设计院里面好像,当然我也不是针对性,我也认不得什么大设计师。问题是什么呢?他就开始觉得越怪越好,越别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才为好。不是说遵循传统的这种,建的大家实用了,能够办道越好,他不考虑这些了。结果有时候修出来的住进去了,不是生病就是住不住人,有的就是聚不了气,不能够办道,大家心慌慌的,都这样,天天住在一个园林里边。有这样的,为什么?也是贪求,哪一行哪一道都不能贪求善巧。结果呢,大家往下看,不能说远了。这种情况下你看: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就以为他是菩萨再来的。那自然而然,如果你信他的教,必然就要受他的化,受他度化,魔给度走了。然后他就开始说了,开始说什么呢?这个人不止是惑乱这个修禅的人,他在场讲法的话,他还有里边一行听法人呢,都受他迷乱了。这个时候就故意说一些魔话,这都是主线了,怎么样呢?大家来看:

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就是引着他行这些什么呢?导致佛的律仪也不守了,以这个淫欲心破戒。这五十种阴魔中,基本上都是滋养淫欲心的,他就哄着你往这个上会,为什么?只要你心往这儿会,最难破的就是这个,那他最能破你的就是这个,一旦你入了这个道了,又回到魔的眷属了。所以他就开始,根本是以这个潜行贪欲为根本,然后口里边说的是什么?

好言灾祥变异,就是给你说什么时候是有灾害,怎么样是祥瑞,说点凶说点吉,故意地有的没的说这些话,就往这个上边引。你看我们现在外面的这些道呀,有附体的,或者这些骗子,几乎我们碰到的都是骗子。说是你想碰到个稍微高明点的道上的,你还不容易呢,你还得有过这经历,有过这因缘,我们现在几乎碰的都是骗子。骗子怎么样骗呢?往这上面引呀,故意说凶说吉,因为人就是害怕自己有凶有吉,要趋吉避凶嘛。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又说佛在什么什么时候出世,那他就把佛出世给掌控了,他可以预言佛出世。那么又说什么劫火烧的时候灾难将至,什么时候有刀兵要打仗,就不断地吓唬人。这个时候慢慢地就把这些人给控制住了,给他钱呀,要消灾呀。在这种情况下就把家资给耗干了,你看,恐怖,吓得这些人受不了了。大家想这个世间有一些愚痴的人,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在新时代,同样如此,就这些魔话一出来他就特别信。

大家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有的还带着去迎佛呀,请圣呀,下阴间呀等等这些,都是一些萨满手法。但是不知道他就为什么信,而且倾家地去供养。说来了刀兵的时候,他马上就把自己的家产能够全部拿出来,为的免除这个灾难。所以你看这里佛就告诉阿难,如果这样的话,这是因为有一个怪鬼年老成魔了以后,来恼乱世人的。等他在你身上呆得久了,厌足心生了的时候,就走了。

结果被附体的这个人,不是禅修的这个人,禅修的这个人已经被附体的这个人给害死了,已经入魔道了。而且被附体的这个人,跟他的这些弟子,这些弟子不仅是禅修的,还有跟了一堆的,都俱陷王难,首先是王难当头。因为你肯定坏乱世间法,不守法律嘛。你聚众弄萨满这些,控制人的心意识,那么俱陷王难,这是其一,因果,现世的。其二这就是告诉阿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否则就能够堕到无间地狱。失去定心,被魔扰乱了,将来必堕无间地狱。

那为什么说我们现在还到不了这种地步,有时候依然,不是魔言,是骗子言,都可能坏乱我们的道业呢?大家想想为什么,一下就被转走了,为什么?一个就是因地发心不真。二一个,这一辈子可能遇不到一个通人,就是通达教法的。因地发心不真是怎么呢?一个,首先你的下意识这个毛病从什么来的?不接受无常嘛。因为祸福凶吉不是无常来回转的对吧,祸兮福兮不是相依相成的嘛。

但是我们就只想有吉,不想要凶;只想要福,不想起祸。那你就是不接受无常,这已经是非佛法了。第二个,交易心理。你有点家产就开始交易,跟佛菩萨做买卖,跟佛法之道做买卖,为了保全其身,想永远富,永不死。还有一类人心绪多端,就是鬼胎太多了。他自己就神呀鬼呀好这个,自找的,大家知道,很多时候都是自找的。再一个,这些因过去可能曾经坏过人家的菩提苗,自己用邪知邪见破坏人家,目的不纯,把人家给引入邪途了。那么如果你累劫以来种了这种子,也有这样子情形。

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魔的福报也是很大的呀。可是呢他给你呈现的这些也十分惹眼,让你动心。可是就不要知道,说现在好像魔,魔将来也要遭报的。现在魔的福报大,他的现报虽然还是当着魔王,魔天子,当来果报在那儿等着呀。我们现在很多人看到好多人造恶业没有报,为什么?因为给他积攒在当来了,大家知道吧。就是我们造善业有时候现世报不了,为什么?也给你积攒在当来了。

你的善业不要急,给你积攒在那儿,在卡上存着呢。这个恶业同样如此,你不要以为一时不报,就以为因果还远得很。一旦存在那儿的这个东西起动了,你根本就阻挡不了,让你去哪去哪。那就不是说在人道里面生点重病或者得点绝症,那都属于花报,将来的地狱之果还没有拉开序幕呢。

所以大家要知道,为什么这里觉则为得,迷则为失呢?这里给阿难这么嘱托的,怎么说的呢?先觉就是要防戒自己的心不要起贪。特别是修行人先开始放的是世间的贪欲,慢慢出世间佛法上的贪也不能要的,这是真佛法。第二个,贪心起的时候你马上能够觉破。大家学了《楞严经》,那就说明我们已经种了这个种子了。这五十种魔境对每个人来讲都有这个业种了,那说明至少你将来出这个境界的时候,已经匹配了这个防护网了,它有可能那个时候如果你用的得当,它就能启用。

那么再一个呢,就是说魔现前的时候现这些方便善巧,你不要被他迷惑了。大家可曾想过,诸佛菩萨都会这些,为什么只是劝人行善积德呢?魔的这些伎俩佛菩萨那小儿科呀,为什么只让人行善积德呢?请大家反思。如果一旦信了魔的教化,破了律仪,一旦你破了律仪,那么知道他是魔已经就晚了,因为你已经跟他是一伙了。就跟传销一样,一开始什么,知道他是传销的时候,可是你已经出不来了,也入到传销团伙里边了。好,我们时间到。上半场休息一下,下半场继续,阿弥陀佛!

 

好各位,时间到。我们还是《楞严经》第五十四讲下半场。好我们现在先把法本拿起来,读一遍想阴魔境的第二重,就是贪求经历,一百六十八页的第二段。因为后面的文字虽然量多,但是内容基本上是步调一致。所以在下面的讲解中,我们主要把中间核心的,就是魔的表现呈什么样,好说哪些话,到了贪求什么境界的时候能感应来什么魔境,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好,一起来。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见自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故。心生倾渴。邪见密兴。种智销灭。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好。这一段是贪求经历。所谓经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经过,这里讲到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神通游荡自在,到处去旷劫广远地去做佛事。就是这样,就等于我们现在说到处去广度众生吧,是这样的一种境界。那么既然贪爱此,大家看,每一段开始都是说这个善男子受阴已经虚妙了,不会遭到受阴的十种侵扰了,圆定已经发明了。这个时候在三摩地中本身是修禅的境界,但是他心爱游荡。这个好参访的人就要注意了,大家看到了,每一种魔境其实都代表我们在因地凡夫的时候的一种习气就开始了。

那么这里讲到的飞其精思,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断地就在这个上面开始计较。我们都是修行人,大家有过这样的一种,就是说某一段时间呀,可能我们把一些事和物可以放得比较好,不那么执著。但是好像就是这个力量一定要转移到另外一个上面,而且对那个的这种依赖或者贪著也罢越来越浓,浓得自己毫不知情,就进去了。

别人已经看的说你怎么到这地步,但是自己不觉得,甚至还觉得这是越来越好。修行路上也更是如此。所以大家要知道,这里就是朝夕研究,就等于天天摆弄这个,就是贪求这个经历,大做佛事。既然他这么爱游荡,这就是致魔之端了,为什么呢?这个时候因为他精进思惟,就不断地想这个,就在这个上边作意。这个时候,贪求能够得到神通周遍的这个能力更比前面更好一点,天魔就在这个时候飞遣精魅附在旁人身上,给他来讲法了,说一些相似法。大家看到每一个被魔附的这个人,他自己是不知道的,这是一个配角;但是在坏乱这个修禅人来讲,他是一个主角。他不知道自己被魔著身了,他只是真的觉得自己已经证得无上涅槃了。

你看我们的潜意识里边都能让魔入到这么的一个深处,就来到这个贪求游历的禅修者旁边,敷座给他说种种他最相应的法。所以为什么我们修行说对治自己的贪著呢?你有时候来讲的法越跟你相应,这如果是佛菩萨来度化众生的方便尚且可以,因为有同事摄,有爱语摄,对吧。但是你只一味地想着就要跟你相应,就是你想怎么样,他正合你意的时候,就麻烦了,这个魔就是趁着这个来给他说种种喜欢的神通游历之法。

而且这次还比前面的更高级了,大家看到了,敷座说法的时候自形无变,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你看这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就是说这个讲法的人他不像前边的,说自己一会儿变成比丘,一会儿变成帝释天,一会儿变男的女的。他这个时候是他能令听法在座的人,而且不仅仅是这个修禅的善男子,是在场的全部人都能够见得到,突然间见到自己坐在宝莲华上,全体化成紫金光色,俨然已经是成佛的这个状态了。这才是想阴破的时候,而且所有听法的人都能够如此,大家都赞叹未曾有。你看如果不明就里,这不是跟经里面一样嘛,而且这里座也是跟佛的座一样,身也是同佛的身一样。完蛋了,为什么呢?你看:

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就是这个贪求游荡的善男子,他看见自己也能说法了,又见听众都能够得到这样的利益,那一定迷惑成这不就是菩萨来了嘛,就随顺了他,听他的教化,那必然是什么呀?你看三部曲:先以淫境相勾引,让他纵逸其心,整个这个正念先给垮了;其次再以戒律无凭,就是哄着他破戒,不断地让他走到这一步;再以贪著欲乐为根本事了,让他潜行其事,就天天弄那些了,好好的一个佛弟子就沦为魔民了。这以上还属于自害,这魔来了不是自利利他,是自害害他。以上算是自害,下面要开始害他了。大家来看:

口中好言诸佛应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遇过这样的人吗?他有的还不说,他暗示你。大家不要搞错了,这个跟丰干和尚和寒山、拾得说弥陀饶舌,说那是文殊不一样,人家说完了就入到石头里面走了。这个他可不会死,他可不想死。他先说诸佛怎么应世的,这是他能够掌控的,还说哪哪有一个人是某佛化身来的。既然是某佛化身来的,那么一定会有他的眷属,有某菩萨也来化呀,那很可能他就是教主,这就是他的老婆,情人,子女,都有可能。而且就禅修的这个男子一听他这么说,就听信他的话,心里生了渴仰,控制不住地就日夜想亲近他,离不开了,成为教主善知识依附了。这个邪见越来越浓,正见就慢慢地被湮没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菩提种子就断了,那个地狱苗就生起来了,就是这样子的。这是什么呢?

你看这里讲到的,心生倾渴,邪见密兴,种智销灭。这其实是一种什么鬼呢?这里叫做魃鬼。是魃鬼吧?魃鬼是什么呢?以前以贪色为最。还记得我们前面讲到,过去世的时候好色贪色,堕到无间地狱里边,出来了以后遇到风成形了,就叫魃鬼。魃鬼慢慢年老了以后成魔了,就成了魔的眷属。所以这里讲到的,年老成魔,恼乱是人。等到厌足了,看到这个修行的人定心已经破了,戒也破了,目的已经达到了,就离开所附人的这个身体。结果这个魔附体的人威德也没有了,曾经妖言惑众,败坏风俗,那么就会与弟子全部先依然是俱陷王难,然后将来必堕无间地狱。这是第二个,贪求经历,就是游荡去度化众生,这个执著。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贪求契合。这就更难明了了,因为这个好像是修行人的一个正事呀,可是这里反而成了招魔之由了。好,我们先来一起把这一段读一遍,一起来。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㳷。澄其精思。贪求契合。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娱。得未曾有。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好。这个心爱绵㳷是吧。其实这里还是属于悬合的意思,就是想让他靠拢,心里贪著,老想往这儿靠,往这儿会的意思。咱们说往道上会,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一段大家要稍微注意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我们做一个比较,头一个来变惑的时候,他是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变成那样,对不对?那么一会儿变成这样,一会儿变成那样,如果说有一些见地的人的话,有可能会产生怀疑心,对吧。产生怀疑心,为什么呢?你是不是一个术法,变魔术的也这样;或者你是不是妖魔鬼怪来祸乱我,有可能会有这样的防范心。

第二步的时候,刚才讲的这个贪求经历,这个是不是就高一点了?他自己在那儿如如不动,然后能加持着让现场的人这样显现,那就说明容易,稍微有点佛学知识的,我们不是有一个不动本座,变现诸法嘛,就容易让人往这个佛理的更高一层上面会。可是这全属于相上的东西,跟本性,如果再我们有的人学习事呀理呀相呀性呀,这些学过以后,那这是外相上的一些变幻,如果有一个正知见的人,他这方面不上当。第三个就来了,他从理上来骗你了。你看这里讲,这里开始是怎么样?贪求契合,契合是什么呢?就跟这个本有的心性,我们常说的佛性,他让你跟它能相应得上,以为相应得上了,当然不是真的相应上了。这个时候你看:

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绵㳷。我这里的经文上注音是wěn。那么这里就等于说他的心地里生起一种什么呀?喜欢我们常说的让大家用功夫你要绵绵密密,听过这个话吧,对这个境界,觉得绵绵密密不断,他就非常泯合这个妙理的境界。就我们说的如来藏性,对吧,他就感觉到跟这个越来越泯合,开始怎么呀?上求泯同诸佛之心,下求泯合众生之德。

就跟我们说的那个《圆通章》里面讲到的什么呀?突然寂灭现前的时候,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就以为跟观音菩萨得的那个圆通境界,他想往那儿靠。可是往那靠呢,人家观音菩萨怎么得的呢?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对吧,他是把刻意的心都给泯掉了以后,自然而然显现出来这个境界。他这个是用在哪里?全体的精神心思用在贪求密契这个道理,就想获二殊胜,他自己想泯合这个妙用。一个是修证现前的,一个是想强求把它入进去,那当然遭遇就不同了。

你看这里说澄其精思,就是全心力地集其精神就想往那儿靠。这个时候呢,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旁边的这个人还不知道是魔著身了,依然是自以为也是证得涅槃圣果了,来到贪求契合的这个禅修者面前,给他说种种契合之法。这个时候就是不给他变这个外在相上的东西了,你看这里说,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大家看到了吗?就是不在外相上来引诱你,而是怎么样?

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魔力加持能听法的人在没有听法之前,心就觉得以为开悟了,而且感觉自己已经得了圆通了,圆通境界,心念就念念地移易。这个时候会怎么样?会得到两种境界,就等于说好像是上与诸佛同、下与众生同了。怎么一个同法呢?大家看,你看:

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这是什么意思呀?或以为得了宿命通了,能够知道过去的事了。他心通,旁边的人心念一动他就知道。或者看到地狱里面的种种苦状,人间的种种好恶之事这些,他都觉得说哎呀,这正好不是契合凡心了嘛。因为凡心里面这都是凡夫的境界,对不对,凡夫人间之事。

或者口说偈,或口说偈,或自诵经,这就自以为泯同圣心了,因为诸佛不是能够讲经说法,讲开示嘛。所以他就这个上面他就觉得非常地欢喜,得未曾有。又上同诸佛泯合,下同众生心泯合,就觉得已经获二殊胜,自以为获二殊胜了。过去没有得到过,非常欢喜。特别是你看这里这个贪求契合的行者,也愚昧不觉,以为这个人是菩萨化身来了,就缠绵贪爱,就信他的教化。开始还是一样,破佛律仪,潜行贪欲。而且这里开始说的就更离谱了,既然把你控制住了,那就不计前嫌了,就开始常常好说什么呢?大家看:

佛有大小,第二个是佛有前后,先佛后佛,其三是佛有真假,第四个是佛有男女。这些话好像真的我们世间有人真这么说。大家想一想,一个佛,我们佛叫什么?大圆满觉嘛,对不对。那么这个大圆满觉,不到圆满不能叫佛,哪里有大小之分呢?那小就是没圆满,大了才圆满吗?还是说你这个长的大,那个长的小呀?所以大家知道,大圆满觉你何来有大佛小佛呢?

所以这个时候你知道魔的用意是什么?他之所以这样说,就是想让你认为什么呀?魔王为大佛,魔子为小佛,就让你产生这个邪见。再一个说佛佛道同,古今一致,只不过是示现不同一样,你怎么能跟他说有先佛有后佛呢?大家要知道,这个道理跟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出世是不一样的,那叫做示现。他现在就说佛就是有的是前佛,有的是后佛。这也是错的,意在于此,说明什么呢?前面的魔是先佛,后面再魔来了是后佛,他就想让人这么以为。

说真佛假佛是什么意思呢?你们听过这有的人会说,哎呀,坐在龛上的那是木头做的呀,对吧,那是铜铸的呀,他能给你说话吗?他会说话吗?你不如供我,我现在这个肉身在座上说法,这才是真佛呀。这个民间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骗子,估计都是骗子,真的不是魔我觉得。那么这样的话,就觉得说原来供在佛龛上的这叫假佛,现前的肉身这才叫真佛。那大家想想我们的这个业尽情空,欲彻底断了才能称之为佛,哪里佛还有男相女相。男相女相怎么来的呀?淫欲相呀这是。为什么这里叫男佛女佛呢?就是魔怪所附,行淫欲无厌足的时候,就觉得男的就是男佛,受其淫欲的就是女佛,就这样。

所以你看戒律里边就是杜绝这个,要断欲呀,为什么?因为世间有一些就以为说淫欲就可以作为供养。这现在我们受骗的还少吗?劫色骗子,骗钱劫色的。所以这大家看到了,这《楞严经》里面佛明眼告诉我们,再以后听闻到这种知见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这样的话,这就说明是这个男佛女佛。

为什么说菩萨亦然呢?本来这个教主跟他的有的一些外道邪魔,我记得小时候就有这种外道,然后还要女的去供养他,还得是童女才能供养。那么后来受他度化的这些弟子们被他这么一倡导,也开始广行淫欲,最后被绳之以法。这就是这个教主就叫佛,他的弟子就叫菩萨,这里就说的菩萨亦然。

那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行人,就是这个修禅的人见到这个魔人这样说,他就非常地相信他的话,就把这个邪当作正,妄认作真了。这个时候会怎么样呢?

就你看,洗涤本心,就是原来修行的那个心就忘了,然后怎么样呢?易入邪悟,就轻而易举就把他转入到这个邪知邪见了。可是大家要知道,这其实是魅鬼。魅鬼就是过去贪惑,贪心迷惑为罪,罪毕成形了,遇到畜生成形了以后叫做魅鬼,年龄长了成魔了,恼乱世人。等到他烦了以后,离开这个人了,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所以给阿难说,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大家看这一段确实是为什么,因为,讲到这里我们说,为什么就修到这么高的地步了,还那么容易入魔境?告诉你那会儿越容易入,为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其实还是粗重的烦恼把咱们的心识给占据着。那个时候心已经越来越微细了,但是不要忘了从凡到圣,这会儿还是凡夫,没有完全入圣呢。

那么凡夫的特性他一定是要有靠,对吧,我们的分别执著,它不就是靠嘛。靠就是我们的心一定要有一个投放处。这会儿就让你没有投放处,他难受呀,所以他东边没投放的,他就往西走,西边不行了就往南走,他就一定要找个投放处。在这个地方的话,只要你有一念起来,他就全情地投放,就是我们的心。所以前面的,包括后面的九种,想阴里边的九种,其他的还好分别,可是这一念,就是这个,跟圣境契合的这个,往往我们觉得是本分事,你根本就掌握不住,说这难道还是魔境吗?是魔境,为什么呢?

莲池大师在解释这个时候就说,拟心即差。拟是什么?拟议的拟嘛,就是你只要心念一动,就跟那个念头只要呼之欲出,要起来的时候,就差了十万八千了。所以大家听到佛门里面常有一个词叫做任运,任运功夫,对吧。任运是什么意思?任就是让你一直这样,自然地它呈现出来,你这样住在里边。用俗话不恰当地表达一下,就是你只管享受,不要去迎合。一旦你享受的过程中你觉得这个享受好,马上想迎合更多得到的时候,就差了,这叫做拟心即差。

所以这个境界其实是最难以认知的。我们很多时候修得到了这地步,你看,一会儿能够知道,宿命通也得了,他心通也得了,还能知道人间的种种苦状,就跟上合诸佛同一慈力,下合众生同一悲仰。那么这里还能口说偈语,自己能背诵经文,这都是相似的泯同圣心,不是真的泯同圣心。但是确实有这样子的,有的那人,或者说用功用得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就是能够会有辩才。大家都知道禅修的,一个人慢慢入到悟境,不一定是大彻大悟,那悟有深浅,有的他就是会有辩才。有的人修得不识字的突然就识字了;不知道的一些知识突然他就完全贯通了,专业的专家都说不过他,就到这地步。这都属于什么呀?甚至能出口成章,都属于境界。

你看在会性法师讲《楞严经》的时候就提到一则公案,这确实也是佛教史上大家几乎都知道,有一句话叫专打作诗嘴,你们听过这个公案吗?专打作诗嘴,其实就是这里边讲到的说什么呀?或口说偈,或自能背诵经文,就是出到这个境界了。这是明万历年间有一个妙峰禅师,妙峰禅师非常有名,这是佛门里面的大德。那么他在刚刚开始出家后,他就是乐修苦行。乐修苦行呢,当时山西有一位王爷叫做山阴王。他就是山西人嘛,山西平阳人。这里有个王爷叫山阴王,他这个王爷可能是个大菩萨,他老供养了好多修行人。老供养了好多修行人呢,他看到这个妙峰禅师当时长得很丑,就是丑得几乎就是咱们说的可能是大板牙,嘴也翘着,嘴都合不拢,鼻孔朝天,就这一类的。可是他看呢,他就知道说这是一个奇相,他就等于说把他供养起来,还让其他的人照顾,说此人将来必能成大器。

他有这个算是择人眼吧。结果这个妙峰禅师确实修苦行,他自己就闭关禅修了三年。禅修三年在其中,关中的时候突然间就会写诗了,写得非常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这个一念,心就起来了,把这个诗写在纸上,还寄给这个王爷。可是确实这个王爷是个明眼人,他一看到都寄来了诗了,他做了个什么事呢?就把自己穿的那个旧鞋子呀,把帮子给剪了,把鞋底给撕下来,在这个鞋底上面写了四句话,说什么?这片臭鞋底,封将寄与尔。就是把这个臭鞋底不是装起来嘛,寄给你。寄给你为了表什么法呢?并不为别事,专打作诗嘴。就是看你逞能的,闭了两天关就开始写诗了,以为大彻大悟,开悟即想写。

结果这个王爷就这么一句给他接到以后,他就知道说原来王爷在点化他,现在他就差点。所以这个用鞋底就真的打自己的嘴,还在那鞋底上面钻了个孔,用绳子穿起来,就像我们现在挂这个叫护身符一样,挂在胸脯子上。你看这古德就是这么修的。最后果然经过努力以后,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整个相貌都庄严端正了,就成为一代高僧。这是明万历年间的,你们去了五台山会看到有赞叹他的一块碑。

这个就是这里讲到的说能够心自开悟以后,以为开悟了,就弄这些事了。所以大家要了解,这是什么呢?贪求契合。我们再往下看,

下面一个是贪求辨析。何为辨析呢?就是贪求人是怎么来的,世界是怎么产生的,现在大家有时候遇到这样的,想来了解一下佛法,或者常会有这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在他心脑海中老是弄得多了,如果他将来未来际入佛法了,入禅修了,那么修到这个地步,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现在死在哲学上的人就不是追求第一因嘛,万事万物是怎么生起的,就好弄这些明白,好问世界有边的无边的,就好弄这些事,这也是一种贪求。好,我们一起来读: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

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归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为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好,大家看这一段。受阴尽了以后,这里开始贪求辨析。这里的一个心爱根本就是什么呢?穷览物化,性之始终。大家看到这句了吗,找着了吗?穷览物化,性之始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心一意想追求万物的根本,想穷研万物的这个生化的根源和它结束的情形,就是拽着怎么一念。

那么他也就是,其实这个时候因为受阴已经尽了,大家记住我们现在的前提修证的次第,已经受阴尽了,受阴已经圆满了,把它破掉了。那么受阴尽了这个时候,它会露出一个微细的动相。为什么每一个境界都会贪起来了?就是一念微细的动相,他不知道这是六识种子里面的这个想阴的一个内容,就循着这个动相,就误以为因动了,特别是这一个境界,因心念一动,他会觉得说万物一定会有生,有生相。从哪里来的?就以万物为根本,他这个时候就一心一意地贪爱到这个念头上了,被这个念头引逗着越修越大。这个时候当然会怎么样呢?就忘记本修了。

大家能体会到忘记本修的这种感觉吗?你们有没有忘记本修过呀?忘记本修的前提就是还常想着本修。这得说常在心上用功的,或者念佛念得相对比较熟了的人,哎呀觉得说突然间出来个事,又陷入到一个境界中的时候,回过头来说,这叫做忘记本修了。所以大家看,其实我们每天都无数次地在忘记本修,就在妄想,在正念上,在烦恼上进进出出,进进出出,这是我们常有的事,所以这个忘记本修。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天魔呢,就是因为他一味地穷追不舍这个万物的变化之机,他想知道它之始终,这就是著魔之端。这个时候天魔同样如此,还是附在旁人身上,给他说这个相似之法。可是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也讲过吗,说一旦成佛了以后,整个法界是一览无遗的。无遗到什么程度呢?还记得吗,在第五卷里边,恒沙界外的一滴雨,在那儿下的一滴雨,在那个世界里边,都能够知道它怎么来怎么去的。这是成佛了以后。那么你现在刚刚才破了这个色受二阴,就想动这个念,是要不得的呀。这个时候魔附在他体上,称自己证得无上涅槃了,就给他来说这个种种物化根源之法了。

由于这个魔力身上,这个时候你看,身有威神摧伏求者,就是这个魔身上还有威严之相,有这个威严可畏之相,神通能够摄持他,魔通,摄持得这个修定的禅者就在这个,虽然这个座下的众人还没有开始听法,你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就是提前已经被他摄受了,为他所折服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下面就是开始魔言乱舞了。

大家来看,你看这里说,佛的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这是第一句。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这是第二句。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没有净居或者佛的金色相,或者佛的佛国净土,这是第三句。那这怎么样呢?大家想想这个菩提法身涅槃,但凡有佛学知识的都会知道,这都是在表法,表的什么呢?佛的常住不变的圣果,佛的圆满果德。结果他到现在说,都在他这个无常的肉身上,肉身是无常的呀。父父子子相生这是怎么来的呢?这是生灭法。那现在他把这个不生不灭之性,就给它安置在生灭法上了。

涅槃是怎么来的?是断果,就是断烦恼,断烦恼断得究竟以后得的果报。菩提是什么呢?是智果,智慧圆满了以后得的果报。这个法身一般就是说,这个智果和断果所依附的、离生灭、没有妄想、没有染著的这个法身境界,常住法身。

结果他给这样安置在他的肉身上了,就把法身就给安置在肉身上,肉身就是法身。父父子子世代相传,这是以贪欲为本,业果相续而来的,他说就在这上面不生不灭,就在这上面体现了。所以说把束缚当做解脱,把欲的根本作为佛性了,这个时候就邪知邪见来耽搁他了。而且进一步又会说,我们现在所居的这就是佛国。

很多人在批判净土的时候就用这招儿,你们听过吧?当下,此处,这就是,这就是。因为佛经里面不是说即染即净嘛,当体就是净土,怎么怎么样。他就效仿佛经里面,化作魔言。佛经里面他有这个,因为每一部经典都有判教,看他是依着俗谛讲还是依着真谛讲。

可是魔言他这里不管他,他就说众生身就是佛身,当下这里就是净居之处,所有的这些现成的就是紫磨金身。结果这个贪求善巧的男子呢,听到他的邪说就忘失了本心,亡失先心,身命归依,得未曾有。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善知识讲这么殊胜的法。

我就搞不清楚有时候,为什么苦口婆心地照着佛说的说,听不进去;只要今天哪儿撺一声,相跟上去见个高人,亲近个什么善知识,马上就头头是道。这是为什么?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有时候我就。明着正道摆在前面,他就没反应,还有点觉得害怕上当一样。只要今天出去,这个邪门歪道一说,我就口中无数听到了。

最近这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印广法师,这个大魔头号称法师,到处害人。他特别会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知道吧,特别赞叹国家领导人,一定要跟着党走,他这几招特别灵。那讲起话来气势那真跟祖师出世一样。这是谁,昨天还是谁又准备去听他讲法去,还是说,在哪儿讲法来着忘了,还是说准备迎到哪个道场里面去应供,还跟我说。我说你可别听他,我说的你要相信,你要对我有信心,你别。还有什么卢台长,就现前看到,那就跟《楞严经》里面描绘的一模一样,后面讲到,我就看到他,有一次这个视频,我就是想看这个卢台长到底是个什么样。还挺文质彬彬的,挺人模人样的,坐在那儿。然后下面的听法众大家都在那儿听,所有的内容是讲了一些佛言佛语,讲完以后开始提问。提问的没有一个问题是说怎么解脱,怎么了生死,没有。就是说今天家里怎么了,明天得了什么病怎么办,后天是曾经种了什么因,现在果报怎么去去这个因果,怎么怎么,就在这些上,没有一个问题超出这个。然后他就逐一解答,你多少岁的时候怎么样的,现在你的身体怎么样的,你坐在这里还哪儿不舒服,都能说对。然后就站起来俯首称臣,就跟这儿说的这个身命皈依呀,高得不得了,就这样。心灵法门,填小房子,到处都是。我就觉得为什么正法就怎么也弘不出去,大家都觉得好不容易,还要哄着劝着来听,邪法马上就弥漫开来。所以大家想想这些,这个就是这样子。

而且大家看到了,这个被魔附的人口里还怎么说呢?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你看,就是说六根门头无有不净,都是净的。那么男女二根,你看,男根女根都是菩提涅槃真处。就这样来糟蹋佛法,亵渎佛法,混乱真理,无非诱人怎么样?就是让你恣情纵欲嘛,因为他这么一说,马上就把你的本能的那个,轮回的那个,最能量强的那个东西给你又引出来了。你本来修行那么艰苦,舍离那么艰辛,结果这会儿正想,好不容易,本来就想歇了,歇了一程又想往回走了,那正好嘛。

他就把这个车停到你面前,说累了吧,好上来我带你走,咱们回去,不往上走了,前边太难了,成佛之道。这不魔就这么哄着,又把你哄回三界,乖乖地当他的子孙去了。他一看你没啥本事了,又蹦不出去了,好了不理你了,不附体了。然后你就惨了,你继续惨呗,反正到了地狱里边还是他的子孙,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些无知的男女因为顺着这个情欲,他就不知道是和非了,那个时候他就认为这个好,所以就信这些话了。你看:

彼无知者,信是秽言。其实这是什么呢?蛊毒,就是这个蛊毒魇胜恶鬼。这个其实以贪恨为罪,就是心怀恨意,然后堕到地狱里边受了罪以后,出来遇蛊成形,就遇到那些毒虫子成形的这些年老成魔的魔鬼,来专门恼乱修行人的。见到定心已经破了,好,离开他的身体了,还是一样的下场。这就叫做什么呀?这是贪求什么?贪求辨析。你好这口,他就依着你来,然后先把你折服了以后,还是按照那一套,让你恣淫纵欲,破戒毁律仪。

那好,我们下面再讲一段,这是什么呢?贪求,大家看到了吗,冥感,就是好感应。所以你这个修净土的人呢,他是以求感应为根本,可是禅修的人呢,他是不在这个上面论的,所以修禅者和修净者不一样。你说我们都修了净土的人了,一直就说,修净土的人都会说: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你已经种了这个业了,你就不要再修这些了,再如果改着修这个的话,你曾经的这些感应的念头到时候一下子出来了,你根本过不了这一关。还是以感应到底为根本。那么这两种感应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好我们先一起来读。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元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黏如胶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此名疠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好。大家来看,这个修定的善男子,他怎么生起这个贪著的呢?他是心里贪爱什么呢?多劫远劫、多生累劫的这个有缘的诸圣,生生世世有这个感应的心。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时候这个心又开始动了,就贪求诸佛菩萨及善知识们能够冥求感应,求得这个感应。那么结果因为他心一动,本身原来那个修定的心一动以后就又有缺口了嘛。有缺口的时候,就乘他这个求感应心,就飞精附在旁人身上,给他说相似的经法。大家来看,这个时候敷座说法的时候,因为他爱感应,所以一定会给他现一些什么呢?现一些非凡之法。就不是从心地上讲了,而是暂时能让听众见到他长得什么样呢?鹤发童颜。

这个词一出以后,大家有什么联想?你看我们现在都好说,哎呀人家修得好,气色多好呀。哎呀你看根本一点都不像五六十岁的人。这就是因,大家要知道。你不要这会儿讲了说这魔成这样了,这就是因。当然修行可能说心不乱,心里无牵挂,可能显得。可是问题是修行不是以这为根本的,不是说你显年轻了就修得好,那佛还说比丘还要常有三分病呢。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个时候就觉得说鹤发童颜,像长了一百岁一千岁的人一样。现在我们不是嘛,谁胡子长点儿,就认为是有道,弄得一些大师们就故意留胡子,脏死了看上去。穿个白衣,弄个布扣,显得走起路来灯笼裤一穿,好像整个就是一道骨仙风。

就往这儿会,活了百千岁一样,宛然是有修有证,对他就有了爱染了。爱染了以后就不能舍离了,为什么呢?又被摄住了,甘心为他的就跟奴隶仆人一样,天天以这个,你看四事,饮食、医药、卧具、衣服来供养他。现在好多的二宝居士头们慢慢就发展成这样了。因为他发展成这样,这些二宝居士头们确实曾经可能还有点心地上用过功。

用过功,这会儿一走样,越来越觉得这个太好了,成了教主了,比皇上还牛,都给你磕头,当今这么多人了还来磕头,甚至有的授三皈五戒,慢慢地他的这些徒众就成了他的奴仆了。这些为他摄住了,也甘心情愿,心甘情愿的。而且他还让听法这些人生起一种什么觉受呢?生生世世他就是我的师父,这辈子又找着了,就是他的师父,无量劫来就是我的善知识,又从法上生起一种贪爱之心,就黏在一起如胶似漆,说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好善知识,就分不开了,共业都造到一块儿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当然这个人就以为他是菩萨,亲近他,还是破佛律仪,潜行贪欲。这个人呢,具体大家看啊,这些话我们也听过,真的是佛讲法太有现实意义。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你看我们现在,你有时候碰到那个魔头,一去了说,哎呀等了你好久了,你怎么才来呀。头一面就给你甩这么一句话,那这些稍微有点什么的,哎呀这是什么意思呀,大师认为说我们肯定过去有缘。有的人还说,那我有佛缘呀,马上就给自己下意识地说我有佛缘。那这个缘是怎么结起的?你看,你曾经是我的妻妾兄弟,曾经咱们一块儿修过,这辈子又来了,我又来度你来了。这么心理一暗示,那么马上还着了道了,马上那这辈子就是要跟他去。

结果说我要跟你,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这不就彻底绑定了嘛,你看这魔多巧妙呀。又给他说,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这就给你心理暗示一下,将来咱们在哪哪哪儿,这你就完全被魔掠走了。那是说那个地方是一切如来一切的佛都住在那儿。无知之人一听,马上就相应了,就成了魔的眷属了。

就这些话都是魔话,咱们这个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此名疠鬼,年老成魔。这是叫疠鬼,疠鬼是什么呢?以贪忆为罪,就是对一件事情留恋不舍,那么最后遇到这个衰疠之气,就是可能阳气越来越差了,遇到衰气了,成形了就叫疠鬼。年老成魔了以后,来乱这个求感应的禅者。见到他已经定心破了,那就不管他了。所以大家看,这就是求感应的。

所以说整个大家看到了吗,所有在这个想阴中,大家注意到了,魔来的都是这一套。过了想阴以后,行阴、识阴的话,魔王就不得其便了,大家知道吧,到了行阴和识阴的时候是另一种风景了。那么就是这个想阴的时候,在这个想阴的时候魔就会想尽办法,不管他所求的是好是坏,都让他动贪心。那我们想想,只要我们所求的不管好坏,只要你求了,一落魔,那就逃不掉了。

像我们现在虽然没有修到这个地步吧,我们现在的这个见闻,或者修的这个定力境界,说实在的,不要说我们现在禅修的这个男子被魔给害了,入了魔道,我们连被魔利用的这个资格都没有,知道吧。被魔利用的这些人怎么被魔利用呢?还是要平常好说鬼说神,好在这一道上,好说附体,好什么占卜呀、扶鸾呀这一类的。好这些,常在这上面,魔才能,也才能跟他搭成一道。我们现在被附体都被看不上,说实在的再一个,我们现在真要被附体了,那你自己还能了得呀,那你还来这儿来听《楞严经》?你根本看不上听《楞严经》了,你觉得你就是《楞严经》了。

就这样嘛,所以说你看,我们现在不要说要见大境界了,不要说感觉到所有的人都跟开悟了一样,都跟成佛了一样在莲花上坐着,你自己现在见一个能变化的,咱们这儿如果现在我突然间给你变成个帝释天,变成个比丘尼,变成个比丘,变几变你都疯了,马上就疯了,那马上这全北京我即刻出名。你说说现在的人都这样。你不要说真的魔来了,真的说这些邪法,我们现在在电脑上用个特技造假来一张照片,大家就相信了呀。有的在云彩后边弄这样一个身子,一个大的佛头给你安在前边。好是好,好像好多人因这个照片生了信了,结果最后发现这照片是伪造出来的,彻底就不信佛法了。

所以大家想想,这里就是什么呀?我们说的,都是生了贪爱了。所以学佛人求感应成贪是一样的,但是修的法不一样,修禅的人是绝不能生感应的。为什么祖师们开示说,禅和净土虽然最后到的地方一样,可是途中的修法完全是天壤之别。净土是拼命地让你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禅宗是让你不断妄想不求真。大家知道不断妄想不求真,有一个妄想你要断,它都是病,要增病的,就是增妄想的,不是断妄想的;有一个真要求,那就是犯业障。你看这里边其实都是属于犯业障,五十种阴魔里边基本上都是有的,所以最后都还得破。就把你引入到这个,还原到这个最根本的欲界的欲里边,把你再浓浓地投入到这个生命的最大烦恼中。

所以你看以前印祖在《印光法师文钞》里面开示说,修禅的人如果说教理不通的话,是很麻烦的,他完全不知道这么一回事。有的人还很用功,真正用到一个心寂静之处了,一旦出了这样的境界不知是魔的话,就大麻烦了。这个我在参考梦参长老讲《楞严经》他也讲过,这个公案非常有名,就是一个皮袄,四个元宝。也是有一个禅修的老修行,修行的这个功力已经很强了,很强很强就出境界。有一年天气冷了以后,他的这些供养弟子们就供养了他一个棉袄,又里边揣了四个元宝。古代不是都是元宝嘛,可能多少两银子,多少两银子,都是一锭元宝。那这个坐禅的人就可能应该是动了念了,就很高兴,欢喜嘛,觉得是这个,虽然说没有投入进去地贪进去,贪财一样的贪,但至少觉得自己修行功夫感的这个供养。

晚上境界就来了,晚上坐禅中,禅境里面就来了一朵大莲花。那好在这个禅修者呢,这个莲花来了就要接引他嘛。禅修者因这个禅修的功夫了得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是什么?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修行的功夫还不足以有这么殊胜的境界出来,说真的就莲花来了,他就坐上去了。他这样一试试呢,他就拿那个引罄。引罄大家知道吧,给投到这莲花里边去,这个莲花就合上了。合上了以后,这个现象就没了。第二天供养他这个弟子跑上山来说,哎呀师父师父,说他们家的马生了个小马驹,没活。没活呢,把这肚子,就是死驹子拉出来以后,肚子那儿露出来一个铜,引罄不是有那个铜把嘛。

看到这个铜把很面熟,说在师父那儿的引罄,常见到这个东西,就来问他的师父,说你是不是引罄丢了?师父说昨晚做了梦境,我投引罄问了一下路,结果这个莲花就合上,没这个境界了。一听说哎呀,从这个死马驹肚子里面拽出来的,最后这个老禅师就讲说:一张棉袄一张皮,四个元宝四个蹄。你看就换来了。若非老僧定力好,险些做了你坐骑。你说多可怕呀,险些做了你坐骑。这就是只要心念一动,就来,越亲近越来得快。

所以大家想想,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感应。现在有时候对于这个感应呀,尽是吹牛,说见到。我确实也碰到这样的人,说地藏王菩萨给他嘱托,就跟佛给地藏王菩萨嘱托一样,末法时代一定要他来救世了,他再不救世,再不发这个心就不行了,他已经准备好了,舍生忘死要救末法众生,说是地藏王菩萨给他说的。有的又说见了观音菩萨,跟他怎么怎么样,都是这些。嘱托他,有时候就飘飘然起来了。我心里想,不要说你跟菩萨没有关系了,你连他的一个坐骑都不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菩萨的坐骑,那都是大菩萨示现的呀。险些做了你的坐骑,我们连坐骑都不是。

所以大家看看,但凡这一类的人有个共性,眼里空洞,泛着怪光。真的有时候泛着怪光,不是人的正常的眼光。因为人的正常的眼光,他是财色名食睡的这种欲望之光,那是对的,就是人来讲的话他很正常。就这些人他自己就是做不了主,那个眼光,那个怪光就等于说,就真的跟魔附上来一样,赶紧到这个人边上把他收了一样,都是这样子。所以你看这就是,不管你修的胜境有多高,都不能生贪著,都不能生我慢。那不能生贪著,不能生我慢,就得怎么样?就得去忏悔,老实忏悔。大家还记得,这讲完了再说个公案吧。

大家还记得上次给大家讲我朝山的途中这一路的风景,还记得吧?记得在金阁寺干了一件什么事来着?金阁寺不是生烦恼了,跟人家知客师吵了一架,转身就走了,没住嘛。哎呀,中秋节十五我又上五台山去了。这次上五台山去倒不是三步一磕,没时间了。开着车,有一个小徒弟开着车,越野车嘛,又把五台这么朝了一圈。他们有的没去过,就在五个台顶去拜拜。台顶朝完一圈以后,台顶还下雨,下雨以后怪得很。你从南台下来必须要经过金阁寺呀。因为当时的时候,在此之前我就想,什么时候确实得去。我说有时候有菩萨安排,真的不可思议,这是今天给大家讲个续集吧,这个朝山后续。那么从南台下来,过了这个收费站,路过金阁寺的时候开着车就上去了,还是磕的那条路又上去了,到了山门口。

一天朝台下来差不多也就四五点了,那个金阁寺是四五点关门,就正好这个门又关起来了,半掩在那儿。开门的那个师父,就是我们刚下车,我往那儿走过去,一看门关了,我就心里就又想了。因为人的这种我慢心呀,说是应该进去呀,哪怕说见到这个师父,我说见不着也正好,我总得到大殿的菩萨面前,因为供了一尊很高的观音菩萨。我说在那儿好好忏悔一下,这个庙里面的护法呀,供的诸圣人,还有些护法,我忏悔一下吧,给自己去个心理安慰。结果看到山门关了我就,人的这个时候马上就又退心了,说哎呀,山门关了就不进去了,那就在山门外拜一拜,就找借口。

结果那山门,往过这么头一探,那个门自己开了。开了以后开门的那师父说:你要进来吗?要进来就快点。要进来快点,我说这让进去,那我说走吧,就带着他们就走。进去了以后呢,上次没进大殿,早就听说那里边的观音菩萨很高。这次去了还进到大殿里边,恭恭敬敬地拜,又忏悔,说金阁堂上,上次来了惊动了诸护法,在这儿撒野一样的,向观音菩萨说弟子惭愧忏悔,没修过去。心里想想说就这么出去。反正开门的那个师父呢,一共三个和尚,老和尚,知客和尚,开门的那个和尚。我说见了这个就行了,就算了吧。结果出去以后呢,心里想如果说这个知客师见到的话,我就应该顶礼忏悔,那但愿见不到吧,因为下意识还是说见不到就算了,就一直这种心态。

结果出去以后开门的师父说,算了算了,你后面也要去拜拜,你快点就行了,我们马上要关门了。他就一边催我,一边又劝我往后走。你说劝我往后走,走完了以后又往前走呢,非得经过客堂不行。我到客堂这儿瞄了一眼,就准备这么往出走的时候,客堂门开了。奇迹出现了,就这个知客师父就拿着个,因为上晚课了,就拿着这个佛门课诵集,大家知道赵朴初题的那个,就那个本子,一边看着还出来,这么朝我一看。我当时把自己战胜,我就恭恭敬敬地合掌给他磕了三个头。后面我的这些皈依弟子也跟着磕头,他们也不知道我为什么,师父这是怎么了在这儿,看见他朝着他磕了三个头。

磕完三个头起来,我就觉得这个知客师父长得也不那么难看了,嘴唇红润,皮肤又好,笑咪咪的这么亲和力大,就完全跟上次就是两个人一样。还说哎呀,今天不好意思,你下次再来拜,我们马上要关门了,就非常的和蔼可亲。但是我想他也不知道,不知道我是那个曾经跟他吵架的和尚。当然菩萨就另当别论了,我一想想他为什么在那个点儿他就正好出来呢?你说我想绕过去我都绕不过去。所以我就很欢喜地出来,人家把门一锁。金阁寺出来以后,就把这事给心摆平就了了。了了以后真的就觉得这个道场又道气十足,非常的好,就没有被天魔外道占据,非常庄严清净。唯心所现。你不过这一关,你的心低不下来,这个就清净不了。所以今天供养大家个续集。

好,那今天时间就到这里了,我们先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南无阿弥陀佛!

0:00 / 0:00
楞严经1
楞严经2
楞严经3
楞严经4
楞严经5
楞严经6
楞严经7
楞严经8
楞严经9
楞严经10
楞严经11
楞严经12
楞严经13
楞严经14
楞严经15
楞严经16
楞严经17
楞严经18
楞严经19
楞严经20
楞严经21
楞严经22
楞严经23
楞严经24
楞严经25
楞严经26
楞严经27
楞严经28
楞严经29
楞严经30
楞严经31
楞严经32
楞严经33
楞严经34
楞严经35
楞严经36
楞严经37
楞严经38
楞严经39
楞严经40
楞严经41
楞严经42
楞严经43
楞严经44
楞严经45
楞严经46
楞严经47
楞严经48
楞严经49
楞严经50
楞严经51
楞严经52
楞严经53
楞严经54
楞严经55
楞严经56
楞严经57
楞严经58
楞严经59
楞严经60
楞严经61
楞严经62
楞严经63
楞严经64
楞严经65
楞严经66
楞严经67
楞严经68
楞严经69
楞严经70
楞严经71
楞严经72
楞严经73
楞严经74
楞严经75
楞严经76
楞严经77
楞严经78
楞严经79
楞严经80
楞严经81
楞严经82
楞严经83
楞严经84
楞严经85
楞严经86
楞严经87
楞严经88
楞严经89
楞严经90
楞严经91
楞严经92
楞严经93
楞严经94
楞严经95
楞严经96
楞严经97
楞严经98
楞严经99
楞严经100
楞严经101
楞严经102
楞严经103
楞严经104
楞严经105
楞严经106
楞严经107
楞严经108
楞严经109
楞严经110
楞严经111
楞严经112
楞严经113
楞严经114
楞严经115
楞严经11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楞严经导读

凡大部头的佛经,若欲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必先要选择...

为什么这个愿非常了不得

第二个愿就非常不得了了,增上誓愿。 伏请世尊为证明,...

同样一个东西,每个人产生的想法不同

这个妄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念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

《楞严经》对治攀缘心的三道防线

这地方有讲到一个观念:生命的转变,是来自于内心的转...

为什么要断离偷盗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

【推荐】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在整部《楞严经》的理论篇当中,佛陀主要是告诉我们两...

一切众生,生死相续,以淫为首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断除淫欲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日常如何修行净土

这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下来的开示净业学人日常如...

圆瑛法师:念佛能消业障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

净界法师:闻法仪轨

(第一讲) 监院法师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

【佛教词典】哦哆也

梵语 gatayah。意译作行。去来不住之义。大日经疏卷七...

【佛教词典】青莲

(譬喻)梵语优钵罗Utpala,青色之莲华也。其叶修广,...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

如何通过身口意三业修净土

从积极地行善来看,我们要修五戒十善,六度万行,自利...

生气真傻

头顶天,脚踏地, 人生全在一口气; 切记气上有三记:...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

人体器官衰老时间表

骨骼:35岁开始衰老。25岁前骨密度一直在增加。但35岁...

贤者五福德因缘

一日。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诸比丘宣说贤者五...

消业往生与带业往生

近来差不多在全国各地,围绕着关于净土宗的异方便带业...

不孝子孙来讨债败家,该如何化解

一者为彼守护一切财位令无损乏 若有人读诵这部经,思惟...

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

常随佛学

这天,波斯匿王乘着庄严宝车来到舍卫城外的林园游观。...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脚底养生功效多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与人体各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