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净界法师  2023/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二十八讲)

己二、忏悔方法  庚一、忏悔意义;庚二、忏悔方法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十六页,我们看己二的忏悔方法。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如果你修圣道门,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能够保住人身。这个是从圣道门的角度,你可以继续以人的身体,修学佛法而增上,叫作增上生。

第二个,从净土宗的角度,当然我们净土宗没有来生就是“愿我临终无障碍”,受持五戒能够保障我们的临终让罪业的势力降到最低,让善业表现出来,我们能够在一种身心安稳的情况之下提起佛号。这就是净土宗受持五戒的意义,能够让我们身心世界的障碍降到最低。

五戒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严持四重,尤其是前面只要是讲到上品不可悔罪的,你都要注意。因为佛陀讲,这个根本重戒,它的势力一发动出来,像暴风雨,像龙卷风一样,你的心念扛不住的。所以你千万要断掉,尤其是这种上品不可悔罪,如果你过去犯的话,现在要赶快断掉,因为你不能让它产生数数现行,业力最可怕的就是一种相续的力量。一旦它累积的力量到成熟的时候,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那个暴风雨一来,所有的善根、佛号的力量全部连根拔掉了,你临终佛号根本提不起来。所以你不应该把自己的临终推在一种暴风圈的状态,最好不要给自己临终添麻烦,你要严持杀盗淫妄四根本重戒。这是第一个,严持四重。

第二个,勤修忏悔。没有其他方法,犯了罪以后是不可取代的。诸位要知道,其他宗教说,你犯了罪用布施来取代,这是两码事。造罪有造罪的果报,布施有布施的功德,这是两码事。我再讲一次,犯了罪以后,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取代,只有如法忏悔。你要让过去的罪业消失掉,只有如法忏悔,其他通通没有用。

所以我们受持五戒,两个心态:第一个,守住你的根本——四根本重戒,起码这个重大的风暴不要让它起现行,先守住重戒;第二个,就是勤修忏悔,因为我们不知道过去生有没有这种业力。

庚一、忏悔意义

前面讲到受持的方法,以下讲到忏悔方法。首先我们看看为什么要忏悔,忏悔的意义何在。先看犯了罪以后有什么后果。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大凡我们造了一个杀盗淫妄的罪业,尤其四根本重罪,犯到以后,你的生命会有两个负面的力量障碍你:第一个,是外在的业力;第二个,是你心灵的一种负面的烦恼。所以,你一旦造了罪业,是内外都有障碍。

如果你是刚开始造了一次两次,在三次以内的,马上忏悔,心理的问题就不大了,因为它没有形成数数现行,没有形成无惭无愧、深生好乐的情况,所以它不会破坏你的善根。但是,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造作,这时你要小心了。它已经不是业力的问题了,它侵损到你内心的善根,已经伤害到骨髓,你的菩提心、往生的善根全部破坏了。所以,罪业最怕你数数现行、深生好乐。我们讲过很多次了,最怕你无惭无愧。

忏悔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恢复你的善根;第二个,消除外在的业力。你刚开始造罪的时候,这伤害是由外而内,就像我们受伤一样,这毒瘤它在皮肤时你不治,慢慢伤到你的神经,你再不治,伤到你的骨髓,你就没有办法治,就无药治了,因为你自己不想忏悔。等到你善根破坏时,你自己连忏悔都不想忏悔,关键在这儿!你已经把它当功德想了,就是这个人已经起颠倒了,没有救了。所以,你造罪时,只要善根还在,忏悔都还有救。

我们造了罪以后,有两个后果:

第一个,习果。这是内心的等流习气,“染心相续,辗转增盛”。我们已经在创造一种杀盗淫妄的烦恼,在那个地方滚雪球。一次两次,它不见得会破坏你的善根,等到时间长的时候,就破坏善根,应该说是遮障你的善根,这第一个,心理的问题,心理的障碍;第二个,业力的障碍,报果。你未来有三涂果报跟世间的因果,世间的一个别报。

如法忏悔,它断除两个:第一个,心理上断除恶念的相续,恢复我们清净的戒体,恢复我们的善根;第二个,忏悔三恶道的果报。

诸位要知道,忏悔只能够忏悔总报,不能忏悔个人的别报,因果不失。尤其是杀戒,因为杀戒不是单方面,你杀了他,你忏悔,你的业力消失了,不到三恶道了;你忏悔,你内心那种瞋心的烦恼破坏了,你的善根、慈悲的善根又恢复了。但关键是,你在佛堂忏悔,对方——被你杀的人,他不放过你,以后也会有麻烦。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神通难敌业力。诸位都知道,佛陀弟子里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的死亡值得我们深思。他是怎么死的?诸位!我们说明一下。

目犍连尊者,有一次他到一个森林去,走累了,在树下打坐。远方来了四五个外道,叫执杖外道,他们拿了棍棒。这个执杖外道过去生跟目犍连尊者有杀业的牵扯,所以执杖外道看到目犍连尊者在树下打坐,就特别生气,过去不分皂白就一阵的乱棒,把目犍连尊者打死了,而且是打成肉酱,都血肉模糊了。

在经典上说,佛陀叫阿难尊者拿一块布,把目犍连尊者的肉一块一块包回去。包回去以后,佛陀当然知道因缘。这时最为生气的是阿阇世王,因为阿阇世王是拜目犍连尊者作师父的。竟然杀了我师父!所以他一气之下,把执杖外道抓起来,丢到火堆里烧死了。第二件事情,阿阇世王把国家里所有的医生都找来,他说:“这是我师父,你们看着办。你要么把他医好,要不然我通通把你们杀死!”这些医生就慌了!说:“打成肉酱,怎么治呢?”这些医生中一个有智慧的就说:“现在只有求目犍连尊者。”

大家就跪在目犍连尊者的肉堆旁边说:“尊者!你老人家神通第一,你也应该救救我们。现在国王要杀我们,你这个身体没办法救了。”目犍连尊者不可思议,他一下子把那个肉就重新组合起来,变成目犍连尊者的相。这种神通力非常困难,一般阿罗汉做不到,把肉这样重新组合,这是法身菩萨才做得到的神通力,目犍连尊者居然做到了,他把肉以神通力重新组合起来。组合以后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个,向佛陀告别;第二个,去找他弟子阿阇世王。他跟阿阇世王说了一个偈颂:“我今何用此色身,荷负众苦不休息。我已灭除三毒苦,安乐当趣涅槃城。”他说:国王!你不用为我担心,我的死亡跟你们凡夫不同,我现在是欢喜地离开娑婆世界,因为我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个色身了,我身已尽。这个色身给我的是痛苦,我整天要去吃饭,要去照顾它,对我是一个累赘。对于一个成就阿罗汉的人,色身是个累赘——“荷负众苦不休息”。“我已灭除三毒苦”,我已经没有招感三界果报的力量了;“安乐当趣涅槃城”,我要进入涅槃的安乐。讲完以后,以三昧真火把身体烧掉了。

这个地方是说明什么事呢?就是说,个人的业力没办法透过忏悔改变,因为它放不放过你,跟你修行的高下是两码事。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放蒙山。忏公师父讲,超度冤亲债主,放蒙山。所以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特点。放蒙山,就像忏公师父说的,你每天把他召请过来,请他吃饭,请他喝饮料,时间久了,慢慢化解彼此的怨恨。所以超度冤亲债主,就不是靠忏悔了,就是放蒙山,特别是堕胎的,要小心!因为你忏悔只是你清净,但对方要不要放过你,这个是双方面的问题了。

庚二、忏悔方法分二:辛一、事忏;辛二、理忏

辛一、事忏分三:壬一、责心忏;壬二、作法忏;壬三、取相忏

前面是讲到犯罪的果报,我们再看如法忏悔。

如法忏悔,有事忏跟理忏。事忏有三个:第一个责心忏;第二个作法忏;第三个取相忏。

壬一、责心忏

先看责心忏,下品的,请合掌。

一、责心忏,但有染心,未动身口。自责己心,令生厌离。

我们一般比较轻的,只要你看前面是下品可悔罪的,特别是它只有烦恼,没有付诸行动的,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忏悔。

怎么忏悔呢?诃责自己的烦恼,使令我们对烦恼产生厌离。

诃责方法有几种:第一种,如病、如痈、如毒。你观想,罪业它就像生病的病毒一样。我们一个健康人没有人喜欢病毒;就像身上长毒疮,就像是毒蛇,你被咬到以后就死掉;又好像贼,烦恼经常活动,它每天把你好不容易所做的功课,你参加念佛做义工的功德,点点滴滴把你的功德流失掉了。我们没有一个人喜欢贼跑到我们家里,没有一个人喜欢毒蛇跑到家里;我们也就不喜欢烦恼在心中活动,就把烦恼观想成盗贼、毒蛇跟病毒,慢慢你对它产生远离,烦恼的势力就薄弱了,这第一个。

壬二、作法忏

我们看第二个作法忏,中下品罪。

二、作法忏,中下品罪,向清净大小乘僧一人乃至三人发露忏悔。

如果是比较重的下品,下品有分成轻重,轻的就是只有烦恼没有活动;如果有轻微的活动,就向一人发露忏悔;如果是中品就向三人发露忏悔。

不过在菩萨戒,它有开缘。如果你找不到如法忏悔的人,可以在佛前忏悔,也可以向佛菩萨,你的本尊,发露忏悔中下品罪,中品罪、下品罪都可以,但是上品罪就没那么容易。

壬三、取相忏分二:癸一、总说;癸二、忏悔须知

癸一、总说

我们看第三个,取相忏。

三、取相忏,上品罪。于中或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见好相为期。此须至诚恳切,内资理观,外假坛仪,凡法华、方等、大悲、占察等,皆属“取相忏”摄,能灭根本重罪,令净戒复生。

假设我们是今生或者前生,曾经有杀盗淫妄的重罪,最好在临终之前,把这个罪业忏除干净。

怎么忏呢?在时间上,或者二七、三七乃至一年,以见好相为期。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解释是两块:

第一个,你在拜的过程当中,见到好相了。比方说你梦到光明,梦到你口吐秽物,梦到了三宝,这叫见好相。这时你不管拜多久,你可能一七、二七、三七,只要见好相,这个罪就灭了。这是第一个,有见到好相。

第二个,你没有见到好相,那也没关系。你每天拜每天拜,有一个定课,拜满一年也可以重受,就算清净,以一年为期。

所以这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以一年为期;第二个,以见好相为期。这是两个说法,这说明拜忏的时间。

我们再看它所依止的法门。

当然这个法门不离开心,你的心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至诚恳切;第二个,内资理观。你拜忏时要很摄心虔诚,要有惭愧心,当然你要发露,最好能够有理观。

理观有两个:一个是四念处观;一个是空观。四念处观,我们讲四谛十二因缘会讲到;空观,在大乘会讲到。你最好有一点观照力,然后再配合内心的惭愧心,至诚恳切,摄心专注,这是心态的准备。

第二个,再说明它所依止的法。

你要有一个忏悔的仪轨,比方说法华忏、方等忏。方等忏就是八十八佛或者大悲忏、占察忏等,都属于“取相忏”摄。忏法里面都会告诉你该礼拜的该读诵的,该怎么样的,它已经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仪轨,你照着做就可以了,这就是外假坛仪。

看它的功德。

取相忏只要是忏满一年,能灭根本重罪,令净戒复生。忏满一年,至诚恳切忏满一年,或者见好相,能够灭根本重罪,使令清净的戒体再生起来。如果你是见好相,理论上不用重受了,因为你戒体已经生起了。

所以你菩萨戒犯了根本罪以后,你见好相,就不用重受了,这待会儿我们会说明。当然你要重受也可以。但是你没有见好相,你是以忏满一年,以时间算的,你一定要重受,一定要忏满一年,你没有再犯以后,再重受。

癸二、忏悔须知分四:子一、忏悔心态;子二、应忏对象;子三、拜忏方法;子四、罪除之相

什么叫作内资理观,外假坛仪?我们作一个说明。

我们看《佛法修学概要》补充讲表,第一个附表,忏悔须知。

以下有四段。

子一、忏悔心态

第一个,忏悔当然就是心态的准备了,就是惭愧心的准备。所以我们在忏悔之前,要先思惟业果的道理。我们把它念一遍,请合掌。

一、业果决定: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二、业果不失: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三、增长广大: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在忏悔之前,我们第一个心态准备就是先培养自己一种坚固的惭愧心,叫增上惭愧。惭愧心怎么培养呢?从道理上思考。

第一个思考,业果决定。就是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们今生的果报,受了过去生业力的主导;来生的果报,受了今生业力的主导。所以我们一旦造了罪业,未来一定会因为这个罪业而得到痛苦的果报,一定会的。只要这个罪业在一天,它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它可能在临命终表现出来,也可能在来生表现出来。

所以你造了罪业,就有一个业力的种子在你内心的深处。这个业力的种子有一个很特殊的功能,破坏你的快乐,创造你的障碍,它有这种力量。这个已经形成了,这第一个。

第二个,业果不失。这种业力,你不处理它,它不会自己消失掉,这个很重要!它不会消失掉了,因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你用一个染污的因缘把它创造出来,你没有用一个清净的因缘把它还灭,它怎么会消失呢?这是第二个,就是说,它一定生生世世的跟着你了。你不处理它,它不会自动消失。

第三个,更可怕的是增长广大。你拖得越久对你越不利。因为你春天种一颗粟,秋天就会收万颗的果实。你现在造的是一个点滴的业力,你越早处理,越好处理;拖得越久,它的势力只有增长广大。

为什么这样子呢?在唯识学说明这个道理:因为心力创造业力,业力它也含藏在心力里面。业跑哪里去了?诸位!你在造业的时候,是心去攀缘外境造业,造完以后,身体的动作是无常的,诸行无常,造完以后业跑哪里去了?当然跑到你的内心去了。跑到内心去的时候,你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同意它;第二个,你不同意它。同意就是随喜,不同意就是诃责。

诸位!你造业,你当时的心态就是同意,你才造业的。所以你没有发出第二个指令时,你的心是念念在随喜这个罪业,念念随喜,这就是为什么你造了罪业以后,白天在增长,更可怕的是晚上睡觉也在增长,因为它有一个等流性了,你没有给它第二个指令,它就跟进第一个指令走。你说,欸,我也没有同意它,但是你造了业,你就是因为同意它才造业的,所以你没有忏悔,它就在不断增长广大了。

业力的可怕,就是你造了以后,它没有办法马上表现出来。尤其是福报大的人更可怕,因为福报大的人造业,他刚开始一点感觉都没有。福报大的人,他的福报力把他保护住,福报没有享尽之前,他照样有快乐。所以业力的可怕是它要经过一个保存阶段,这个最麻烦,等到你知道的时候来不及了。

所以古德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一个有智慧的菩萨会事先知道,业力还没有得果报之前就要忏悔,他在因地就要赶快处理掉了,因为他有佛陀的智慧,他会自我反省。愚痴的众生,造罪的时候不知道怕,等到果报现前了才知道怕,怕也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佛弟子,得到一个非常好的便宜。就是说,我们虽然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用理论来推敲,叫比量。我们合理地推论,这个业力已经进去我们的内心深处了,所以我们要把握第一时间,在它还没有表现出来之前赶紧忏掉。因为你不忏掉,它就不断地增长广大,所以“拖”对我们是不利的。

这就是三种思考。这时我们下定决心,勇敢地面对它,生起惭愧心,这是第一个心态准备。

子二、应忏对象

第二个,什么人应该忏悔?

先看看罪相的判断。我们念一遍。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我们怎么知道身口意已经背负了重罪要忏悔呢?

以下有六种情况,都必须要赶紧地利用时间把这个罪忏掉,否则临命终的时候就不吉祥了。有六种,越后面越严重。

先看第一个,“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你经常觉得心老是昏昏钝钝的,就表示你明了性的外面有一层罪业在遮住你了,因为这不正常。正常人的心明了性很强,你觉得精神昏昏钝钝的,心识昏昏钝钝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无事而常起烦恼”。这更严重了。不但是昏钝,你经常莫名其妙躁动不安,这个业力就比之前那个更严重了。它不但是遮蔽你,已经有一种活动力开始活动了,因为罪业是躁动性的,善业是寂静性的。

第三个,“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你见到有德行的君子,应该要随喜赞叹,结果你反而心虚,这个就是你罪业的第三种状态。

到这个时候,问题都还不大,都只是业力的问题。但如果这时你不忏悔,继续造作下去,那就不是业力问题,就是破坏善根了。前面三个是增长罪业,是罪业的增长相状,四、五、六就是善根的伤害了。

第四个,“或闻正法而不欢喜”。听到正法,你应该要欢喜赞叹,结果你反而排斥,表示你已经是无惭无愧了,你的善根已经失掉了。

第五个,“或施惠而人反怨”。你帮助别人应该得到赞美,结果人家反而伤害你。这就是《金刚经》说的,你在弘法或者在做义工,本来是在造善事,结果反而产生很多的问题,表示你过去一定有罪业。这种情况就是好现象了,重报轻受了,这第五个。当然这也表示你的罪业要忏悔了,因为善业跟罪业互相地冲击,它会先把罪业逼出来。

第六个,是最严重的,“夜梦颠倒,妄言失志”。这个人已经颠三倒四了,根本谈不上善根了,已经没办法判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功德相,什么是过失相了,内心的观照善根完全丧失了。

以上六种都是罪孽之相,就是有重大罪业之相。那怎么办呢?“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要把握时机好好忏悔了。

这是说什么呢?因为造罪要得果报,先有一个种子的过程,但这个种子是没有形相的,所以我们很难去看到内心的种子,到底我是不是有业种子,你看不到。那怎么办呢?佛菩萨的智慧,就是当你有这个罪业种子时,它有些征兆出来,我们知道山雨欲来风满楼,你看到风吹就知道明天要刮风了,这是一种征兆。

正常人的内心,在唯识学上说,一个修行的内心有三种功德。修行人,有修戒定慧。第一个,明了性很强。你的心平常是明了的;第二个,它是寂静的。明了,就是不暗钝,是寂静,它绝对不能躁动。你平常没有事在那个地方,你的心是寂静的,安稳的;第三个是法喜,带有一种淡淡的欢喜。但那个法喜不是外境的刺激,是你内心有一个法,念佛持咒,自然会产生一种法的力量的欢喜,由内心生出来,它不是靠外境的刺激。

前面的六种情况,跟这三种功德都不相应,它既不明了,也没有寂静,没有法喜。所以合理地推论,你那个明了的心已经有罪业遮住了,有一片乌云遮住了,要赶紧处理了。

这是判断忏悔的对象。

子三、拜忏方法

先把它念一遍,有五段:

一、请圣明证。二、说己罪名。三、立定誓愿。四、读诵礼拜。五、如教明证。

在律上说忏悔要具足五个条件:

第一个,要请忏悔主。请一个圣人当忏悔主。诸位!我们前面的下品跟中品,忏悔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凡夫的出家众,或者是同梵行的,你受五戒,找一个五戒的;你受菩萨戒,找一个菩萨戒的或者找出家众,都可以。

但是取相忏,只要是上品的,一定要找圣人。比方说大悲忏,是请观世音菩萨当忏悔主;比方说八十八佛,是请普贤菩萨为忏悔主。你要先顶礼忏悔主——不过有的像八十八佛是在后面,拜完以后再顶礼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总而言之我们要请一个忏悔主。

第二个,在忏悔主面前,发露自己的罪业。

这有两种情况:第一个你自己知道你造了什么罪业,在修忏之前,至少第一次,就要白告:我要做三个月的加行,我每天拜一部八十八佛。为什么呢?因为我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空间做了什么事,我向忏悔主普贤菩萨发露,我从今以后宁舍身命绝不再做,要发露罪业。这是你已经知道的罪相。我不知道我今生有没有做,但是我过去做了,就是“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就总相忏悔也可以,总相的发露。

第三个,忏悔。不但要发露,还要立定誓愿:从今以后,宁舍身命绝不再犯。忏悔是针对过去做的,发愿是针对未来的时间,我不再造作了。

第四个,要有方便,要读诵、礼拜。这在忏法里都有规定,照着做就好。

第五个,如教明证。就是要见好相。

一般来说,你不要自己设立一个忏法,因为你忏的法不见得会比祖师好,一般我们是拿现成的。你找八十八佛,找大悲忏,找梁皇忏,水忏,都可以,它都已经具足这五个条件了。

诸位!如果说,你有前面的六种情况,身心暗钝,躁动不安或者是颠颠倒倒的,经常自己会莫名其妙起烦恼,合理地推论,你有罪业,我们的建议是这样子:古人是以一百天为一个加行,而且只能够选择一个固定的法门,你修一百天,每天拜一部八十八佛,或者拜一部大悲忏,你衡量你的时间。那么你冲一百天,见到好相,那就 OK 了。

如果没有见到好相,第二回再冲一百天。假如你冲三次,都没有见好相,但是你是如法地做三次加行,也可以灭重罪。你可以找你相应的时间,但是这三个一百天的加行,最好在临终之前把它完成。你会发觉有不可思议的效果,罪业真的是没有体性,只要你愿意开始去忏悔,它的势力就算没有忏干净见好相,起码你可以让业力沉淀下来,变成不增长业。

如果你见好相,当然表示你罪业消除了;你见不到好相,起码它不障碍你了,它势力薄弱了。从临终无障碍来说,已经及格了。你到了净土再来处理,就比较简单了,因为你到了净土,你是一个圣人,内心有不可思议的般若波罗蜜,你往内一观照,照见五蕴皆空,你观照力强,就把那个业给破坏了。

所以说,我们的标准当然是取法乎上,最好是以见好相为标准。但是见不到好相,你拜三个加行,起码让罪业的势力变成不增长业,也可以,不障碍你临终,这也可以。

子四、罪除之相

怎么知道我已经如法地忏悔干净了?这有判断方法,我们把它念一遍。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

以下它讲到了八种情况。八种情况,前面五个是初步的忏悔,叫作业障消除。第六七八就不容易得到,叫作善根增长。忏悔不但把过去的业障给消除了,你还因此而进步了,因祸得福了,善根增长。所以他有两块:一个是业力的改变;一个是心灵的改变。

先看第一个,“或觉心神恬旷”。心神恬旷表示说,这个罪业不再障碍你了,你觉得很愉快、很开阔,这个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你觉得“智慧顿开”。表示你的心识比较灵巧了,不像之前那么暗钝。

第三个,“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遇到很繁琐的事情,你也不起烦恼,你的心非常寂静、安稳,不会因为外在的因缘经常干扰你,而动不动发脾气了,你心的寂静力增长。

第四个,“或遇怨仇而回瞋作喜”。这个人本来对你不欢喜,你忏悔以后这个业消了,他对你没有对立心了。

第五个,“梦吐黑物”。在梦中,梦到你吐出脏东西,梦到你洗澡,梦到你排出大小便等等,这都是业障消除,罪业从你的内心里已经脱落了,见好相就是业已经消了。

六七八就不容易了,是善根的问题。

第六个,“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你梦到祖师大德来跟你开示,这是感应道交的问题。《论语》上说,孔夫子有一段时间,他做官,整天忙政务,他就感叹,说:我很久没有梦到周公啦。这什么意思呢?因为孔夫子提倡的就是周礼,他以周公为他的上师,他对这个内心的道生疏了,所以他跟周公的感应力量薄弱了。

你今天如果能够忏悔到见到祖师大德,表示你不是罪业消而已,而且你的善根增长,因为你的磁场已经能够感应到祖师了。

第七个,“或梦飞步太虚”。你觉得你的身心世界,很轻飘,不粗重。在《楞严经》上说,你的心经常很轻松愉快,梦中看到你在飞,这个人一定有菩提心,有愿力。有愿力的人他的身心是轻松的,轻飘的;没有愿力的人,他很容易落入一种当下的烦恼粗重。所以梦到自己是往上飘的,这非常好。在空中飞翔,表示你有很清净的很坚固的愿力——出离心,菩提心。

第八个是最好的,“梦到幢幡宝盖”。这是佛的智慧光明,幢幡宝盖表示佛的智慧,表示你的心——心与佛合,心与道合。

所以梦到一二三四五,你这个忏悔刚好持平,恢复你原来没有造罪之前的相貌而已,把罪业消了。如果你梦到六七八,那恭喜你!你因祸得福了,你因为这个忏悔,不但把罪业消了,你的功德还增上。这一定要理观才有办法做到。你没有理观,很难达到六七八的,你不但是把过去的罪消掉,还比以前没有造罪之前更加殊胜,所以忏悔不但是消业障,还可以增上,看你怎么忏。

辛二、理忏

怎么忏才能够达到六七八呢?我们看理观的部分,回到讲义第七十七页,我们把它念一遍。

理忏——无生忏,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为,恒观“无性”。

前面的事忏,就是你要遵守忏法的仪轨,该礼拜时礼拜,该跪下读诵时读诵,该发愿时发愿,该发露时发露。

理忏是一种心地法门。在忏的过程当中,他是一种有智慧的人,就是这个人学过经典,他有很多方便,可能透过念佛持咒礼拜等等。重点在下面:“随所施为,恒观无性”。“恒”就不是说一时的对治了,你经常要安住空性。观察“业性本空”,这个很重要!站在本来没有业障的角度来忏悔业障,不要站在本来就有罪业的角度来忏悔业障,这两个会有不同的效果。

所以你真实功夫提起来时,除了你的精进的用功以外,就考验你的心理水平了。你所学的道到什么程度,就影响到你坐什么车乘,这个是真实功夫——你开始在忏的时候,你那个心地法门,你是怎么观照的。你能够直接观到它的本性是本来清净的,最圆满了!所以恒观,就是安住的意思,它不是一时,不像四念处是一时的对治,对治烦恼,一下就过去了。

所以佛法的药有两种:一种是一时的对治。只要是这个药非常猛,比方说不净观、无常观、苦谛观,这个药一下来,你的烦恼马上会停止的,药性很猛的,都不能常试的,一定有副作用,因为你吃得太多,菩提心发不出来,你对痛苦的感受太强烈,这种是一时对治的。

但是只要是正念真如的、观照清净本性的这种药,就比较温和,要常常地安住,叫“恒观无性”。“恒”就是怎么样呢?经常性的,安住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忏悔业障。你本来就没有罪业嘛!你本来就有罪业吗?那是你一念的妄动,一念的妄心攀缘妄境,心境和合,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如果你本来就有罪业,那你就不可能忏干净了。你怎么忏干净呢?它本来就有的!它因为是因缘而有,所以它才有可能被因缘消失掉。

既然是因缘而有,它是如梦如幻嘛,所以你不能随因缘而转,你一定要安住在心性的本体来面对它。安住是很重要的!你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忏悔,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虽然我们不知道过去做了什么,如果你想临终没有障碍,我们的建议是:你最好一生当中至少要修一次忏,一百天的忏,先把心中比较重大的垃圾除掉。差不多八十八佛一天四十五分钟,大悲忏我是没拜过,我们的传承都拜八十八佛,放蒙山的。

你最好是,比方说,一年当中找一个比较空闲的时间,做一个加行,但是不能断续。你不能做一个礼拜,休息两个礼拜,那就没有效果了,这个火刚好烧到一个热度,就被断掉了。所以你这个加行,它一定要相续,以一百天为期。

你修过一次忏以后,诸位,你再来念佛,你的心跟佛号,你会觉得中间那个隔层的障碍消失了,你佛号念得很清楚,除非你后面再造作。如果你刚忏完,心中提佛号时,会发觉你的心跟佛号几乎没有距离,会觉得你跟阿弥陀佛距离非常接近。

所以忏悔业障,虽然不是正行,它的确有帮助,助行!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最好你一生至少要做一次修忏,而且越早做越好。趁你精神体力在的时候,拖到年纪大了就比较难做了,是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五戒的法门,严持四重,勤修忏悔,我们到这个地方告一个段落。

向下文长 付在来日 回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戒定慧在一念间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

问: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比如准提咒。 宏海法师答:...

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

不能分心太多

一个皈依佛门不久的小沙弥,近日有些心神不宁,他不仅...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

正释四念处

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萨再来

问: 请问法师,接触佛法以来经常听到这个人是法身大...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禅秘要法经

尔时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诃迦絺罗难陀,聪慧多智,...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

虚云老和尚法语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

【佛教词典】归依有三种

【归依有三种】 p1418 瑜伽六十四卷一页云:归依有三种...

【佛教词典】二印

指无相三昧印与有相三昧印。菩萨初入八地,上不见可求...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星云大师:做一个好公务员

我们在国家机关服务,应该要有一些基本的观念,才能把...

大安法师:光明彻照十方愿

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

万法虚伪,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触目菩提

而妄从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

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

信能致富

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

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可从这四点来判断

岁月静静流过,无论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遭遇,我们都应...

大安法师:念佛机在什么时候放呢

现在制造了很多念佛机,是好事,也是坏事,何以故呢?...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的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为什么? 你连这个娑婆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