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净界法师  2023/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九讲)

丙三、别明发心之差别因缘分二:一、出离心。二、菩提心。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

诸位学员,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页。

丙三、别明发心之差别因缘。

佛陀出世以后,主要的目的就是宣扬生命的真相。佛陀在解释生命真相时,他的主要思想,是建立在一个因缘的道理上:诸法因缘生。因缘观在佛教的思想,它是分成三块: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的因缘、现在的因缘跟未来的因缘。

佛陀解释我们人生,很喜欢用水流的思想来引导我们认识人生。佛陀说生命就像是一个无止境的水流,它从过去流到了现在,也一定会从现在流到未来。这个无止境的水流,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生命的水流,到底是什么力量来支持它。如果你不知道水流的本质,就不能改造这个水流的方向。

佛陀说,我们生命水流的背后,有两种力量在支持:一个是业力,一个是思想,两种力量而已,这个就是因缘。我们过去起了某一个思想,可能是一个清净的思想,带动了一种身口的业力,创造一个善业;我们过去也可能依止一个染污的思想,带动身业、口业去造一个罪业。

从经典的说明知道,我们过去生所造的业,如果它有相貌的话,是整个虚空都不能容受的,但是我们今生只受用其中一块的业力而已。就是我们在前生临终时,起了某一个思想,它触动了某一块业力,所以我们今生的生命,只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就好像一个仓库,里面有很多的抽屉。我们今生的生命,只是在百千万个抽屉里面,打开其中一个抽屉。我们今生的生命,是过去的某一生,在某一个空间、某一个时间,起了一个思想,造了一个业力,这个业力在你前生临终时被触动了,所以现出来。如果你觉得今生相对比较快乐,那恭喜你,你打开了善业的抽屉;如果你觉得今生相对比较痛苦,那是因为你前生不小心碰触了罪业的抽屉。但是这个是既成的事实,今生很难改变,因为它是一个成熟的业力,佛教的修学是改正来生的。

当我们在受这个果报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在《楞严经》上说,我们起了一个颠倒想。其实生命是没有错,因为生命是如实地把你前生的业力显现出来,如此而已。但是我们的内心去接触这个果报时,糟糕了,产生一种颠倒的思想。

这个颠倒的思想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感受。它给我们一种快乐、痛苦的感受,这个感受没有错,人是有感情的,这个没有错。但是感受的下一个阶段,产生很多的想象,就会把生命变质了。我们心中打的妄想,跟本质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你的名言分别。到了妄想,问题不大,最可怕的是第三个执着,这个执着就可怕了!你一定会让这个感受所创造的影像再出现,而且古人说“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念方动乌云遮”,从今以后,我们就再也不相信外在的世界了,只相信自己心中这一块影像。这就是佛陀在《楞严经》上说的,我们众生的盲点在哪里呢?就是譬如“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这个“沤”就是水泡。就是说我们一般人不管大海,就管那个水泡,我们是活在自己妄想的小世界里。

所以为什么叫颠倒呢?因为它会产生错误的引导。我们临命终为什么会起颠倒呢?因为你平常创造很多的影像,而这个影像你坚固地执着这个是真实的。《楞严经》说妄想本来是没有的,达妄本空,但是你给它力量,赋予它真实的力量,它就变成真实。妄想的力量有多大,就看你对它随顺的力量有多大。你越放纵它,它势力越大,是你给它力量的。所以妄想你一旦对治它,它就消失掉了。你不给它力量,它就没有了,因为它本来就没有。

我们现在活在自己的妄想,这个很麻烦,一般人是很难劝谏的。你和一个人讲,他听不进去的。因为他根本不管你要讲什么,他只相信心中的妄想。所以人要改变,只有自己觉悟!你要不走出妄想,谁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佛陀的出世,他知道不能改变我们,因为你要改变,只有你自己想改变。但是佛陀可以影响我们。佛陀讲了一些道理,让我们自己去思考,然后自己走出妄想。

怎么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个,他让我们看看我们的过去。你读《楞严经》就知道,整部《楞严经》都在探讨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就讲这件事情,讲了十卷。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过去,就不可能开创一个未来。你忘失了过去,就失去了未来,这个是有关系的。因为你忘失了过去,你就活在现前的妄想,被它骗了,老是被它牵着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生临终时都被骗。所以,必须回光返照,找我们的本来面目,你从什么地方来?《楞严经》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从空性而来。生命是无中生有的,生命没有开始,这个很重要!如果生命是有本质的,如果轮回是真实的,那你就没办法让它消失了。

首先,我们学佛要知道了生死不是说你本来就有生死,佛陀硬生生地把它消灭掉,那佛陀变成杀生了。如果我们生命是真实的,佛陀让我们把这个生命消失掉,那诸佛都犯了杀生戒!经典上说,不是这样子的,是我们本来没有,佛陀只是帮助我们恢复本来的样子。我们自己多事,这个生死是自己找来的,所以佛陀要我们从妄想走出来。第一个,要我们看看我们的过去,你从什么地方来?原来答案只有一个:觅之了不可得!我们从空性而来,我们本来是没有的。

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既然我们本来就没有,那表示生命是虚妄的,它是一个相状。就像镜子,镜子的灰尘为什么擦得掉呢?因为镜子刚出来时,本来就没有灰尘,所以才擦得掉。如果镜子本来就有灰尘,你怎么擦得掉呢?所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里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说不管我们原来烦恼有多重,业障有多深,都可以改变,因为你本来就不是这样子。所以生命的改造是可能的,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安住空性,不随妄转。这是大智慧的佛陀做的第一件事情:引导我们安住过去。

第二个,大智慧的佛陀引导我们规划未来。人要有目标,你才有动力,有愿力才有动力。

佛陀他也知道我们心中的妄想,不是只打一生一世,是打了生生世世啊——心随妄转!我们生生世世都活在妄想当中,这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不是三两句话就可以走出来的。所以佛陀必须要用一个东西来引导我们。佛陀告诉我们说:放弃你心中的妄想,会得到更多的珍宝。佛陀用无量的功德庄严来引导我们,而且佛陀自己走了出来。你看佛陀:“此是道,我已修;此是灭,我已证。”就是佛陀自己证明他走出了妄想,结果得到更多的功德庄严,他以身体来证明。所以佛陀第二件事情引导我们发菩提心,活在未来。

一个人要学佛,很重要的就是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现在一般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把今生看得太重要。他不管过去的,也不管未来。你跟他讲:你今生好好修行,拜一部八十八佛,来生有无量功德。他不在乎的!但是你跟他讲这个地方有十块美金让他赚,他马上跑过去了。所以我们的执着在唯识学上说,“随所生所系”。随着你所受生的生命,会对眼前的因缘执着。你是一只蚂蚁,你就把眼前的饼干看得很重要。你跟蚂蚁说:哎呀,这个饼干不要吃,你会得到更好的珍宝。这只蚂蚁听不进去的。就跟我们一样“随所生”,我们随着今生的生命,心就住在今生的生命,就被眼前的妄想误导,这样子使令我们生生世世在三界里面流转。假如没有得到教训,我们每一生就都做同样的事情。

直到大智慧的佛陀出世,他告诉我们:你要把片段的人生观转成完整的人生观。其实水流的思想是说:现在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你不了解过去,就没办法面对现前的妄想。你不知道这个妄想从什么地方来,哪是它的对手呢?蕅益大师说,你没有理观,没有安住空性,把妄想当真实,跟它对着干,你不是它对手!事修没有理观很辛苦,入道多辛苦!你要把妄想的根先拔掉,达妄本空,它没有根本。然后你的信心大增,它只是一个假相,你才有办法调伏它的。凭什么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打的妄想,在今生三年五年的时间把它调伏下来?凭的就是般若波罗蜜。我们有佛陀的智慧引导,我们看到妄想是没有根的,达妄本空!凭的就是这句话。凭什么我们愿意发愿要成就佛道?凭的就是知真本有!因为真如本性本来就具足无量的功德,本来就应该把它开显出来。

所以“达妄本空”让我们安住空性,“知真本有”让我们发起菩提心。既然有无量的可能性,有成佛的可能性,我为什么不做呢?我不是糟蹋我的心性是什么?如果你能够把今生片段的人生和过去这一块接上来,把未来的目标也接上来,你的修行就上路了,你每天在进步。但是如果你永远只活在现在,就很难修行。你没有看到人生的全貌,不知道你的过去,也没有规划未来,你就永远不是妄想的对手。人生完全被妄想控制,妄想要你去做什么事,欲望要你做什么事,你就得听它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眼前的调伏是重点。但是你没有过去的安住空性,没有对未来发菩提心的引导,就很难调伏现前的妄想。所以这三种功德力是互相影响的。在操作上我们一定要安住过去,引导未来,才有能力去面对、调伏现前的妄想,从而达到临终的正念。所以我们必须把片段的人生恢复成原来的相貌,它是过去、现在、未来一个完整的人生,贯通三世,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学佛法先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生观,有过去才有现在,有现在才有未来,是这么一个思考。

好。现在这一段讲的是发心,就是说如何来引导我们的未来,对未来的目标的设定。这个地方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出离心;第二个菩提心。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出离心有三个重点:第一个思生死过患;第二个思死殁无常;第三个思暇满难得。

出离心,首先要知道,我们到底想要离开什么?这个地方很多人错解,很多人修了出离心,工作也不做了,啥事也不干了。出离心是出离我们心中的颠倒妄想,不是出离外境。

诸位!外境没有错。它如实地把我们过去的业力显现出来,让我们受用,外在的果报它是业力的显现,如此罢了,只是我们心中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产生一种想象,产生执着,然后这种影像就不断地引导我们,尤其是快乐的影像,这个最麻烦!

贪恋娑婆,是生死的根本。我们一生经历的酸甜苦辣,痛苦的影像、痛苦的经验,对我们障碍不大;最可怕的是快乐的经验,这真的是太可怕了!因为它给你快乐的经验,你心中就留在那种影像中,希望那个影像再一次地出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临命终时,会在三界投胎,因为我们希望来生继续出现这个影像。人要来三界投胎,是自己来的。就是飞蛾扑火,飞蛾是自己扑上去的。它以为火会给它温暖,它自己起颠倒妄想,对火产生错误的理解,活在心中的妄想。它可能以前在寒冷的冬天接触火,认为火会给它温暖。它只想到火美好的一面,结果扑上去时,就被烧死了。但是它不会记取教训,来生变成飞蛾,照样扑上去,就是颠倒妄想,它对我们人生产生严重的误导。

(一)思死殁无常

我们一定要思惟:“身世无常,幻缘虚假”。这是一种无常败坏,是无常观。其实这个地方主要是约着死亡,死殁无常。就是说,我们要告诉自己三件事情:第一个,我们今生一定要面临死亡,没有人可以避免;第二个,死亡随时可以到来,它不能规划的。你说等我年纪大了再来学佛,你不一定有机会。年轻人死的多的是,所以死亡随时会到来;第三个,死亡到来时,除了佛法的资粮以外,其余都没有意义了。

那么死亡说明了什么事情呢?说明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人生是没有结果的,这个很重要!我们追求太多,其实真正需要的不多。我们为什么花那么多精神体力去追求世间的快乐,去做百年万年的规划呢?因为我们产生常见,认为可以永远活在世界上,认为人生会有结果。其实错!人生没有结果!

佛陀说做梦有结果吗?你一个晚上做五个梦,第一个梦做转轮圣王,七宝千子,结果第二个梦变成一只蚂蚁。这个蚂蚁就喊冤啊,说我第一个梦的七宝跑哪里去了呢?没了!因为“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你今生的果报不是你的全部。是因为你过去生刚好有一个善业,那个能量释放完就没了,觅之了不可得。你再几十年后找你的身心世界,找不到了。人生不可能重迭,每一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大海撞出的水泡,没有水泡是重迭的。我们经历过无量的人生,没有一生是重迭的,不可能有相同的相貌,相同的思考模式,所以每一个梦都是独立的,结果都是一个——没有结果。

诸位!你今生叱咤风云,结果只有一个——没有结果。你今生非常不堪,你也没有结果——因为你的业力释放完了。然后你再打开另外一个抽屉,再受用你另外一个果报。所以知道人生只有过程,这个很重要!

死殁无常就是告诉你,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意义的。就是说得到人身不容易啊,讲一句简单的,要做一些你带得走的。人生有些事情你真的可以带走,来生继续受用。但是,你不要老是做一些带不走的,浪费时间啊!说实在的,死亡到来时你非常失望,所有都带不走,你情何以堪哪!我们每一个人活了一辈子,有些人临终时是满载而归,欢欢喜喜地带着他的资粮去面对他的来生,今生没有空过;有些人是把今生完全花在世间的生灭因缘,临终时全部破坏,充满了悔恨离开了今生。

所以,与其让我们临终悔恨,佛陀事先就告诉我们:你一定会面临死亡,而死亡到来时有些东西会被破坏,有些东西是不会被破坏的,你最好趁早知道,因为在死亡到来之前你还有机会。你经常思惟死亡,就是一个过滤,知道什么东西你带得走,什么东西带不走。“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你不要等到临终再后悔。

这个死殁无常,就是让我们不要被心中一厢情愿的妄想误导。你要看清楚: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过去,我们得到的这个人身可以利用的时间不多了。你要检讨一下,过去这几十年的人生,哪些事情是你可以带走,并通过死亡的考验,然后贯穿到你来生继续受用?有,不是没有。但是有些东西到死亡时,对不起!停住了,过不去了。你要检讨一下,真正能够带到来生的有多少,你要提前想一想——死殁无常。就是透过死亡的观照,你要检查一下,哪些带得走,哪些带不走,因为死亡迟早要到的,只是哪一个人快,哪一个人慢而已。

(二)思生死过患

第二点,思惟生死的过患。

我们应该对轮回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想中。以佛陀的意思来观察生死,是没有快乐的。以佛陀的标准,就是说,第一个,痛苦的本质是苦,这个大家可以理解。你身心在逼迫时感到痛苦,这个可以理解。

第二个,坏苦,这一般人不容易理解。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这个我们一般人也不容易理解,因为它不安稳,它欺骗你。佛陀说,世间的快乐是欺诳性,变来变去。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是一个安稳的生活,这是基本的诉求。这就是你为什么要买一栋房子?你为什么不在外面流浪?因为违背人性。每一只蚂蚁,每一只动物,都想找一个洞穴,这是动物的本能,追求安稳的生活。但不幸的是,生命没有一个东西是安稳的。所以大家很紧张,因为不知道你拥有的东西什么时候会被破坏,你不知道。所以福报越大的人压力越大,因为你拥有越多,就越怕失去。而关键是你一定会失去!所以这个坏苦就是说,快乐的东西其实是不安稳的,它欺骗你。

第三个,行苦,就是生灭迁流的痛苦。

总而言之,“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从经文来看,三界是一文不值。当然从人天乘的角度,我们也赞叹一个人修善,来生创造安乐的果报,规划美好的快乐人生,这个是人天乘。但是如果你水平再高一点,从往生净土的角度,从人天乘提升到菩萨乘时,人生没有意义,轮回没有意义。你看佛陀讲得多好!一个房子燃烧了,你善业强,就是离这个火的地方稍微远一点,暂时烧不到而已,但是总有一天烧到你,因为这个火燃烧是不能改变的。火已经燃烧了,你能改变吗?只是烧得近和远,如此而已,但是燃烧的本质是不能改变的。为什么说生命是无常败坏?生死轮回无有止境、毫无意义?

从思惟死殁无常跟生死的过患,我们得到了三个结论:

第一个,生命是无常败坏的,不得安稳。如果你愿意在三界里面继续流转下去,你要做好心理准备。佛陀说,这个业力是飘来飘去的,今生在这里,来生到非洲,再后面飘到三恶道,就变成一只狗。就是说你永远没有安全感。诸位!不是你说了算的,三界没有安全感的。你说我来生要去哪里,除非你是乘愿再来的大菩萨,否则来生你没办法规划的,因为你无量劫造的业。你有那么多的抽屉,你知道会打开哪一个抽屉吗?你不知道。所以业力凡夫是做不了主的,这个业力要把你飘到哪里去,你做不了主。这个种子要飘到哪里去,你不知道。所以只要一天没有离开三界,你的生命永远充满了不安稳。弟子心不安,无常败坏不得安稳。

第二个,生死轮回无有止境。它没有停止的一天,除非你做出改变,它不会自动停止的。所以佛陀喜欢用大海作比喻。你看大海,没有边际,看不到陆地,关键在这里。你死了以后又得一个果报,死了又得一个果报。不是说你不想面对它就没事。不想面对它,你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继续轮回下去。直到哪一天,你真的害怕了,踢到铁板了,你还是要处理这个问题,迟早要处理的,因为你不处理它,它就继续地下去,不跟你客气的,这生死轮回是没有止境的。

第三个,轮回是毫无意义的。诸位!修行也很痛苦。我们要减少休闲时间来听课,要减少休闲时间来拜佛,参加佛七、佛一。但是这个痛苦是有意义的,可以换取来生的解脱。否则你继续轮回到三恶道去,受刀山油锅之苦,那是白受,你不会因为这个苦而增上的。只要你还没有觉悟之前,所受的痛苦全部没有意义,因为不会增上,你也不会记取教训。轮回毫无意义,就像宗喀巴大师说的,我们每一生都随顺妄想,都想追求很多东西,结果就是你现在这副德性,什么都没有。

佛陀选择放弃他的妄想,结果他万德庄严。这是很清楚的事实。就是说我们不断地去攀缘、去追求,结果我们每一生死亡时,都是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然后就开始失望,到现在我们什么都没有,弄得满身是业障。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愿意放弃妄想,不愿意从妄想里走出来。佛陀选择了出离心中的妄想,结果他清净庄严,“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轮回毫无意义。

你看我们生生世世在轮回当中,得到什么教训?没有。我们只有看经典才得到启示。诸位!日常生活不会给你任何启示。很多人不看经典,你不看经典,那你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得到智慧呢?这智慧从哪里来呢?所以我们透过死亡的无常,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的生命破坏了,使令我们的生命无法相续。第二个在生死当中,承受很多的痛苦,而这个痛苦毫无意义。

前面两点是对轮回过失的一种怖畏。其实生命的轮回是妄想捏造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走出心中的颠倒妄想。当我们在念佛,妄想起来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现在面临两个选择:选择跟妄想在一起,那就是“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那么来生的火宅就等着我们;选择跟佛号在一起,我们就选择了七宝池,八功德水。

诸位!你现在内心当中的很多造作,其实已经在酝酿你来生生命的力量。临终是平常点点滴滴创造出来的,不要忽略你当下的每一个念头,它都是一种引导的力量。我们必须要有很多次克服当下的念头,才有可能达到临终的正念。就好像说,你要有打过很多次、很多次平常的战争,才有最后的胜利。我们不相信平常都是颠颠倒倒的,突然间临终起正念,不可能!没有这回事情,这违背佛法的等流性。你昨天是怎么样,今天还是怎么样,昨天会影响到你今天。水流上游是脏的,下游一定是脏的,除非你做出改变。所以,妄想是一切痛苦的根本,这件事情你要很清楚。一个人,都是自己伤害自己,说实在的,外境是伤不了你的。

我们要达到临终的正念,必须要试着走出自己的颠倒妄想。以前觉得美好的妄想,这些都是错误的引导。

(三)思暇满难得

第三个,思惟暇满难得。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满当中主要有两个:第一个你要得到人身;第二个遇到佛法的住世。这两个因缘要具足,不容易。印光大师说我们过去生的人身,大部分是在三恶道,得到人身的机率是少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烦恼那么重,因为你大部分都在三恶道,弄得满身的烦恼才爬出来。

所以,我们得到人身,又遇到佛法的住世,要把握“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你今生空过了,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这个暇满难得主要是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把握现在。这个意思就是说(特别净土宗):你不能对来生有期待,这个很重要,是成败的关键!如果你要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这是印光大师一个很重要的法宝:背水一战!要把你所有的能量在今生临终发挥出来,你才可能成功。

诸位!你看一看《净土圣贤录》,往生的人,有的业障很重,有的业障比较轻;有的修了十年,有的修了三年,有的临终才开始修行,差别很多。但是有一种情况一样,都是背水一战。你如果还想说我来生再继续修行,你一定不会往生,因为你给自己留一个后路,你不可能往生!临终时真妄交攻,你的正念跟妄想胶结时,只有一种情况可以走过去,冲过去,告诉你自己没有退路!

印光大师怎么说,你知道吗?印光大师说,不要说是一般的业障凡夫,就算来生你做一个大法师、大住持、大菩萨,你都不要生起受生之想,再好的因缘都不要。所以这个暇满难得就是说,断你的后路。要成功只有一种情况:百分之百的决心,背水一战!印光大师说,你就观想自己今生不成功便成仁(不是成人),否则来生就堕三恶道去了,真的啊!你要想我今生不成功,来生就要到地狱去了,有可能喔,因为我们过去生造了很多业力。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考模式,就是说,第一个,轮回是很可怕的;第二个,轮回是由我们妄想创造出来的,所以我们如果再跟妄想在一起,结果只有一个——继续轮回下去。第三个,面对妄想只有一种情况:百分之百的觉醒。你今生就要处理它,不能拖到来生!

佛陀在经典里讲出一个譬喻,说有一座动物园,这座动物园关了很多动物。其中有一只袋鼠,就是澳洲那种很会跳的袋鼠。动物园的管理员,给它圈了一个十公尺高的栅栏。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一看,这只袋鼠就跑到外面去了,在外面跳来跳去。这管理员一看栅栏太低了,又加了十公尺变成二十公尺。可是这只袋鼠第二天还是跑到外面去跳来跳去。这个管理员又把栅栏加高三十公尺,它还是跑出去。隔壁的长颈鹿就看不下去了,它说:“你怎么这么会跳呢?三十公尺都跳得过去。”这袋鼠说:“不是啊,这个管理员每次来喂我东西吃时,门都没有关,所以我可以走出去。”

那么佛陀想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管理员没有抓到重点,说明有些人修行用无益的苦行。你看有些人念佛,很精进,他念佛时,不吃饭,也不睡觉,拼个什么三天晚上都不睡觉。其实关键不在这里,往生跟吃不吃饭没关系。不是说你不吃饭就往生了,不是这个意思。你要有办法走出你的妄想,就是面对你贪爱的东西,你心中知道:喔,这是在打妄想,这个东西不是真正那么可爱的,人生的快乐都是自己妄想捏造出来的。

智者大师说,你看一只狗,狗啮枯骨。这个干枯的骨头,狗去咬骨头时,把舌头咬破了,它认为是骨头出血,其实是自己的舌头给它一种甜美的滋味。其实我们在享受快乐时,是你的妄想给你快乐。

从佛法的角度,人生没有快乐。这个很重要,调伏爱取是临终最重要的,这是净土宗主修的一块。其实安住空性,导归净土,这两个只是帮助我们调伏爱取。要保持临终的正念,只要求你不贪恋娑婆。因为欣求极乐不难,每一个人看到极乐世界的功德,十个有九个喜欢的,其中一个不喜欢,那个是二乘人,偏空的,所以欣求极乐这一块问题不大。我们在三界流转太久,跟众生缘结得太深,突然间要离开三界的确不容易,但是问题在你走不出自己的妄想,就没有临终的正念。你走出心中的妄想,才可能迎接弥陀的光明。

我们临命终时会有一段妄想期。诸位!我们临终时阿弥陀佛一般不是马上现前,不是喔。你念佛一段时间,这时佛号会夹带妄想,这很正常,就跟你平常打妄想一样。你一定要从妄想走出来,后半段阿弥陀佛光明才会出现。一般净土宗要经过一段的调伏妄想期,不是说你临终一念佛阿弥陀佛马上来,没那么好。会有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个小时,可能两个小时,有些人十个小时,你一定要经过真实的调伏,弥陀光明才会出现。那么等待弥陀出现那一段时间,就是考验你平常的功夫了。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出离心结束,下一个看菩提心。

我们知道调伏跟引导是相互关系的,你必须有一种成佛的愿望,有助于我们走出眼前的妄想。所以从出离心再提升到菩提心。

菩提心有两个重点:第一个看总相。我们先念一遍,请合掌。

众生无边誓愿度,依苦谛而发;

烦恼无尽誓愿断,依集谛而发;

法门无量誓愿学,依道谛而发;

佛道无上誓愿成,依灭谛而发。

前面的出离心它的所缘境,是我们个人的身心世界,不考虑别人,所以在出离心的时候完全考虑自己面对的轮回。我们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我们要离开轮回;第二个我们继续流转。关键就看你是不是能够远离心中的颠倒妄想,你是不是愿意放下心中的妄想,这个完全是扣着个人的身心世界。

但这是不圆满的,因为你的心太狭隘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心量扩大。当我们走出妄想的时候,还要多两个引导:第一个要把众生放进来,第二个把佛道放进来。一个人要成佛,要心存佛道,心存众生。

诸位!我们今生不一定要做很多事情,不一定。但是你的心态很重要,你心态的准备,种下去的种子很重要。那么我们怎么把众生放进来,怎么把佛道放进来,然后再配合出离心,变成一个广大的菩提心,我们下一堂课再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戒定慧在一念间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

问: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比如准提咒。 宏海法师答:...

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

不能分心太多

一个皈依佛门不久的小沙弥,近日有些心神不宁,他不仅...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

正释四念处

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萨再来

问: 请问法师,接触佛法以来经常听到这个人是法身大...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禅秘要法经

尔时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诃迦絺罗难陀,聪慧多智,...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

虚云老和尚法语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

【佛教词典】归依有三种

【归依有三种】 p1418 瑜伽六十四卷一页云:归依有三种...

【佛教词典】二印

指无相三昧印与有相三昧印。菩萨初入八地,上不见可求...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星云大师:做一个好公务员

我们在国家机关服务,应该要有一些基本的观念,才能把...

大安法师:光明彻照十方愿

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

万法虚伪,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触目菩提

而妄从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

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

信能致富

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

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可从这四点来判断

岁月静静流过,无论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遭遇,我们都应...

大安法师:念佛机在什么时候放呢

现在制造了很多念佛机,是好事,也是坏事,何以故呢?...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的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为什么? 你连这个娑婆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