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

净界法师  2023/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四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七页,我们讲到八相成道的第七科:转法轮相。

佛法的道,分成两种:一种道,是不能解释的,离言说相的,是唯证方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种道是不能加以形容的。所有的圣贤,成道以后,他心中的道是没办法表达的。因为语言文字是片段的,你说是这个,你就失去了那个,所以语言文字是有缺陷的。真正的道是“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的确是不能说的。

但是不能说就有问题了,不能说那就不能引导别人了。如果道只有他自己受用,那么这些众生怎么办呢?你得有个楼梯让他上去,所以佛陀必须要施设方便,这在《法华经》说的,“开方便门,示真实相。”虽然这个门不是真实相,但是你必须透过这个门,你才能够进入真实相。就好像说我们坐船到彼岸去,船不是彼岸,但是你没有坐船,你怎么到彼岸呢?

有些人说,学习经典,你不要这个文字相。你不要文字相,你怎么觉悟到道呢?这个道就在文字相里面。只有利根人不需要文字相,比方说禅宗。禅宗很少讲话的。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他就指这样子,他觉悟啦!你看他指一个一,但是我指一,你也不懂,对不对?我们要用文字,一般人是要文字的。

但是禅宗这种人特殊,所以禅宗只有祖师住世的时候,他是以心印心。只有祖师住世的时候,才有资格用禅宗,因为我懂你也懂,就够了。这是第一个,有祖师住世。第二个,这个弟子跟祖师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不要透过文字,几个动作,他就可以把他的道传给你,这种传承不可思议,特例。所以你看禅宗传几次就断了,因为它一定要祖师住世嘛。他要以觉悟的心来印一个觉悟的心,两个人都是觉悟。

但是教下就不一样了。我是个凡夫,但是我讲的话是正确的就可以了。我可以跟大家一起学习,我讲的法是“如是我闻”,佛陀如是宣说,我也如是地学习,而且我也如是地把这个法传下去。你接受这个语言文字,你也可以成就,某种程度你也可以向道迈上一步。所以用语言文字所诠释的道是比较安全的。禅宗是很容易错认消息。因为祖师的话讲得太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很多人解释了,一真法界也是这样,一心真如,这个大家讲得都对。所以佛陀施设方便的时候,主要是用音声。因为娑婆世界习惯用音声来传递观念,所以佛陀必须随顺世间,在六尘当中选择用音声说法,当然佛陀也用身业的威仪来摄受众生。

音声的说法,佛陀讲八段以后,经典做一个总结,“常以法音,觉诸世间”。佛陀经常是只要众生有善根、有得度的因缘,佛陀就宣说真理来觉悟世间的凡夫。佛陀先开方便门,先用音声的道来引导你。就是说,刚开始听闻佛法以后,我们心中也会出现一个道,但这个道是带有语言文字的,没关系,我们再从语言文字去找这个道。但是你慢慢觉悟以后,语言文字自然会脱落,等到你觉悟到那个道时,是没有语言文字的,这时你的道跟心就完全打成一片了。但是过渡过程一定要带语言文字,因为我们的思想要运转,一定要语言文字的带动,叫名言分别。佛陀是用音声来带动他的道,透过音声把他的道,传到我们凡夫的心中,这是口业的说法。

再看下一段的身业。

佛陀在身业显现神通有两个:第一个光明,第二个震动。就是对于这些甚深的义理,佛陀讲完以后,很多众生心中产生疑惑:是这样子吗?佛陀显神通,光明普照无量佛土,一切世界六种震动。透过这种神通的假相,让众生产生敬畏,哎呀,佛陀不可思议!他有这么多的神通力,肯定他说的话一定有道理。有些人一定要经历这种神通的过程,他才能够产生信仰,尤其是外道。你注意看,佛陀度化佛弟子,对比较有善根的,是直接说法。只要是度化外道,佛陀都是先显神通,调伏他的骄慢,然后再说法,因为外道他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我们什么道都没有,叫作愚痴而已;但是外道叫邪见,更可怕!他心中已经有一个道在里面了,只是这个道是错的。所以佛陀面对外道时,是用光明跟震动来调伏他的骄慢,使令他对佛法产生信仰。这是身业说法的内容。

前面这一段,都在讲佛陀说法的内容,以下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我们心中,有什么样的功德。

功德当中有四段。第一个,调伏烦恼。这个地方有四句:“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

我们学习世间法,世间也有很多道理,科学、心理学、音乐等等,我们去读大学、硕士,也会学习一些世间的道。但这个世间的道,它都是在相状做比较:你这样做会比较好,这样做比较好听,那样做比较不好听,它分别的活动都是相状。所以世间的知识进入到你心中以后,它不能产生灭恶生善的效果,你的思想不会改变。你读一辈子世间的书,你的思想什么都没改变,贪瞋痴,你还继续贪瞋痴,就这么回事。

但是佛法不一样。佛法的道只要你听进去,它会产生一个乘,它会运载你,在你心中酝酿,让你离相即一切法,会让你慢慢地从相状里面跑出来。刚开始我们要做的叫作“动魔宫殿”。这个魔不是外面的魔,是你心中的欲望魔。佛陀说我们心中是有魔王的,每一个人心中有魔王。其实我们一般人是做不了主的,大部分人做不了主。就是说,你起烦恼,起一个贪欲、起瞋恚时,你要做什么你一定会去做,你控制不了自己。当然现在没有人刺激你,你心平气和时也就这样一天过一天,但是真正起烦恼时,你不是烦恼的对手。正常人烦恼势力强,正念是薄弱的。

我们刚开始听闻佛法,在闻慧的阶段,我们听闻道理,其实我们也做不到。但是我们做不到跟世间人有什么差别呢?我们可以动摇烦恼,这个很重要,动摇!你明白道理以后,你知道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虽然有时你控制不了自己,造了罪业,但是你有惭愧心,这是关键啊!等到事情过后心平气和时你知道造了罪业,这个惭愧心会破坏那个罪业的力量,就是“动魔宫殿”,它会让我们的烦恼没那么坚固。

所以,我们刚开始知道一个正知见时,我们先动摇魔王的宫殿,摇动一下。虽然魔王还在,但是你的烦恼的势力相对来说没那么粗重了。我们有一种惭愧心,因为我们心中除了烦恼以外,有一道微弱的光明在告诉我们:我做错了。这种觉悟刚开始非常重要!因为你已经开始踩煞车了,你不敢再尽情地造业了,你有惭愧心了。再进一步,你能够从闻慧慢慢地思惟,把佛法的道理更深刻地理解,那就“众魔慑怖,莫不归伏”,你就能够把烦恼慢慢地调伏。

佛法就是:你要改变!记得,只有你自己想要改变才行。生命的改变,没有人强迫你,强迫都没有用。要是说,我告诉你不能做这、不能做那。——你看,你们教育子女,你用强迫通通没有用。他只要有一天离开你,他就做他想做的事情。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他自己觉悟!没有其他的情况。

我们在刚开始时是一种矛盾的状况。刚开始时我们知道了真理,但是我们有烦恼习气,这叫真妄交攻,我们控制不了烦恼。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样不对,慢慢地只要你肯用功,你心中的光明会慢慢地扩大。因为你要知道,邪不胜正。为什么我们短时间修学佛法,能够改造我们无量的生命所留下的习气呢?因为这些是虚妄的,真理是真实的功德,就好像光明能够破除黑暗。我们从来没有听说哪一个黑暗把光明消灭掉了。所以只要你不放弃,你愿意不断地思惟,这时光明就慢慢出现了,你的烦恼就慢慢地调伏下来了。虽然它没有断,但是它相对地轻薄了。

这时你的命运改变了,因为你的思考模式改变了。思考模式改变,以佛法来说就是你已经换了跑道了。我们一念心通十法界。你本来是走上三恶道的跑道,现在走上了人天的跑道,走上了净土的跑道,就是修行上路了,你某种程度能够克制自己的烦恼,已经长时间跟自己作深层的沟通,你用佛法的道理慢慢地说服自己、告诉自己:我们不能够放纵一时的快乐,而招感长时间的痛苦,这个是划不来的。长时间地修学以后,我们就让烦恼魔产生惊怖,产生调伏,这个就是听闻佛法的第一个好处——调伏粗重烦恼。虽然没有断,但是你这个人相对比较寂静,比较能够自我控制了。

第二个,破除邪见。

“掴裂邪网,消灭诸见。散诸尘劳,坏诸欲堑。”

烦恼是比较粗的,邪见是比较微细的。消除邪见有两个次第:

第一个,“掴裂邪网,消灭诸见”。这个“诸见”本来指的是整个九十六种外道所有的邪见,当然外道的邪见主要是无因缘论。生命是没有因缘的,人死如灯灭,这是第一种;第二种邪因缘论,认为有一个大能力的神,他能够主导我们,能够赐给我们幸福,这个就是邪见。这都是心外求法,是比较粗的邪见。

第二个,“散诸尘劳,坏诸欲堑”,这是比较微细的邪见。所有的欲望有一个坑洞,这个“堑”就是坑洞,“尘劳”也是指烦恼。所有的烦恼有一个中心点,这个我们上一堂课有稍微讲到,就是自我意识。我们在刚开始是调伏烦恼,但是慢慢慢慢在深层的时候,就挑战自我意识了,这是一个生死关。

我们刚开始在修善的时候,是有一个自我。认为“我”来造善业,那么来生也是由“我”来享受这个安乐的果报,刚开始是这样思考的,这叫安乐道。但这个思考是错误的,因为你的心中没有一个“我”。“我”它必须要常一,要主宰,它不能变化,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心变来变去。你看你小时候的理想抱负跟现在不一样了。从一念明了的心来说,现在你的心已经很难找到小时候的心态了,已经没有了。

所以诸法因缘生,因为你不断地蜕变,所以你的心是不断地变化,没有常住的。你光是小时候都不一样了,来生就差更多了。你看你前生是个男人,你是男人的心态;现在变成一个女人,你变成女人的心态,怎么会一样呢?你做转轮圣王时,你是何等地骄慢。你变成一只蚂蚁时,你是何等地自卑,看到人就跑。所以生命的轮回,你的心是变来变去呀!你站在什么位置,你就产生那个心态出来。你哪有一个常一的东西呢?

佛法说,这个心像水流,我们是活在一个动态的世界,其实人生没有现在。你说我现在很快乐,其实你形容的快乐,你是解释上一个念头,你在形容上一个念头。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已经变成过去了,哪有一个不变的东西呢?

第一个,它没有不变性,更重要是它没有主宰性。这个是所有大福报的人最大的盲点。因为我们积集善业,我们就有某种的自在力。你说:我生命有主宰性啊,我要买一台电视我就可以去买,我要买一栋房子我就可以买,这个就是我的主宰性啊。诸位!你的主宰性不是从“我”发动出来的,那是你有善业。你把福报享尽你试试看,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了。我们现在有自在力,是因为有善业的支持,但是我们觉得是“我”在支持,这个是错误的知见。你有善业的时候你说了算,但是风水轮流转,你福报享尽了,那就不一样了。

所以生命没有一个不变的东西,没有主宰的东西。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在释放业力,如此而已。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遵守业力的轮回。今生你福报大,没有学佛就开始放逸,放逸了以后,来生福报享尽了,变成住到贫民窟去了;你今生福报差,没关系,你做义工。忏公师父鼓励我们去扫厕所,最好是没有人知道,别人在休息时你偷偷摸摸跑去扫厕所,扫完以后,为善不欲人知,偷偷摸摸跑回来。忏公师父鼓励所有的斋戒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时,偷偷跑去扫厕所,这个听说对修福报很管用。所以你今生修福报,你来生就变得有自在力了。

当然,这个福报不究竟,不过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我们是没办法控制我们的生命的,我们来到人世间是很无奈的。“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受业力的主宰,其实你都做不了主。你自己认为你能够做得了主,是你自己捏造出来,自己在打妄想。你今生会投生在什么家庭,你今生会跟谁结婚,你今生会从事什么职业,只有一句话就说完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佛教的因果观是隔代受报的,你前生造业,今生得果报。你今生修福还是很痛苦,不要怕,来生你就知道了,“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其实整个生命都是业力,除非你的思想做出改变。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其实我们也很难改变现在,今生的业都已经成熟,你很难改变了。

其实佛教的改变是改变来生。佛教是一个来生的宗教,这句话我完全同意。你去看佛陀的经典说的功德,没有一件是今生的,很少很少。你能够往生到净土去,成就什么功德,都在讲来生。很少说你今生本来是一个女众,修到最后可以变成男众,没有这种事情。释迦牟尼佛的家族,是被灭掉的,诸位知道吗?身为一个佛陀,连家族都没有办法保护!你不要这样讲,因果的道理,不是佛陀创造出来的,是佛陀发现的,这个真理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不是说你是佛陀,你就可以改变因果。释迦族他的罪业成熟了嘛。如果佛陀都不能改变业力的话,我们怎么可以改变业力呢?所以你今生活得很痛苦,没事!因为你有一个不好的过去。但是只要你肯努力,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我们今生可以做出改变的,在我们死亡到来之前,我们都有机会来改造。有人说,一个人五十岁,生命就定型了,其实这也不一定。你可以随时把你心中的影像擦掉,重新再画一个图样出来,在你死亡到来之前,你都还有机会。但是你一投胎,临终一动,那又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从佛法的学习,调伏烦恼,改变我们的知见,我们知道生命是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那表示我们是可以改造的,生命是可以改造的,因为我空、法空,我们本来就什么都没有。现在的身心世界是业力创造出来的,我们改变我们的行为,改变我们的思想,我们来生会创造另外一个世界出来。这个就是改变常见——常一的知见,叫作坏诸欲堑,改变知见。

第三个,是开显智慧。

前面是破恶,破除烦恼邪见之恶,以下就是显真,显现真实的智慧。“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光融佛法,宣流正化。”这几个字就是佛法的修学,透过调伏烦恼,消除邪见,心中的光明出现了。

那么光明出现是有过程的。第一个,“严护法城,开阐法门”。我们一定有一个法门来修学。念佛、持咒、拜忏等等,这是一个事修。第二个,理观。你一定要有一个道来引导你。净土宗的道,就是顺从本愿;圣道的道,就是空假中三观,这是一种智慧。那么慢慢地透过事修理观,最后“光融佛法”,心中的智慧光明出现了,你把佛法完全消化了,变成心中的智慧了。这个地方是自利的功德。

以下利他:“宣流正化”。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可以到众生的世界,成立念佛堂、施设很多的方便来引导众生,宣流正化。这个讲利他。

这段是说明佛法的第三种功德——智慧的功德。

第四个,讲成就福报。“入国分卫,获诸丰饍,贮功德,示福田。”

前面的破恶生善,偏重在佛陀口业的说法,给我们的功德,破恶生善。以下是指佛陀的身业。

佛陀过的是出家生活。在古时代的印度,不但是佛弟子不能从事生产事业,外道的出家众也不从事生产事业,就是托钵。“入国分卫”这个“分卫”就是托钵。在托钵过程当中,得到种种的饍,丰饍就是熟食,得到了很多的饮食。

为什么三世诸佛成道以后,都要现出家相,没有一个例外呢?没有一个在家的佛呢?因为他出家才能够过着托钵的生活,给众生种福田,给众生贮存功德。我们一个人要成就福报力,先不讲出世的解脱道,先讲安乐道,有两个条件:第一个,你的布施心要很强,布施心要很圆满平等。第二个,与你所布施的境有关系,这块田。相同一粒种子,你种在一个很贫瘠的田地,它长出的水果是比较少;你种在一个很肥沃的田地,长出的水果是很多的。所以在经典上说,你供养一个阿罗汉跟供养一个菩萨,功德不一样;你如果有幸供养佛陀,那不可思议!那是世界上最殊胜的福田!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托钵。走着走着,前面刚好有一群小孩子在玩泥土。这群小孩中有一个是小孩子们的头头,领了几个小孩子,用泥土把它做成一个城堡的样子。佛陀带着弟子们威仪具足地经过那个地方。到了这个城堡的时候,佛陀停下来,当然佛陀每一个动作都一定有原因。这时候,那个孩子头头看到佛陀特别庄严,就起了欢喜心。他不一定懂佛法的道理,但他被佛陀的相状摄受,就跑到他所做的城堡前,他做的那个城堡有一个仓库,他用泥土做了很多的珍宝(他自己认为是珍宝,其实是泥土)。他就拿这个泥土的珍宝要来供养佛陀。

这时阿难尊者出来阻挡。佛陀叫阿难让开,他说:你不能阻挡,你一阻挡,他来生要毁灭佛教的。他叫阿难尊者离开。那么这个小孩子就拿泥土做的珍宝到了佛前,佛陀弯下身来,用钵把这些泥土盛起来,接受他的供养,贮存他的福德。当然这个泥土不能吃,佛陀就跟阿难尊者说:你拿这些泥土回去,在我的寮房里面有坑洞的地方把它填平。佛陀接受这个泥土以后,授记说:这个小孩在我灭度以后一百年,他是印度的转轮圣王,会护持我的正法。这个人是谁?诸位知道了吗?阿育王,对了!

在印度,佛灭度以后,护持佛教有几个:迦腻色迦王是一个,阿育王也是一个。阿育王他有好几个兄弟,这个人从小就很有志向。不过他早期的时候也到处打仗,因为印度是分裂的国家,十六个国家,到处打仗,他造了很多杀业。他中年学佛以后,盖了很多的塔,在经典上说,盖了八万四千塔,福报很大。那么他为什么今生能够做转轮圣王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遇到了佛陀。

其实一个人要修福报是靠机会的。你看我们现在很多人住豪宅,诸位,你认为他们这些人经常布施吗?不一定喔!你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人的富有是因为经常布施,今天布施,明天布施,他是以多取胜,那么他一定养成一个布施的习惯,对不对?但是你看今天,很多有钱人,今生他没有布施的习惯,这是矛盾啊!他前生有布施的习惯,他今生应该等流,应该继承前生的功能。那只有一种解释了:他前生只布施一次,但是他遇到好福田,他遇到大福报的境界。在佛陀这块福田里面,很多国王都是布施一次,就那一次,他刚好供养到佛陀,或者是辟支佛、阿罗汉等等。所以佛陀的出世,除了说法以外,他也用他的威仪来摄受众生,让众生成就福田。这个是佛陀的身业,让众生种福田。

这前面的四段:调伏烦恼,破除邪见,开显智慧,成就福报。这个是说明说法的功德。为什么要说法?就是让众生成就智慧福报。

最后一段,说明说法的次第,有四个次第。

第一个,是欢喜。“欲宣法,现欣笑。”佛陀说法的时候,他会先用功德相来摄受我们,让我们欢喜。如果你看《阿弥陀经》你会发觉,很明显地有这样的一层意思。你看佛陀讲《阿弥陀经》一开始,先赞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极乐世界的依报妙。依报有三个主题:宝树楼阁,宝树、楼阁、莲花;各种的宝物、光明、音乐等等;五尘的微妙殊胜。那么正报就是佛陀菩萨的庄严。诸位!佛陀在讲因果的时候,是先讲果报,你看,苦集灭道先讲苦谛,佛陀先讲痛苦的果报,然后再告诉你,这个果报是怎么来的;先讲涅槃的功德,再告诉你涅槃的功德是怎么成就的,讲道理。那么佛陀在引导我们亦复如是。他会先告诉你,有一个世界怎么好,然后再告诉你,你想不想去呢?那你想去,应该要记住什么样的方法呢?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所以佛陀在说法之前,先讲来生的功德让我们欢喜,欢喜益;再破恶,用各式各样的法门来破除心中的烦恼;再生善,生起智慧,“显现道义,无量功德。”最后入理,“授菩萨记,成等正觉。”我们成就道理以后不再退转了,佛陀跟我们授记,授成佛的记。说这个人经过什么时候,会在什么地方成佛,他的国土是什么名称,国土里住些什么人等等,授成佛之记。

整段的转法轮相,就是说明了三个主题:说法的内容、说法的功德跟说法的次第。佛陀度化众生,他知道一个人改变,只有通过思想的转变,所以佛法是从文字上用音声来说法。不过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我们看佛法,在佛教历史上转法轮要切成两块来看:第一个,佛在世的时候转法轮,佛陀是主动的,“为诸众生不请友”,主动积极的。所以我们看佛陀在转法轮宣扬佛法的时候,是佛陀的应化身还在;第二个,佛灭度以后,那就靠经典。那就不是主动,就化主动成被动,你就要主动去学习。

我们讲一讲佛陀在世一个主动度化的因缘。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生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看起来非常丑陋,在经典上说,他看起来不像一个人,像一只猪,根本不像一个人的样子。这个大富长者把他生下来了也就没办法,只好养养到稍微大一点,就把他丢到森林去了,让他自生自灭。这个小孩福德力不可思议,我们都知道福报是综合的,他虽然过去生有毁谤三宝的过失,所以今生丑陋,但是他有善业力,所以把他丢到森林,他也不会死掉。他吃这个森林里面的生果活下来了。但是这个人因为长得丑陋,就有自卑感,看到人很怕,就跑。

但是他有善根。有一天,佛陀知道这个丑陋人的善根成熟了。佛陀就变现一个大丑陋,跟丑陋长得一模一样的,当然身高高一点,来到丑陋的面前。这个丑陋一看,哎呀,这个人跟我长得一样,大欢喜!就跟他做朋友。两个人一起生活,一起去采生果,一起活动。有一天这个大丑陋就跟小丑陋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地方,好不好?他说:好啊!因为这个小丑陋跟他变好朋友了。这个大丑陋就带着小丑陋走到河边,两个就在河边坐着,这条河里就映出两个人的相状:一个大丑陋,一个小丑陋。大丑陋就拿出吃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丑陋吃。这个东西快吃完时,这小丑陋突然间看到这个河上面的影像,看到另一个丑陋突然间相貌变得很庄严。这时小丑陋就说:欸!你以前跟我长得一样,你现在怎么变得庄严了?大丑陋说:我跟你本来是一样的,但是我跟你吃东西时,看到远方有一队出家众,坐在那边打坐,我就用赞美的言词,不断地赞美他们,所以我就变得庄严了。他说:你也可以试试。这个丑陋因为对大丑陋有信心,他就用美好的言词赞叹:这个出家众很庄严,身相很具足,内心很寂静!他就不断用美好的言词,赞美前面的出家众。欸!他的相貌也变得庄严了,他起了大欢喜!这个时候佛陀从人的相状,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出佛陀的原来相状。这个丑陋非常感动,拜下去。佛陀就跟他讲四谛法门,这个丑陋当下证得初果。

诸位!这个丑陋根本不想学佛,他在森林里面,佛陀主动去找他的,但是他有幸生长在佛陀的时代。诸位!你要是生长在佛的时代,你不用来上课了。你该干啥干啥去,佛陀会去找你。但是你在佛陀灭度以后,那就没办法了,你就乖乖地来上课。因为佛陀在的时候,佛就是法。佛能够主动地出手,“为诸众生不请友”。只要你善根成熟,你不管学不学佛,都不是问题。但是佛灭度以后,佛陀的法变成文字相,你只有从文字去学习了,因为道都在文字里面了,它不会主动来找你,不可能!我们知道法灭恶生善,但是有主动跟被动之别。佛世的时候是主动地说法;佛灭度以后,我们必须要从被动中努力地学习思惟,才能够获得。

八、入涅槃相

好,我们看第八段的入涅槃相。

佛陀转法轮以后,既然示现是一个凡夫,就必须要示现老病死,这个才是正常的情况,所以佛陀也有死亡的一天。我们看看佛陀死亡是怎么回事?

我们请看经文,请合掌。

经云:“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殖众德本。”

我们先看佛陀入灭的因缘,再说明佛陀入灭所产生的功德。

他的因缘:“示现灭度,拯济无极”。佛陀的灭度,或者我们说佛陀的死亡,它有一个因缘。在藏经上说,佛陀八十岁的时候,吃了一种东西,很像现在的菇类,洋菇、蘑菇这种有毒的菇。当然佛陀也知道,他的因缘成熟了,就吃下去,吃下去就生病了。那个菇类听说是剧毒,所以非常严重地病痛。佛陀病痛就躺在床上,这时魔王出来了,魔王不是请佛住世,而是请佛灭度。说:佛陀啊,你一成道的时候,我就叫你赶紧灭度,你说你要度化众生,那么你三十岁出家,现在八十岁,已经度化众生五十年了,你也该休息一下、入灭了吧?佛陀说:“止!止!不须说,我自知其时。”就是你不要说了,我自己知道我入灭的时间,就把魔王打发走了。

魔王走了以后,阿难尊者进来了。阿难尊者是佛陀的侍者,诸位知道,佛陀就跟阿难尊者讲一件事,他说:我听说得到四禅定的人,他的寿命是可以达到一劫(一劫时间很长),佛陀已经成就四禅定了。暗示阿难尊者请佛住世。但阿难尊者那时没有请佛住世,当然这个也说明了众生的共业。佛陀讲了三次,暗示他说:“得到四禅定的人得住世一劫,佛已经成就四禅定。”讲了三次,暗示阿难尊者要赶快请佛住世,但是阿难尊者三次都没开口。佛陀就知道他入灭的时间成熟了。这时魔王再出现,佛陀说,你不用说了,我三个月后入灭。魔王欢喜地离开了。这就是佛陀入灭的因缘,度化的缘已经尽了。

不过,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佛陀的度化,从经典上可以看出两件事:第一个,“其可度者,皆已得度;其未度者,已作得度因缘。”佛陀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其可度者,皆已得度。”你有幸生长在佛世,他不管你烦恼多重,他也不管你业障多深,只要你有善根,佛陀可以“月映千江”,他可以同时到一千个地方、一万个地方,度化已经善根成熟的人。所以跟佛陀同世的人,有善根的几乎都度化了——“其可度者,皆已得度”。那我们生长在末法时代怎么办呢?没事!其未度者,皆已作得度的因缘。佛陀有所交代,他交代弟子们:把法整理流传后世。佛陀的音声相转成文字相,会流传到佛陀的像法跟末法,就是为未来的度化做了布局,这个我们待会儿再做说明。总而言之,佛陀看这个人世间里面该度的都度过了,没有度的佛陀也把这个文字留下来了。

佛陀的灭度,在《法华经》讲到一个道理:佛陀其实是可以住世一劫,但是佛陀没有这样做。《法华经》的解释是说,它讲一个故事,讲一个譬喻。它说有一个医生医术很高明,他几个儿子都身强力壮。但是有一天这几个孩子跑出去玩,不小心吃了毒药,这个毒药是慢性毒,这小孩子吃了毒药他也不知道怕。他父亲就对每一个人开了不同的药:这个是老大的,这是老二的,这老三、老四的,就把药写上名字发给他们。这些小孩子说,怕啥啊!反正我父亲是个医生,我着急什么?不吃了,就把药丢了。父亲一想这样不是个办法,这些孩子对他依赖性太重了。这个医生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把所有儿子集合起来说,我要到其他国家去旅游了,你们的药都帮你们收好在柜子里面,我都标上名字了,你们要吃就自己去吃。儿子也不当一回事。那么这个老爸就带着侍者,到其他国家去旅游了。过一段时间,侍者回来说,你爸爸死在国外了。哇!这个小孩子一听,不得了了!以前我们都靠父亲,依赖父亲的,现在父亲死了,每一个小孩子都冲到柜子里去拿自己的药,因为父亲死了要赶紧吃药了。

那么这是说明什么呢?说明如果佛陀长久住世,对众生没有好处。心生骄慢,弟子们不愿好好学习了,你靠在佛陀的身边,你就是依人不会依法了。那么佛陀示现灭度,大家有危机意识了,没有佛可以靠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法上学习,从佛陀的法去得到佛陀的道理,有这一层意思,让大家警觉无常。

其实修学是不能取代的。我再讲一次,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道送给你,不可能!所以宗喀巴大师说:“佛非水洗众生罪,亦非手拔有情苦;非将己德置于余,唯为说法令解脱。”佛陀出世,他不可能去拔除你的罪业,不可能!他也不可能把功德送给你。那么佛陀做什么事呢?“唯为说法令解脱”,佛陀把这个道理告诉你,让你自己去改变,你自己去走你该走的路。所以佛陀必须要入灭,因为修行是自己的事情,跟佛有没有住世其实没有关系。如果你好好学习,佛陀对你来说就住世;你不好好学习,你在佛的旁边也没有用。你看佛世的时候他的弟子,六群比丘有两个堕三恶道,生长在佛旁边跟佛出家,照样堕三恶道。所以你的修行成功失败,跟佛陀有没有住世没有关系,但是跟法有关系,三皈依真正的皈依是法。所以佛陀既然他不是扮演一个主导的角色,佛陀只是扮演一个次要的角色,佛陀的出世只是说法,那能不能改变是你自己的事情,跟佛在不在世没有关系。所以佛陀该走的时候他还是要走,这是“示现灭度,拯济无极。”

我们再看,佛陀灭度有什么好处呢?

“消除诸漏,殖众德本。”佛陀的入灭让我们知道:人只有靠自己,只有依止法修学。让我们知道从法当中产生善根,是这个意思。诸位!我们没有看到佛陀,所以我们不知道弟子们对佛陀的依赖。但是你看经典《遗教经》,那些亲近过佛陀的人,在佛陀灭度的时候,那种伤心是非常严重的。伤心到什么程度呢?连阿罗汉都哭啊,这不得了!阿罗汉这种没有感情的人,都忍不住要感伤!“世尊入灭一何疾哉!”佛陀怎么入灭这么快?能有一件事情触动阿罗汉的心,是非常难的。因为阿罗汉是安住在空,我们可以想像佛在世的时候,弟子们对佛陀那种依赖心有多重!你读读《遗教经》就知道了。那个悲痛啊!弟子们悲痛啊,诸天掉的眼泪像下雨一样。

但是,佛陀不得不这样做。他要让弟子们知道:我们真正皈依的是法,人是暂时的,佛陀的出世只是把法带动出来。所以我们成功与否,跟你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没有太大直接的关系。你愿意依法修学,这里面就有道,就有往生净土之道,就有转凡成圣之道,就有安乐之道。你愿意学习,佛陀就没有灭度;你不愿意学习,佛陀对你来说就灭度了。

丁三、结叹

好,我们再看最后一段的结叹。

前面的八相成道,是说明佛陀依止八种相状,来开显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这种如来之道。

我们看最后的总结。看经文:

经云:“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在经文最后,《无量寿经》把佛陀的身分成两块:第一个是佛陀的法身,这一块天台宗把它判作本门,根本的本,房间的门。就是说佛陀的身,有一个是不生不灭,就是佛陀的法身跟报身,这是佛陀自受用的,不能跟人家分享的。那么佛陀的法身,没有所谓的生老病死这一块,没有这个问题。佛陀一念明了的心,恒常安住在“常乐我净”四种功德,叫“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是赞叹佛陀的本门。

第二个,“游诸佛国,普现道教”,这个是赞叹佛陀的迹门。佛陀所示现的八相成道的一生的事迹,佛陀一生,他从出生到结婚生子,到出家成道转法轮,他是到十方世界里面示现。这个示现,古人有一个譬喻说:“千江有水千江月。”佛陀的法身就像月亮,佛陀的应化身就像月亮的影子,哪一个地方的水平静了,哪一个地方的众生善根成熟了,佛陀就示现八相成道,他可以同时照很多很多的水出现月影。这个月影就是有生灭了,有生老病死。

所以我们了解佛陀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没有生老病死的佛陀,“具足功德,微妙难量”;一个是有生老病死的佛陀,就是在两千五百多年前,陪着我们成长,陪着我们生老病死“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佛灭度以后,当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经典的结集。我们都知道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他带了一个一千两百五十个人的僧团到处走,活动范围在现在的印度、尼泊尔一带。佛陀是采取游化的方式,走到哪一个地方,有因缘就说法,所以佛陀的法是散落各地。

佛陀灭度以后,就是结集经典。这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叫大迦叶尊者,值得我们一提,对我们的贡献太大了。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有两大弟子:一个舍利弗尊者,一个目犍连尊者。几乎所有僧团的事情,佛陀都是交给这两个来做的。迦叶尊者排行老三。佛在世的时候,迦叶尊者以修苦行为主,他大部分时间是住在坟墓旁边,没有跟佛陀的僧团一起游化。佛陀往生以后,他的经典应该由舍利弗跟目犍连尊者来主持。但是这两个是先佛陀灭度。因为三世诸佛的常法,譬如泰山将崩,大石先坠,就是泰山要崩之前,大石头要先掉下来。所以三世诸佛的大弟子,都要先佛陀灭度。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在佛住世时都已经往生了。所以佛陀灭度以后,你看《阿含经》,僧团是群龙无首,有些阿罗汉看佛陀灭度了,万念俱灰就入灭了。这时迦叶尊者就很重要了。

他看到了两件事情,启发他要结集。第一个,他看到了非法的议论。他本来都是在坟墓里面修学,有弟子就通知他,说佛陀入灭了,你赶紧回来。他在回精舍的路上,看到六群比丘说的道理跟佛陀的道理完全不一样。他心想:佛陀刚刚灭度,众生的法就出现这么多的分歧,所以他觉得必须要有一个标准。这是第一个,他听到非法的议论。第二个,他得到佛陀的启示。在藏经上说,迦叶尊者回来看到佛陀棺木时,佛陀有一只脚是放在外面的,有一只脚是在棺木里面的。那么等到迦叶尊者见到棺木拜下去时,佛陀的脚再缩回棺木里面去。迦叶尊者就说:善哉大德!我当奉持正法,广为流传!迦叶尊者就知道,这个脚表示什么?流通后世嘛!他知道佛陀把流通后世的这个重责大任,交给了迦叶尊者。

所以这两种因缘:第一个,佛陀的启示;第二个,非法议论。迦叶尊者在佛陀灭度,第一个结夏安居,就昭告所有阿罗汉,请大家暂时不要入灭,我知道诸位遇到佛陀的死亡,阿罗汉伤心很重,但是请你们不要马上入灭,我们还有一个重要工作要做。我们必须把佛陀一生的法做一个结集。所以这时出现了声闻藏的结集跟菩萨藏的结集。声闻藏就是迦叶尊者提起来的,菩萨藏就是由阿难尊者来主持的,同时有了小乘跟大乘的经典。那么把这些曾经亲近过佛陀的小乘的圣者跟大乘的菩萨集合起来,你一句我一句:我在什么时候听过这段经文,你在哪里听过《遗教经》,他在哪里听过《阿含经》等等,阿罗汉把它结合起来,才有我们末法时代这个法宝的学习。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够好好地学习,就是佛陀的法身常住,是这个意思。

我们今天先把佛陀的八相成道——八个相状来引导我们趋向于如来之道,讲到这个地方。今天有没有问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戒定慧在一念间

居士到寺院是为了学习佛法而来,为了修行而来。修行就...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

问: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比如准提咒。 宏海法师答:...

浅讲《信心铭》

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

不能分心太多

一个皈依佛门不久的小沙弥,近日有些心神不宁,他不仅...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

正释四念处

所谓四念处,一、身念处,二、受念处,三、心念处,四...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萨再来

问: 请问法师,接触佛法以来经常听到这个人是法身大...

净业行人应当远离这十种地方

学净土法门的人,他的本怀是要出离三界的轮回,远离五...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禅秘要法经

尔时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诃迦絺罗难陀,聪慧多智,...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药王菩萨以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

《圆觉经》云: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

虚云老和尚法语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

【佛教词典】归依有三种

【归依有三种】 p1418 瑜伽六十四卷一页云:归依有三种...

【佛教词典】二印

指无相三昧印与有相三昧印。菩萨初入八地,上不见可求...

佛家的语言和礼仪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

星云大师:做一个好公务员

我们在国家机关服务,应该要有一些基本的观念,才能把...

大安法师:光明彻照十方愿

第十二愿光明彻照十方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若我...

如何对治念佛散乱与昏沉

学佛犹如掘井,认准一处,耐心地掘,不至得水,决不放...

佛经中关于「人身难得」的譬喻

在短暂的人生中,有的执著于事业、有的执著于爱情、有...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

万法虚伪,唯是一心,了悟自心,触目菩提

而妄从真起,波逐水生。即念即空,居然本体。非于念外...

终生享用不尽的东西在哪里

佛教经常让我们亲近善知识,人家说三人行必有吾师。如...

信能致富

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

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可从这四点来判断

岁月静静流过,无论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遭遇,我们都应...

大安法师:念佛机在什么时候放呢

现在制造了很多念佛机,是好事,也是坏事,何以故呢?...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的

你没有发菩提心,悟不了,为什么? 你连这个娑婆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