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教故事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净界法师
印光大师
梦参法师
佛经咒语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地藏菩萨
佛法入门
佛学问答
念佛
智慧
福报
放生
因果
修行
戒淫
忏悔
全站文章(第8页)
【随机推荐】
慧静老和尚昼夜如一的参禅功夫
坐一支香,行一支香。行啊,特别特别重要,一定要把住话头行。如果你行的时候...
感应上了就很容易,感应不上就很难
这就不是世间人的经验常识了。比如跑步,不快跑就已经有速度了;还没有行走就...
六波罗蜜成就了菩萨十种自在
诸佛菩萨,他一方面想办法调伏自己内心的烦恼,一方面在广大的人事当中积功累...
舍掉现在才能得到未来
一个菩萨的转变,他的转变是全面性的转变,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转变。这个转变的...
念头方向的不同就会影响到未来的命运
【复有多颂,成立如是无分别智: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
持诵《华严经》的感应,到底有多么不可思议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首菩萨...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邪淫乃万恶之首,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家庭不睦,功名废弃,前程...
道业未成,白白吃了常住这么多东西
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讲的因果,大乘经讲的都是因果。作为佛教徒,你是不是正...
只要遇到了净土法门,就没有空过的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这...
贤善长者妇堕饿鬼缘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在一树下盘腿而坐,静坐...
临终助念的重要性
由此因缘,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
念佛时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与徐福贤女士书》 在念...
文殊普贤,指归念佛
【原文】 按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
让心保持在没有名言的境界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字,所以修禅的学者要请...
修无常观能使自己精进修学
警世非常,觉诸幻化。 这是透过无常观,策发我们的出离心。虽然我们明明知道...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患则消灭。此二...
大乘思想为什么要强调福慧双修
我们前面讲到,当时穷子遇到父亲的心态叫做心怀恐怖,疾走而去。这个表示什么...
当死亡到来时,除了佛法的功德,其余的都带不走
你思惟死亡的时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余的都带不走,其余的对你都没有帮...
印光大师:临终舟楫(白话文)
佛制亡僧焚化,原本是为了令其离开分段生死的虚假形体,从而证得真常法身。所...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八个字,就是菩萨要以应...
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中,念佛往生极乐净土一...
开悟之后为何还要求生净土
问:诸佛出现于世间,原是为了度化众生。学佛的人只担忧未能开悟明心见性,既...
除念此六字外,了无一念当情
【原文】 倘肯至诚念佛,决定冥冥之中,蒙佛加被,令不受危险也。凡有疾病,...
汝若死得下痴心妄想,决定会现生往生西方
【原文】 念佛之人,但能依佛所说之净土三经,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固用不着...
严以律己不诿过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参与,你就要把你份内的事情做好。做不好,不管...
菩提心跟空正见是菩萨的根本
菩萨道在心中要产生三种力量──誓愿力、观照力跟行动力,其中这个誓愿力跟观...
把不妄语作为口业的最高准绳
口业,我们第一句话是病从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应该吃的东西,然后还一句...
在家人是否一定要到道场专心办道
问: 末学感觉在家人有负累,不能专心办道,希望等孩子长到十八岁成年之后,...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我们从学校毕业了,到社...
坦诚地面对一切人,才不会心有挂碍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于对解脱的信念不够强固,因而具体落实下来,...
现三宝形象的,都不应该随便使唤,否则损自己的福报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甚至礼拜,如同礼敬大比...
既然诸法都空,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
有人问:既然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毕竟空、无所有,十八空、什么都空,那...
对道心的改变要有警觉力
要盖成一栋房子不容易;要摧毁则很简单!修行也一样,要往上走,确实很难;要...
不受后有,它的下手处有两个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则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
妄想跟你过去的生命有关系
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观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
把你未来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
你必须把你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诸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把你未来的...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
《净土十疑论》白话译文
第一疑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只会发愿求生三界,...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百岁,久经浊世,已为可...
释尊以三重大悲悯念众生
略而计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信法,是为第一重大悲悯...
念佛法门了生死之易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
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故。】 修多罗翻契经,就是...
【荐】
本来一切诸法皆空,众生就是放不下
了生死怎么了?哪部经都要了生死、说放下,放下就自在了,他就是放不下,烦恼...
所有的烦恼都是由这三毒所发出来的
修行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切字。《高峰禅要》里也常强调要生死心切,就是针对我们...
以佛法智慧含融世间法
佛法是从觉性、实相的立场,来观察宇宙、处理人生的一切,因此具有最圆满的价...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
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就是开悟、解脱生死。我...
犯了根本罪如何才能重新受戒
受菩萨戒,有些人他可能会有质疑,他曾经受了五戒,或者他受了菩萨戒,犯了根...
有五种心态,决定五种果报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种人:他修善的时候,...
善根增长,烦恼淡薄的两帖药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打打佛七,打完佛七以后...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妄念压下去。你越压这个...
初发心菩萨应先求生净土
初发心的菩萨,大菩提心虽然发起来了,但是他还是业力凡夫,烦恼还没有断,无...
在这个无常的世间,一口气不来就成了隔世生命
发愿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如果放逸懈怠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听到净土...
卖酒肉的人为何能往生
古德有一本书,叫《念佛法要》,近现代的居士编的,他里面讲到一个故事说,在...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为...
掉举的三种情况
第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不暂安。 这个掉...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约果报,报障。 如得重病箭入体...
昏沉与睡眠的过患
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及后世生天及涅槃乐。 我们经常昏沉,或者睡觉睡的...
十根手指都不一样长,为什么老是要计较比较呢
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不断地陶冶锻炼自己成长、进步,因此要常反省自己、改变自己...
身上有福慧的香气,人家自然会靠近你
每个人都希望受到欢迎、赞叹、恭敬、拥护、护持,但这得要有福报智慧,且多与...
出家人还要写自己的延生牌位,那实在是舍本逐末的事
以前我什么书都喜欢看,医学、天文、地理、兵学等等,这些是中国的一套学问,...
口业清净得大智慧
密迹金刚力士告诉寂意菩萨:过去久远世时,有位神仙名楼夷,有位梵志名寂然。...
界诠法师三十多年的出家心路
我本来是1978年农历七月初五来到平兴寺,准备出家,师父说出家要选择日子...
在惜福的心性中,让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在佛门中的衣、食、种种资身的东西,都是由十方施主们省吃俭用供养出来的,所...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
虚老在世的时候,经常讲这两句话: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那时候,有的...
临终在定之心,即是净土受生之心
【原文】 客曰:弟子复忆昔念佛时,遇一禅人教云,念佛法门,只在第七识上用...
希求往生极乐世界是一种贪心吗
【原文】 客曰:弟子忆昔念佛,被人呵云,修行之人,当除贪嗔痴三毒。汝等念...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制品,那个时候我心中对...
拜占察忏得清净,地藏菩萨会特殊护念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
学了佛之后,烦恼渐渐就轻了
因为信佛,从佛的教化当中得到一些利益,得到一些好处。例如说我们人人都有烦...
只要能这样做,地藏菩萨都度脱你
佛又呼一声地藏菩萨,说南阎浮提众生他没有自性、不定的,今生是比丘、比丘尼...
念《地藏经》出了障碍怎么办
底下就是佛所说的偈子,是前头长行文的重颂。 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中都有一些贪、瞋、痴、...
持戒之人,所求如愿;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曾讲一个小故事:有一贫...
心不在内
【原文】 楞严征心,谓心不在内者,指真心也。若妄想心,则亦可云在内。此意...
贪淫之人有十种过患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
念佛一法,有事念与理念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谓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念...
四种修道的方便门
生佛不二,平等共有者,唯此现前离念灵知耳。诸佛以随悟净因缘,悟之又悟,净...
求观音菩萨来解决我们的烦恼和疾病
南无观音菩萨,今天观音佛七正式起七了。这次观音七因缘很殊胜,今天来了将近...
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做功夫,参念佛是谁,一定要细细地用心,不能粗。我们为什么要修,为什么要做...
遇到美色要念这三个口诀
一般我们爱一个人,我们不敢看,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不可以这么残忍,我们是这...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
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宏...
如何护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无量的功德
问: 请益法师。如何护法才如理如法,才能有无量的功德? 宏海法师答: 护...
生活安逸发不起厌离心,念佛不恳切,该怎么办
问: 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我不太清楚真为生死是...
嗔心的火烧的是自己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
遇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该怎么办
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提起佛号。 一、先离相...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 (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假如众生善根尚未成...
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中最为殊妙
念佛一法当中又有多门。这多门就是讲有四种念佛,再加上六度万行回向等。 首...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此二句,名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
八字文殊菩萨及其座下的八大童子
八字文殊菩萨,其形像系顶有八髻,前五髻,顶上一髻,顶后两髻,一一髻上皆为...
文殊菩萨的身世及其表法之功能
文殊全称文殊师利,梵文是manjusri,音译作曼殊尸利、曼殊室利,满祖...
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楷定。三量者,现量、比...
为什么这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
后面这几个动作,我们说明一下,蕅益大师说是表法的。主要有三个动作值得我们...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第一个,你要有 誓...
蝇头蜗角,迷人心志,世出世法,两皆亏负
【原文】 余母舅金赤城守赣州,因入觐归家,夏感疟证,隐几假寐,梦公署役人...
问他什么都不知道,但却是圣僧
这古来有很多人呐,看着好像他这什么也不知道,后来还是弘扬佛法了。太白顶西...
你自己不觉悟,谁拿你都没有办法
身为一个法师,我知道诸位不容易,你们在生活当中,你要工作,有家庭、有休闲...
我执和法执带来的障碍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无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复次,应知如是无明,于...
绝对不要去嫉妒,那个是人家的福报善缘
人与人相处,需要宽阔心怀去面对。小事情不要太在意,讲几句话,拿个什么东西...
障碍最怕一件事,就是你的坚持
以前我读佛学院,我们的教务主任在新生训练时,他在黑板上写一个熬字,老法师...
如此诵经,可得大利益
诵经,有三个重点(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第一个,你读诵的经典...
阿弥陀佛圣号最尊第一
佛法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更是径中又径,不须经三大阿僧祗劫就...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在佛...
为何要受持「不杀生」戒
说起五戒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五戒是中国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是一切戒律...
禅宗牧牛图
禅宗牧牛图,又名普明禅师牧牛图、禅宗十牛图。是祖师大德以画喻参禅开悟的过...
正月初九斋天的意义
一、斋天名义 斋天,又名供天,是正月初九寺院为众生祈福而施设的法事活动。...
性然法师:恩师传印上人晚年潜修净业及往生侧记
编者按:值上传下印上人示寂百日,传印长老嗣法门人并侍者性然法师将长老晚年...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庐山百八摩尼劝人念佛文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三世诸佛,证此心佛。 六道众...
五百罗汉介绍
001、阿若憍陈如尊者 阿若,意为了解,或译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际、知...
玄奘法师传
第一卷 玄奘法师,俗姓陈,单名一个袆字,生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升到真修。 真修的意思...
修行中种种的不顺障碍,跟我们的福报是有关系的
我们都在学习佛法,在研究佛法的道理的时候,都是唯恐不深不妙。但如果反省一...
破了戒的僧宝你没有资格去说,除非破见
你知道这个菩萨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错,就私下去找他,跟他劝谏说:某某人...
为什么说拜佛是最好的运动
我做小和尚时,每天给六祖大师的真身磕头,某天发现:我们俩长得差不多!你是...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
功夫用到纯熟程度,那种境界是不思议的享受
今天,我们能在这个道场用功办道,首先要想想慧可祖师,他当年到这里来修行,...
想要长相庄严,就要多诵大悲咒
诵大悲神咒功德不可思议。那天有人问师父一个问题,说看见有的师父修行挺好,...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离根尘 阿难!如是...
临终听到地藏菩萨的圣号,就能永不堕三涂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这世界当中,六道众生无论哪一...
在这个禅堂中坐一坐就有好大的功德
佛法传到中国来,唐、宋大兴的时期,多少文人、伟人在宗门下这个法门上得到了...
在家居士怎么样持守戒律
问: 阿弥陀佛!我是第一次听法师讲经。通过这次参加禅修法会,我获得了很多...
从随缘中得到无量法喜
我们在四祖寺举办禅七,四祖寺就是四祖开辟的道场,四祖留下来的开示,就是《...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把佛号的念力栽培起来,...
作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我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夜不倒单已经有四五年了,整晚上不睡觉,双腿子盘起来...
把念的地藏圣号和《地藏经》供养十方诸佛,福德不可思议
在第十二品《见闻利益品》,不只地藏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亦如是。所以观世音...
出家人对穷苦信众不能生骄慢心
建立了寺院,一定会有想学佛的人来近,接待这些人要很有礼貌。寺院是十方的,...
什么是真如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 清净本然,周遍...
什么都修不进去,你就念地藏菩萨圣号
【若人虽学如是信解。而善根业薄。未能进趣。诸恶烦恼不得渐伏。其心疑怯。畏...
志公禅师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
唐朝有一位得道高僧志公禅师,住在金陵,有一天他离开寺院下山游方去,当他走...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的世界。你要把它分清楚...
业是自己造作,也是被自心所保存
一个内心邪见的暴恶众生,心随境转,内心随着虚妄的情绪,身口意随之活动,就...
有这种信心,再加上三昧力加持,那真是所求如愿
【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即受生故。】 我们在修真如三昧的时候...
善慧菩萨的下生因缘
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时,提播婆底城的灯照王以正法治理国家,人民生活安稳而丰乐...
文殊菩萨善巧度化外道
在说法会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向舍利弗说道:我曾经见过文殊师利童子的度众教...
出家人没有悠闲的资格
古人多以务农为业,生活的主体是耕种,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工商业发...
想离苦必须念佛
夫六道众生,无一不欲离苦得乐。尤以我人道欲求离苦之心更切,以其八苦交煎,...
你以前见地超卓,为何现在反而变得这么平庸
【原文】 予未出家时,乍阅宗门语,便以情识模拟,与一座主书,左纵右横,座...
逆境才是考验你的时候
一点事情不如你的意,马上那个无明就来了,这也是业啊,修行就叫你在境界上面...
结夏安居——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
农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悬挂了结夏牌,为期三个月的结夏安居时间开始了,这是...
地藏菩萨转你的业,那因果还要还吗
人的寿命是无常的。人有病,病是死的因,有病不一定是死,不要把它错解了,但...
何谓「无生法忍」
这个无生法忍我们也解释一下。在古德的注解当中也提到,其实这个忍不是忍辱的...
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
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 一、造业前: 造业...
为什么专诵《法华经》,还能往生极乐呢
如莲法师,法名澄志(俗名张焕臣),吉林通阳县人。光绪己酉科优贡生,吉林法...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循业发现。 就是你这...
佛灭后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原文】 《善见》云:佛语阿难:我灭度后,有五种法,令法久住: 一、毗尼...
法不对机听了烦恼,反而生出障碍
佛说的法,就像一个病人害病了,害病了得吃药,那这就是缘起。因为他有病,这...
如何理解「名山底下无善人」
常离恶友,常近善友,生生常遇诸佛菩萨。大家不要认为朝五台山种了大善根、不...
破除心外无净土的邪知见
【原文】 破系心外无法者。就中有二:一、破计情。二、问答解释。 问曰:或...
你业障都不大,大了你就遇不到地藏菩萨圣号了
占察善恶业报,我们每个人心里头都有一个小尺子,尺子虽然不长,量一量自己都...
破除大乘无相的邪知见
【原文】 问曰:或有人言,大乘无相,勿念彼此,若愿生净土,便是取相,转增...
八德之孝悌
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印光...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你不要恃仗自己是富豪,而欺负那些穷困的老百姓。你一个...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事,但见自心。 比如举...
生老病死从哪里来,又将往何处去
佛陀住在维耶罗国乐音这地方时,有位贫穷的老母亲,来问佛说:生老病死到底是...
素食之妙
当今素食话题越来越热门。或为健康,或为环保,或为保护动物,或为长养慈悲心...
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
大乘寺的法堂和图书馆,都是以莲花为主题装潢的,对佛教不甚了解的人见后常会...
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 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良因法师答: 第...
真如三昧能遣除烦恼障、所知障
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坚固而不可破坏的意思,就是首楞严王三昧、或者讲真如三...
净土行人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
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既造恶业...
印祖举往生事例示人死六验
张福泉婶母刘氏,生性淳笃,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净等所说而念佛。又加家...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们参禅念佛也是...
圣安法师口述: 跟随虚云老和尚的日子
我俗名李荣,法号圣安,属牛。十五岁时跟随虚云和尚,三步一磕头,历尽艰辛,...
蕅益大师:选佛谱—净土横超门
按选佛谱分十五门,第十四、净土横超门,明四土九品位次,至为简要,故今录入...
蕅益大师: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序 如来圣教,虽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就路还家,复本心...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就是教我们去判定真跟...
莲池大师以十重法义别释净土教法兴起所因
序文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
持戒清净者能得五种功德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经典上讲: 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
【荐】
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以后(当然造业是一种身...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前面...
在任何急难恐惧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印光法师《示华...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有师言: 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
用功办道这件事,心要细,胆要大,气要刚
你们听《楞严经讲义》,你们应该把这个讲义销归自心,销归自己当下这一念。七...
受戒没学戒,犯了戒算「真犯戒」吗
问: 在多年前我受过菩萨戒,可戒场对戒条只字不提,从开始到结束都不知道戒...
受了菩萨戒,能否为生病的家人杀生做荤食
问: 弟子学佛多年,已受菩萨戒,吃长素。但家中老伴不吃素,平时相处是分锅...
梵网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通、别、圆四种教。 ...
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我们这么多人用功办道,怎么没有开悟的呢? 第一,我们对这个路途可能还没有...
积德才能延寿
【原文】 龙眼 宗伯陆公①寿九十七而嗜龙眼,龙眼遂价贵一方。又吾乡一老叟...
【荐】
佛教十宗略述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说法四十九年,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它们两个是汉贼不两立的...
你一造新殃,等于又添了一层污染
那时候在云居山,也有人偷懒,晚上也好白天也好,早板香、午板香不愿来,虚云...
用功办道这件事,应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
用功办道这件事,不论是几个七,天天如是、时时如是、分分秒秒皆如是才行呐。...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的思想: 第一个,...
无量劫来都被自己的妄想误导了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一定...
大安法师慈母往生记
关于助念问题,我可以把我一次助念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二零零八年九月份...
【荐】
如何修阴德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报人之德...
「中阴身」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佛经里面常常讲中阴身,这是表达什么意思?中阴身是表达众生临死的时候,神识...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何...
出世法是身后事,何不等晚年再修习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事耳,晚年修习,未为迟...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爱,于母生瞋。理则然矣...
生命入胎疑
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问彼投胎者,日在男女之...
专心一致,才能统摄你的心
各位同学在学佛过程中,切莫蹉跎岁月,一定要懂得如何时时刻刻把握时间,锻炼...
这一念的清净心就这么大的福德
什么叫无念的清净心呢?就是不执着,什么都看破了,什么都放得下。只是一念放...
持戒的方法次第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
把离苦得乐的念想提升为往生净土的念想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身、受、心、法,尤其是...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相信,你平常这么攀缘,...
上一页
第8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第19页
第20页
第21页
第22页
第23页
第24页
第25页
第26页
第27页
第28页
第29页
第30页
第31页
第32页
第33页
第34页
第35页
第36页
第37页
第38页
第39页
第40页
第41页
第42页
第43页
第44页
第45页
第46页
第47页
第48页
第49页
第50页
第51页
第52页
第53页
第54页
第55页
第56页
第57页
第58页
第59页
第60页
第61页
第62页
第63页
第64页
第65页
第66页
第67页
第68页
第69页
第70页
第71页
第72页
第73页
第74页
第75页
第76页
第77页
第78页
第79页
第80页
第81页
第82页
第83页
第84页
第85页
第86页
第87页
第88页
第89页
第90页
第91页
第92页
第93页
第94页
第95页
第96页
第97页
第98页
第99页
第100页
第101页
第102页
第103页
第104页
第105页
第106页
下一页
随机推荐
阿弥陀佛
吉祥
本源法师
佛七
圣严法师
蕅益大师
超度
禅修法门
业力
梦参老和尚
拜佛
嗔恨怨恨
人生感悟
鸠摩罗什
普贤行愿品
忍辱
佛法入门
皈依
仁清法师
佛弟子文库 http://m.fjwk.net/
文库首页
佛经原文
全部栏目
网站邮箱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