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净界法师  2023/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一三一讲)

甲三、流通迹本二门 分三:乙一、明付嘱流通;乙二、约化他劝流通;乙三、约自行劝流通;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一十八面,我们看甲三的“流通迹本二门”。

这一大科是本经的最后一科,就讲到迹本二门的共同流通分。迹门的内容主要的是开显佛慧,佛陀讲到中道的实相的智慧,这个是佛陀的智慧。本门是宏赞佛德,佛陀的所有功德都是以法身为根本,佛陀就讲这个法身的功德。

前面两科主要是把迹门跟本门分开说明的,迹门的智慧是怎么回事,本门的功德是什么情况。到了这一科,佛陀是把智慧跟功德结合在一起来作一个流通。这个流通,就是把前面的内容作一个结示劝修,作一个总结、劝修。

我们举一个例子,什么叫做功德跟智慧的结合呢?比方说,我们马上要去研究的〈如来神力品〉,佛陀显现神通,那是佛陀的三昧功德,但是你见到神通以后,比方说佛陀放大光明,你就能够产生断疑生信,有这种智慧的力量在里面。又比方说〈药王菩萨本事品〉,药王菩萨在佛前烧掉自己的双臂,那也是一种三昧神通功德的相状,与会的无数声闻众发菩提心。这不容易,声闻众,你要他发菩提心,龙树菩萨说比生死凡夫还困难。所以,佛陀的神通基本上是有教育效果的,这叫做无言说法。

所以,这一科以后,我们会看到很多的诸佛菩萨用神通的方式来教育我们,而不同于我们前面的二十品。前面的二十品佛陀都是用言说相,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功德,都是用言说。这以下,除了〈普贤菩萨劝发品〉除外,基本上都是诸佛菩萨话不多,直接显神通来教化你,而这个神通当中都含摄了佛陀甚深的智慧,也包括了佛陀广大的功德。这个地方就是所谓的迹本二门的共同流通分。

这个流通分,有三大科:

第一科,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明付嘱流通”。明付嘱流通,刚开始佛陀亲自出面,这个地方有两品,一个是〈如来神力品〉,一个是〈嘱累品〉。一个是佛陀显神通,一个是佛陀殷重地付嘱。这个就是付嘱流通,佛陀亲自出面来作一个总结。

第二个,约化他劝流通。这个就是菩萨现身说法。这个地方有五品:〈药王菩萨本事品〉〈妙音菩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陀罗尼品〉,还有〈妙庄严王本事品〉。这五品都是法身菩萨现身说法,来结劝我们去受持《法华经》。这个是约化他劝流通。

第三科,是约自行劝流通。这只有一品,就是〈普贤菩萨劝发品〉。就是,我们学了整个《法华经》的迹门智慧跟本门功德以后,我们怎么修学呢?会归到普贤菩萨的广大行愿,那种时空无尽的行愿,当作我们学习的目标。

所以这以下有八品,都是用功德来开显智慧,叫做无言说法,佛菩萨的无言说法。

我们现在先看“明付嘱流通”的第一品,〈如来神力品〉。我们先看附表的四十七,就是第六十四面。

我们看第一段,解释品目。

一、解释品目

妙用无方之谓“神”,有大威势谓之“力”。佛以不思议口轮,宣说“万行一心,一心万行”,以显“一佛乘”因果之迹本二门已竟,今再以不思议身轮,现大威德力之神通妙用,以付嘱流通迹本二门之教。令未信者生信,未解者领解,未行者起行。故曰〈如来神力品〉。

我们解释。什么叫神呢?“妙用无方”。佛陀的神通是依止内心的真如三昧所生起的,所以它有无穷的妙用。这是约总相来说。从它的别相来说,叫做力。这个力就是“大威势”,就是佛陀的神通能够使令我们众生断疑生信。这一科就是对《法华经》的修学生起坚定的信心,这个就是它的力用。透过神通来使令我们对一心三观、对法身的功德生起坚定的信心。

“佛陀以不思议的口轮,宣说‘万行一心,一心万行’,以显一佛乘因果之迹本二门已竟。”前面的二十品,佛陀都是用口轮说法,我们凡夫叫做口业。我们的讲话要么造善业,要么造恶业;佛陀的口轮,就跟车轮一样,这个车轮能够一方面带我们前进,一方面破坏种种的恶法。佛陀的口轮,要么不动,一动就是有灭恶生善的效果。

这当中前面二十品说的是,迹门,就是“万行一心”,一切万法回归到我们一念的清净心;本门,强调“一心万行”,一切菩萨的六度万行是一念的菩提愿所生起的。所以它整个是一切法就会归到清净心跟菩提愿。这个就是前面的迹本二门。

佛陀讲完迹本二门以后,这以下怎么做呢?佛陀就显神通了,就直接以不可思议的身轮现大威德的神通妙用,来付嘱流通迹本二门的教法,使令我们大众未生信者生信,未解者领解,未行者起行。这就是〈如来神力品〉的含义。

佛陀说法,他如果讲思议境,比方讲善恶的业果、讲十善法,说你布施成就福报,你持戒成就尊贵身,那么这个是可以理解的,讲这个因缘果报就不用显神通,讲给你听你直接就相信了。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生命是变化动荡的,所以痛苦。那么痛苦当中,你就没办法掌控。如果你能够掌握人生,你怎么会让你自己痛苦呢?而事实上,你不管福报多大,生命的变化性谁都掌握不了,你只能够坦然接受,所以生命是痛苦的。而痛苦当中,我们结论是,生命不能掌控。所以,从“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而推论到,只有进入涅槃是最安稳的。而这个也是思议境,所以佛陀也不用显神通。

佛陀会显神通,基本上就是讲不思议境了。就是这个理论超越我们六根的活动范围了。

比方说佛陀讲《阿弥陀经》。你说你业障深重,“但凭六字出乾坤”,你一心归命阿弥陀佛,就靠这个音声引导你,“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这个事情不可思议,一个音声能够引导你的散乱心、颠倒心,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比方说《法华经》。说你的心是真妄不二的,说,欸,我现在打妄想,你打妄想的心就是真心。怎么做呢?回光返照。你回光返照,它就变真心;你向外攀缘,它就变妄想。这件事情也不可思议。我们一念心具足两种面相,你说它是打妄想也对,但是它随时可以变成真心,就看你要不要,看你方法对不对。这个真妄不二的概念,这件事情也不可思议。我们每一个人同时两种身份,你可以把自己想成是业障深重的凡夫,你也可以想成你就是大富长者的儿子,就看你要扮演什么角色。你整天向外攀缘,你就是业障凡夫;你不断地内观真如,你就变成佛陀的真子。

佛陀一旦讲不思议境,那说法就不够了,只靠嘴巴讲话就没有用了,就是还要神通的辅助,就是口轮跟身轮要同时出动了,就是这个意思。佛陀口轮讲了二十品,后面的八品就开始佛陀亲自显神通,或者佛陀就请这些菩萨出来显神通,来证明《法华经》的真实性。

二、经文要义

法华妙义,乃诸佛所证之中道实相,难信难解。欲令流通后世,必先启信;欲令深信,须假神通威力。是故佛现放光、弹指、动地等神力,令见闻者,信深而知嘱重,发心流通妙法 。

《法华经》的妙义是三世诸佛所证的中道实相。中道实相,因地叫做一心三观,果地叫做清净法身。这个是不管因不管果都是难信难解的。所以,要流通如此的妙法,一定要先有信心,光理解不够,有信心才能够产生强大的愿力。

那怎么样生起信心呢?那就不是讲话可以解决的,那就要显神通了。所以佛陀放光、弹指,乃至于使大地六种震动,主要以这三种神力,使令见闻者“信深”,产生坚定的信心,才能够感受到佛陀付嘱的殷切,才能够真正地发愿流通妙法。

这个付嘱流通是佛陀亲自担任的,有两品:一个是〈如来神力品〉,是佛陀先显神通来断疑生信;到了下一品,〈嘱累品〉,佛陀就出言来殷重地付嘱菩萨要发愿流通。所以这一段偏重在断疑生信,下一品偏重在发愿流通,就这个地方有所不同。

乙一、明付嘱流通 分二:丙一、菩萨受命弘经;丙二、如来摩頂付嘱

我们看经文。回到三百一十八面,我们看乙一的“明付嘱流通”。付嘱流通有〈如来神力品〉跟〈嘱累品〉。我们先看第一科的〈如来神力品〉。神力品当中有两段,先看丙一,菩萨受命弘经。

丙一、菩萨受命弘经 分二:丁一、长行;丁二、重颂

丁一、长行 分二:戊一、菩萨受命;戊二、佛现神力

戊一、菩萨受命

先看第一段的“长行”,看“菩萨受命”。

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之。

“尔时”,佛陀讲完前面的迹门的佛慧跟本门的功德以后,就二十品讲完的时候,有一千个世界微尘数这么多的菩萨,这些菩萨是怎么来呢?从地涌出。我们知道,法华会上有的是本土的,比方说弥勒菩萨,这些是属于本土的;有的是从地涌出的,就是过去佛陀教化的。而从地涌出的相对本土菩萨来说相对资深,他们的修行阶位也高,跟随佛陀的时间也长,所以他们首先表态。

他们怎么表态呢?站在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就跟佛陀主动白告。这个时候佛陀还没有显神通,他们就主动表态了,说,我等于佛灭度后,乃至于包括世尊十方分身所在的国土,在十方分身的应身佛灭度之后,我等当广说此经。

“所以者何?”因为,从自利的角度,我们也希望能够在演说《法华经》的时候成就自己的“真净大法”。因为《法华经》的范围很广,下至凡夫,上至等觉菩萨都要受持。当然,等觉菩萨受持他是增道损生。这是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我们自己也想要成就真净大法。第二个,我们也希望能够弘传《法华经》,使令大众能够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乃至于来供养《法华经》。

这些从地涌出的菩萨是在整个法会当中最初表态的。这个表态,蕅益大师提出三点说明:

第一个,从时间上来看,这从地涌出的菩萨是发愿在佛陀灭度之后。

《法华经》跟净土宗的特点,都是圆顿法门,就是快速成就。一个直接契入名号,阿弥陀佛的功德;一个直接契入你自性的清净心。都是直接了当的,“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它没有时间再跟你修学什么三乘,先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它是直接契入真如。这个圆顿法门,我们前面说过,到了末法时代是特别需要。你如果生长在正法时代,你的寿命长,外在环境也特别好,对你的修行来说不着急,你没有急迫性,你先修修权法再会权入实,是可以的。但是末法时代,寿命短暂,烦恼粗重,恶因缘特别多,这个时候你必须怎么样?蕅益大师说,非圆顿法门无以救拔了。所以他们特别强调,他的时间点是在佛陀灭度,特别是末法时代。这第一个。

第二个,处所。他的处所是锁定释迦牟尼佛十方分身的国土,报答佛恩。因为他生生世世蒙释迦牟尼佛的教育而成就。

第三个,是利益。他希望自己跟众生成就“真净大法”。

蕅益大师说,为什么《法华经》的清净加一个真实呢?就是拣别二乘的清净。二乘人的清净,那是一种暂时的寂灭相。他修无常、苦、空、无我,把内心的功能全部停下来。说我现在打妄想,那怎么办呢?我希望清净。很简单,把妄想停下来。但这有个问题,你直接把妄想这个开关给关掉,你断了妄想,你也断了菩提性,就变成一潭死水。所以,这样的清净不是真实的清净,你违背真如佛性了,因为真如佛性是真空妙有。就是你违背你的本性,你用强大的无我观把整个心给停下来,这是违背人性的,你靠了一种外在的力量让你自己进入寂灭。所以这个不叫真净,这是一种假相的寂静。

只有透过智慧的引导,把妄想转成真如,就是转识成智。所以佛法强调转化。因为你的心本来就灵灵觉觉,就是真空妙有的。所以,真净就是转化的,叫做真实的,就是把你本具的本性显现出来。

戊二、佛现神力 分五:己一、放光动地;己二、普见大会;己三、诸天称叹;己四、众生归命;己五、世界合一

我们看戊二的“佛现神力”。

在从地涌出的菩萨表态以后,当然还有很多人没有表态,所以佛陀就要显神通了。第二段,佛现神力。这个地方有五段。

己一、放光动地

先看第一段的“放光动地”。

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 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

这个神通有两段,第一个是放大光明,第二段是大地震动。先看“放大光明”。

尔时,世尊就面对文殊师利菩萨等无量百千万亿这些旧住娑婆世界,就是这些本来就是在娑婆世界依止释迦牟尼佛修学的法身菩萨,还有四众弟子,还有八部鬼神,在这么多的大众前现大神通力。

这有三种神力:

第一个,出广长舌相,上至大梵天。出广长舌相,主要是要证明佛陀所说的法是真实语。它不是方便说,是佛陀的内心真实想说的话。这是第一个,出广长舌相。

第二个,毛孔放光。他一切身上的毛孔,放于无量无数颜色的光明,而这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这个地方还不但是释迦牟尼佛放光明,同时间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这些来自十方分身的诸佛,也是同时地出广长舌相,身上的毛细孔也放大光明。

一般来说,佛陀的放光表达的是智慧,因为智慧破除黑暗。但是我们很少看到佛陀是用毛孔放光的。你比方《楞严经》佛陀是头顶放光,有一些是白毫放光或者卍字放光,可能就是身体的某一个部分。只有《法华经》的这个流通分的时候是毛细孔放光。那么这是表示什么意思呢?

蕅益大师说,这表示放一切光,照一切土。也就是说,佛陀这个光明,真如实相的光明,是没有死角的。这个世间上没有一个黑暗的地方,全部照得到。那表示佛陀的智慧是周遍性、圆融性的。

这什么意思啊?就是你从初学《法华经》开始,你一个生死凡夫,你当然从一念随喜修起。因为我其他的也没办法修,我就是想办法去随顺它,我欢喜它,就这么一个一念随喜。那以一念随喜,你的智慧跟佛陀究竟的智慧是平等不二的,就所谓的“六而常即,即而常六”,只是说浅深不同。我们现在是名字位的佛陀智慧,佛陀是究竟即佛陀智慧。但是这个智慧,其实本质是一样。

比方说,我们现在是生死凡夫,我业障很重,我去拜忏。我拜忏的时候,我学了《法华经》,我当然不能从因缘观去拜。从因缘观去拜,想灭掉无量无边的罪业,这样子我拜到什么时候啊?你不能够从因缘上说,你造罪造了无量无边,却要把这无量劫来造的罪业在今生要拜完,不可能。

但是你要从理观,把所有的罪业拉到一念心性,然后启动你的一心三观,即空即假即中。从即空的角度,离相的角度,我的清净心本来没有罪业,这很重要!本来没有罪业。第二个,从即假。这个罪业是唯心所现的,它是一个假名假相而已。所以“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只要我心不再造作,我不再熏习它,这个业就沉淀下来,就即假。所以,你是一个生死凡夫,你操作的智慧跟佛陀智慧是一样。你看佛陀,他的种种的三昧神通,无量的百千陀罗尼门,他也是操作一心三观。他操作的方法,就跟你在拜忏的操作方法模式完全一样。当然,佛陀操作一心三观比我们自在圆满多了,但是你不能忽略,本质是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权法的智慧不一样。比方说你修空观、修无常观。你修无常观对治烦恼,那对不起,你今天要修净土,你这无常观就没有用了。你不能用无常观去看净土,这净土一看就没有价值了。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无常故苦,苦即无我,无我故空。你不能这么去看净土。

所以,你修空观的人,你变成要很多套模式。我在修出离心,我就修无常观;我现在修净土,欸,我就改成修假观。所以,你如果不修一心三观,你就要修很多套智慧,当你要断恶的时候修一套,你要修善的时候修一套。《法华经》不用,你把一心三观学会了,一切的断恶修善,包括往生,包括成佛,全部都用得到,放诸四海皆准,都是圆顿。

所以,为什么佛陀的智慧可以从毛细孔放光?就是他这个光明普遍涵盖,没有死角,任何法门都可以跟它对接,这就是佛陀智慧圆满的地方。

这个地方讲到因地的智慧,放大光明。

我们看果地的功德,大地震动。

释迦牟尼佛,及宝树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

释迦牟尼佛跟宝树下的十方分身佛显现光明的时候,显现多久呢?“满百千岁”,就是十万年。然后就把舌相给收摄起来。那么接下来,就“一时謦欬”,謦欬就是小声的咳嗽,就把这个喉咙通畅一下;而且“俱共弹指”,就同时以手弹指。这两种声音合起来的时候,“遍至十方诸佛世界”,使令大地六种震动。这个大地六种震动,表示《法华经》的果地的功德,就是六根的转变,从杂染的六根转成清净的六根。

我们前面说过,六根是一念心性——“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它对外的窗口,它本来是清净。本来是清净怎么会被我们操作成染污呢?

我们再讲一次,问题不在六根。那说,欸,我现在开始,我眼睛什么都不看了,我耳朵什么都不听了。你就搞错了,问题不在六根,是六根背后那个攀缘心。

所以,当我们修学一心三观的时候,诸位!你开始修一心三观的时候,安住清净心的时候,最明显的就是你的六根会改变。就是你六根还是看东西,但是你那个攀缘的力量,力道减低了。所以,你过去所累积的烦恼业力,那个影像慢慢脱落、慢慢脱落、慢慢脱落。所以蕅益大师说,修习真如三昧,就是一心三观的人,你的人生会变成淡薄。恭喜你!因为你就是在淡薄当中开始消业障。

所以,你检查你的修行有没有进步,你看你的六根。你发觉你六根的口味越来越重,那你就要小心,尤其是净土宗的人。因为你六根的攀缘,你不踩刹车的时候,它是辗转相续。它的问题在哪里?就是,你攀缘,本来只是你一个攀缘心,很简单,一念妄动,带动六根攀缘六尘。好了,你去攀缘六尘,六尘给你的信息又刺激你的攀缘心,然后你就用更重的攀缘心再攀缘下一个六尘。所以这个六根的染污相就越来越重、越来越重。

所以你到晚年看一个人会不会往生,就看他的六根,是往内收的一种内观的六根,还是向外攀缘的六根,因为你六根一旦向外攀缘,那带动的就是生死业力了。所以,你一个人要能够往生,不完全是佛号而已了。当你六根向外攀缘,你看你一个人,稍微一件事情就让你不断地感到烦心,就是你这个人很容易被外境影响,那表示你生死业力很重。因为你那个六根粘性太强了,你卡太多生死业力了。

所以,你今天要往生,一定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你一定要把娑婆世界的业力慢慢减少,叫做带业,业力慢慢沉淀;净土宗的愿力慢慢地增长。当你的往生的愿力强过生死的业力,那就恭喜你了,强者先牵,就是往生了!

那么关键来了,怎么都摄六根呢?这个地方要讲清楚。很多人到晚年说,欸,我要收摄六根,印光大师也叫我要收摄六根!他就是透过事修,拜忏、念佛。没有用的,因为你六根是向外攀缘,你这个大局决定以后,你用事修没办法挽救这个向外攀缘的力量。

你只有一个方法,修理观。你观想你一念心性本来清净,万法唯心所现,你攀缘什么东西呢?你攀缘的都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假相。这个时候你从根本上的内观把攀缘心停下来,这才是根本解决之道。否则你用事修,那叫做杯水车薪。当你的大局的洪流是往外攀缘的时候,你短暂的事修是停不下来的。

所以这个地方很重要,转变六根只有透过内观的一心三观的智慧。就是安住清净心,发起菩提愿,把向外的六根转成内观的六根。

己二、普见大会

其中众生,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见此娑婆世界,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及见释迦牟尼佛共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坐师子座;又见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既见是已,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前面的佛陀显神通,放大光明,大地震动,所加被的是娑婆世界的与会大众。这以下佛陀又显了另外一个神通,让娑婆世界以外的十方世界的众生,也能够同时看到这些法会上的各种的神通变化。这其中谁看到呢?在十方世界,有凡夫众生,或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八部鬼神,以佛陀的神通力加持,都能够看到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还有在宝树下的十方分身佛,还有多宝佛;也看到了法华会上无量无边百千万亿的法身菩萨,还有佛陀四众弟子,皆共围绕释迦牟尼佛。他们也看到了各种的光明跟大地的震动。所以这些人也是皆大欢喜,得未曾有。

这段古德解释说,法华弘通,因缘殊胜,至此即将圆满。这些十方众生因为大乘善根不具足,不能够参加这个盛会,所以佛陀以神通力使令他们能够在远方见闻,种下一个未来得度的因缘。他们见闻以后,就会欢喜、供养、赞叹等等,看下面就知道。

己三、诸天称叹

即时,诸天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国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

十方世界的这些众生,看到了这些法华会上的佛菩萨,还看到了光明跟大地震动。同时,诸天……六道里面福报最大的就是天,因为他有神通力,他有广大的福德力,所以诸天就在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一个国土叫做娑婆世界,这地方有佛叫释迦牟尼佛。这释迦牟尼佛正为诸菩萨摩诃萨讲大乘经,名《妙法莲华经》。这是一个教授大乘菩萨的法门,也是十方诸佛所共同弘传的法门,所以“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

这段经文是这样,就是说,佛陀显神通,让十方世界看到法华会上的各种的神通变化,但是这个时候大众还不知道,第一,佛名何等?第二,何事集会?第一,说法主到底是谁?第二,佛陀是说什么法?这两件事没有人知道。所以必须由十方世界的诸天帮大家去说明,说“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

那么,这样子的目的是什么呢?有两个目的,希望大众能够,第一个,深心随喜妙法;第二个,礼拜供养如来。因为他们没有因缘参加,就表示他们善根不成熟。就像诸位,你们能够在今生的生命听闻《法华经》,那肯定你要感谢你的过去生,你过去生一定是跟《法华经》结过善缘。佛陀希望没有参与的这些十方众生,也能够趁此机会随喜妙法,还有供养佛陀,所以让他们看到。然后诸天就把这个佛陀的名号、《法华经》的经题讲出来。

己四、众生归命

彼诸众生,闻虚空中声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 牟尼佛!以种种花、香、璎珞、幡盖,及诸严身之具,珍宝妙物,皆共遥散娑婆世界。所散诸物,从十方来,譬如云集,变成宝帐,遍覆此间诸佛之上。

彼十方世界的众生,听到虚空中的天人的音声以后,就当下合掌,然后向于娑婆世界称念: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就至诚地称念佛号。并且同时用花、香、璎珞、幡盖,还有自己身上的种种庄严之具,乃至于自己收藏的珍宝妙物,就向着娑婆世界的方向遥散,往这个方向去遥散。其所散诸物,仰仗佛力,就从十方世界来到娑婆世界,然后在空中汇集成一个广大庄严的宝帐,而覆盖在此间的诸佛上面,每一个佛前面都有一个宝盖,用来供养世尊。

这段经文等于是讲到十方众生供养世尊、随喜妙法,就用自己现前珍贵的庄严资具或者是香花等等去供养。当然,这个地方等于是跟佛结缘,也跟法结缘,这两个都很重要。修行依人又依法,这两个缺一不可。

这样子,佛陀神通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因为十方世界的大众,没有参与的,也结下善缘。最后佛陀要作一个总结了,这个神通要作一个收尾。看己五的“世界合一”。

己五、世界合一

于时,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

佛陀放大光明,大地六种震动以后,最后把十方世界彼此间的距离完全消灭了,就变成同一片佛土。在表法上就是说,前面的佛陀智慧的光明是因地,大地六种震动所表示的的六根的转染成净是果地。

《法华经》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因果是可以整合的,妙因妙果不离一心,佛陀用一念心性整合了因地跟果地。因为,你因地在哪里修学?在你一念心性修学。果地的法身是从哪里显现?也是从一念心性显现。所以,他从一念心性贯穿了因果。说是因地叫做万行回归一心,摄用归体;果地是一心生起万行,叫依体起用。所以他一心是整合的,整合因果。

身为凡夫,如果你不修一心三观,你的修行是片段的。你看你一天天,早上去做义工修福报;中午睡醒拜一部八十八佛,拜忏;到晚上读一部《阿弥陀经》,念个佛号,你这个修行叫做多元片段。因为你每一个法门都没有会归到心性,只是用当下的这一念生灭心。你用布施的心去做义工,回到家用忏悔的心拜忏,到晚上用念佛的心来念佛,所以你都是用表层的生灭心去修行,你没有把它回归到深层的一念心性。

那这有什么问题呢?你这种善根是容易退转的,因为你这个根没有扎到实际理地,你这个根在这个土地上种得很浅。可能两生三生以后,你这个修行的善根——尤其是福报大的时候,一个人善根最容易退转就是福报大的时候,因为那个福报会刺激你的六根向外攀缘。这种就是福报大,生死业就容易大。

那你如果修《法华经》不一样,《法华经》是法法消归心性。你早上做义工,你是依止清净心菩提愿做义工;你拜八十八佛,也是用清净心菩提愿;回来念佛,也是清净心菩提愿。所以它形成一个怎么样?“无不还归此法界,无不从此法界流”,它形成一种善根的循环力。这种善根不容易退转,因为你的所有的善法是直接地扎进去大地的深处,这种善根不会退转的。

所以这个地方是很重要!就是《法华经》的特点来自于它的总持的力量,它可以把一切法总持而会归到心性,然后就是用一切法去加强你的清净心菩提愿;然后用清净心菩提愿再去产生一个善法……就形成一个善的循环。事修帮助理观,理观又帮助事修,你这个善根怎么会退呢?所以你来生会继续往前走。

所以这个就是所谓的十方世界的国土整合成一心真如,整合成一个佛土。

到此佛陀的神通就圆满了,就是把《法华经》的因地、果地,最后一心真如统摄因果,都显现完了。下面佛陀就要结劝了。好,我们先休息十分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

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的...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少吃肉的10个益处

美国《健康》杂志刊文,总结了少吃肉的10个益处。 1.减...

一生中不必计较的20件事

1、吃亏:吃亏是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

【佛教词典】舞菩萨

(菩萨)金刚界曼荼罗中,内四供养菩萨之一。...

【佛教词典】沉冥

(术语)沈于生死冥于无明也。楞严经四曰:引诸沉冥,...

【推荐】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自在观音

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

跳下悬崖找活路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

三身佛

众生成佛时有三身,称为三身佛,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

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