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净界法师  2023/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一四七讲)

丙四、明人护 分六:丁一、略明本事;丁二、标能化所化;丁三、明能化方便;丁四、明所化得益;丁五、结会古今;丁六、闻品进道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七十面,我们看丙四的“明人护”。前面是讲到咒语的保护,这以下指的是善知识的护持,人护。

我们看附表第五十八,<妙庄严王本事品>。首先我们解释品目,看内容。

一、解释品目

本师宣说弟子过去世中的一段行业事迹,称为“本事”。此品说明无量劫前,有一大国王名“妙庄严”,即法华会上,华德菩萨前身。虽具大乘善根,然此世却信奉外道,执著邪见。幸赖其夫人及二子誓愿胜德之力,而得见佛并听闻法华经,终能转邪归正,精进修行,成就“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入于“分证即佛”阶位。以此因缘,名为“妙庄严王本事”。

我们先解释品目。在这一品当中,本师宣说他的法华会上的其中一个弟子。这个弟子是谁呢?就是华德菩萨。他在法华会上已经成就法身了。这当中讲了他过去因地的时候一段的事迹,就是他以前在做妙庄严王的时候那一段事迹,所以叫做“本事”。

这一品说明,在无量劫前有一个大国王,叫妙庄严王,他就是法华会上华德菩萨的前身。他做妙庄严王的时候是有大乘善根的,但是在这一生却信奉外道,执著邪见。这邪见是非常严重的!结果幸赖他的夫人跟二子,他的夫人跟两个儿子,以誓愿力跟三昧力来救拔他,使令他能够见佛,听闻《法华经》,最终改邪归正,乃至于发心出家修行。就在这一期生命当中,成就“一切净功德庄严三昧”,入于大乘的见道位,分证即佛。以此因缘,名为<妙庄严王本事品>。

简单地说,这一品就是讲妙庄严王。妙庄严王其实当时是一个凡夫,他信奉外道,起了邪见,这个是一定会堕落的。我们说一个人起烦恼不见得会堕落,但这个邪见是非常严重的,会遮蔽善根的。但是他竟然在善知识的引导之下,不但从邪见里面产生反转,而且精进修行,在这一生成就大乘见道位。那不可思议。

当然,从经文来看,他仰仗两种力量:第一个,他过去的善根力强,他过去学过《法华经》;第二个,他的福德力也深,他过去护持他的同参道友,所以他同参道友过来救他。所以这个《法华经》修行就是仰仗善根力跟福德力这两种因缘。

二、经文要义

本品介绍法华会上,华德菩萨、妙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等四位法身大士,过去生中,共修妙法因缘之事迹。

此中为明诸法生起,皆有因缘。欲得成就圣道,当立定誓愿,多植善根,并广结法缘,多行方便。则能生生世世,与善知识,互为菩提眷属,彼此提携引导,成就不退无上菩提之功德。

这一品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在法华会上的四个法身菩萨。第一个,华德菩萨。华德菩萨,他的前生妙庄严王就是这一品的当机众。还有妙音菩萨。妙音菩萨是示现做他的夫人,做妙庄严王的夫人。药王、药上两大菩萨,示现做妙庄严王的两个儿子。所以等于是三个法身菩萨去救一个凡夫。当然,这地方有一个过去的因缘,我们待会再说明。

这一品主要讲到诸法因缘生。你要成就圣道,善根力固然重要,因缘力也很重要。所以,你在因地的时候能够发愿,一方面多植善根,一方面广结法缘,多行利他的方便,那么有什么好处呢?生生世世能够得到善知识的资助,互为菩提眷属,彼此提携,能够成就不退无上菩提的功德。

这四位菩萨,就是华德菩萨、妙音菩萨、药王、药上四个菩萨的因缘,我们简单说明一下。

就过去生有一尊佛出世。这尊佛出世以后,说法,时间到了,入灭。就是从正法到像法,像法到末法,就是一尊佛的末法时代。就等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代。佛陀入灭了,但是法还在。就是某一尊佛的末法时代。

这个时候有四个比丘在僧团里面住,一起修行。修什么呢?修《法华经》。这四个比丘修《法华经》,得到信解以后,想深入,就发觉这个僧团的事务太多了,所以就相约,就是想要搬到深山去住。这四个人就离开了僧团,到更远的深山去住。

到了深山以后,问题就来了。修行要汤药、卧具、饮食、衣服四种供养,那谁来供养呢?这深山人烟稀少。这个时候其中有一个比丘说,这样子吧,与其我们四人得不到供养,今生空过,不如这样子,你们三个好好修行,我来护持你们。所有的需要你都告诉我,我负责去帮你们托钵,我护持你们。那三个比丘也答应了。这三个比丘在这个护持比丘的护持之下,果然当生成就圣道。

这个护持比丘从深山的山上走下来托钵,说,欸,我需要件衣服,他需要一个钵,他需要什么饮食……他全部包办这三个人所有一切的所需。他从山上走下来托钵,再从山下走上去,因为事务繁忙,就荒废了道业。一方面,他在人世间托钵的时候偶遇国王出巡,看到国王出巡心生羡慕,对这荣华富贵的境界心生羡慕。因为他心思散乱,没办法。所以他以护持这三个比丘成就圣道的福德力,跟他自己对国王的这一念贪爱的念想,他这以后生生世世做国王,在人间做人王,到天上做天王。当然,享受福报也就算了,所以其他的三个比丘成就圣道都没有出手相救。

直到他这一生变成妙庄严王。因为他生生世世做国王,这个贪爱的心就不断地增长广大,后来在这一生的时候就起了邪见了。邪见生起的时候是大障道,所以这三个成就圣道的比丘就想,再不出手相救,恐怕为时已晚。所以三个就以法眼视之,就相约,一个做他的夫人,两个做他的儿子,就三个人去做他的菩提眷属,来共同救拔这个妙庄严王。救拔的过程,我们看经文再说明。

回到讲义,丙四的“明人护”,就是这个善知识的救护。这地方分六段。

丁一、略明本事

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

这一段“略明本事”,就简单地说明这个妙庄严王当时发生这件事情的时空背景。

佛告诸大众,这个时空背景,时间非常久了,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当时有一个佛出世,这个佛叫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云雷音指的是他说法的音声具足大威德,像空中的雷一样的,能够音声远传。宿王华,就是他的慈悲心。这个宿王华指的像月亮,慈悲心。智,当然指中道的智慧。所以他是具足威德力、慈悲心跟智慧的一个多陀阿伽度,就是指的是如来;阿罗诃,就是应供;三藐三佛陀,就是正等正觉。这个佛出世。

他依报的国土叫光明庄严。投生在这个国土的人具有善根,所以招感光明;又具有福德,所以招感庄严。一个光明,一个庄严。他的劫名叫喜见,因为当时的环境国富民丰,无诸灾难,为一切众生所欢喜乐见。

一般来说,一个人能够生长在一个佛的正法时代,跟佛陀同世,那你起码是多善根多福德,否则你不可能跟佛陀同一个时代。你在同一个时代,又做那个国家的国王,那就是大善根大福德了。妙庄严王就是出生在这么一个背景。

先解释当时的时空背景。

丁二、标所化能化

这以下丁二,“标所化能化”,首先标出所教化的众生跟能教化的佛菩萨。先看第一段的“所化”。

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

这一品的当机众就是妙庄严王,他生长在云雷音宿王华智佛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光明,充满了庄严,而且到处都是大家欢喜看到的各种景象:国富民丰,无诸灾难。这么好的环境,他竟然生起了邪见!这个是所教化的对象。

那么谁去救拔他呢?

有三个人救拔他。其王夫人,名曰净德。这个净德就是妙音菩萨示现。他两个儿子,净藏、净眼,净藏就是药王菩萨示现,净眼就是药上菩萨。有三位菩萨示现做他的眷属。

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所谓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毘离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方便波罗蜜、慈悲喜舍,乃至三十七品助道法,皆悉明了通达;又得菩萨净三昧、日星宿三昧、净光三昧、净色三昧、净照明三昧、长庄严三昧、大威德藏三昧,于此三昧亦悉通达。

妙庄严王的三个眷属,就包括夫人跟两个儿子,都是法身菩萨示现。我们介绍这两个儿子的功德。

这两个儿子有大威德力,而且福德智慧具足。为什么呢?因为他因地久修菩萨所行之道。什么是菩萨所行之道呢?这以下说明,包括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这是六度。菩萨修六波罗蜜,到了法身菩萨他是修十波罗蜜;他把这个善巧方便开出四波罗蜜,就是包括方便波罗蜜、愿波罗蜜、力波罗蜜跟智波罗蜜,这是善巧方便。这十波罗蜜是正行。它的助行就是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来加强他的菩提心;也修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当然主修就是四念处,来调伏烦恼。“皆悉明了通达”,不管正行十波罗蜜,不管是助行的慈悲喜舍、四念处,都通达。

在这么一个殊胜的因地之下,就成立他的功德了。这个功德就有七种三昧:

第一个,成就菩萨净三昧。就是你进了这个三昧以后,它自然能够清净你的三种烦恼: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它会加强你的清净心。这种是净三昧。

第二个,日星宿三昧。日星宿三昧是假观的智慧。你入了这个三昧,通达十法界十如是。你看到这个相状,你就可以知道这个相状的前因后果,各式各样的因缘果报本末究竟。这是假观的智慧。

净光三昧。这个“净光”,这个光明指的是禅定。他由这个禅定能够显发各种的神通力,游戏神通。就是入这个净光三昧,他显现各种神通。

净色三昧。净色三昧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普现色身三昧,他能够现十法界的身。

净照明三昧。净照明三昧能够照了一切法的差别相,所以他能够观机说法。前面的净色三昧是现身,净照明三昧偏重在说法。

长庄严三昧。他现庄严相的时候入这个三昧,这个庄严相能够长时不灭,长时间地现身,他寿命可以一直延续下去,不会消失掉。长庄严三昧。

看最后,大威德藏三昧。大威德藏三昧就是在一念的智慧、慈悲心中含摄万德。这指的是菩提愿。

所以,于这七种三昧皆悉通达。

我们在修《法华经》,知道有因地跟果地。从因地来说,名字位、观行位的前三品就是随喜、读诵、说法,这三品基本上都是主修般若波罗蜜,就是根本智,再兼修四念处、四无量心来调伏烦恼。

到了果地以后,才真正地广修十波罗蜜了。这个时候发菩提愿,从空出假。在发菩提愿的时候,就开始成就各种三昧了。这种三昧我们前面说过,在操作的时候很少单一的,往往互含互摄。比方说你要为众生说法,你一定要普现色身三昧;现身以后,你要观众生的机——要说什么,就净照明三昧;如果对这个众生的说法不是短时间的,要长时间地相续,你又用得到长庄严三昧。所以往往在操作当中他的三昧是互含互摄,重重无尽的,不是单一来使用的。

这说明他从因地到果地,这两个儿子是相当资深的法身菩萨,通达这七种三昧。

丁三、明能化方便 分三:戊一、时至;戊二、论议;戊三、现化

戊一、时至

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

时至,就说明这个妙庄严王度化的时机成熟了。所以,佛陀观察妙庄严王因缘成熟,为了引导妙庄严王,以及愍念当时的众生,而宣说《法华经》。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今天妙庄严王的学佛是由于他的夫人跟两个儿子的善巧方便引导,显神通的引导,但是真正的度化还是听经。就是,神通方便只是一个方便;你要能够真正地破邪显正,还得靠《法华经》的智慧。所以,真正的能度化的,就是《法华经》。

戊二、论议

我们看下一段,戊二的“论议”。论议当中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时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合十指爪掌白言:愿母往诣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我等亦当侍从亲近供养礼拜。所以者何?此佛于一切天人众中说法华经,宜应听受。

整个妙庄严王得度的因缘,一开始是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宣讲《法华经》。《法华经》一讲,当然在佛教界就大家都知道了,佛陀说《法华经》就传开来了。传开来以后,首先这两个儿子就知道了这件事情,知道以后就找他的母亲,有三段的讨论,这应该怎么做。

先看第一段讨论,这二子愿共听法。

这个时候净藏、净眼两个儿子,听到了佛陀说《法华经》以后,到母所就合起十指,就白告母亲说,我们两个兄弟希望能够跟母亲您老人家一起,到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我们希望能够听《法华经》,也希望能够亲近供养礼拜佛陀。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在一切天人当中说《法华经》,所以我们应该要去听受供养,因为机缘难得。所以这二子听到佛陀说《法华经》,就正式邀约他的母亲一起参加。

我们看他母亲怎么回答。看第二段。

母告子言:汝父信受外道,深著婆罗门法。汝等应往白父,与共俱去。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而生此邪见家。

母亲就告诫净藏、净眼两个儿子说,你父亲作为国王却信奉外道,信奉婆罗门教,所以内心深著婆罗门法。你们两个应该去劝告你们的父亲,要么大家一起去,全家一起去,不要我们三个去,你父亲也应该去。

这个时候这两个儿子就心中有为难了。什么为难呢?他就白告他的母亲说,我们两个都是法王子,从本门都是法身菩萨,而生此邪见家。看这个意思,要带他父亲去听经,心中有所为难。

我们看他母亲怎么开导他。看第三段。

母告子言:汝等当忧念汝父,为现神变,若得见者,心必清净,或听我等,往至佛所。

这个时候母亲就责令忧其父。她说,你们应该心中以慈悲心忧念你的父亲。因为你的父亲是一国的国王,如果他生起邪见,那么对整个佛法的流传是有大障碍的。所以怎么办呢?她就提醒这两个儿子,“为现神变”。你应该显现各种的神通变化,你父亲信奉外道,就喜欢这种神通变化。他看到以后,内心必定产生清净的信心,或者愿意跟我们一起去听《法华经》。

这段论议的意思是这样,基本上,妙庄严王得度与否,成败关键就在这里了。如果妙庄严王真的能够被他的夫人跟两个儿子邀约去听《法华经》……那《法华经》当然是破邪显正,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真实的东西。“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是真理,你这个打妄想本来就是心外的法,这个清净心才是真理。真能破妄,所以他如果听《法华经》破除邪见,从此以后他就转凡成圣了,他生命就往上走。如果他错过这次机会,今生他的福报是最后一次了,他如果错失良机,因为邪见堕落,那从今以后这个人生就不可了知了。机会往往都是瞬间而已。

所以对妙庄严王,他的人生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把握机会听《法华经》,破邪显正,直接成就圣道;第二个,错失机会,堕落三恶道,以后人生就渺渺茫茫,不知所云了。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关键了。

所以,他的母亲在表法上表示慈悲。佛菩萨度化众生,一定先以慈悲启动,她要这两个儿子忧念其父。这两个儿子表示智慧,一个表示根本智,一个表示后得智。就是说,以慈悲心来启动两种智慧,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是这两个儿子去付诸行动。就是以慈悲心来发起救度的念想,以两种权实二智生起度化的妙行。所以这段论议以后,这个母亲跟两个儿子就达成共识了,就是由这两个儿子显神通来度化他。

戊三、现化

我们看戊三的“现化”,正式显神通。我们看这两个儿子是怎么显神通。

于是二子念其父故,涌在虚空,高七多罗树,现种种神变。于虚空中,行住坐卧;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于空中灭,忽然在地;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现如是等种种神变,令其父王心净信解。

这两个儿子听到他母亲的告诫,应当忧念其父,就采取行动了。他们就突然间涌现在虚空,离地七多罗树这么高,在虚空中显现种种神变。这个神变有五大内容:

第一个,在虚空中现行住坐卧。一下子走路,一下子坐,一下子卧,威仪不断地变化。

第二个,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水火的体性是互相障碍的,但是法身菩萨的神变是可以达到事事无碍,他水火可以相融。这个是神通的变化。

第三个,或现大身满虚空中,而复现小,小复现大。他可以突然地现广大的色身,遍满整个虚空,也可以突然从大身变成小身,从小又变成大。这是空间上的大小自在。

第四个,他可以在空中突然消失掉,然后在地上出现。这个就是生跟灭自在。

第五个,他能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地是坚固的,水是柔软的,所以他能够四大无碍,地水火风四种体质能够互相地融通。

显现这五种神变,他的目的只有一个,使令他父亲在听《法华经》之前先产生清净的信解。

显现神通这件事情,我们看戒律里面,佛陀在声闻戒里面是不允许的,因为它错乱因果。你显现神通,那大家就追求神通去了,就不修正行了。

比方说,过去有几个比丘,过河的时候,他用神通就飞过去了。有正信的居士看到就讥嫌了,就跟佛陀禀告说,欸,某某人显神通飞过去了。佛就告诫说,以后不能显神通,你得坐船过去,不能用神通飞过去。

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有四悉檀因缘。就是你今天显神通,你不是只是图个方便而不坐船,而是你有欢喜、生善、破恶、入理,让众生有欢喜益、调伏外道的邪见的这个因缘,可以显神通。比方说妙庄严王就这种情况。他的确是,外道人就喜欢神通,先投其所好,就显现这五种神通,让他产生信心,那没准他就愿意去听《法华经》了。这么一个情况。

丁四、明所化得益 分十:戊一、信子伏师;戊二、自求出家;戊三、劝亲觐佛;戊四、叙叹功德;戊五、闻法供养;戊六、佛授王记;戊七、出家修行;戊八、称叹二子;戊九、佛述行高;戊十、赞佛自誓

我们看这个两个儿子显这五种神通的效果如何。看丁四的“明所化得益”。

戊一、信子伏师

时父见子神力如是,心大欢喜,得未曾有,合掌向子言:汝等师为是谁,谁之弟子?

这个时候妙庄严王看到这两个儿子突然间显神通,这些神通都不是一般的神通,那是法身菩萨的真如三昧所生起的,果然“心大欢喜,得未曾有”。

古德解释说,凡夫的神通只有靠禅定,而且禅定当中带有我法二执,所以既狭隘又简陋。法身菩萨的神通是事事无碍,广大自在,他这个叫游戏神通。因为他没有法执,他水中可以出火,火中可以出水,地水火风可以互相地互含互摄,他有各种的变化,等于是更高级的、更精致的神通。所以他的父亲看到以后,“心大欢喜,得未曾有”,过去亲近婆罗门所没看到的。

欢喜心一生起,他就有信心了,说,你的师父是谁?你是谁的弟子——你这个神通是跟谁学的呢?一个人有欢喜心,他就有信心;有信心,他自然对他的师父生起恭敬心。

好,我们看下一段。

二子白言:大王!彼云雷音宿王华智佛,今在七宝菩提树下,法座上坐,于一切世间天人众中,广说法华经。是我等师,我是弟子。

父语子言: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

前面一段叫做信子,这一段叫伏师,就是信服他的师父。

这两个儿子就白告他的父王说,父王!这个云雷音宿王华智佛,现在在菩提树下法座上说《法华经》的,这个佛就是我的师父,我们是他的弟子,我们所有的神通是跟他学的。这二子就推功佛陀,把功劳就推给佛陀。最终这个妙庄严王就说了:“我今亦欲见汝等师,可共俱往。”好,既然你的师父有这么多神通,那我也想拜见他。是这么一个情况。

所以整个过程等于是,这个妙庄严王因信仰神通故而信其子,因信其子故而信其师,所以欲见其师。他只要愿意去见佛陀,去闻法,那这个人就有救了。所以这个神通奏效。

戊二、自求出家

于是二子从空中下,到其母所,合掌白母:父王今已信解,堪任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等为父已作佛事,愿母见听,于彼佛所,出家修道。

这是长行。这个时候二子看到妙庄严王已经得度因缘成熟了,他的第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就启动第二个任务,示现出家。我们看。

这两个儿子显完神通以后,就从空中下来,到他的母亲前面说,父王现在已经对佛陀跟佛法产生了信解,因为神通的缘故信解,当然这个也要有善根,本身也有善根,所以堪任发起无上菩提心。我等已为父王成作佛事,我们用神通力来启发他过去的善根,所以如今愿母见听,我们两个兄弟能够在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所出家修行。所以请求出家,向他的母亲请求出家。

我们看重颂。

尔时,二子欲重宣其意,以偈白母:

愿母放我等  出家作沙门

诸佛甚难值  我等随佛学

如优昙钵罗  值佛复难是

脱诸难亦难  愿听我出家

这两个儿子就讲了个偈颂,说“愿母放我等,出家作沙门”。因为我们两个来这里的目的就是度化这个父亲,父亲已经因缘成熟了,所以第一个任务了了,所以愿意出家。

为什么要出家呢?因为“诸佛甚难值,我等随佛学”。第一个,佛陀要出世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所以遇到这个机会我们应该要把握,要紧跟佛陀学习。

佛陀的出世就像优昙钵花。优昙钵花是非常希有难得的,因为它只有在金轮王出世的时候才开花的。“值佛复难是”,佛陀的出世,他的珍贵难得,超过优昙钵罗花。

“佛陀出世难,脱诸难亦难。”遇到佛陀出世的时候,能够割舍亲情,万缘放下,一心行道,那是难中之难。因此,“愿听我出家”。

这两个儿子引导父亲,其实是两阶段:第一个阶段,用神通来引导这个父亲听法;第二个,用他们两个亲自的出家引导他的父亲精进。所以,这个妙庄严王之所以能够在一生的邪见当中,在这一期生命产生这么大的反转,乃至今生成就圣道,有两个因缘:一个听闻《法华经》明白道理;第二个,这两个儿子就示现用出家来引导他产生精进。所以,从对《法华经》的信解跟精进修行,他今生成就了大乘的见道位,这两个儿子功不可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

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的...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少吃肉的10个益处

美国《健康》杂志刊文,总结了少吃肉的10个益处。 1.减...

一生中不必计较的20件事

1、吃亏:吃亏是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

【佛教词典】舞菩萨

(菩萨)金刚界曼荼罗中,内四供养菩萨之一。...

【佛教词典】沉冥

(术语)沈于生死冥于无明也。楞严经四曰:引诸沉冥,...

【推荐】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自在观音

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

跳下悬崖找活路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

三身佛

众生成佛时有三身,称为三身佛,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

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