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界法师:妙法莲华经

净界法师  2023/05/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八十二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七十八面。我们上一堂课讲到丑二的“约过去世显其本行”。迹门三周说法已经是圆满结束,所以佛陀最后必须为声闻弟子们开迹显本。这当中就以富楼那作为代表。

当然每一个弟子在方便道,在实践理想愿力的时候,他各有各的角色。比方说目犍连尊者他用神通,富楼那尊者就是说法。当然说法很多,在经文上说,他的特色是善说大小乘的空法。那为什么他会善说空法呢?这后面会说明,因为他经常出现在五浊恶世,在五浊恶世最实用的就是空性法门,就是解脱道。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大小乘的空法,你在操作的时候是随时用得到的。就是说,你学佛以后,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叫做深信业果。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先搞清楚。然后你就要学空性了。你不能一天到晚仅仅深信业果,你不能老是活在人天的善法。

佛法在空性的操作上有两种:一种是小乘的空,一种是大乘的空。小乘的空,它的切入点叫做无常,它从外相的变化来看。欸,这个东西我昨天买的时候是新的,一个月以后它变老旧了。就是什么意思?每一个东西的相用是变化的,它不可能常住的。从变化当中,我们知道它是痛苦的,因为它违背我们安稳的期待,就没有一个东西是安稳的。所以我们身心世界不断的变化,这本身就是痛苦。因为不安稳故。

身心世界会痛苦表示什么?表示你不能掌控。谁会让自己痛苦?如果你能够说,我的身体我说了算。你以为你吃很多保养品,你身体就会健康吗?未必。因为这牵涉到业力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只能够尽人事、听天命。所以身心世界要怎么变,我们说了都不算,就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

所以小乘的空,它从事相的无常到苦到无我,所以这种空叫做什么?灭色取空,它跟因缘法是对立的。就是既然你是空,所以我要远离你。所以小乘的空是出离的,带有出离的空。那当然,治乱世用重典。有些粗重的烦恼,有些跟你因缘特别复杂的人事,这种断灭空有它的存在价值。

大乘的空,它不是对立,它是圆融的。就是它的空性跟因缘法是一体的,它性空带有缘起,缘起中有性空,它是两个一起看的。所以小乘的空的切入点是无常,大乘的切入点叫做无生。无生就是说一切法本来就没有自性,因为它因缘生。它的本体是空的,所以这个相状是什么?是如梦如幻。它的空叫做如梦如幻。既然一切法如梦如幻,你根本不需要离开它,你只要无住就好了。就是,因缘无常变化,那跟你没关系。你为什么会受伤?是因为你执著。你自己心随妄转,所以你才受伤。所以大乘的空就是说,你不必改变外境,你只要把那种有所得的心消灭就好了。所以它这个大乘的空有一点怎么样?有一点即空即假即中的味道了,但是可惜的是它没有会归一心,沒有空有无碍。

什么叫做空有无碍?我们举一个例子。法眼文益禅师有一天在山中散步,看到山中的花释放出美丽的颜色,空中也飘来种种的香气,他说:“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艳冶随朝露”,就是说你别看这个花这么漂亮,其实它就像朝露,它随时会凋零。“馨香逐晚风”,就像晚上的风一阵吹过来,一下子又没有了,这个香气也是无常的。所以他前面两段强调的是出离的小乘空,后面这两段很重要,“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就是这个花你不必等它无常变化、已经衰败才叫空,它当体就是空。因为它怎么样?因为它如梦如幻,它就是空。你不必一定要把它给消灭,你不一定要把它远离才显空。所以这个大乘的空它强调无生,小乘的空强调无常,所以这两个是不同的操作。

当然,你今天要悟入真如本性,依小乘的空是进不去的,因为你小乘是法执。你执著一个空的东西,空的相状,你怎么进去真如呢?真如是要离相的。真如本性,什么时候把门打开?古德讲得很清楚:“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方动乌云遮。”真如本性,你还想抓东西,你还想打工,你就回不了家了。所以你所有相状都离开以后,才能够会归真如。所以大乘的空这种无生观,是回归真如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

丑三、约三世佛所述修因

富楼那尊者对小乘的灭色取空跟大乘的缘起性空,特别地通达而且善巧地说法,这个是他的专长。我们看丑三,约三世佛所述修因。

前面是讲到释迦牟尼佛所,第二段是讲到过去佛所,这以下就全方位地讲到过去、现在、未来。富楼那尊者未来是什么情况?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

这以下的开迹显本就讲到过去现在未来。他说,诸比丘!富楼那尊者从过去来说,他在过去七佛说法当中而得第一。过去七佛是包括(我们现在贤劫,前面叫庄严劫)这个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毘婆尸佛、尸弃佛跟毘舍浮佛,和贤劫的四尊佛,就是拘那含牟尼,还有拘留孙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有七尊佛。于现在诸佛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在未来的贤劫当中,贤劫有千佛,我们现在只有到第四尊,所以在未来的千佛当中也是说法第一。而且“皆护持助宣佛法”,他都是扮演一种护持的声闻的角色,“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发无上菩提心,“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这个跟前面一样。

这个说法是这样子,我们在自受用的时候强调契理,所以它不需要太多方便,你一念心当中你怎么思惟法义,海阔天空任你遨游,游心法海。但是你要说法利他,就困难度很高了。因为他要观机逗教,他要有四悉檀——欢喜、生善、破恶、入理。

这四悉檀当中最关键、最难的就是破恶。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说佛灭度以后一百年,有一个优波鞠多尊者,他是善于教化。他有一个弟子是大富长者子出家,这个年轻人在家的时候是有钱人,对自己身体的保养特别在乎。他不但吃美好的饮食,还经常用香汤沐浴,而且用香油涂身,所以他养成很坚固的身见,深深地爱着身体。所以,他这种坚固的烦恼,出家以后虽然随众修行很久,他一直不能够证得我空的智慧。

当然,优波鞠多尊者他们这种高深禅定者,一看就知道你问题出在哪里了。他就把这个弟子单独地从禅堂叫出来,把他领到一片森林里去。他用神通力变化成很高的树,地上以神通力变成一个很深的坑。他跟这个年轻人说,你爬到树上去。那这个弟子就听从优波鞠多的教导,就爬上去了。他说你现在把双脚放下来。他就把双脚放下来。说你现在把左手也放下来。只剩右手了。优婆鞠多尊者说,我命令你,把右手也放下。那他说,我这放下,我会受伤的。优波鞠多尊者说,你要完全依止师父,就要听师父的话。所以这个弟子最后把右手也放下。放下以后他从空中掉下来的时候,完全没有受伤,而且整个树跟坑完全消失掉了。他突然间悟到这个色身是如梦如幻的假相。这个时候优波鞠多尊者马上跟他讲无常无我的道理,当下证得初果,后来修学就证得阿罗汉果。

这个地方是说明这个说法善巧。意思就是说,我们一般人欢喜不难,生善也不难,这都不需要善知识。你说我学佛以后,我也没亲近什么大善知识,我也能够欢喜,我找到我相应的法门,每天固定的拜佛做功课。我也能够生善,我从拜佛持咒修行当中我增长善根,我对佛法的信心、对佛法的智慧不断增长。恭喜你!但是,你永远不可能面对你根深蒂固的烦恼习气,因为我们一个人最难的就是面对自己。

所以,当你从欢喜、生善要入理,要入我空之前,最后一关的破恶,对不起!你自己永远不可能破恶。就给你闭关一百年,你也没有办法破恶,因为你没办法面对自己。这个时候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依人——善知识出现,而且这个善知识要完全能够摄受你。他那个大威德,就是他教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所以,这个就是善巧方便,它关键能够欢喜、生善、破恶、入理,特别是破恶。

当然在破恶的时候,菩萨那是有神通力了。所以我们一般看到菩萨度化众生,他欢喜、生善的时候他不见得显神通,他关键到最后一关的时候,要破你的最根本习气的时候,他基本上要显神通,因为这是最难过的一关。这一关你迈过去,你就海阔天空了。他要显神通,示现各种相状,来帮助你迈过最后一关的破恶。这个就是说法,四悉檀的因缘。

子二、与授记  分三:丑一、明因圆果满;丑二、明国土广净;丑三、明劫寿法住

我们看子二的“与授记”。前面佛陀为富楼那尊者跟其他的声闻弟子开迹显本以后,佛陀就正式授记了。授记当中我们看第一科的“明因圆果满”。

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过无量阿僧祇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那么如是“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这个如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是从般若道见道位以后,开始起修才算。所以我们在般若道之前所修的一切,那叫做因缘果报,那还不叫庄严净土。这“如是”就是从你初地以后开始从空出假,这个时候才能够慢慢地去修六度,来庄严未来净土。要经过多久呢?经过无量阿僧祇劫的时间。

那么富楼那尊者是在此土,就是娑婆国土成佛。但是这个地方的此土,古德解释它已经从五浊恶世转成清净国土了,那后面会说明。成就无上菩提,示现八相成道,佛号“法明如来”。为什么叫法明?因为他因地的时候,他的方便道里面就是通达法义,善巧说法,经常开导众生心中的光明,所以叫法明。十号具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个“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进入般若道以后你要做两件事情:第一个,亲近十方诸佛。亲近十方诸佛,你一定要显出你本来的面目。你不能说,我本来是法身菩萨,我示现声闻众,不可能。你亲近诸佛,你是什么阶位,你就现出你原来的阶位。你是法身菩萨,你就在实报庄严土听佛陀开导。所以亲近诸佛的时候现出自己的相貌,你是初地你就是初地,二地就是二地,在佛陀面前没有必要遮遮掩掩。那么干什么呢?广学无量法门。学各种的三昧神通,各种说法的方式。你要跟佛陀学无量的方便力,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你同时,记住,同时,你要来到凡夫的世界。来到凡夫的世界,你不一定现出你本来的相貌,叫做普门示现,你愿意扮演什么角色,就扮演什么角色。你看佛陀经常演动物,有时候现鹿王,演猴王,演狮子王,或者演各式各样的相状来跟众生结缘。

所以,到了般若道入方便道的时候,他一方面亲近十方诸佛学习无量法门,一方面跟众生广结善缘,下化众生,示现各种众生喜欢的相貌来摄受众生。他的目的当然就是成熟众生、庄严净土。

丑二、明国土广净  分四:寅一、国大广净;寅二、纯是善道;寅三、三乘甚多;寅四、总结庄严

我们看丑二的“明国土广净”。前面是讲他的因地,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这以下说明他未来应身佛的依报国土的广大跟清净。

寅一、国大广净

先看他的国土的广大跟清净。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富楼那尊者他的成佛的佛号叫做法明如来,看看他的依报国土。依报国土当中,“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是他教化的地方。

先看他的大地庄严,“七宝为地”,他以七宝作为地。“地平如掌”,这个“掌”不是手掌。智者大师解释说,在古代的大海的海底有一种大石头,它的四周非常的平整广大,所以名之为掌。是用这个掌来作譬喻。“无有山陵溪涧沟壑”,没有高山,也没有溪流,也没有这种高高低低的水沟。

我们凡夫打妄想,看到高山,这个景色很美!对不对?其实按照佛法的因果思想,你生长在有高山的地方,这是众生的共业,这内心不平等。你内心就是对立心很重,所以就招感这种高山。

所以所有的净土全部是平的,就是地平如掌。这个大地庄严,这第一个。

第二个,看住处庄严。那么这些国土的眷属是住在哪里?“七宝台观充满其中。”七宝做的台观,这个台观就是楼阁的意思。就是这个凡圣同居土的人,他是住在地上的楼阁,这是人道众生。那么凡圣同居土的天住在哪里呢?“诸天宫殿,近处虚空”,虚空当中它有很多宫殿。

你看极乐世界的天住在哪里?考一考大家,极乐世界的天。当然极乐世界的人也是住在地上宫殿。极乐世界的天住在七宝树上。七宝树有那个七宝池,有种种罗网,那罗网的中间就挂着宫殿。

富楼那尊者的这个国土,他的宫殿是在空中。“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人天可以互相见面。但是古德解释说,说这个净土的人道跟天道,虽然可以彼此相见往来,但是不能久住。说你是人道,你有神通,你去拜访你过去同梯的同学。他也往生到富楼那尊者的法明如来国土,你也往生了,你在人道你用神通力去见他,可以,但是你不能久住。你见完以后,因为各有各的因缘,你还得回到你的地上的宫殿。是这种情况。所以虽然“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但是不得久住。

前面讲到依报国土,我们看正报的身心。

寅二、纯是善道

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

这以下有五段,来解释他的正报的身心。

第一,“无诸恶道,亦无女人”。这是净土的最大特征,它没有三恶道。就是它凡圣同居土当中只有人跟天,而且没有女众的身相,全部是大丈夫相。

第二个,具足神通。“一切众生皆以化生”。他是怎么受生的呢?他是化生的,他可能在树下,或者在花丛间,突然间无而忽有,而且他不用父母的滋养,他自然长大,化生。因为他没有男女的淫欲,所以他只能化生。具足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他有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这个是讲他的第二个,具足神通。

第三个,讲到他们精进学道。这些往生的人,“志念坚固”,精进修学智慧。

所以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土,它的佛跟他的眷属有个共同点:同愿同行。就是这个佛在因地的时候喜欢学法,喜欢说法,他招感的眷属就是一定是顺从本愿的。你不可能往生到一个跟你自己修行不相应的佛土,不可能。所以他这叫“志念坚固,精进智慧”。

第四个,“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身相庄严,当然他没有八十种好,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有佛陀有。

再看他的衣食的受用。“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法喜食是约着智慧,我们在佛法上的闻思,它自然就能够产生法喜的情况来滋养色身。第二个,禅定。你进入这个禅定的三昧乐,也可以滋养色身。

这个依正二报的国土是怎么来的,我们解释一下。我们说过,般若道的重点在智慧,方便道的重点在愿力。一个人从般若道从空出假以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发愿。发愿有三种愿,一般有三种愿:

第一个,摄法身愿。就是你希望你未来国土的正报的人是怎么情况。正报的菩萨,或者是声闻,或者是凡夫是什么相状。比方说你希望他是三十二相,他有神通,他有光明,都可以。这第一个,摄法身愿。

第二个,摄净土愿。你要发愿你未来的国土是什么情况。这是第二个愿。

第三个是最重要,摄众生愿。你希望往生的人是什么条件。

所以阿弥陀佛,为什么他的愿特别有特色呢?因为他有第十八愿,能够临终十念,临终往生。就是说,他能够来到众生法界接引。所以这个地方的摄众生愿,一般的愿,按照古德的说法,往生净土,他最低最低的标准,深入正定,行众三昧。没有一个散乱心人能够往生净土的,不可能。那么阿弥陀佛国净土是特别的地方,就是他摄众生愿当中有十八愿,临终的时候,他来到你的面前,开示慰导。他开导你,安慰你,跟你感应道交,这是他的十八愿的特色。所以这个应身佛的正报跟依报,都是在他刚开始的时候发的愿,慢慢去实践而出现的。

寅三、三乘甚多

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

前面讲到正报跟依报,这以下讲到他的眷属。他“有无量阿僧祇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这诸菩萨有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那声闻众呢,也是“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

一般我们看这个净土的眷属,声闻人的功德偏重在禅定三昧。因为声闻人,你证得我空,他也证得我空,这个是没有什么差别。所以你今天说,阿弥陀佛国土的声闻众眷属跟那一个佛土的眷属怎么比较呢?其实声闻的差别就是在禅定跟解脱这一块,他是以禅定跟解脱为主。那么菩萨的差别呢?在四无碍智。因为菩萨你修一心三观,他也修一心三观,智慧不可能有差别,这差别在四无碍智。就是从初地到八地都在修四无碍智。

寅四、总结庄严

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

佛陀把前面的依报、正报跟眷属的庄严做一个总结。“如是等无量的功德。”功德指的是他的正报的身心,有各种的禅定、神通、寿命、受用等等,跟依报的庄严,有大地跟住处、宝树、楼阁等等。有依报、正报庄严。

丑三、明劫寿法住

劫名宝明,国名善净,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法住甚久。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应身佛是一个因缘所生法,他不是我们内心本具的,他是要靠因缘的修德创造出来。既然是因缘所生法,第一个,它有时间相,有空间相。它的时间相是什么呢?“劫名宝明”,它当时,就那一个时代的人,心中出现各种光明,叫宝明。“国名善净”,就是这个国土是他们具足清净无漏的善法所成。“其佛寿命无量阿僧祇劫。”这个寿命对我们是很重要,寿命久远。“法住甚久”。佛灭度后,弟子们“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一般应身佛,我们看前面,阿罗汉前面的授记,大概二十小劫、四十小劫。这个富楼那尊者这一期的应身佛竟然是无量阿僧祇劫,这个寿命非常久。当然,对一个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的圣人来说,时间就没有关系了;但对凡夫来说这个寿命很重要,因为你往生以后希望一劳永逸。

这个地方就讲到富楼那尊者他的因地跟果地的相互的关系。

癸二、重颂  分二:子一、颂本迹;子二、颂授记

子一、颂本迹  分二:丑一、总颂诸声闻本迹;丑二、别颂富楼那本迹

丑一、总颂诸声闻本迹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谛听 佛子所行道

善学方便故 不可得思议

知众乐小法 而畏于大智

是故诸菩萨 作声闻缘觉

以无数方便 化诸众生类

自说是声闻 去佛道甚远

度脱无量众 皆悉得成就

虽小欲懈怠 渐当令作佛

内秘菩萨行 外现是声闻

少欲厌生死 实自净佛土

这个地方先讲到本迹的功德,再说明本迹的相状。

先看功德。佛陀把前面的富楼那尊者的因地跟果地的道理再讲一次。“诸比丘谛听,佛子所行道”,这个佛子不是指富楼那尊者,是指的他所有的千二百弟子当中,有一些人是“善学方便故,不可得思议”。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千二百弟子都是在大通智胜佛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以后产生退转了,有很多已经是增上成就法身菩萨了,但是“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他的目的就是要“善学方便故”。他们已经从般若道进入方便道,而开始在成就他的不可思议的应身佛了。

他怎么样能够作各种相状来示现呢?“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他们为什么愿意生生世世现出家相来护持诸佛呢?因为这个地方有个重要的道理,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生长在五浊恶世。五浊恶世当中,“知众乐小法”,众生在五浊恶世的时候痛苦加重,在痛苦逼迫之下,大家会开始重视自己的自了,“而畏于大智”,而害怕这种大乘的中道实相。就是说,在痛苦当中,大家会喜欢修空性来自我保护,而不喜欢从空出假。

所以就是为什么这个声闻弟子他们愿意示现声闻的相,因为众生就喜欢空性,所以“以无数方便,化诸众生类,自说是声闻,去佛道甚远”。既然他在五浊恶世面对的根机都是一种小乘的根机,所以他就以空性的方便门来化导诸众生。而且对外来说,说自己是声闻弟子,那自己的智慧“去佛道久远”。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以此来度脱无量的众生,“皆悉得成就”,因为要同事摄。当然,佛陀弟子也有一些大菩萨,比方说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观音菩萨,但是一般的根机比较小的众生,他可能宁可去接近声闻弟子,因为觉得他们跟他的档次比较接近。所以,从同事摄的角度,这些声闻弟子其实都有资格来示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这种大菩萨的相状,但是他看到有些众生可能跟他有缘,而这些有缘众生是“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所以就以这个现声闻相来度脱他们,使令他们“皆悉得成就”,先成就小乘的小果。

虽然从大乘的角度来看,小乘的小果是“小欲又懈怠”,就是你成就初果,赶不上初地,但是,“渐当令作佛”,从一佛乘的角度,小乘的果位也可以转入到真如本性,也可以到大乘佛法的,就是先以欲钩牵。“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少欲厌生死,实自净佛土。”所以他们的真实相貌,是把自己的法身功德隐藏起来,现出那种非常谨慎,走路都很小心的这种声闻相状,表现出少欲知足。其实他们的内心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们是要成熟众生,庄严净土。这个是讲到他的一个本迹的功德。

我们看本迹之相。

示众有三毒 又现邪见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众生

若我具足说 种种现化事

众生闻是者 心则怀疑惑

前面是讲他本迹的功德。这以下讲他的相状,甚至于有些声闻弟子示现有这种三毒的烦恼跟习气。

比方说舍利弗尊者。你如果看《阿含经》,你会以为说,舍利弗尊者瞋心很重。说他五百世因为做毒蛇的关系,所以他瞋心很重。他走过这个大地的时候,他的影子映在鸽子身上,鸽子都感到恐怖。示现的!

比方说毕陵伽婆蹉,示现高慢。他老人家一个大阿罗汉,他过河的时候,他不过桥,他把河神找过来,说小婢断流!他要河神把那个流断掉,他要走过去。示现的!

就是“示众有三毒”,他甚至于在没有出家之前现出三毒的相状,甚至于出现邪见的相状,他们还学外道。佛陀这些大弟子,诸大弟子几乎都是外道出家的。

“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我的常随众中弟子,很多很多其实是法身菩萨示现声闻的相状。为什么?因为众生容易靠近。你现出广大的法身,在《华严经》上固然庄严,但是生死凡夫可能是愿意接近跟他身相长得比较差不多,思想比较靠近的声闻人,来方便靠近。

“若我具足说,种种现化事,众生闻是者,心则怀疑惑。”如果释迦牟尼佛把每一个声闻弟子开迹显本,他怎么示现的,“众生闻是者”,那会觉得不可思议而难以相信。

这说明这些声闻弟子当初有他一定的背景,在五浊恶世当中,他是以声闻相来度化众生。

丑二、别颂富楼那本迹

前面是颂声闻弟子,所有声闻弟子,这以下特别讲富楼那尊者。

今此富楼那 于昔千亿佛

勤修所行道 宣护诸佛法

为求无上慧 而于诸佛所

现居弟子上 多闻有智慧

所说无所畏 能令众欢喜

未曾有疲倦 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 具四无碍智

知诸根利钝 常说清净法

演畅如是义 教诸千亿众

令住大乘法 而自净佛土

这以下是约着过去佛显本门。看他的过去佛,在释迦佛之前。“今此富楼那,于昔千亿佛,勤修所行道,宣护诸佛法。”在过去的千亿佛当中,他行菩萨道的方式就是弘法利生。

“为求无上慧,而于诸佛所,现居弟子上,多闻有智慧。”他为了让中道智慧更加圆满,在诸佛所他是用什么相状来说法呢?他现出声闻弟子,在声闻弟子当中是“多闻有智慧”,说法第一。

他说的法是什么情况呢?“所说无所畏,能令众欢喜。未曾有疲倦,而以助佛事。”他能够没有疲厌地为众生善巧说法。

前面讲他的相状,这以下讲他内心的功德。其实他内心“已度大神通,具四无碍智,知诸根利钝,常说清净法”。就是说,其实富楼那尊者他们都是有这种真如三昧的力量所起的普门示现,所以他们都是有四无碍的辩才,而且能够善知众生的根机来演说清净法。这个清净法就是大小乘的空性。

“演畅如是义,教诸千亿众,令住大乘法,而自净佛土。”他为什么会说法呢?他目的就是自净国土,庄严国土。

这个是讲到他的过去,约过去诸佛显本门。

这以下讲约未来佛示因行。那么他未来会做什么事呢?

未来亦供养 无量无数佛

护助宣正法 亦自净佛土

常以诸方便 说法无所畏

度不可计众 成就一切智

他过去说法,那未来呢?“未来亦供养,无量无数佛,护助宣正法,亦自净佛土。”他未来也是说法,但他说法不是以他为主,他是帮助佛陀说法。“常以诸方便,说法无所畏。度不可计众,成就一切智。”

这个是这样,就是我们现在慢慢看到因缘所生法在我们修行当中的角色。当然,在初地之前,因缘所生法我们是要远离的。因为你要成就初地,一定是要强调理观的智慧。但是你成就初地以后,你前面的特色,那些因缘所生法就表现出来了,就是我们的因地心、果地觉。虽然成就初地靠的是无为的真理,但是你在因地的事修会影响到你最后成佛的一个应身佛的庄严。因为每个人各有各的特色,因缘所生法。那现在你喜欢做义工,你以后刚开始成就初地的时候,你也会以义工的方式来示现你的相状。为什么呢?刚入初地,还有微细的法执,因为它是清净法。

所以,我们讲因地心、果地觉。在因地的时候,你喜欢显神通,你喜欢说法,你喜欢布施,你喜欢持戒……你这些因地的事修,可能在成就初地的时候不是重点,因为成就初地是靠真理;但是你从方便道以后,你因地的很多点点滴滴的行为,在果地就形成你个人的特色。

你的特色会怎么样?你会招感你相应的眷属,你会创造你未来的国土,你会有你的国号。这个跟你的因地的行为、跟愿力都有关系的。就是因缘所生法会从初地——回归真如以后,开始生起未来的国土。

子二、颂授记

我们做一个总结。

供养诸如来 护持法宝藏

其后得成佛 号名曰法明

其国名善净 七宝所合成

劫名为宝明

先看他的佛名跟国号。“供养诸如来,护持法宝藏,其后得成佛,号名曰法明,其国名善净,七宝所合成。”他因地说法,现出家相修梵行以后,他最后的佛名叫做法明。因为他因地上透过说法赐给众生内心光明,所以叫法明;他因为因地持戒,所以他的国名叫做善净,大家清净良善。他的依报国土都是七宝所成,它是一个明显的净土。

我们看第二的国中眷属。

菩萨众甚多 其数无量亿

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

充满其国土

声闻亦无数 三明八解脱

得四无碍智 以是等为僧

那么他的眷属是什么情况呢?简单地说都是三乘弟子,都具足大神通、大智慧。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声闻弟子的授记,他成佛以后都摄受三乘弟子。阿弥陀佛的国土他不摄受二乘人,全部是大菩萨,他没有所谓的二乘人,他全部是菩萨相,那么当然就是因地发的愿。但是我们看声闻弟子,他一旦成佛以后,他是摄受三乘弟子的。

我们看他的这个国土是怎么受生的,受生因缘。看第三段。

其国诸众生 淫欲皆已断

纯一变化生 具相庄严身

那么这些人是怎么往生的呢?全部都是男众相,都是化生的,他没有胎生的,都是各种的化生。而且他化生以后,他有三十二相的庄严相。

看第四个,饮食的受用。

法喜禅悦食 更无余食想

无有诸女人 亦无诸恶道

他们的饮食只有两种:一个是禅定,一个是智慧。禅定的三昧乐,智慧的法喜食。他没有说吃我们一般的分段的饮食,没有。也没有女人,也没有三恶道。

第五个,我们看他的总结。

富楼那比丘 功德悉成满

当得斯净土 贤圣众甚多

如是无量事 我今但略说

富楼那尊者,从他的开迹显本来说,他不断地做两件事,一个是说法,一个是持戒,现声闻相。有一天他福慧圆满的时候,他就会创造这么一个国土而摄受三乘的眷属。“如是无量事,我今但略说。”

所以我们可以看,佛陀说权实不二,权中有实,实中有权,不但是初地之前是权实不二,其实我们看得出来,初地以后实法跟权法也是不可分的。

就是说,我们在凡夫位,我们会故意把因缘所生法跟真实法作切割,因缘所生法是生灭的、是攀缘的、是引生烦恼业力的。那是事实了,因为因缘所生法在初地之前,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所以你看,所有的祖师,特别是印光大师等祖师,只要讲到因缘所生法,就是看破放下,因为在初地之前的因缘法都是三种障碍。但是你看初地以后,你做什么都对。你说我一天到晚扫地,也可以。持地菩萨整天就拿一个锄头在那个地方,看哪一个地方有洞他就把它填满。如果持地菩萨是凡夫,一定被骂:你不好好念佛!所以因缘所生法在初地之前的表现跟初地之后不一样。初地之前因缘法是被诃责的,但是初地以后的因缘法,那叫做成熟众生、庄严净土,那叫普门示现。

所以诸位,我们在操作因缘的时候,你要知道时机点。就是说,同样一件事情,你在凡位的操作是有过失的,但是在初地以后你操作同样一件事,那叫做庄严净土了,那叫普门示现。它的指标就在般若道,就是你的心清净没有。所以我们也不一定要马上下结论说,因缘所生法都是苦、空、无常、无我。

所以我们从这个授记来看,你说授记,你没有因缘法,你哪有办法成佛呢?成佛也是一种因缘果报,十法界里面他也是有相状的。你没有成佛的因地的相状,他怎么会有最后果地的相状呢?所以我们在学佛的时候,我们现在当然是离开因缘,但是你别忘了一件事情,你现在所做的每一件善事,你现在生起的每一个愿望,虽然现在看起来微不足道,从往生的角度可能会被骂,但是等到你成就初地以后,那你的修行是完全翻转了。就是你前面所做的善事全部变成对了,全部变对了。

当然,这是你个人的选择。如果你今天从因缘上涉入越多,那你前半段会走得越辛苦。这个没有标准答案。就是说,我就喜欢跟大家互动,我就喜欢做很多事情,那这有什么后果呢?你前半段走得很辛苦,就是你从凡夫到解脱道到菩提道,会走得很辛苦,因为你从事相里面你离真理越来越远。但是你后半段走得轻松,等到你成就初地以后,进入方便道,刚好是你拿手的东西。你以前就是专门拿手在因缘所生法,所以你后半段是叫做得心应手。但是你前半段要悟入真如的时候,你是处处碰壁。如果你的个性本来就喜欢理观,不喜欢跟人家互动,不喜欢事修,你的后果就是前半段走得很轻松,但后半段就不好走了。

反正你记住一句话,圆满的教理叫做即空即假即中。刚开始是即空,但是你最后成佛,成就应身佛,一定要把即假放进来。所以真如跟因缘是不可切割的,你只能够暂时放下。这个就是成佛之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理观智慧所带动的六个阶段

这个理观的智慧所带动的有六个阶段。 一、理即佛。一切...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

宿缘所追,今复来矣

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的...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的六层意义

《法华经》对汉传佛教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它的重要性...

观心的时候有十个重点

这个《法华经》的十如是,是整个〈方便品〉的关键的核...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你有三分的修行,佛菩萨就会给你七分的感应

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者,当知普贤神通之力。若...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少吃肉的10个益处

美国《健康》杂志刊文,总结了少吃肉的10个益处。 1.减...

一生中不必计较的20件事

1、吃亏:吃亏是福。 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

人生实相与弥陀的救度

《佛说譬喻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名行人被饿虎追...

【推荐】修净土的人可以不研究教理吗

有谬云:年少力强,宜习教典;年衰力弱,只堪念佛。这...

【佛教词典】舞菩萨

(菩萨)金刚界曼荼罗中,内四供养菩萨之一。...

【佛教词典】沉冥

(术语)沈于生死冥于无明也。楞严经四曰:引诸沉冥,...

【推荐】机深祸深,量大福大

古人说机深祸深,量大福大,劝诫世人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如何从外相来推测未来的祸福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

自在观音

住在观音殿的旁边,能够跟观世音菩萨成为邻居,是一种...

看到别人的缺点,是因为自心不清净

观察他人的缺点几乎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习惯,我们从来...

净宗八要--净土之要关

同治癸酉春月。佛涅槃日。余在虞东明因寺。捧读晓柔法...

跳下悬崖找活路

一樵夫上山砍柴不慎跌下山崖,危急之际,他拉住了半山...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

三身佛

众生成佛时有三身,称为三身佛,三身佛分别为法身佛、...

一心不乱才能往生吗

往生的条件,是不是一定要得到事一心不乱或者理一心不...

只有福报没有智慧,就会被福报所害

如果一个人修学菩萨道,这个必须要知道:不要着相,要...

福报享尽,你连一碗粥都喝不下去

人生没有现在这个词,没有现在的。你讲现在的时候,它...

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